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翻拍的再度對壘,《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分別在表達什麼?

2020-08-28 加七君

「加七君」個人頭條號 第68篇原創推文

期待您的關注、轉發與點讚~


聊聊《大贏家》吧。

影片改編自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小說《遊戲的時間不會結束》,中日韓三國都對其進行過影視化翻拍,其中以07年的韓版《率性而活》最為被我們熟知。

在我看來,《大贏家》的整體質量還算不錯,豆瓣目前6.8的評分實則有些偏低,興許是此片劇本並非原創的原因。

但翻拍其實從來都不是原罪,拍的差才是。作為非技術性革新的翻拍作品,其關鍵點在於如何在原劇作的基礎上作出本土化的改編處理,為影片注入新的靈魂。

從這一點來看,《大贏家》與《率性而活》則無疑是走向了兩條截然不同的改編之路。


一、嚴謹VS鄭度滿,由人物身份引發的蝴蝶效應

《率性而活》中的鄭度滿是一名從偵查科因故調崗的巡警,多年來工作始終踏實本分,努力拼命。《大贏家》中的嚴謹則是一名普通銀行職員,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完美詮釋了何為「人如其名」。

這兩種身份設立上的不同,為兩部影片的後續內容帶來了許多「蝴蝶效應」。

首當其衝的便是主角性格的表現方式。

在鄭度滿得知違反交規的人是新任警察局長之時,他也依然堅持開了罰單,這種十分連貫且具有說服力的「自證」手段無疑是託了「巡警」這一職位的福。

而在《大贏家》中,嚴謹那一句奉勸領導檢查孩子是否親生的話語,則更像是一種為影片服務而存在的強硬宣示,略顯做作。

緊接著被影響的便是主角對於「劫匪」角色的演繹方式,以及對銀行這一單一場景的把控能力。

在《率性而活》中,整場演習從始至終都充滿了X因素。每名警員的演習身份未定,待搶銀行亦是未知,而每個銀行的職員對此行動也是毫不知情。

這種關係成功地在「銀行職員」與「警方」和「劫匪」間劃開了一道鮮明的分界線。

本就是偵查科出身的鄭度滿很輕易地就進入了「劫匪」的狀態,他始終板著一張冰冷撲克臉,該用槍時絕不動手,該動怒時絕不留情。

在他十分粗暴的行動鎮壓下,除了那名性格潑辣的職員曾展開過實質性的反抗外,其他「人質」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都表現出了一種順從,與真實情況裡的人質別無兩樣。

除此之外,鄭度滿不僅無數次表現出過憤怒的狀態,還曾做出過用椅子砸破玻璃來向警方喊話的激進行為,而那一次「步槍走火」事件則更是驚出了全場人質的一身冷汗。

在這些片段的匯總之下,再加以鄭度滿本就略顯冷峻的人設,人質會產生「斯德哥爾摩效應」也就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隨後的那場荒誕的「雨夜逃離」也因此變得更為符合邏輯,整場演習從伊始到落幕都顯得真實而完整。

而《大贏家》的處理無疑是相反的。

嚴謹的人物設定導致他缺少了一份果敢決絕,而人質中多為銀行同事的事實也使得「服眾」成為了一件難事,所以警察局長這一角色就不得不擔當起了演習中的「裁判」。

這種設計帶來的結果就是劫匪、人質與警方成為了幾乎同等重要的三個陣營,於是幾位配角(人質)的戲份便不可避免的多了起來。

大量的臺詞與互動將每一位人物的性格特徵都填得很滿,且依此製造了許多本土化的笑點,那句「讓領導先死」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其實也為影片的後續發展埋下了一些難點。

最典型的地方體現在影片如何向終幕「轉場」。

由於幾乎每一名參與演習的人都是以一種「玩鬧」的敷衍心態加入,且從始至終壓制著他們反抗欲望的人都是局長而非劫匪,這就導致了一眾配角在前半部分的塑造越豐滿,他們的態度轉變就越困難。

