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壯觀的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堅決反對拆掉,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2020-12-25 廣志博士

餘秋雨先生曾在《文化苦旅》中這樣提及過:「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裡蹀躞,以此為歸」。北京古城牆的命運便是如此,被零零散散地拆解,再難窺見全貌,僅剩的一點珍貴會昭昭這什麼?

城牆活在了人們的記憶裡

北京古城牆元朝開始修建,明代完工。歲月悠悠,它歷經整整七個世紀,抵禦了數不清的外敵入侵,見證了數個朝代的興亡榮衰。

冷兵器時代,城牆似乎是安定人心的一劑良藥,城牆內的人安居樂業,隨心所欲的生活,城牆外的人飽受風霜侵襲,喃喃心中似有不甘。牆內的人不想出去,牆外的人也想進來。

1406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並開始建造都城,一座座宮殿和城垣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不久為了更好地搭建皇宮和更完善的防禦工事,又將北京的南城牆南移了數百米。

依據史書記載,古城牆呈現「凸」字形,城牆周長24公裡,牆基寬24米,牆高8米。從上空來看,無論是「凸」還是古城牆的造型,都應該是對稱的。但是古城牆卻獨獨缺了一處西北角。「城方如印」,古代以中心對稱為大氣之美,為何建造城牆之時卻漏了一處?

我國知名的地理學家侯仁之教授,在悉心研究史書之後曾給出一個可信度較高的解釋,當初城牆原本是按照圖紙上的矩形打造的,工匠們為了追求盡善盡美,絞盡腦汁像將著兩處的對角線交匯在故宮的金鑾殿處,以期表示皇帝是正統,所居的金鑾殿也正是上天冥冥安排。

但是由於自然和氣候原因的不可逆性,西北處的直角屢屢坍塌,所以只能另闢蹊徑,選取斜角。這便最終偏離了金鑾殿,也便是今天看起來不對稱的原因。為了躲避殺身之禍,所留下的缺憾美確實是比中心對稱要讓人記憶深刻的多。

如今的古城牆我們只能從泛黃的老照片中依稀找尋出當年壯觀的風貌,而與古城牆有下一段緣分的梁思成曾這樣感慨古長城:「世界現存最完整最偉大之中古都市。全部為一整個設計,對稱均齊,氣魄之大舉世無匹。」沉澱了悠悠光陰的古長城,離我們漸漸遠去了。

城牆已成「過去」

不可否認,城牆於我們成千上萬的人眼中,不過是一片鏡花水月,全貌已是可望而不可即。僅剩的片段在我們心中或許也再難掀起幾分波瀾。

身處海晏河清之下,我們自是也無法理解城牆曾經是數以萬計人民生存的希望,我們也無法理解城牆背後所記載的榮辱悲歡,一段段破碎斑駁的光陰。城牆已經成為過去,可是文化始終是城牆梗在我們咽喉的一根刺。

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至今的角樓只剩了東南角樓,曾是重要的軍事防禦建築,明清兩代曾多次修繕,它位於東城牆和南城牆相結合處的方形臺座上,樓沿城臺外緣轉角建起,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磚垣,灰綠剪邊,綠琉璃列脊飾獸頭。精緻之處自是不必多說, 或許用「鬼斧神工」才能最貼合這一壯景。

或許沒有人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來犯,這東南角樓也曾淪為他們手下的玩物。那些人登城後在牆上刻下他們的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是又踏破一片土地的榮耀,值得紀念;但是對我們是何等殘酷的懲罰,對城牆是何等的屈辱?

它守護了城內的生靈數百年,可是熱兵器層出不窮的攻擊讓它開始疲憊,它知道自己已是負隅頑抗,守不住這裡,只能用自己的身軀記載下這曾經的一幕幕,數以百計讓它傷痕累累的炮彈,還有那些人張狂肆意的笑容。

西直門城樓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山崖為筒瓦綠琉璃剪邊瓦頂,箭樓面闊七間,進深三間;而甕城呈現正方形,四角皆為直角,極具特色。想必從高處遠眺,景象也會十分壯觀。

長城被拆,梁思成痛哭失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是人們為它所付出的代價也何其殘酷,為了新時代的文明發展,似乎放棄古代文明是最好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之初,梁思成對於北京這座古都的設想似就與旁人格格不入。他想著古城牆的壯觀,念著它曾經承載著的歷史,一心想要留存著來之不易的風貌。可是他連番的設想都被打破了。百廢待興,各處繼續發展,國家沒有什麼閒錢能夠支撐梁思成所搭建的幻想。

新時代新氣象,而城牆已恰恰是舊時代的象徵,他們盼望著工業化,盼望著豐衣足食,盼望著擺脫纏繞在身上的貧困的枷鎖。

於是他們提出的北京構造藍圖,完完全全的遵循了兩個出發點,一是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自然要成為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而這些夢想的實現,需要農業大國跨進工業大國的行列。二是首都一定要興盛繁華,所以這座城市必須承載百萬的人口。

