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舊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20-12-23 騰訊網

1/

原本是去安徽潛山潘鋪拍荷花,卻因路況不熟,誤入「二喬公園」,這裡離目的地還有三裡地。既來到了二喬的故裡,為何不停下來看看?

2/古皖國,二喬的流落地

潛山古稱:古皖國,喬公和他的兩位國色天香的女兒當時正流落在皖城。正是因杜牧的《 赤 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首詩,讓我們逗留。

東漢末年,時人謂之「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說的是東吳喬公家兩位沉魚落雁的女兒。大喬小喬皆有沉魚落雁、傾城傾國之貌,且姐妹倆兒都知書達禮,精通音樂,通曉詩歌,很擅長女紅,於是名聞天下。有野史稱:赤壁之戰與二喬有著很大的關係,或許是說因二喬之美,引發的這曠世大戰......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喬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江表傳》:「策從容戲瑜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孫策是當時遠近聞名的「虎將」,被封為吳侯。周瑜也是當世英雄,還容貌俊秀,精於音律,可見都是完美的奇美男子,二喬得此二人也算是琴瑟和諧了。

3/英雄美人琴瑟之和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 公元 200 年 ) ,孫策於打獵時遇刺受重傷,大喬日夜和衣陪伴,不眠不休,不食不飲,全心照顧,然孫策仍藥石罔效逝世......

大喬悲痛欲絕,並欲投江殉夫。但想到孫策臨終前曾拉著她的手,要她照顧幼弟孫權,助他接掌大權,並除奸討逆,使大喬只好打消原來念頭。後來孫權對皇嫂仍萬般尊重,也在大喬與眾臣如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輔佐下,很快地團結江東各股勢力,建立威望,進而重新掌控大局了。

小喬的處境比姐姐好一些,她與周瑜恩愛相處了11年。周瑜作為東吳的統兵大將,江夏擊黃祖,赤壁破曹操,功勳赫赫,名揚天下;可惜年壽不永,在準備攻取益州時病死於巴丘。周瑜死的時候,小喬並不在他身邊。

周瑜的遺體運回來的時候,太陽即將落山。小喬素服舉哀,她沒有看見丈夫的臉,只看到了金棺在夕陽下閃爍,映出晚霞的光芒,卻慢慢黯然失色。一代名將,才36歲,竟然就這樣死去了。

傳聞曹操虎視江南,其實也為二喬。曹操發誓說:「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二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臺,以樂晚年,雖死無憾!」於是都督周瑜主戰,看似為了保住二喬。其實,這些政治家不一定是單單為了兩個女人。

4/赤壁之戰三分天下

赤壁之戰還有個最關鍵人物:諸葛亮。《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魯肅夜訪周瑜,這一段描寫的非常精彩。諸葛亮借曹植《銅雀臺賦》中的關於「二喬」一句,巧妙地用來激怒周瑜,讓周瑜認識到了妻子被搶的危害,促成江東孫策就和劉備聯手。這樣打敗了曹操,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勢。

北宋的蘇東坡也曾感慨地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往事如煙......也許這胭脂亭中的胭脂井是這段歷史的證物。據《安慶府志》記載:.....二喬在出嫁之前,兩女每日在井旁照影梳妝,逾年曆歲,井水漸為胭脂染紅,故稱「胭脂井」。後世,井中脂粉香味,仍依稀可聞。井欄石上,猶刻有「建康元年幹月」字樣,雖是字跡模糊,卻是歷史的見證......

5/接天蓮葉無窮碧

看望二喬後,打聽好道路,去了潘鋪生態休閒農莊,其實它們之間離的很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裡的荷園規劃有致,品種豐富,來到塘邊,一眼望去,翠綠的荷葉叢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著輕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隨風搖曳,含笑佇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

江南不缺荷塘,同樣也不缺少美女,能在漫天的荷花池塘邊留一張倩影,也是愜意之事。

潘鋪生態休閒農莊的規模不算大,種植了各種花卉,以長廊聯接,給人以舒適溫馨之感,是休閒的好去處。

二喬公園,潘鋪生態休閒農莊可能僅僅是潛山旅遊文化的縮影,而潛山旅遊的重頭是天柱山。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簡稱「皖」由此而來。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登禮天柱山,號曰「南嶽」,道家尊其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三祖禪寺被尊為佛教禪宗祖庭......潛山,是一個文化與景致都值得探尋的地方。

6/紅顏薄命,情路成殤

坐在潘鋪的風雨亭中,看著花叢中婀娜的女子,滿臉的幸福感.....又想起亂世中的二喬,擁有絕色美貌不定就是好事。「雙雙家女付王侯,傾國定伶漢鼎休,誰識深閨殘井水,至今似有淚痕流。」

傳說孫、周走後,二橋隱居到了江南,雖然江南風景如詩如畫、杏花春雨、鶯歌燕舞,卻終是獨守空閨,紅顏薄命,情路成殤,一代佳人,人生何其悽惶!