可以說《大贏家》在這一方面做得並不出色,除了代樂樂的角色能稱的上是自圓其說外,其餘同事的心理轉變動機則全部源自嚴謹妹妹的那段喊話。

而後來他們之所以願意配合計劃駕車逃離,也更像是一種對行長濫用職權的反抗,以及一種對嚴謹兄妹的情感關懷。


二、黑色荒誕的諷刺本質,選擇了截然不同的出口

比起《大贏家》中那般直接的諷刺,《率性而活》對媒體的刻畫方式無疑要柔和許多,甚至那名戲份較多的女記者身上還閃著一份正義的色彩。

你我都明白,其實韓國的輿論壓力與媒體環境十分糟糕,可導演卻並沒有藉此機會大肆渲染,反而將之刻意弱化掉了。

我想其目的十分明確,便是要將整部影片的核心力量聚集到一點之上,即對司法系統的諷刺與抨擊。

演習中的鄭度滿表現的越超神,就顯得警方的對策越失敗,領導的指揮越無能。

這種諷刺在鄭度滿「自殺」前的那段獨白裡被推到了極點。

「我從來不是為了贏,我只是在做我的工作。我在您的囑託下搶銀行,但這並不是我原本的計劃,殺了八人,強姦一人,現在還在和你僵持。我有槍,在這種情形下對強盜而言沒得選擇,我現在沒有希望了」。

說罷,他向最後一名人質開了一槍,緊接著飲彈自盡。

的確,兩名因為自身的莽撞和自負相繼「犧牲」的警察;四位因為指揮決策失誤而「活活憋死」的特警;兩名因警方對劫匪要求的反應遲鈍而被處死的人質;再加上在劫匪「自殺」前槍殺的那名銀行職員。

九條人命,沒有一人的死亡在劫匪的原計劃之中,卻因為司法系統的混亂與官僚主義的浮誇而倒在了「自己人」的手裡。

在鄭度滿倒地的那一刻,鏡頭對準了警察局長那張布滿錯愕的臉,我們意識到在這場演習中警方是從始至終徹徹底底的敗了,影片的諷刺效果也在此時拉到了最滿。

相較而言,其實《大贏家》能夠將劫匪塑造成「勝利」的一方已然實屬不易,我們也無法再去奢求其像《率性而活》一般,將矛頭精準明確地刺向某一定點。

所以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於周邊人群的諷刺,從銀行職員到特警隊員,再從媒體記者到銀行行長,竟然沒有一個人對這次演習抱以了認真的態度。

這種諷刺的指向是社會環境,是病態的固化思維,是你、我以及身邊的每一個人。

《大贏家》這種對社會問題探討的立意很好,但從完成度來看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不知是否是源於翻拍的原因,於淼總是喜歡在影片的情感出口上添加太多的「附件」,這種過猶不及感在他的兩部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比如在《來電狂響》中的那條外賣小哥支線,雖然起到了很好的煽情作用,但其實際上對影片的核心表達沒有起到任何幫助。

《大贏家》也是同理,爺孫關係和聲帶受損的妹妹對於影片所想探討的主題助力微乎其微,前者只是一種補充式的煽情手段,後者則化身為了推動影片轉折的工具。

而在對這種不正之風的諷刺中最有分量的地方,應是嚴謹面對鏡頭錄下的那段獨白。

一個凡事最講規矩,最為認真踏實的人怎麼就活成了社會裡的邊緣人物,成了一種城市裡格格不入的存在?

但可惜在影片的結尾處,我們看到那些所謂的「排擠」與「孤立」實則都不過都是一場誤會,這樣的處理方式使得《大贏家》在衝擊力上比《率性而活》弱了許多,稍顯遺憾。


三、《大贏家》片名的意義在於,堅持認真的人永遠都配贏

去年年底的一次觀影體驗令我印象很深,片子是東木老爺子的新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在影片進行到約一半的時候,一位觀眾給出的一句評價從我身後傳出,令我感到有些刺耳。

「這男的不是個神經病,就是個缺心眼」。

的確,理察的很多舉動真的很「缺心眼」。

當FBI藉助職權便利無數次地欺負他的家庭,誘使他作出不利於自己的偽證之時,他依然始終保持了對於司法系統的順從與尊重,甚至還多次用符合規定作為理由來為對方開脫。

他的做法一度氣哭了自己的母親,也氣瘋了那唯一願意對他伸出援手的律師。

可難道理察的做法真的是錯的嗎?

