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21-02-07 青衫社

粵語吟誦《赤壁》(鄒金燦)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這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大意是這樣的:詩人在赤壁遺址找到了一些殘舊的兵器,磨洗之後,依稀令人想見當年赤壁大戰的景象;如果不是當時颳起了東風,幫助孫吳火燒曹軍戰船,那麼孫吳就可能被曹軍擊敗,二喬就將被深鎖於曹操所築的銅雀臺裡了。

這裡的「二喬」,應該寫作「二橋」,她們是橋公的兩個女兒,長女嫁給了孫策,小女嫁給了周瑜。

《赤壁》一詩,寫得著實痛快。可是話說回來,歷史上的周瑜,真是一個昏庸的人麼?若是沒有東風的幫助,他就一定會輸給曹操嗎?

顯然不是的。

根據《三國志》的記載,曹軍與孫劉聯軍相遇於赤壁的時候:

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可見孫劉聯軍在面對曹軍的時候,絕非待宰之羔羊,而是英勇作戰。同時,可能因為水土不服,曹軍深受疾病的困擾,戰力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沒有接下來的火燒曹軍戰船,戰局的勝負如何,也是不易遽爾斷定的。

在描述周瑜這件事上,《三國演義》已經告訴世人,小說筆墨是值得警惕的;而《赤壁》這一首詩讓我們知道,以詩論史有時也是不可靠的。

在當時的孫吳陣營裡,人才不獨周瑜一人,更可貴的是,他們還有一個尊賢的氛圍。《容齋隨筆》盛讚孫吳多英傑:

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嘗不矜能自賢、嫉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據《三國志》注中所引的《江表傳》記載,周瑜臨死之前,向孫權推薦魯肅頂替自己的位置:

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儻或可採,瑜死不朽矣。

這裡的周瑜,與《三國演義》中那個時常妒忌他人的「周瑜」,人格是完全相反的。

魯肅之後就是呂蒙。呂蒙起初不讀書,為魯肅輕視。在孫權的建議下,呂蒙奮力讀書,脫胎換骨。

有一次魯肅與呂蒙相聚,論及時勢,被呂蒙的見識所折服,他拊著呂蒙的背說: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則告訴他: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至於呂蒙,後來向孫權舉薦了陸遜:

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這裡的「意思」,是心思、思慮之意。

我們看到,從周瑜到陸遜,他們都非常出色地完成了鎮邊的任務,確保了孫吳的平安。

這幾個人形成一個良好的接力,而孫權也並不疑心他們結成朋黨,都信任他們的推薦,這種見識與格局,也是孫吳得以興盛的重要因素。

《赤壁》也見於李商隱的詩集裡。學者考證認為,此詩應為杜牧的手筆。清代學者程夢星說:

此詩歸之杜牧為是。杜與李各自成家,李沉著,杜豪邁也。

其實如果只是根據兩人的作品風格,並不能就可以下此斷定,因為李商隱也寫過《賈生》(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樣的作品,對漢文帝的評價有失公允,其弊與《赤壁》輕慢周瑜相同。

當然,詩家用典,往往有自己的用意,前人故事只是他們用來澆胸中塊壘的酒杯而已。我們也可以說,《赤壁》一詩是杜牧在表達對自己軍事才能的自信,以及傾吐這種才能得不到施展的苦悶,與周瑜關係不大。

這種說法也通。不過實情是否如此,恐怕只有起杜牧於地下而質之,才能確定了。

無論如何,歷史上的周瑜,終究與這首詩裡的「周郎」絕然二人。

馮集梧《杜樊川詩注》評價《赤壁》說:

詩不當如此論,此直村學究讀史見識,豈足與語詩人言近指遠之故乎?

此說嚴正而不迂腐,最宜附在《赤壁》之後供人合看。

詩的語言,是一種不能完全當真的語言。這個特質,讓詩張放著一種獨特的魅力,令人著迷的同時,也發人深思。

(本文首發《南方人物周刊》「詩會意》專欄)


蘋果用戶特供,為這個無名無姓的年代幹一杯

相關焦點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杜牧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
  • 背一首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永夫作品《江南》折戟沉沙鐵未銷,  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每日學詩|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2.銷:銷蝕。3.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4.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名師解讀|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詞句注釋】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火燒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為了激怒周瑜,篡改了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那時候也沒有百度,更沒有網絡,周瑜被氣瘋了,終於下定決心,火燒赤壁。 可以說,銅雀臺上一首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促成了三國鼎立,聯吳抗曹的壯美歷史。
  • 荷塘舊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1/ 原本是去安徽潛山潘鋪拍荷花,卻因路況不熟,誤入「二喬公園」,這裡離目的地還有三裡地。既來到了二喬的故裡,為何不停下來看看?
  • 【三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書上說大喬小喬皆有國色,不然諸葛亮也不會說曹操好色,赤壁之戰就是過來幹掉周瑜活捉小喬,舉國之力就為個女人,杜牧有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古語說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個薄應該是坎坷的意思。大喬嫁給孫策是建安三年那時孫策也就二十四歲,建安五年孫策就重傷而死,只有二十六歲。史書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 寶爸講古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一首寫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詩,作者杜牧通過一個折斷的戟,對歷史作出假設,從而引出對前朝時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在泥沙中發現了折斷的戟,戟上的鐵還沒有鏽蝕掉。戟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就跟刀和劍一樣。戟可以拿來鉤或者砍或者刺,威力很大。有一些古代的將軍就是用戟來作戰,比如三國裡面的呂布,還有後來唐朝的薛仁貴。
  • 【跟著小編學詩詞】《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跟著公號學詩詞】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基本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因此歷朝好事者吟詠不絕。自來詠此類重大歷史題材,非得極鋪陳之能事不可。然而作者只打算用一首七絕的篇幅來寫,這就註定只能出奇制勝。 三、四兩句總該正面描寫一下赤壁之戰了吧?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
  • 學詩計劃|《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提問已奇,而答案更奇。一般作者必然寫江東生靈塗炭、社稷丘墟,而作者只用東吳的兩位著名美人姊妹所可能的遭遇來輕輕回答。當然,這種回答似乎有點輕薄,宋朝許顗的《彥周詩話》就說:「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
  • 東風不與周郎便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提供方便,那麼曹操一定會把二喬抓起來鎖進銅雀臺供他玩樂了。「不與……便」:假如不給……提供幫助。這是一個假設的句式,「若」字省略。周郎:對周瑜的戲稱。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所建的樓臺,樓頂飾有大銅雀,故名。臺內安置從各地擄掠來的美女歌姬,是曹操暮年行樂的地方。
  • 歷史解密 || 銅雀春深鎖二喬
    大喬、小喬姊妹倆,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容貌,一個被吳侯小霸王看中,嫁給了孫策為夫人,一個成了青年才俊周瑜的妻子,二喬嫁的夫君,一個是侯爵,一個是叱詫風雲的大將軍,人們羨慕兩對夫妻的郎才女貌。然而,她們婚後都過早失去了夫君,以後的生活悲慘悽涼,可謂紅顏薄命,令人嘆息。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河神2》銅雀春深鎖二喬,點出聶小秋和都督隱晦關係,太慘了
    聶小秋因為崔夫人臨時爽約,私奔失敗就要輕生,這顯然也不符合邏輯,他的背後肯定有更痛苦的事情。 丁卯發現崔瘋子的藥方上有過量的阿司匹林,為何獨獨不去調查洋大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