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讀懂中國汽車,來這裡視聽中國汽車的財經故事,歡迎關注「鳴客」。
長城汽車(601633.SH;02333.HK)已到而立之年,在其慶祝30歲生日的當天,公司董事長魏建軍在業內發起了一場「關乎生死」的思辨,並拋出了「長城汽車能挺得過明年嗎?」的問題。
7月13日上午,魏建軍在雲端與媒體溝通時表示,長城汽車過去30年取得的成績,要歸功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和中國汽車產業的紅利。對於未來,他認為「只有始終保持危機感,始終保持對於行業的敬畏,我們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背水一戰中活下來,並且活下去」。
的確,經歷了快速發展的30年之後,現如今的中國汽車市場同樣面臨著全球經濟下行、紅利將盡的局面;長城汽車同樣面臨著外資品牌以及造車新勢力的合圍。面對這樣的產業背景和自身環境,魏建軍坦言,長城汽車並沒有決勝未來的殺手鐧,企業生存可謂是「命懸一線」。
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長城汽車並沒有選擇在這個該慶祝的時候慶祝,而是開始反思。對於過去30年的成功,魏建軍認為「每一個成功的過去,都可能把未來絆住「。對于格局,他們認為「未來走向全球的,將不僅是產品,不僅是價值,更是新的價值觀」!對於發展,他們認為「如果我們還看不到顛覆性的變化,那被顛覆的,一定是我們」。
魏建軍的這種「憂患意識」和「哀兵論調」已經拋出,就獲得了產業和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出行財經》讚賞他勇往直前的勇氣,但總結過去,認清自我,才能走的更好。
成功從投機開始
正如魏建軍所講,長城汽車的成功得益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和中國汽車產業的紅利。這種紅利具體是指:30年前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改革的春風中富了起來;但那時,在中國這個擁有著近14億人口的市場上,汽車還是生產資料,汽車還未駛入中國的普通家庭。
在那個供給不足的年代,魏建軍認為坦言,在那個時代,長城汽車的成功有一定的投機因素。在其發展的30年時間裡,長城汽車儘管走過不少彎路,也犯過不少錯誤,但魏建軍表示:「找到的方法終究比困難更多」。
但在市場紅利將盡,新造勢力和合資車企圍堵的今天,長城汽車很難再從昨日的成功中找到思路,只有直面挑戰,在沒有退路中發現出路。
做企業應有的「誠意」
《出行財經》相信「哀兵必勝」,也願意看到一個企業能夠牢固樹立危機意識,這是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是企業保持初心的最直接表現。而初心和企業家精神也是一個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標準。
站在世界汽車產業變革的驚濤駭浪中,魏建軍領導的長城汽車正致力於從「命懸一線」中突出重圍,秉持著「向死而生創未來」的堅定決心,用三十年的歷史積澱,去迎接此刻的歷史巨變,迎接下一個三十年。
而在長城汽車喊出「命懸一線「的的時候,魏建軍也表示要把自己的命也懸在上市公司身上,」認為這是做企業,應該有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