這個疑問同樣可以用在本文所說的兩部影片身上。

無論是鄭度滿還是嚴謹,他們明明才是那一個最守規矩,最符合所謂「正確」一詞含義的人,可為什麼卻在世人眼中成了「錯誤」的存在了呢?

我想原因在於「規則」的缺失與模糊。

舉個例子。

在體育賽場上,當運動員為了榮譽奮力拼搏之時,沒有人會說「認真你就輸了」,因為此時每一個人的價值觀都是相同的,成績靠前的人才能贏取「獎勵」,認真努力的人才能換來「尊重」,這是一種由規則的約束力帶來的穩定秩序。

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這種規則的存在無疑是模糊化的,在一些模稜兩可的環境裡,人們普遍是在依靠自發性的行為來維持這一秩序,而關於「認真」的評價與定義也從此時開始有了偏轉。

經濟學中的「格雷欣定律」可以很好地詮釋這一現象。

「在大量使用鑄幣的時代,當那些低於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合法鑄幣即『劣幣』,進入流通領域之後,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貨幣——『良幣』收藏,導致良幣被驅逐出流通,市場上就只剩下劣幣了」。

後來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還給出了一種更為諷刺的說法,「在一個人人都偷竊的國家裡,唯一不去偷竊的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這是一種人們在不健康的環境裡逐漸產生的行為偏好。

同理,在沒有規則約束的情況下,面對那些需要思考才能做出的選擇之時,如果「不認真」帶來的收益與「認真」相等,甚至更高,那麼人們就很有可能去選擇相對更為輕鬆的「不認真」。

漸漸地,那些堅持認真的人反而成了少數派,他們成了被淘汰出市場的良幣,成了被群起攻擊的正人君子,成了影片中的鄭度滿和嚴謹。

如果說在鄭度滿的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分奉命行事的色彩的話(曾專門詢問局長是否需要自己中止演習),那麼嚴謹的行為則無疑顯得單純而純粹,他並不想真的反抗行長的意願,他只是在堅持自己凡事都要認真對待的準則。

沒有了「不忘」的初心,便也不再那麼可貴;失去了「堅持」的認真,也同樣暗淡了許多。

《大贏家》最終選擇將嚴謹塑造(局長選擇了成全)成了演習內、外的雙料「贏家」,不僅是對社會環境的一種反思,也暗含著對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嚴謹們」的一份稱讚。

