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派晴雯給黛玉送手帕,為何要先支走襲人?因為不得不防著襲人

2020-12-24 四夕讀名著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在《紅樓夢》三十四回中,寶玉挨打後,黛玉哭得眼睛紅腫,寶玉一直記掛著黛玉,但是因為還未痊癒,所以沒辦法親自去瀟湘館看黛玉,因此打發晴雯去看望黛玉,順便給黛玉送了兩條手帕。在讓晴雯送手帕前,寶玉有意以向寶釵借書為由,先支走了襲人。對於這一節,有讀者認為寶玉讓晴雯送手帕,是因為晴雯比較傻,不懂送手帕的含義。但四夕認為,並不是因為晴雯傻,而是寶玉有意防著襲人,具體分析原因如下: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第一個原因:襲人是唯一一個妒忌過黛玉的丫鬟

寶玉房裡的這些丫鬟們,經常是暗中爭風吃醋,但她們也僅僅是在丫鬟之間爭,但唯有襲人一個是吃過黛玉的醋的丫鬟,而且襲人當時還和寶玉冷戰了一回。這件事發生在《紅樓夢》二十一回中。讀者們都知道,小說中的寶玉是個非常愛熱鬧的人,當時因為湘雲來了大家說說笑笑格外熱鬧,所以寶玉在黛玉房裡和湘雲、黛玉閒聊的比較晚,襲人催了好幾次,直到二更天寶玉才回到自己房裡休息。第二天一大早還未梳洗的寶玉又趕去黛玉房裡,而且在黛玉房裡直接和湘雲、黛玉一起梳洗了,當時襲人看到這種情況非常生氣。原文如下:

(寶玉)見他臉上氣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麼動了真氣?」襲人冷笑道:「我那裡敢動氣!只是從今以後別再進這屋子了。橫豎有人服侍你,再別來支使我。我仍舊還服侍老太太去。」一面說,一面便在炕上合眼倒下。寶玉見了這般景況,深為駭異,禁不住趕來勸慰。那襲人只管合了眼不理。(摘自《紅樓夢》二十一回)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表面上看是襲人不喜歡寶玉和姊妹們過於親密、覺得沒白天黑夜的和姊妹們廝混在一起不大合適,實際上是襲人暗含妒忌之意;而且作者在這一回特地又寫了賈璉、鳳姐、平兒三者之間的那種非常微妙的關係,更襯託出了寶玉、黛玉、襲人之間的微妙關係。愛情的世界裡,從來就容不下三個人,所以大凡動了情的人,是絕對很難接受有第三個人闖入自己的情感領地,因此這一回的襲人確實是有嫉妒黛玉之意。襲人嫉妒過黛玉,寶玉對於自己和黛玉之間一些親密的事情,自然是不想讓襲人知道。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第二個原因:當時襲人的情感更偏向寶釵,寶玉不得不防著襲人

雖然說襲人是在知道賈母的意思之後,才開始向黛玉示好的。但是在《紅樓夢》五十四回之前,在寶釵和黛玉之間,襲人是更偏向於寶釵。在小說四十九回,寶琴進賈府之後,喜的寶玉自笑自嘆,襲人覺得寶玉有魔意,不願意去瞧,當時問了探春如下的話:

襲人笑道:「他們說薛大姑娘的妹妹更好,三姑娘看著怎麼樣?」探春道:「果然的話。據我看,連他姐姐並這些人總不及他。」襲人聽了,又是詫異,又笑道:「這也奇了,還從哪裡再好的去呢?我倒要瞧瞧去。」(摘自《紅樓夢》四十九回)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這也奇了,還從哪裡再好的去呢?」,襲人的這句話說得很有意思,是話裡有話;這就是說襲人心裡已經有了最好的人選,而在此之前的寶釵又是給寶玉送藥、又是幫助湘雲準備螃蟹宴,可謂賺足了人氣。而且襲人也是私下裡對湘雲讚揚寶釵說「真真的寶姑娘叫人敬重」,所以襲人心裡最好的那個人選就是寶釵。

因此對黛玉有過嫉妒之心、當時情感上更偏向寶釵的襲人,寶玉在一些事情上就不得不防著襲人。而恰好就在當天,襲人向王夫人進言,建議寶玉搬出大觀園,所以說寶玉防著襲人,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給黛玉送手帕這種事情,如果讓襲人知道了,又不知道要生出什麼事情來。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第三個原因:襲人表面溫良敦厚,實則心機深沉,寶玉不得不防

