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傳千年的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

2021-01-10 鄉土鄉人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經過老人們口耳相傳流傳至今,期間難免會有一些誤傳。就像大家最熟悉的一句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不孝的表現有三種,其中以無後為大,無後真的是最大的不孝嗎?其實這句話就是被人們誤解了千年以上。

不孝有三指的是哪三種呢?

第一種不孝就是:明明知道父母做錯了還不勸說,只知道一味的順從父母,由於過於的順從而導致父母做出不義之事,陷入不義之中就是不孝。第二種不孝就是:父母年老多病,家裡生活困難,作為兒子還不去努力賺錢贍養父母就是不孝。第三種不孝是:不娶妻生子,沒有後代就是不孝。

然而這種解釋只是是趙岐在《十三經注》中對孟子的話做出的闡述,而且他把「無後」說成是最大的不孝。原話是:「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由此可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只是趙岐對孟子原話的一種闡述。趙岐是東漢末年人,曹操在擔任司空期間,趙岐為太常。也就是掌管宮廟禮儀的官。其實孟子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就是:不孝的表現有三種,其中以無後為大。而舜在沒有告訴父母的情況下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不過君子以為,沒有告知父母和告知了也差不多。大家都知道,舜是以孝行而聞名天下的,舜從小母親就去世了,後來舜的父親又娶了一位妻子。

舜的母親其實就是他的後媽,後來後媽有了孩子之後,就多次挑唆讓舜的父親殺了舜,而他同父異母的弟弟也對舜很仇視,但舜毫無怨言,依然對後媽很孝順。並且一個人承擔起了全家的勞動,獨自住在歷山種地。

後來堯就讓舜成為自己的接班人,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並派了九個兒子來和舜一起幹活,主要是觀察他的為人,由於舜遠在他鄉,與娥皇女英結婚時,沒有來得及告知父母。後來舜結婚後,依然要求妻子孝敬公婆,並且照顧弟弟,不能因為妻子出身高貴就破壞家庭規矩。正是因為舜的人品才打動了堯,最終把帝位傳給了他。

而孟子所說「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舜結婚時沒有告訴父母,這就是無後。但是君子以為,舜當時遠在他鄉,而且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所以和告知父母也差不多。因此「無後為大」並不是說沒有孩子,而是指結婚沒有告知父母。並且孟子並沒有說其它兩種不孝是什麼。

後來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三種不孝,並且把無後為大說成了最大的不孝。也就是趙岐把「無後為大」曲解為不娶妻生子了,其實這只是一種誤傳而已。因為這句話,孟子也無端地背上了黑鍋,其實這只是趙歧的個人理解而已。

所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並不是說沒有孩子,而是指結婚的時候沒有告知父母,也就是說沒有盡到做兒子的本分。