因為堅持認真的人,永遠都配贏。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加七君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從《大贏家》和《率性而活》的橫向對比,看中韓電影的軟硬差距
    —而且這部電影還是多次翻拍後的成果。因此直面《大贏家》與《率性而活》的優劣對比,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大贏家》表演評分:三星半,★★★☆《率性而活》表演評分:四星,★★★★鏡頭語言對比光影語言,其實是兩部電影相同的短板。《大贏家》的導演於淼,是從電視編劇、電視導演一路提升上來的,但他所有執導筒的電影,都是翻拍。
  • 「大贏家」是翻拍還是抄襲?韓國電影「率性而活」
    《率性而活》是由羅熙贊執導,張鎮編劇,鄭在泳、孫秉浩、李漢威主演的喜劇動作電影,該片於2007年10月18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警察署長策劃了一起奇特的銀行搶劫案模擬演習,因為意外卻變成了一場驚動全國的「大事件」的故事3月20日20時,由於淼執導,李瀟、於淼、王思編劇,大鵬、柳巖、代樂樂、張子賢、田雨等主演的電影《大贏家》上映。影片中,在銀行同事們眼裡,嚴瑾(大鵬飾)是個十足的怪咖,凡事認真恪守原則,總是得罪行長,以至於連累大家獎金泡湯。
  • 同樣是翻拍,《大贏家》不必韓國的《率性而活》差
    《大贏家》翻拍自1991年的日本電影《永不結束的遊戲》,有人覺得質量不如韓國2007年翻拍的《率性而活》,我看未必,這是先入為主的心理。我是後看《率性而活》的,對比之下看出了《率性而活》的很多不足,喜劇層面上還是《大贏家》做得好。
  • 橫向對比《大贏家》和《率性而活》
    珠玉在前的反而是韓國版的《率性而活》,可與《大贏家》做橫向比拼,也更能說明問題。 《大贏家》的導演於淼,是從電視編劇、電視導演一路提升上來的,但他所有執導筒的電影,都是翻拍。其中《來電狂響》可說改編得一塌糊塗,也是到了《大贏家》才摸到了「本土化」精髓的門檻。
  • 吐槽《大贏家》:這是對韓國電影《率性而活》的拙劣翻拍
    這就是一部改編翻拍的中國版《率性而活》。而《率性而活》又是根據日本作家都井邦彥的小說《永不結束的遊戲》改編拍攝。比如,《率性而活》中演習的起因,是新任局長發現轄區內的銀行搶劫發案率較高,為了提高防範意識,減少搶劫案的發生,演習才得以發生。而《大贏家》的故事起因,則是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中,為加強警銀安保合作的例行演習。
  • 《大贏家》口碑不及《率性而活》,翻拍電影何時有出路?
    作為一部翻拍片已經相當不錯了,但跟韓國原版《率性而活》比起來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畢竟《率性而活》的評分高達8.3分。《率性而活》主要講述的是警局搞了一個「搶銀行演習」,選中一個巡警來擔任劫匪這個角色。對於「演習」,大家都明白,逢場作戲而已,但因為巡警的性格比較較真,原本警察們的計劃全被打亂了。所以最後所有銀行員工與警察們不得不按照巡警的要求來進行演習。
  • 同樣是翻拍劇,但是《率性而活》和《大贏家》的看點則完全不同
    同樣是翻拍劇,但是《率性而活》和《大贏家》的看點則完全不同 時間:2020.03.23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二狗哥說電影 分享到:
  • 韓國版8.3分,國內翻拍版僅6.8,《大贏家》哪裡輸《率性而活》?
    《大贏家》講述一場銀行的搶劫演習,一個「軸人」卻讓本來這場假的演習,近乎成了一場「真」劫案。一聽這個故事你絕對會想到韓國電影《率性而活》,但《大贏家》並不是翻拍的這部電影,而是改編自更早之前日本作家的村井邦彥的《遊戲永無結束時》,在1991年日本還改編過一版電影,非常冷門,連字幕都沒有。
  • 誰是《大贏家》,誰又能《率性而活》?
    前一段時間,有個國內電影《誤殺》比較火,是根據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翻拍的。我還沒有來得及看,據說飽受好評,在國內反響很好。最近《大贏家》搬上大熒幕,同樣是根據國外電影《率性而活》翻拍而來的。翻拍是個中性詞,不要一提到翻拍總感覺有點偷懶的意思。
  • 【玥影】率性而活 —— 贏在起跑線上的大贏家
    圖片:《大贏家》2020版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什麼這麼說?一翻拍撲街首先這部電影原型是日本的《永不結束的遊戲》不過韓國在2007年翻拍取名《率性而活》整部影片在沉默嚴肅中讓人忍俊不禁可以說是翻拍的很成功開片4分鐘告訴觀眾男主大發就是活的如此率性不單單是因為嚴謹還因為嚴肅
  • 同是翻拍,摒棄偏見後《大贏家》和《率性而活》在多方面各有千秋