《紅樓夢》中的襲人,看似溫良敦厚,實際是個非常精明有心機的人;襲人在很多事情上,看似是為了寶玉,其實更多的是為了自己。她向王夫人進言,說是寶玉大了,和寶釵、黛玉等相處不太方便,建議讓寶玉早點搬出大觀園,但自己偏偏把寶釵一個人留在了午睡的寶玉床前。他告訴王夫人,寶玉的名聲要緊,可是她早已偷偷地和寶玉發生了雲雨,連外面的薛蟠、賈芸都早已知道寶玉房裡的襲人與別人不同。

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紅樓夢》

襲人以純良溫厚的模樣博得了賈母的信任,所以被派給了寶玉做貼身大丫鬟。襲人因為伺候寶玉忠心耿耿,替寶玉想的周到,行事穩重,又博得了王夫人的信任,直接晉升為了寶玉的準姨娘。更重要的是,怡紅院的這些小丫頭們,有嫉妒過晴雯的,有很多婆子們記恨著晴雯,但沒有說過襲人的不是。可是這樣的襲人卻最後背叛了賈母投向了王夫人。而且在後文中,寶玉想讓柳五兒到怡紅院伺候,卻不想讓襲人提前知道,可見敦厚的襲人最後讓寶玉也不得不防著。而在晴雯被攆後,寶玉第一個懷疑的就是襲人。所以說襲人並不是什麼溫良敦厚的老實人,而是一個非常有心機的人,她一直在「扮豬吃老虎」。

圖片描述圖片來自87版電視劇

結語:《紅樓夢》中關於給黛玉送手帕這一回,其實寶玉一開始並沒有想要給黛玉送手帕;他先支走襲人,是想讓晴雯去幫自己探望一下黛玉,但是晴雯覺得不帶話、不送東西,就這麼幹巴巴的去,不好搭話,很尷尬。她建議寶玉帶句話或者送件什麼東西,這個時候寶玉想了一回,才讓晴雯送了兩條手帕給黛玉。所以說寶玉無論送不送手帕給黛玉,都會先支走襲人,說明他是有意防著襲人。襲人是怡紅院中和寶玉關係最親近的丫頭,而寶玉卻有意防著襲人,可見襲人是個不大能讓人信任的人。