這座本來只有一百多萬的人口迅速增長到了四百多萬,新的問題出現了,交通擁擠,人們居無定所,原本寬裕的地方如今擠得水洩不通。於是他們把手伸向了屹立百年的老城牆,多次的商議,終於板上釘釘,釘死了城牆拆毀的命運。

政治和文化的較量中,文化敗得一塌塗地。年過花甲的梁思成受到了冷落,只有他聽得見老城牆一次又一次地嘆息,他們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或許真的是黃昏了。

閣樓的拆除,梁思成抗爭不成,只能痛哭失聲。面對著永定門城樓的拆除,飽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仍然據理力爭,「你們拆去的是有著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時你們再蓋的就是假古董!」可是僅憑他們二人之力終究還是沒能阻止得了。

城牆一寸寸地變短,梁思成知道,北京的明天或許不會再有城牆了。如今也恰恰應證了他的話,曾經的古城牆如何輝煌壯麗,我們都無緣再見。

那一片城牆承載的回憶和文化,是國之幸。儘管城牆如今已不復當年壯麗,但是一點一滴仍然在留存在人們心底最柔軟的位置,昭昭著光陰。

相關焦點

  •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實在太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3.天安門廣場周圍有許多古建築和古城牆,按巴蘭尼克夫所言,那麼這些古建築與古城牆就都得推掉建設成為現代的新式建築,這對於中國文化古蹟和世界文化都是一筆極大的損失。
  • 直擊北京古城牆被拆前:太雄偉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北京古城牆始創於元代,建成於明代,沿用於清代至民國,歷經7個世紀,有數百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古城牆的去留成了一個大問題。郭沫若主張將古城牆拆掉,他的觀點是該建築物產自封建時期,帶著濃重的封建氣息,並且當初修建古城牆是為了防禦,此時該功能已經消失,因此它理應被拆掉。
  • 他曾主張拆除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林徽因極力反對,此瑰寶還是遭殃
    他曾主張拆除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林徽因極力反對,此瑰寶還是遭殃。 北京有不少的古建築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寶,絕不能被無情的炮火摧毀,尤其是北京的古城牆。
  • 回憶:我是怎樣拆掉北京城牆的
    但是你是否知道北京城的老城牆是怎麼有的豁口,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被拆除的命運?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背景和故事呢?今天,讓我們聽聽孔慶普,這位曾經參與過北京老城牆拆除的技術員講述當年的故事。他的新書《北京的城樓與牌樓結構考察》日前剛剛出版,這本書裡記載了北京老城牆、城樓、箭樓、牌樓、門樓相關的寶貴測量資料。
  • 梁思成「50年後自有對錯」,看如今贗品城牆:廉價、無歷史厚重感
    於是和梁思成同樣驚訝的,剛剛走出校園不久的陳佔祥直白提出了反對意見,梁思成見有人與自己持相同想法,立刻加入戰局,和陳佔祥一起和那位蘇聯專家針鋒相對爭執起來。 當然,他們的爭論在短時間內並無一個明確結果。會議結束後,惺惺相惜陳梁二人當即組成一個小組,全力以赴展開一場抉擇千年古都命運的工作。
  • 當年「梁陳方案」若被採納,不拆除北京古城牆,如今會發展成啥樣
    建國時,也的確將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了。 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北京作為首都,今後肯定要快速發展,如何建設首都,以讓它能夠配得上「首都」二字,並且在未來幾十上百年都能夠承接後人對北京的規劃就成為了當時的重中之重。
  • 林徽因死前想見梁思成,卻遭拒成終身遺憾,她到底想和梁思成說什麼?
    不過北京作為當時的首都是一定要擴建的,否則眾多的工廠和大樓要建在哪裡? 而擴建便面臨著一個問題,那便是北京原有的建築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在一般人的眼中幾乎算不得問題,答案呼之欲出,便是拆掉。 但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眼中自然不是如此,畢竟這兩位可是真正的「財迷」。
  • 林徽因死前想見梁思成,遭拒後成終身遺憾,她到底想和梁思成說什麼?
    不過北京作為當時的首都是一定要擴建的,否則眾多的工廠和大樓要建在哪裡? 而擴建便面臨著一個問題,那便是北京原有的建築怎麼辦?其實這個問題在一般人的眼中幾乎算不得問題,答案呼之欲出,便是拆掉。
  • 梁思成懇求林洙去拍一下老城牆 當時林洙拒絕了現在卻萬般悔恨
    梁思成懇求林洙去拍一下老城牆 當時林洙拒絕了現在卻萬般悔恨 說起梁思成,也許很多人會聯繫到林徽因和林洙這兩位女人。林徽因是梁思成一生的摯愛,林洙是梁思成愛的延續。林徽因我想大家多少有點了解,今天就談談林洙跟梁思成的故事。
  • 牆的記憶 | 北京最後城牆
