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銅雀春深》這件作品的誕生可謂幾經波折,原石是三年前陳先生送過來的一大一小兩塊臺山玉籽料中小的那塊。大的那塊籽料被創造成了作品《採擷》,陳先生頗為滿意,該作品榮獲上海「神工獎(英合杯)」金獎並於江門拍賣會上上拍出了160萬的好成績。小的那塊籽料陳先生則送給了我,籽料的頂部有個凸起,與原石整體頗不協調,可以作為創作的突破點進行構思。剝除石皮後,金黃的玉肉十分喜人,當初的設計是兩個竹筍從黑色的巖石中破石而出,黃與黑極致對比下產生了視覺張力讓人感受到竹筍努力向上生長的頑強意志,整體構思頗為完整,當時我對這個設計是挺滿意。這件作品放了幾年,看過的朋友都覺得創意雖好,但是在工藝的表現上稍嫌欠缺,沒有一個讓人嘆為觀止的點睛之處。於是乎,我決定對這件作品進行改工。
什麼樣的創意既能與原石完美契合又能達到獨一無二的高度,最初的想法是將這兩個竹筍化成兩個人物,母與子相偎著像竹筍一起成長。但是,這樣的設計似乎缺少了一些新意,一種獨一無二的魄力,於是就想著沿著現有的開窗將石皮再剝去一些,露出更多的玉肉再構思。不想,再剝出玉肉呈現的卻不是原本的金黃色而是紅酒一樣的色澤,再看剩餘的黑色石皮,此時像極了一口黑色的浴缸,裡面盛滿了紅酒一樣的湯泉,溫暖而迷醉。竹筍的部分剛好可以作兩個沐浴在湯泉中的美人,何其妙哉?
設計方案一波三折,終於確定了下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兩個美人要怎樣安排?動作、表情應該是什麼樣的?由「二美」不由地想到了 「二喬」,腦中突然迸出那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之戰中,曹操舉兵攻打東吳的時候,如果不是忽然颳起了東風使得周瑜以火攻曹營的計劃得以實現,那麼曹操就該打敗了東吳,那麼著名的江東美女大小喬就要成為戰利品被曹操藏在銅雀臺中了。
何不將人物設定為被鎖銅雀臺的二喬呢?這樣發揮想像的空間更大,所能表達的內容也更多。大喬作為長姐,歷史上又曾在丈夫孫策死後輔佐孫權稱帝,因此她應該是端莊典雅,具有堅強沉靜氣質的大家閨秀。而小喬作為幼女,又得周瑜嬌寵,她無疑是嬌俏可人的小家碧玉。被鎖銅雀臺後的她們又會是什麼樣子?
猶如醇香紅酒的湯泉中,小喬趴臥在大喬的懷中,似乎想要借著手下的溫暖來緩解自己的不安。頭輕抬,眼神怯怯地望著大喬,小嘴張著,似乎有著訴不盡的擔憂與哀愁。而大喬則背倚著浴缸邊沿,恬淡地望著小喬,目光溫柔,似乎透過眼神在安撫著小喬的焦慮,嘴角還掛著淺淺的微笑,泛著安撫人心的魔力,仿佛無論發生什麼,她都能將之妥善解決。
兩個金黃色的美人沐浴在泉水中,整個畫面沒有男性的加入,未免顯得有些孤單了。紅顏雖美,但也需要憐花人的呵護、愛情雨露的滋潤。也許,她們也在期待,某一天,心中的英雄打破銅雀臺的大門,將她們從華麗的牢籠解救出,收穫她們的圓滿人生。
作為浴缸的黑色石皮十分完整,浴缸口有別於平常浴缸的平整,被處理成凹凸有致的曲線,再在石皮上刻上幾條縱橫交錯的葉脈,宛然天成的荷葉浴缸,裡面盛滿了被鮮花染成粉色的湯泉,再加上兩個金黃色的美人,黑色、黃色、紅色顏色鮮明,頗具視覺衝擊力。
1、原石的第一次定稿成品(改工前):
2、第二次的設計方案:母與子(改工的第一次設想)
3、第三次的設計構思:二喬,方案確定了。
4、開始改工,先雕出人物的大體位置,再畫上具體的人物設計稿。
5、胚打好後,對細節進行修整,完成修光步驟。
6、在對作品進行最後步驟——磨光,完成啦,上美圖。
7、不同角度下的效果:
8、不同光線下的效果:
9、細節特寫(1):
10、細節特寫(2):
11、細節特寫(3):
12、細節特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