聲明:本文僅以《紅樓夢》前八十回作為參考依據,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賈寶玉為什麼不用襲人,而是用晴雯給林黛玉送手帕?
    (寶玉)因心下記掛著黛玉,滿心裡要打發人去,只是怕襲人,便設一法,先使襲人往寶釵那裡去借書。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來去看看林黛玉,寶玉沒想給黛玉送什麼東西,他怕黛玉哭壞了身體。只想知道黛玉在幹什麼。並且怕黛玉擔心他。他叮囑晴雯說:「他要問我,只說我好了。」
  • 寶玉為何讓晴雯送舊手帕給黛玉
    先看紅樓夢三十回原文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去看望黛玉,晴雯表示應該找個事情搭話,或者送件東西也行。只見寶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兩條手帕子撂與晴雯,笑道,「也罷,就說我叫你送這個給她去了。」晴雯道:「這又奇了,她要這半新不舊的兩條手帕子?她又要惱了,說你打趣她。」寶玉笑道:「你放心,她自然知道。」此處有三個情節耐人尋味:一、寶玉被打,卻想著送黛玉手帕,且是舊的。二、調開襲人,讓晴雯搭話送。三、黛玉居然不生氣,寶玉還自信滿滿,「你放心,她自然知道。」這是為何呢?
  • 誰給賈寶玉出主意送林黛玉東西?寶玉探望黛玉為何怕襲人阻攔?
    《紅樓夢》中,賈寶玉挨打後,不放心黛玉。她打發襲人到蘅蕪苑借書,然後叫來晴雯讓她去看看黛玉。晴雯給寶玉出主意給黛玉送東西晴雯聽說要去瀟湘館探望黛玉,就和寶玉說道:「白眉赤眼兒的,作什麼去呢?到底說句話兒,也像件事啊。」寶玉說沒話,晴雯建議送件東西。
  • 賈寶玉送舊手帕給林黛玉,為什麼害怕襲人知道卻讓晴雯知道?
    (第 三 十 四 回 )襲人作為寶玉的通房丫頭,也是寶玉信任的人之一,而且兩人還曾有過肌膚之親,為什麼在送黛玉帕子這件事上,寶玉反而支開了她,讓晴雯去送呢?首先,寶玉起先並沒有要送帕子的念頭,只是掛心黛玉想讓人去看看她,也擔心黛玉掛心自已的傷勢而不得安睡,就是簡單情侶之間的牽腸掛肚,所以就派晴雯去看看,而晴雯說白眉赤眼,沒個物件大眼瞪小眼不好,寶玉這才拿了自已的常用的手帕給了晴雯送去,以正其心。而果真黛玉收到帕子便明其心,兩人真正做到了心意相通。
  • 紅樓三四送手帕 襲人媚主一條心
    樂紅之三十四:寶玉病中送手帕襲人太太一條心攝影:飛哥《石頭記》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裡錯以錯勸哥哥」寫寶釵、黛玉、鳳姐等人先後看望挨打了的寶玉,寶玉送舊手帕給黛玉,黛玉手帕題詩,寶釵怪罪薛璠告狀。
  • 《紅樓夢》:知晴雯者莫若寶玉!難怪寶玉讓晴雯去給黛玉送舊手帕
    第三十四回,寶玉挨了賈政的板子,動彈不得,因記掛著黛玉,便設一法支開襲人,讓晴雯代他到黛玉那裡瞧瞧去,順帶把兩條舊手帕送給黛玉。試問哪個丫頭不能勝任這跑腿的差事?翌日,在與寶玉的談話裡,黛玉得知,昨夜她之所以被拒之門外,是因為院裡的丫頭懶得動彈。寶玉向黛玉承諾,等他回至怡紅院問出這個丫頭,要教訓教訓她。寶黛二人從小一塊兒長大,凡寶玉心愛的,若黛玉要,必拱手相送;寶玉愛吃的,若黛玉也愛吃,必收著留給黛玉;丫頭們想得不周全的,寶玉怕黛玉生氣,必替丫頭們想到。
  • 賈寶玉支開襲人,讓晴雯給林黛玉送舊手帕,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林黛玉、薛寶釵相繼看望完賈寶玉之後,其他的一些人也都來探望他,然而,在這之後賈寶玉所做的一件事,十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到底是藥,就連晴雯也不懂其中的深意。襲人去了,寶玉便命晴雯道:「你到林姑娘那裡看看他做什麼呢。他要問我,只說我好了。」晴雯道:「白眉赤眼,做什麼去呢?
  • 《紅樓夢》中寶玉為什麼託人送兩塊舊手帕給林黛玉?代表著什麼?
    後來王夫人那裡派人來叫寶玉身邊的丫頭過去回話,襲人便是跟了過去,到王夫人那裡說了寶玉的情況:「寶二爺已經睡下了,就是嫌老太太送來的湯太淡,就給他放了點糖淹的滷子,他又嫌不夠香甜。」王夫人聽了就讓人拿了兩瓶香露給襲人,說是很金貴的東西,好好給他收著,不要浪費了。襲人回去,正好寶玉剛剛睡醒,就把香露的事情說給了寶玉,寶玉聽了高興的要拿來嘗嘗,確實是非常的香甜。
  • 襲人與寶玉的苟且之事,為什麼是晴雯公之於眾
    紅樓夢裡,襲人和晴雯是寶玉最重要的大丫鬟,其中襲人是「賢惠頭」,對寶玉的照顧,「花氣襲人知晝暖」,晴雯則有一手女紅,曾病補雀金裘,連襲人都說,「除了你別人也不會呀。」兩人也被視為寶玉妾的最有力人選,其中襲人被王夫人早早內定為「準姨娘」,晴雯一直被賈母所重視,在其病死後,賈母還曾嘆息「我的意思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她,將來只她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只她」即賈母十分看重,甚至超過了襲人和鴛鴦。為什麼賈母這麼看重晴雯呢?木旦鳩茲認為,答案其實很簡單,即黛玉的緣故。