    為什麼一定要把北京的城牆和城門箭樓拆掉?一般的說法是交通建設需要,早在民國時代城牆就嚴重阻礙了交通,也打開了不少豁口。此外,剛剛進入北京時還專門撥款保護北京的城門箭樓古建築。所以為什麼這麼堅決,一定要拆掉,除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外,始終是個迷,可能需要很久以後才能知道真正的原因。當然,都到了改革開放了,我們還能在故宮對面建造水煮蛋這種騷操作,我相信,我敢10000%肯定北京誠牆當年怎麼都保不住。
  • 北京老城牆被拆,梁思成夫婦憤怒道:幾十年後有人會後悔的!
    1953年要建設新北京,開始拆除北京的老城牆,作為建築學佳的梁思成夫婦為了保護舊城牆四處奔走,遺憾的是沒有人聽他們的,梁思成只能氣氛的說:幾十年後會有人後悔的。就這樣推土機呼嘯而過,就這樣地安門被夷為平地,廣安門不復存在,舊城牆就這樣轟然倒塌了,梁思成更是撫摸著殘破的城牆痛哭失聲,就像自己的心頭肉被挖了一塊一樣,惋惜地說:剝去外城的城磚好比剝去我一層皮。而這時候的林徽因已經染生了嚴重的肺病,看到此景也痛心疾首地說道:你們現在都忙著拆真古董,以後你們後悔了就只能蓋假古董了!
  • 品味經典 | 紀錄片《梁思成林徽因》觀後感——優秀作品賞析
    為林徽因,為梁思成,為他們對建築事業的畢生付出,為他們想極力保護中國古建築的行為。梁林二人對於中國的建築事業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關於建築,梁思成奠基了中國的建築學,寫了《中國建築史》,他一生致力於研究和解讀了李誡的《營造法式》。林徽因思想活躍,主意多;但構思畫圖,梁思成是高手,他畫線,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沒那本事。他們倆事業上琴瑟和鳴!
  • 讓我們在河清古城牆下開啟一段"百年之旅"
    讓我們在河清古城牆下開啟一段"百年之旅" 2020-12-23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百年前成都老城牆長什麼樣?一段2分44秒視頻曝光……
    百年前成都老城牆長什麼樣?專屬於北京的特色街道在成都的少城也比比皆是 《華陽新志》稱:成都城牆「樓觀壯麗」「冠於西南」、「不亞於京師」那時候的成都城牆到底長什麼樣?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南京明城牆以現存25.1公裡的長度(僅計算「京城城牆」段),一舉成為「全世界最長,中國境內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明代城垣。登上南京明城牆,遊客不僅可以觸摸到數百年前真實的歷史遺蹟,還能站在古城牆上眺望玄武湖、紫金山、雞鳴寺、大報恩寺等一大批著名旅遊景點、景觀。
  • 梁思成手繪能力有多強?看這8張手繪圖,每張都讓人讚嘆不已
    同樣是這些年來的勤工儉學,為梁思成後期的勘察繪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留下的那些古代建築手稿(共八幅),其精美程度也是令人讚嘆的。一九二八年,梁思成與同為古建築愛好者的林徽因結婚,婚後二人又到歐洲考察古建築,見歐洲許多古建築已被妥善保存,且有相關學者專攻研究,心中大為感動,再想到國內戰火連天,似乎誰也不在乎那些「過時」的古建築,梁思成便意猶未盡。
  • 難怪林徽因會選梁思成,看看他的建築手繪稿,堪比CAD,張張都是藝術品
    難怪林徽因會選梁思成,看看他的建築手繪稿,堪比CAD,張張都是藝術品 引言 拆掉一座城樓,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 探訪中國五大古城牆——江西贛州古城牆
    江西贛州不僅因山水秀麗聞名於世,更由於這座古老城市,因完好保存了自宋代沿襲至今的三千多米古城牆而名聞遐邇。現存的贛州古城牆,從西津門起,沿貢江至東河大橋頭(原百勝門),全長3664米。而且護城河、牆垛、城樓、警鋪、馬面、炮城等設施齊全,整個城池共有西津門、鎮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湧金門5座城門,其中前3座城門還有二重或三重甕城。清朝鹹豐年間,為了防止太平軍攻城,又在贛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興建了東門、小南門、大南門、西津門、八鏡臺5座炮城。贛州因城池非常堅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難攻,有「鐵城贛州」之稱。太平軍兩次攻城,中央蘇區時期紅軍六次攻城,都沒有攻破。
  • 【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
    【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編輯:薛志朋■責編:龐 濤■審核:王曉靜■主辦:大名縣融媒體中心您的關注是我們更新的動力原標題:《【高端媒體看大名】《行走大運河》報導了咱大名六百年古城牆
  • 百年古城一朝散?梁思成一生守護的建築,被李嘉誠用200億毀了?
    北京自明清以來作為我國的政治經濟中心,保留了無數的古老建築,那是中國的財富,也是世界的珍寶。 有很多人為古建築奉獻一生,梁思成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他的守護最終抵擋不止李嘉誠200億的財富,難道我們的百年古城就要就此散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