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東吳美女大喬、小喬,是喬公之女,在書中稱為喬國老,喬國老名叫喬玄,生活在江廬郡皖縣(今安徽潛山市),家中有兩個如花似玉、美如天仙的女兒,皆有沉魚落雁之容貌。且姐妹倆都知書達禮,通音律,曉詩文,尤其對女紅刺繡情有獨鍾,遠近聞名,人見人贊。
大喬、小喬姊妹倆,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容貌,一個被吳侯小霸王看中,嫁給了孫策為夫人,一個成了青年才俊周瑜的妻子,二喬嫁的夫君,一個是侯爵,一個是叱詫風雲的大將軍,人們羨慕兩對夫妻的郎才女貌。然而,她們婚後都過早失去了夫君,以後的生活悲慘悽涼,可謂紅顏薄命,令人嘆息。
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之戰,諸葛亮為了結成孫劉聯盟,牽強附會,大膽想像,曲解這首詩的真正含義,講與周瑜聽,又把曹植的《銅雀臺賦》中的「攬二喬於東南,樂朝夕之與共。」也合盤端出,並斷章取義,挑撥離間,激怒周瑜,氣得東吳大都督周瑜怒髮衝冠,誓與曹操決戰於赤壁,才形成了孫劉聯手共同抗曹的局面。
大喬嫁給孫策,夫妻恩愛,如膠似漆,可孫策想到的不是兒女情長,卿卿我我。他心裡裝的全是父親遺志,建功立業,獨霸江東。因此,雖然夫妻恩愛,二年的時光卻是分多聚少,大喬理解支持夫君叱吒風雲打天下。
公元200年,孫策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從不離開半步,夜不能寐,寢食不安,悉心照料,孫策箭傷越來越重,不久便離開人世。大喬悲痛欲絕,數度昏厥,欲投江殉夫,被人勸回。過著「愁苦,問院落悽涼,幾番春暮」的悲苦日子。
大喬喪夫才20歲,她朝朝臉上掛淚痕,夜夜啼哭伴孤燈,一個女人,青春年少守寡,何等的悽苦悲傷。她多次想尋夫而去,每逢想到夫君臨終時拉住她的手,叮囑她照顧幼弟孫權,幫助他接掌大權,鋤奸討逆。大喬感到責任重大,輕生對不住夫君,她要堅強地活下去,用吳侯夫人的獨特身份,幫助孫權繼位。
孫策死後,在大喬的全力支持下,孫權依靠張昭、周瑜、魯肅,團結江東各股政治勢力,樹立自己的威望,使政權逐漸穩固。229年孫權稱帝後,大喬就不再過問朝中政事,在家深居簡出,青燈古佛,頤養天年。
周瑜24歲時,跟隨孫策南徵北戰,未曾婚娶,還是個「小鮮肉」。孫策把小喬介紹給他。周瑜、小喬二人一見鍾情,相見恨晚,一個文武雙全,風流倜儻;一個貌美如花,柔情似水,江東人說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二人結為伉儷,乃天作之合。
作為東吳大都督的周瑜,官位顯赫,身邊不乏追求的粉絲,本可以擁有三妻四妾,可周瑜愛情專一,一生只娶小喬一人為妻,這在封建王朝的文臣武將中,堪稱第一人,除了柳下惠,難覓第二人。
自古來,都說美女愛英雄,身為英雄的周瑜,也酷愛著小喬,這對郎才女貌的夫妻,琴瑟和鳴,心心相印,比翼雙飛,被世人稱作人間龍鳳。
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的觀眾是否留意,劇情中有這樣一個畫面,周郎正襟端坐,凝神彈琴,琴聲優美悅耳,此時小喬端坐跟前,雙手託腮,洗耳聆聽,美妙的琴聲讓嬌妻如痴如醉,相知相惜。
建安十五年,周瑜箭傷復發,溘然去世,時年36歲,小喬不到30歲,只與周瑜恩愛生活了12個春秋,厄運降臨到小喬的頭上。周瑜死時,小喬並不在他身邊,當遺體運回時,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只見周瑜的鍍金棺木在夕陽下閃爍,映出晚霞的光芒。小喬悲痛欲絕,扶棺慟哭,幾度昏厥,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淚灑衣襟。
周瑜去世後,留下了兩男一女,兒子周循和周胤,小喬含辛茹苦,把孩子撫養成人。孫權感念周瑜為吳國立下的赫赫戰功,對周瑜一家百般照顧,女兒嫁給了太子孫登,孫登還未繼位,卻死於病患。如果不是孫登死的早,周瑜的女兒可貴為皇后。小喬大兒子周循,娶孫權女兒為妻,成了當朝駙馬。誰知不幸再次光顧這個已經不幸的女人。周循不到二十歲患病死去,小喬傷心欲絕,還未從悲痛中緩過勁來,已封都鄉侯的次子周胤,又相繼患病身亡,兩個兒子的英年早逝,徹底擊垮了小喬,白髮人送黑髮人,給予小喬致命的打擊,這個貌美如花的女人,不幸的命運多次降臨於她,失夫、喪子,不到50歲的她,在鬱鬱寡歡中結束了自己的悽慘地一生。
江東二喬,才華出眾,貌美如花,又嫁了出人頭地的丈夫,不幸的是她們雖然才貌雙全,卻好人無好命,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