基督教刊|基督徒可以行哪些神跡?

2021-01-08 基督教刊

可16:17-18「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聖經清楚地告訴我們,基督願意他的門徒在傳揚天國福音時行各樣的神跡(參太10:1;可3:14-15;路9:2注;10:17;約14:12注)。 1.這些真信徒所行的神跡(希臘文semeion)證明福音是真實的,神的國已帶著能力來到世上(參基督教刊|神的國度是什麼?基督徒務要知道!),復活永在的耶穌正與他的子民同在,藉著他們不斷作工(參約10:25;徒10:38)。 2.這段經文中的所有神跡(除喝毒物之外)都在初代教會中發生過並被記載下來: (1)說新方言(參徒2:4;10:46;19:6;林前12:30;14章)。 (2)趕鬼(參徒5:15-16;16:18;19:11-12)。 (3)被毒蛇咬卻沒有死(徒28:3-5)。 (4)醫病(徒3:1-7;8:7;9:33-34;14:8-10;28:7-8)。

3.這一切聖靈的作為會常常伴隨著基督的教會,直到主再來。聖經從未說過只有耶穌升天后那短短一段時期內會有這些神跡發生(參林前1:7注;12:28;加3:5)。 4.基督的門徒不單要傳天國的福音,使那些信的人得救(太28:19-20;可16:15-16;路24:47),還當效法耶穌(徒10:38),藉著趕鬼和醫病彰顯天國的大能。 5.耶穌在馬可福音16:15-20中指出,這些神跡不是為少數人存留的賞賜,而是要加給一切信的人,就是那些順服基督、見證福音、傳揚神應許的人。

6.當今的教會之所以不能行這些神跡,原因不是基督不信守他的應許,而是信徒的心裡出了問題(太17:17注)。 7.基督已應許,當我們與撒但王國爭戰的時候,他必與我們同在,他的權柄和能力也必伴隨我們(太28:18-20;路24:47-49)。我們應當藉著傳福音,過公義的生活(太6:33;羅6:13;14:17),並靠著聖靈的大能行神跡、異能(參太10:1注;可16:16-20;徒4:31-33;參基督教刊|勝過撒旦和鬼魔的能力)使被擄的人得釋放。

