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寒潮來襲,大範圍降溫,整個華北地區降溫七八度,昨天到今天最低溫度零下13℃;雖然帶著帽子,穿著厚羽絨服,但依然很冷!(東北及內蒙更是逼近零下40℃,看來我們這裡還是挺暖和的。)
尤其是昨天大風,把冰冷的空氣吹在臉上,才真正理解小時候課文裡學到的:寒風凜冽,吹在臉上像刀割一樣。
這樣的夜晚,最好待在被窩裡,才是一種幸福!
晚上10點查完房,看著住院患者一個個病情平穩,心放了一大半,正準備回值班室,奢望一下溫暖的被窩,120心肌梗死傳圖群發來消息:56歲,男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請導管室待命。
立即啟動導管室,披好大衣,下樓去準備,即使我們搶救心肌梗死的患者已經是我們工作的主要一部分,但每次搶救每一位心肌梗死患者的時候,依然揪著心,因為心肌梗死患者,隨時會有心臟驟停,心臟室顫等等猝死風險。
術中患者室顫一次,電擊除顫成功,打通血管,血流恢復,1個半小時後,已經是凌晨0:35分,給患者蓋了兩床被子,把腦袋包裹好,就留鼻孔,頂著寒風,把患者送回了監護室。
交代完病情,已經凌晨1點,打算回到導管室,把手術衣脫了,換成白衣;這時候手機再次響起,女性74歲,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請導管室待命。
這可好,不用啟動導管室了,也不用換手術衣了,直接去手術室等著。
在搶救完第二例患者後,按照同樣的方法把患者送回監護室,這時候已經凌晨4點,在送患者回監護室的路上一點也不覺得冷,可是當我一個人再次去導管室的時候,就感覺特別冷。看來心裡有事,緊張,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候,也能取暖!
脫下已經被汗水浸溼的手術衣,換上白衣回到了病房,路過監護室,再看了看剛剛做完手術的兩位心梗患者,心率、血壓都比較平穩,這才放心回到了值班室。
躺下眯一會(心內科醫生值班是不脫衣服的,因為隨時會爬起來搶救。),感覺睡了好久,睡得特別香......
突然電話再次響起,一個晚上,第三個急性心肌梗死,一邊往導管室跑,一邊看了一眼手機,才凌晨4:40,也就是剛才我才睡了10分鐘,雖然只有10分鐘,但很解乏,精神了許多。
第三例患者,39歲,男性,急性前間壁心肌梗死,做完手術,在送這位患者回監護室的時候,天已經亮了,醫院已經有很多人了。
雖然一晚上只睡了10分鐘,但3位患者病情都比較穩定,很是欣慰,值了!
冬季本身心腦血管疾病高發,加之突然降溫,如果沒有做好保暖防護,或者沒有做好各種預防,那麼就更容易發生心肌梗死。
冬季如何預防心肌梗死?
1、保暖是首要的
冬季,不管有沒有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北方,最主要的就是保暖。穩定降低,尤其溫度驟降,寒潮來襲,如果保暖做的不到位,那麼血管容易收縮,血壓容易升高,容易誘發心肌缺血,甚至導致心臟動脈血管痙攣或斑塊破裂直接發生血栓,從而導致心肌梗死。
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老年人、有三高的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應該多穿一點,這時候一定要溫度,而不是風度。
2、健康生活是長期的
冬季除了保暖,我們還必須做好長期的健康生活,比如健康飲食,低鹽低油低糖,多蔬菜多蔬果這樣的飲食,肉類可以吃,但不宜過多肥肉內臟,魚肉適當可多一點,增加奶製品等等。同時戒菸限酒,控制體重,如果太冷不建議室外運動,可以室內運動,不要熬夜,保持好的心態。
尤其是老年人和本身就有三高的人,更應該長期注意這些健康生活方式,要養成習慣,而不是看到醫生提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3、監測三高是必要的
三高發病率越來越高,三高又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成年人每10個人就3個高血壓、1個糖尿病、1個高血脂,所以大家必須重視三高。即使沒有症狀,也需要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已經明確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更應該在正規醫生指導下,規律吃藥,監測血壓、血糖、血脂,而不能跟著感覺走。
4、部分藥物是不能缺少的
對於有三高的人,要按時吃藥,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必須規律吃藥,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都需長期甚至終生吃藥,因為目前不能根治,所以得規律吃藥。如果停藥,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斑塊加重,甚至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發心肌梗死。
第一位56歲患者,是有三高,但沒有感覺,沒有查體,就沒有發現,直至發生心梗,送到醫院搶救,才發現有三高;
第二位74歲患者,有心血管疾病,進入冬季,沒藥了,太冷就不願出門買藥,想著停一段時間也沒關係,結果心梗了;
第三位39歲患者,這麼冷的天,不加衣服,沒穿秋褲,整天說自己身體好,結果誘發了心肌梗死。
總之,寒潮來襲,各位注意保暖,2020本來就不順,我們要把這些晦氣留在2020,我們要健健康康的去迎接我們的2021,新年快樂!
【心血管王醫生版權】
原標題:《2020寒潮來襲,一晚搶救3名心梗患者,醫生提醒:做好預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