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要撤回單位了?在我的心裡,你已經是我的女兒了,我捨不得你走……」前不久,老人陳世德緊緊拉著我的手,許久不鬆開。我不禁淚紅眼眶,鄉親們記得住我,說明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轉眼間,我參與長堡鎮上堡村脫貧攻堅已近兩年時間。回憶這段歲月,有流血流汗的艱辛付出,也有犧牲小家庭幸福的苦惱和無奈,但收穫的喜悅卻讓我激情澎湃,心情難以平靜。
去年4月6日,我剛到德江縣檔案館工作半個月,便被安排到長堡鎮上堡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此時,大女兒正讀初三,小兒子不足兩歲,我心裡很是焦慮。 但一想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全國人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我,必須無條件服從。 一咬牙,我狠心將小孩託付給鄰居,背著背包就出門了。當天晚上,兒子找不到我,哭得很傷心,鄰居教他撥通了我的視頻電話,瞬間母子二人哭得稀裡譁啦……半個多月時間,幾乎天天都這樣。 我負責包保上堡村柏楊溪組,共61戶279人,貧困戶29戶128人。為儘快熟悉村情,我挨家挨戶了解情況,對每戶的人員構成、家庭狀況、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背景情況等都詳細記錄,不到一周時間就熟背下來,深深記入了腦海。 記得第一次到柏楊溪組的時候,印象特別深刻。一路上,到處都是濃濃的牛屎味,有兩戶人家牛圈牛糞四溢,臭氣燻天,根本無從下腳。走進幾戶貧困戶家,到處都是雞狗跑來跑去,室內外隨處可見家禽糞便等。 我自幼生長在農村,卻從沒見過這麼的糟糕的環境,說明這裡村民普遍缺乏衛生意識,我必須想辦法解決,引導村民形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之後,我不分白日夜晚,帶著尖刀班人員走進每家每戶,與群眾交心談心,宣傳黨的惠民政策,苦口婆心地宣傳講衛生的好處。同時,通過我和隊員們的示範帶動,群眾思想逐漸改變,積極參與到村莊環境整治中來。 接下來,我們幫助農戶補「短板」。六七月的上堡村,酷暑難熬。每天,我和隊員們冒著炎炎烈日,配合施工隊拆舊建新,改善農戶房屋和圈舍。 因人手緊缺,從沒幹過重活的我,主動幹起了鏟沙子、提水泥磚、搬運東西、清理公共區域柴草砂石等粗活累活,半個月下來,整個身子累得像散了架似的,雙手磨脫了幾層皮。村民見我在真心幫他們,時常向我投來微笑,直誇我是個女強人。 為更好服務群眾,在走訪農戶前,我都將線卡、釘子、鉗子、膠布等工具裝進背包,以便幫助村民安裝玻璃、安電線等活。 在我的帶動下,廣大群眾主動參與打掃公共區域衛生,收拾家庭衛生等,村莊環境煥然一新。通組公路和連戶路隨時掃得「亮譁譁」,家家戶戶室內外都搞得乾乾淨淨,收拾得緊緊有序,群眾精氣神更足了。 自駐村幫扶以來,我始終加強政治理論和政策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嚴格按照「七個極」工作要求,堅持「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則,以「76554」工作方法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實際行動宣傳並踐行「四個好」標準,贏得群眾支持和信任。 為解決好「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問題,我積極響應中央、省、市、縣的號召,積極動員2戶9人易地搬遷,做好之前搬遷的5戶20人思想穩定工作。在全體隊友努力下,全村有38戶182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一步住進了新房子,快步過上了好日子。 由於前面幫扶工作隊幫扶工作紮實,已初步建成花椒產業,但由於管護沒跟上,我及時引導村民清理雜草、修剪多餘枝丫等,花椒今年開始掛果。同時,積極動員村民發展養殖業和蔬菜產業,走發展產業脫貧致富之路。 為了幫助村民解決銷售難題,我利用在縣城熟人親戚多的優勢,積極牽線搭橋,幫助村民把農產品賣到了德江縣城,增加了群眾收入。 貧困戶袁宗楊,家裡3口人,他和弟弟袁富均患有慢性病,母親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庭十分困難。 為了儘快幫助其脫貧,我隔三差五地上門幫助想法子,成功動員種植油菜、養殖豬牛等,增加了收入。為他協調了公益性崗位,負責打掃寨上的連戶路衛生,每月有800元的工資收入。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他家成功脫了貧。
回憶這兩年,我深感慚愧。因為許多工作都是前面工作隊的人幹的,他們付出了許多辛勤的汗水,打好了堅實的基礎,要是我能早些年參與脫貧攻堅工作該有多好,還能學到更多的本領。 剛開始來時,由於不太熟悉農村工作,我和隊友們受盡了不少委屈,不知哭了多少回,但我不後悔,相反還慶幸,是脫貧攻堅戰真正把我這個「弱女人」變成了一名真正的「女漢子」。 這兩年,我放棄了照顧高齡癱瘓在床的公公、長期生病吃藥的父親、拄著拐杖走路的母親,對不住你們,希望得到你們的諒解!作為一名母親,我深深知道家庭的意義,對不住現已上高中的女兒和幼小的兒子,但我相信總有一天,你們會支持我的選擇!我無怨無悔,因為這兩年我學到了許多與農民打交道的本事,知道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體會到了我們國家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內涵。 最讓我感動的是,前不久,貧困戶袁進軍在微信朋友圈上發出「感謝黨中央,感謝人民政府……感謝德江檔案館謝鳳同志」的消息。此時此刻,所有的汗水都化成幸福的淚水,我特別感謝組織給了我參與脫貧攻堅戰的機會,這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 如今,走在柏楊溪的道路上,到處都是村民們的歡歌笑語,大家非常感謝黨的政策,感謝我的幫助,把我當成他們的親人一樣對待。「金杯銀杯不如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誇獎。」想起這句話,我已完全知足了。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勇
編輯 王琳
編審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