    這時,不管是《大贏家》也好,《率性而活》也罷,觀眾如果在觀影時帶有偏見,便無法客觀地去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那麼今天,我們不妨暫時放下內心的偏見,從客觀的角度來重新審視這兩部電影。接下來,我就從人物設定、劇情表現兩個角度對《大贏家》和《率性而活》進行分析對比,且看兩者差別究竟在哪,又是誰更勝一籌。
  • 大鵬大贏家豆瓣6.8,韓國《率性而活》8.3,為什麼越改越差
    目前這部電影剛剛開播,評分就達到了6.8分,說起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一場,銀行的搶劫演習,說起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會想到一部《率性而活》,作為一部韓國電影,雖然說的是《大贏家》改編自村井邦彥的小說,但看過這部韓國電影的小夥伴,想必都不難看出,這其實就是針對這部電影的翻拍,而這部《率性而活》在上映之後,更是取得了8.3分的評價,相比之下,《大贏家》反而剛達到合格線。
  • 《大贏家》VS《率性而活》,誰好誰壞,誰優誰劣?
    20日,大鵬柳巖主演電影《大贏家》登陸「頭條系」平臺。影片上映後,口碑不怎麼好,並且自身還陷入了輿論風波。有不少網友指出,這部電影抄襲韓國2007年上映電影《率性而活》。其實不然,《大贏家》和《率性而活》都是改編自一部90年代的日本原著電影《遊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
  • 電影《大贏家》對比《率性而活》究竟孰優孰劣
    電影《大贏家》對比《率性而活》究竟孰優孰劣? 隨著由大鵬、柳巖主演的《大贏家》在全網上映,一個大家長久爭執的話題又浮現在觀眾的面前,那就是究竟是原作更經典,還是翻拍更勝一籌?今天我在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淺薄看法。
  • 《大贏家》vs《率性而活》,請對國產電影多一點自信!
    大鵬電影《大贏家》上映後,因和韓國電影《率性而活》情節高度相似引起熱議。兩者都是翻拍自日本作家村井邦彥的小說《遊戲永無結束時》,於是關於兩部電影的各種對比紛至沓來。目前為止《率性而活》豆瓣評分8.3分,而《大贏家》只有6.8分。難道兩者相差真就這麼多嗎?
  • 脫胎於《遊戲永無結束時》的《大贏家》與《率性而活》,情節碰撞
    當我們笑哈哈地欣賞完《大贏家》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發現又有另一部電影步入我的眼中,可能是因為我看電影的量不夠廣泛,這部韓版《大贏家》的《率性而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我看到了網上反響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並不是太過於友好,有的觀眾因為它是一部誕生在《率性而活》之後的作品,而自動的以先入為主的方式來評價了。翻拍--改編我們潛意識之中有一種「念舊」,可也正是這種念舊所做的任何改變,都可能引起不滿。當我發現了《大贏家》的最初設定,我和大家也一樣,以為這只是翻拍和模仿,但是當我真正了解,仔細的觀看了兩部電影之後,我不由自主的想寫這篇文章。
  • 《大贏家》對比《率性而活》
    很多人說《大贏家》改編自日本的電影,不過看了《率性而活》,在對比《大贏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區 別,說完全一模一樣都不過分。可是即便如此的改變,就差生按著原本來一遍,為什麼兩部電影差距還是有一些的。 《大贏家》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旁白,在電影中,主人公嚴謹的行事作風居然是通過一段自己的旁白來介紹的,怕觀眾看不出來嗎?
  • 《率性而活》刻畫小人物的反抗,13年後《大贏家》更像一場拿著水槍...
    翻拍不可怕,就怕氛圍有多尬。 《率性而活》刻畫的是小人物的鬥爭 「認真點,打劫呢!」《大贏家》還未上線上,就備受觀眾們的期待,除了大鵬、柳巖超高的人氣之外,最大的原因還要歸功於本劇借鑑了韓國成功翻拍電影《率性而活》。
  • 《大贏家》和《率性而活》的不同寓意!
    看到《大贏家》第一想到的就是《率性而活》,有些橋段幾乎第一樣。第一:《大贏家》裡有局長為這個「強盜」撐腰,我覺得很符合中國的人情世故,和社會結構。 《率性而活》裡的「強盜」沒有任何人撐腰,但是他就是完全按照命令和自身的原則做事,這也體現了韓國社會的部分人群在體質下對韓國政府的對抗。第二: 《大贏家》 「強盜」要求換人質的時候,其他的警察都沒有去阻攔或者反駁,局長完全是「和藹可親」的一句話來去定奪。 《率性而活》同樣的橋段,但是局長是完全被逼的!
  • 無可奈何的選擇,國產喜劇《大贏家》,註定無法《率性而活》
    在院線停擺的日子,《大贏家》成為今年第三部在網絡與大家見面的新片。在他之前的前輩,分別是同樣由字節跳動完全免費提供的《囧媽》,以及騰訊愛奇藝共同收費點播的《肥龍過江》。因為是完全免費播放的形式,對於《大贏家》的評價又無法去過分要求,畢竟不要錢的產品還是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