  • 《紅樓夢》中寶玉挨打後送黛玉兩塊舊手帕是什麼意思?
    此處正是黛玉把自己的手帕先給了寶玉,而後面寶玉挨打後,又回贈黛玉自己的舊手帕,兩處對應之下,兩人心意相通,且看黛玉聽聞寶玉贈她舊手帕的反應:黛玉聽了,越發悶住了。細心揣度,一時方大悟過來。這黛玉體貼出絹子的意思來,不覺神痴心醉……黛玉明白了寶玉送她舊帕是為定情之意,然後她心裡有五種心理變化,可喜-可悲-可笑-可懼-可愧。
  • 寶玉:作為黛玉和襲人關係的調和油,最後如願了麼?
    寶玉被打,黛玉哭得眼睛像核桃,寶玉滿心裡想差人去看她,只是怕襲人,還得先想法子支開襲人,再偷摸著讓晴雯帶兩方舊帕子送給黛玉。沒辦法,黛玉、晴雯可以相互理解和平共處,而寶玉眼裡黛玉的好,襲人根本不能欣賞。 看似「無事忙」的寶玉其實早就發現這個問題,為了日後妻妾和平共處,從很早他就開始下功夫了。
  • 襲人敢和寶玉雲雨,她深諳貴族家庭的納妾禁忌:晴雯黛玉太單純
    但和晴雯有著競爭關係的襲人非常奇怪,在第6回半推半就地和寶玉體驗雲雨之情,並且自思「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 從這兩處細節可知,賈母的表態和襲人的想法並不一致,那襲人為何會有如此想法,她在丫環中率先和寶玉有了這層特殊關係,是出於怎樣的考慮。
  • 賈寶玉為何派襲人向薛寶釵借書?因為那是對寶釵的一種感情施捨
    儘管薛寶釵讀過很多書,甚至在賈元春省親的當晚,賈寶玉作詩著急之際,薛寶釵還及時伸出援手,借用唐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幹」,指導他將「綠玉春猶卷」中的「玉」改為「蠟」字,被寶玉稱為一字之師。但在大觀園蘅蕪苑內,薛寶釵的房間卻沒有太多的書。
  • 寶玉在遭鞭笞臥病在床時,讓晴雯送黛玉兩條帕子,這段有何含義
    寶玉送黛玉兩條半新不舊手帕子到底啥意思,各種說法匯總如下。說法一:寶玉給黛玉私相授受送定情信物。
  • 寶玉和襲人云雨之後,反而和晴雯更親近,難道他真是喜新厭舊?
    寶玉因為和襲人之間的雲雨關係,影響了部分讀者對他的好感,特別是看到他待晴雯和襲人有別時,更是誤認為他是喜新厭舊之人,認為寶玉逐漸疏遠襲人而親近晴雯。讀者為什麼會有這種錯覺呢?細細想來有這麼幾個方面可能造成大家誤解了。首先是寶玉被打,恐黛玉傷心難過,故意支開襲人讓晴雯給黛玉送帕子。
  • 賈寶玉背著襲人做了三件事,襲人的處境越來越尷尬,她卻渾然不知
    襲人說自己的母親和哥哥要贖自己出去,慌得賈寶玉各種討好襲人,甚至不惜和襲人「約法三章」;賈寶玉在林黛玉房裡梳洗,襲人生了氣,嚇得賈寶玉也是各種賠不是,一天沒敢出門,最後拿出一根玉簪賭咒發誓,才哄好了襲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賈寶玉都離不開自己的這個丫頭,襲人成了賈寶玉心裡非常重要的人物之一。晴雯和襲人拌嘴,賈寶玉偏向著襲人說:「你們氣不忿,我明兒偏抬舉她!」
  • 晴雯和襲人,誰更愛賈寶玉?讀懂了很心酸
    襲人被母親和哥哥接了回家吃年茶,回來的時候告訴賈寶玉,母親和哥哥要贖了自己回去,賈寶玉頓時急得坐立不安,道:「雖然如此所,我只一心留下你,不怕老太太不和你母親說,多多給你母親些銀子,她也不好意思接你了。」襲人卻咬定了一定要去,賈寶玉便越發急得淚流滿面,躺在床上一句話也不說,最後又滿口答應了襲人的「約法三章」。
  • 《紅樓夢》襲人罵晴雯是個什麼東西,一句話隱含兩重深意,加速了寶玉離開她
    襲人聽了,便氣憤填膺地摔出一句話:「真真的這話越發說上我的氣來了。那晴雯是個什麼東西,就費這樣心思,比出這些正經人來!還有一說,他縱好,也滅不過我的次序去。便是這海棠,也該先來比我,也還輪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襲人說這一番話,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她的憤怒,對晴雯的鄙薄與嫉妒,以及她沒預料到的:晴雯在寶玉心中的分量竟如此的重!
  • 《紅樓夢》寶玉送黛玉兩塊舊手帕,讓人如墜雲霧,究竟什麼意思?
    如讀至《紅樓夢》第53回,寶玉遭賈政毒打後,黛玉眼睛哭得紅似桃,並送香囊以慰之,寶玉醒後看香囊掛念黛玉,讓晴雯送兩塊手帕探視黛玉。黛玉初時發悶,隨後體會出了手岶的意思,而後情意綿綿、思緒萬千的題詩。此時,我們懵了,寶玉送手帕啥意思,何以黛玉大悟,大家想破腦袋也不知?難道真是只有戀愛中的人才能懂麼?兩玉皆明,旁人不懂。
  • 孤傲的林黛玉為什麼待晴雯極好?假的,林黛玉待襲人比晴雯好
    而晴雯,她和黛玉的關係,應該僅止步于晴雯幫寶玉給黛玉送過帕子的關係。晴雯不給黛玉開門這件事情也可以證明兩人不熟。黛玉喊門後,晴雯沒認出,不開。黛玉繼續說「是我,還不開麼?」,晴雯還是沒認出。夜深人靜的時候,黛玉和晴雯隔著門,彼此都沒聽出對方的聲音,但是寶玉和寶釵的聲音黛玉卻聽出來了。誰親誰疏,當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