相關焦點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髮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杜牧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但他並不從正面來描摹東風如何幫助周郎取得了勝利,卻從反面落筆: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麼,勝敗雙方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因此,接著就寫出假想中曹軍勝利,孫、劉失敗之後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鋪敘政治軍事情勢的變遷,而只間接地描繪兩個東吳著名美女將要承受的命運。如果曹操成了勝利者,那麼,大喬和小喬就必然要被搶去,關在銅雀臺上,以供他享受了。
  • 背一首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裡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趙永夫作品《江南》折戟沉沙鐵未銷,  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每日學詩| 《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2.銷:銷蝕。3.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4.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名師解讀|杜牧《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詞句注釋】⑴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⑵銷:銷蝕。⑶將:拿起。⑷磨洗:磨光洗淨。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⑹東風:指火燒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
  •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這是詩人憑弔赤壁古戰場所寫的詠史詩。它認為歷史人物的成敗榮辱具有某種偶然性。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這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大意是這樣的:詩人在赤壁遺址找到了一些殘舊的兵器,磨洗之後,依稀令人想見當年赤壁大戰的景象;如果不是當時颳起了東風,幫助孫吳火燒曹軍戰船,那麼孫吳就可能被曹軍擊敗,二喬就將被深鎖於曹操所築的銅雀臺裡了。
  •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
  •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為了激怒周瑜,篡改了一句: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那時候也沒有百度,更沒有網絡,周瑜被氣瘋了,終於下定決心,火燒赤壁。 可以說,銅雀臺上一首賦,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促成了三國鼎立,聯吳抗曹的壯美歷史。
  • 【三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書上說大喬小喬皆有國色,不然諸葛亮也不會說曹操好色,赤壁之戰就是過來幹掉周瑜活捉小喬,舉國之力就為個女人,杜牧有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古語說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個薄應該是坎坷的意思。大喬嫁給孫策是建安三年那時孫策也就二十四歲,建安五年孫策就重傷而死,只有二十六歲。史書記載: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 寶爸講古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一首寫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詩,作者杜牧通過一個折斷的戟,對歷史作出假設,從而引出對前朝時光流逝人事更迭的感慨。「折戟沉沙鐵未銷」是說在泥沙中發現了折斷的戟,戟上的鐵還沒有鏽蝕掉。戟是古代的一種武器,就跟刀和劍一樣。戟可以拿來鉤或者砍或者刺,威力很大。有一些古代的將軍就是用戟來作戰,比如三國裡面的呂布,還有後來唐朝的薛仁貴。
  • 【跟著小編學詩詞】《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銷:銷蝕。將:拿起。磨洗:磨光洗淨。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 【跟著公號學詩詞】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此戰基本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因此歷朝好事者吟詠不絕。自來詠此類重大歷史題材,非得極鋪陳之能事不可。然而作者只打算用一首七絕的篇幅來寫,這就註定只能出奇制勝。 三、四兩句總該正面描寫一下赤壁之戰了吧?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
  • 學詩計劃|《赤壁》: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然而作者並不,他只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當年周瑜定下火攻之計,沒有東風相助的話該怎麼辦呢?提問已奇,而答案更奇。一般作者必然寫江東生靈塗炭、社稷丘墟,而作者只用東吳的兩位著名美人姊妹所可能的遭遇來輕輕回答。當然,這種回答似乎有點輕薄,宋朝許顗的《彥周詩話》就說:「杜牧之作《赤壁》詩,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也。孫氏霸業,系此一戰。
  • 東風不與周郎便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提供方便,那麼曹操一定會把二喬抓起來鎖進銅雀臺供他玩樂了。「不與……便」:假如不給……提供幫助。這是一個假設的句式,「若」字省略。周郎:對周瑜的戲稱。銅雀:即銅雀臺,曹操在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所建的樓臺,樓頂飾有大銅雀,故名。臺內安置從各地擄掠來的美女歌姬,是曹操暮年行樂的地方。
  • 歷史解密 || 銅雀春深鎖二喬
    大喬、小喬姊妹倆,憑著自己的才華和容貌,一個被吳侯小霸王看中,嫁給了孫策為夫人,一個成了青年才俊周瑜的妻子,二喬嫁的夫君,一個是侯爵,一個是叱詫風雲的大將軍,人們羨慕兩對夫妻的郎才女貌。然而,她們婚後都過早失去了夫君,以後的生活悲慘悽涼,可謂紅顏薄命,令人嘆息。唐代詩人杜牧有詩寫道:「折戟沉沙鐵未銷,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河神2》銅雀春深鎖二喬,點出聶小秋和都督隱晦關係,太慘了
    聶小秋因為崔夫人臨時爽約,私奔失敗就要輕生,這顯然也不符合邏輯,他的背後肯定有更痛苦的事情。 丁卯發現崔瘋子的藥方上有過量的阿司匹林,為何獨獨不去調查洋大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