相關焦點

  • 基督教刊|聖經中舊約與新約的關係?
    1.在舊約關係下,人藉著遵守律法和獻祭制度中表現出來的信心得到救恩,並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參基督教刊|聖經中神與以色列人之約「神與以色列人之約」一文)。舊約聖經中獻祭有三個主要目的: (1)使神子民知道罪的嚴重性。罪把人和聖潔的神分開,人只有藉著流血才能與神和好,得到赦免(出12:3-14;利16章;17:11;來9:22;參利1:2-3注;4:3注;9:8注)。
  • 基督徒當如何活在上帝面前?靠神跡,還是腳踏實地地生活?
    、摩西、大衛、彼得、保羅那樣的生活,經常有神顯現說話,經常經歷神跡,就算是遇到危難,也能因神的介入而及時化解。尤其是隨著幾波靈恩運動的影響,更是增強了很多基督徒的這種「信念」。這些基督徒以為神跡是上帝在世界行事的「家常便飯」,聖經的有些敘事模式在今天仍然可以重現。因此,既然亞伯拉罕能遇到神顯現,我也能;既然摩西能聽到神說話,我也能;既然彼得能經常看到異象,我也能。以至於有些基督徒分不清這是叫迷信呢,還是叫信心呢?
  • 神跡的目的:為要讓基督徒更深地認識主
    對於那些基督徒們,則是在大年初一到教堂裡參加演出和禱告,以此形式來祈求來年的順利。然而,不論是在家燒元寶,還是在寺院裡花費成百上千祈福,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那就是人們相信他的行動會帶來預期的結果。這一關聯的基礎其實就是神跡。人們定義神跡的標準就是「好事」。就是那些本來是壞事,卻因著某種原因變成「好事」的事,都是神跡。所以神跡本身就有一定的價值傾向。
  • 一位身患尿毒症的基督徒:我為什麼不求醫治的神跡
    編者按: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跡給我們看。(太12:38)耶穌在地上的時候,曾經行了許多神跡,他的門徒也這樣行過,甚至到如今,耶穌基督的神跡奇事也一直伴隨著他的跟隨者。但是當文士和法利賽人求神跡的時候,耶穌卻拒絕了。
  • 基督教刊|基督徒的揀選與預定
    舊約中的以色列民就是這樣一群神所揀選的子民(參申29:18-21注;王下21:14注;參基督教刊|神與以色列人之約)。 1.神預定使他所揀選的人蒙召(羅8:30),被稱為義(羅3:24;8:30),得著榮耀(羅8:30),效法他兒子的模樣(羅8:29),成為聖潔,無有瑕疵(弗1:4),得著兒子的名分(弗1:5),得蒙救贖(弗1:7),得著基業(弗1:14),叫神的榮耀得著稱讚(弗1:12;彼前2:9),領受聖靈為印記(弗1:13;加3:14)並且行各樣善事(弗2:10)。
  • 基督教刊|聖經中明明寫著神的諸般屬性,你怎可說你不知道?
    詩人指出無論我們在哪裡,神都在那裡(詩139:7-12;參耶23:23-24;徒17:27-28);神明察我們所行的一切。 2.無所不知——他知道一切(詩139:1-6;147:5)。他不僅知道我們的行為,而且也知道我們的心思意念(撒上16:7;王上8:39;詩44:21;耶17:9-10)。
  • 基督教刊|逾越節的由來及與耶穌基督的關係
    神吩咐以色列各家取一隻無殘疾的公羊羔,並在亞筆月間的十四日黃昏把它宰了,如果一家的人太少,也可以與鄰舍共取一隻(出12:4)。各家要取點被宰羊羔的血,塗在房屋左右的門框和門楣上。當滅命的天使巡視全地時,就會「越過」那些以塗血為記號的房屋(「逾越節」一語從希伯來文「pesah」而來,意思是「跳過」、「越過」或「饒命」)。
  • 主話365:不要做光說不練的基督徒
    從主耶穌這段話中我們學習一下三方面的信息:  一、要做有作為的基督徒,不要做光說不練的基督徒。  有人說,基督教是注重信心的宗教,基督徒被稱為信耶穌的人,而不是行耶穌的。這話不錯,聖經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來11:6)「因為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
  •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跡」
    他們求看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跡,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跡。」(路11:29-30) 很顯然地,主耶穌沒有按著人的要求來行神跡。而且祂告訴我們最應該去看的神跡在舊約裡是約拿的神跡,而在主耶穌的時代,祂自己就成為整個世代的神跡。那麼,主耶穌是如何成為我們的神跡的?我相信保羅的表述最準備到位地將主耶穌的大神跡闡釋出來。