相關焦點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但是鮮為人知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另外兩「不孝」揭露人性,鮮為人知俗語文化已經在中國經歷了兩千年的歷史。只要有人們聚集說話的場合,就會有俗語的產生和傳播。俗語是勞動人民通過不斷觀察事物、了解現象,並結合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文化。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有三個不孝,那後面兩個是什麼呢?
    而我們也有一句關於孝道俗語流傳至今,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這裡有著三個不孝,那麼後面的兩個「不孝」分別是什麼呢?這句話最早是出自《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不過這裡的意思可能和我們理解的不同。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千多年來人們都理解錯了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現在經常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麼另外兩個不孝究竟是什麼呢?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還有兩個不孝指什麼?原來如此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我們聽慣了的一句俗語,大家也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不孝順的表現有三種,其中最嚴重的就是你不結婚、不生娃,不給家裡延續香火、不讓父母抱孫子——這顯然是一種非常傳統的觀念。在現代社會,很多人漸漸對這句話提出了質疑。
  • 古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原來是這個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字面意思理解為:「不孝有三種,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一種。」這句話大家都很熟悉,無論是電視劇裡,還是生活中,多少家長用這句話來催兒女趕緊生小孩。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的兩個是什麼?終於弄懂了!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個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大家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大多人以為是說最大的不孝順就是沒能為家族續上香火,傳宗接代。但事實是什麼呢?你知道三大孝都是什麼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在《孟子·離婁上》上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剩下兩個不孝是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當做「逼婚」的口頭禪出自《孟子》。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先了解一下故事背景:就是舜娶了妻子,但是卻沒有告訴他的母親,娶妻是人生大事,卻不告訴母親。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一小兒:做符合國情的事,有原則,也不在原則上吊死。 桃花:源主好有深度噢~桃林:花痴! 旁白:今天不是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嗎?旁白的旁白:你好煩耶!要不提醒,也許他倆就一直聊電影了呢! 另小兒:話說為啥選這麼個題目?
  • 俗語說「不孝有三」,那麼到底是哪「三不孝」?十人九不知
    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什麼?其實精華在下一句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重視孝道的國家,這也是我們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就像千古名句「百善孝為先」,我們就可以看出,我國對孝道還是十分講究的,關於孝順我國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不孝有三」,那麼你們知道這裡到底指的是哪「三不孝」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意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真實意思首先,我們探討什麼是孝,以及孝的目的和意義,然後再進一步探討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到底啥意思,不生娃就不孝?專家:謬誤啊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最早出自孟子之口,歷經兩千多年的風雨洗禮,它已然成為流傳極為廣泛的俗語,頻繁出現於文學小說、影視作品之中。 可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卻是一句非常容易使人產生誤解的話,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它的意思是:不孝順有多種表現形式,但不生養後代是最嚴重的一種。不生娃就是不孝,相信大部分人都是這麼解釋的吧?然而,這或許與孟子的本意差之千裡。我們之所以會產生誤解,又與孔子的一句話分不開,即:「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 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分別指哪三個「不孝」?為什麼?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說法,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說:天底下不孝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沒有子嗣,屬於比較嚴重的情況。舜帝背著父母娶妻,是因為害怕沒有後代。君子認為舜帝不告而娶,實際上是符合孝道的。但是,這一句話的意思,在學術界一直有著比較大的爭議。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兩個不孝是指什麼?
    各位讀者,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他的意思也非常簡單,說的就是古代人不孝有三種表現,而沒有娶妻生子,則是最不孝的行為。那麼我們知道沒有後代是不孝的行為之一,另外兩種不孝的行為究竟又是指什麼呢?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講。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2000年說的這句話,不生孩子就是不孝?
    不過,說到不孝,按照印象中儒家思想的看法,最大的不孝還不是拒絕贍養老人,而是「無後」,也就是說沒有後代。 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讓儒家思想充滿了爭議,合著是把女人當生育機器啊?
  • 那些一直被誤傳的俗語:「無奸不成商」原來並非貶義
    意思是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或者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2、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皮」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指副將。這句俗語的原意是指三個副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 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
    導讀:老話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原來我們都理解錯了它的含義我們農村人啊,又勤勞又能幹,做什麼事情都愛琢磨,我們的祖先經過了幾千年的經驗總結出來了很多規律,他們把這些規律匯成文字就變成了我們農村人嘴裡經常說的諺語和俗語,現在我們農村人只要一講道理,就喜歡搬一些諺語俗語來做論證
  • 孟子名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被誤解很多年,本意跟周禮有關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正確意思為:不孝順的表現形式有三個級別,以不盡後輩的本分和職責為最大的不孝。很多人對這句話誤解為:不夠孝順的做法有三個,沒有子孫後代是最大的不孝。這顯然不對,等於是歪曲了孟子的本意。
  • 中國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說的是哪三大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不孝有三種情況,其中以沒有後代為最重要。舜沒有向父母稟告就娶妻結婚了,是因為他年紀大了還沒有後代。所以,在君子看來結婚生子比稟告父母還要孝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到底是什麼?
  • 這些被誤傳了千年的成語,你知道哪些?
    接下來,我們便來簡單盤點幾個被誤傳的成語:1、空穴來風。這個成語出自於楚國宋玉的《風賦》,其中有「枳句來巢,空穴來風」之語。原文大意如下:楚襄王說,「風是天地間的一種氣流,普通而暢流無阻地吹送而來,不分貴賤高低吹到每一個人身上。你卻認為是我一個人享有的風,可有什麼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