  • 從五餅二魚神跡思考信仰的三要素
    五餅二魚這個神跡在聖經中比較經典,且含義深刻的真實事件,可以聯繫個人的生活和狀態,因為人活著除了肉體的需要,更多的是需要盼望和意義。通過五餅二魚這個神跡可以知道,人總會走到盡頭,人總是有限的,人活在這個世界,縱然說有信仰有方向,但仍然避免不了自身或外界環境帶來的危機和挑戰,基督徒也不例外。
  • 神跡與信心
    但對使徒時代以後是否有神跡,卻有爭議。我個人相信今天仍有神跡,因為這是事實。   但是,神跡本身不能造就信心。神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人身上所顯的神跡是神為了彰顯他的大能與榮耀。神也確實藉著神跡使不少人相信和跟隨他。然而,離開了神的話語,神跡本身並不一定能使人相信神(如耶穌趕鬼後,猶太人反應截然不同);沒有神的話語的不斷啟示,神跡本身並不能對人的信心發生持久的影響。
  • 天堂敬拜 | 行神跡的神
    讓我們認識我們的神是一位偉大行神跡的神,可以完完全全的倚靠祂,靠著每日的恩典,見證祂的榮耀和能力彰顯在我們的生命中。跟著這些信心滿滿的敬拜歌曲一同大聲歌唱,20分鐘,為您充電滿載的信心!1. 行神跡的神 God of Miracles2. 無盡恩典 Amazing Grace3.
  • 如何理解耶穌的神跡
    事實上,在翻譯前後,我對主耶穌所行的神跡的看法幾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發現,我——我敢說,包括幾乎所有家庭教會的牧者和傳道人——以前對神跡的理解實在太過膚淺了,我並不能把耶穌基督所行的個別神跡有機性地關聯到其他神跡,特別是主耶穌的受難和復活上,更無法把個別神跡放在新舊約《聖經》中串聯起來(這點並非作者的寫作重點,但時有提及),本書所要提供的就是這個極為重要的視角。
  • 當耶穌需要的時候,按著聖靈,能行神跡嗎
    唐崇榮牧師耶穌基督行神跡的時候,完全不是人的功勞,完全不需要人的吩咐,完全跟人沒有關係。耶穌一共行了35次的神跡,第一次,是在迦拿把水變成酒,最後一次是把馬勒古被砍下來的耳朵放回原處,使他痊癒。這35次的神跡,他行的時候,不準人幹涉他。馬利亞以為做好事,她吩咐耶穌做事情的時候,說,耶穌啊,他們宴會的酒用完了,你幫助他們吧。 媽媽吩咐的哈,你做好不好,你要做個好孩子。耶穌說什麼,耶穌說,婦人,我與你有什麼相干?
  • 基督教刊|基督徒的新生活(羅馬書十二至十六章)
    保羅的書信有一特色,前半部論教義,神所作、所行、所成就,我們如何蒙恩、白白稱義;後半部則論人對神應有的回應,是生活性的。前者以「因為」作呼,後者以「所以」作應,二者息息相關。開始時,保羅強調基督既成了我們的死祭,我們理應作他的活祭,將身體獻上。怎樣才算是活祭?
  • 基督徒最嚮往的施洗聖地,耶穌在這裡受洗,傳講福音行神跡
    直到有一天,希律王的繼女莎樂美為他跳舞,希律王高興地向神發誓,說可以賞賜她任何東西,於是母親便慫恿她要了約翰的頭,希律王很是無奈,只好殺死約翰,送給莎樂美,可以說是個非常悲慘的故事。下車後首先映入眼帘的的道路兩旁高大的椰棗樹,和白色建築上的藍色十字架標誌,一看就知道是基督教聖地。
  • 基督教刊|神子耶穌的神跡及宣道(約翰福音五至七章)
    藉記載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男丁的數目,婦人小孩不計在內)的神跡,介紹神子乃量的主宰,是使無變有的神。主在海上行走,如履平地,表明他是超越大自然的主宰。他也宣告自己乃生命之糧,叫世人領受他以致得救。物質的食物,人吃了還是會死,惟獨接受他這從天而來之糧,人才能永遠不死。他的信息,有些人拒絕接受,退去了,一個(猶大)甚至計劃要出賣他。但也有接受的,西門彼得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
  • 《使徒行傳》電影剪輯:福音傳到撒瑪利亞
    跟隨魔鬼的人也可以行神跡奇事(出埃及記7:8-12),但他們所行的神跡奇事不能持久。我們要當心,不要因為某人能行神跡奇事就相信他。我們必須確認他們一直都在遵行、教導神的真理。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放在神跡奇事上,而應放在認識神上。
  • 使徒行傳第八講 行動中的教會
    他可以說是耶路撒冷最有前途的年輕法利賽人之一,很可能成為猶太教信仰的偉大領袖。掃羅對教會的逼迫充分反映了他對律法的狂熱,他以為逼迫信徒,就是在侍奉神,他遵從他心裡的亮光而行,而當神給他更多的亮光時,他就遵從,做了基督徒!2、忠心的傳道者——腓利(徒8:4-8)逼迫對於教會的作用,就像風對於種子一樣,會令它分散,產生更大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