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梁陳方案」若被採納,不拆除北京古城牆,如今會發展成啥樣

2020-12-24 騰訊網

舊中國這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統治階級所聚集的大城市(象北平),大都是消費城市。它們的存在和繁榮除儘量剝削工人外,完全依靠剝削鄉村。我們進入大城市後,絕不能允許這種現象繼續存在。

——《人民日報》

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古都城市,有長安、洛陽、南京等等,而北京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薊國開始,任燕國、遼國、金國、元朝、明朝、清朝共計七國的首都,歷史也十分悠久,而且經過明清兩朝的建設,北京城就變得更加恢弘壯觀了。

因此,早在1941年時,就有《北京都市計劃大綱》中把北京作為中國的中心,在1945年的《北平都市計劃大綱》中,更是直接言明北平將來會是中國首都。建國時,也的確將北京作為新中國的首都了。

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北京作為首都,今後肯定要快速發展,如何建設首都,以讓它能夠配得上「首都」二字,並且在未來幾十上百年都能夠承接後人對北京的規劃就成為了當時的重中之重。

在討論北京建設問題時,其實是在討論北京城今後定位的問題。當時主要有這麼幾個方案:

一個是以梁思成、陳佔祥二人主張的「梁陳方案」。梁思成認為,北京作為歷史古都,紫禁城等建築的規劃與修建都能算得上世界奇蹟,是世界上最宏偉、最嚴整、最科學的建築群之一。

而且梁思成還認為,即使是北京的各種城牆,也並不是簡單為了劃分空間、建設區隔,在這其中更是有更多的藝術設計和城市實用的考量,是「舉世無匹的大膽的紀念物」。因此,在規劃北京城時,梁思成甚至連一塊城牆都不願意拆。

在梁思成與陳佔祥的方案裡,他們會將北京當成一個政治文化中心,儘可能地保留所有古建築,同時以紫禁城為中心,依照中國傳統和西方建築學等等方面的知識,承襲紫禁城四方八通的格局,最終建設成一個格局嚴整、建築林立、規劃科學、歷史氣息濃重的文化的北京。

但梁思成的方案卻遭到了蘇聯專家的反對。他們認為北京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文化政治中心,更應該成為一個工業中心和生產中心。文首引用的《人民日報》的說法就完美詮釋了蘇聯專家的觀點:

北京作為封建王朝的首都,在幾百年裡都代表著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集中點,是靠著剝削工人、農民等等無產階級而建設起來的城市,它之所以能夠佔據政治與文化的高點,是因為它吸了無數工人和農民兄弟的血。

因此,蘇聯專家的方案認為,北京不應該僅僅成為一個以政治和文化為核心的消費城市,而是成為一個以工業和生產為主的生產城市。只有生產,才能給無數的同胞提供就業,進而激勵國內其他城市效法,最終使中國工業能力和生產能力全面提升。

最後,經過很長時間的討論和投票,我們還是採用了蘇聯專家的方案,同時融入了「梁陳方案」中的部分設計和規劃,開始建設北京了。而現在,北京已經成為了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宏偉程度在世界城市中都屈指可數。

而梁思成則是到了70年代的時候,才表露了自己對於蘇聯專家方案的看法:

「我覺得我們國家這樣大,工農業生產不靠北京這一點地方。北京應該是象華盛頓那樣環境幽靜,風景優美的純粹的行政中心,尤其應該保持它由歷史形成的在城市規劃和建築風格上的氣氛。」

當然,梁思成很樂意見到北京和中國的發展,但他想起這段過往時,心中還是難免遺憾。因為蘇聯專家的方案中,在北京的一些古建築必須被拆除,而北京很大一部分的古城牆都因此消失了。

而他自己的方案卻可以將這些古建築幾乎全都保存下來,因此,如果當年我們採用的是「梁陳方案」,或許現在會出現一個更加宏偉的北京了。但說到底也只是「或許」了,現在這麼說倒是有馬後炮之嫌,畢竟我們現在的北京,也十分繁華宏偉。

相關焦點

  • 直擊北京古城牆被拆前:太雄偉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我國著名的建築師梁思成以及城市規劃專家陳佔祥則認為應當保留,共同提出了《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史稱「梁陳方案」,但該方案最終並沒有被採納。當時的北京副市長吳晗對梁思成說:「您是老保守,將來北京城到處建起了高樓大廈,您這些牌坊、宮門在高樓包圍下豈不都成了雞籠、鳥舍,有什麼文物鑑賞價值可言!」
  • 百年前北京古城牆:實在太壯觀了,難怪被拆時梁思成痛哭流涕
    1950年2月,梁思成與陳佔祥就帶著他們的「梁陳方案」再次進入北京。他們的這套方案,是在考慮了北京本身的歷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之後,從文化、生活、交通、經濟、政治等等各個方面進行的一個全方位的計劃。
  • 梁思成「50年後自有對錯」,看如今贗品城牆:廉價、無歷史厚重感
    會議結束後,惺惺相惜陳梁二人當即組成一個小組,全力以赴展開一場抉擇千年古都命運的工作。 他們反覆商議爭論,試圖找到一個相對完善的方案。梁思成認為,應當為北京重新找一個市中心,這樣就能把舊北京完整保護起來。他看好的選址是曾經作為日本人"居民留地"的五棵松。
  • 他曾主張拆除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林徽因極力反對,此瑰寶還是遭殃
    他曾主張拆除北京古城牆,梁思成林徽因極力反對,此瑰寶還是遭殃。 北京有不少的古建築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珍寶,絕不能被無情的炮火摧毀,尤其是北京的古城牆。
  • 回憶:我是怎樣拆掉北京城牆的
    」的故事我們已經聽了很多,但凡對北京老城區保護有興趣和關注的人都對梁思成當年的保護方案不會陌生。但是你是否知道北京城的老城牆是怎麼有的豁口,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被拆除的命運?這其中有著什麼樣的背景和故事呢?今天,讓我們聽聽孔慶普,這位曾經參與過北京老城牆拆除的技術員講述當年的故事。他的新書《北京的城樓與牌樓結構考察》日前剛剛出版,這本書裡記載了北京老城牆、城樓、箭樓、牌樓、門樓相關的寶貴測量資料。
  • 百年前壯觀的北京古城牆:梁思成堅決反對拆掉,如今再也看不到了
    北京古城牆的命運便是如此,被零零散散地拆解,再難窺見全貌,僅剩的一點珍貴會昭昭這什麼?城牆活在了人們的記憶裡北京古城牆元朝開始修建,明代完工。歲月悠悠,它歷經整整七個世紀,抵禦了數不清的外敵入侵,見證了數個朝代的興亡榮衰。
  • 西安明城牆保存好,南京城牆規模大,遊客:北京城牆不忍直視!
    或者你去西便門金融街、中央音樂學院一帶,也能看到一段500米長的北京明城牆遺蹟——西便門公園(免費遊覽)。如今偌大的一個北京城,明代時期留下的古城牆,僅剩這兩處了。它們雖然都已經過系統專業的修復,但當我看到這種斷裂的牆體,裸露的牆心,如同廢墟一樣的城基時,還是免不了一陣陣地心酸。
  • 天心閣古城牆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丨城南說舊事·古閣話天心⑥
    在後來的幾百年的漫長歲月裡,因各種戰爭或自然災害,古城牆屢毀屢建,屢建屢固。到了清順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長沙城牆已經形成方圓8.8公裡的規模,包圍著整個長沙古城,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條狀分布。1917年以後,當時的國民政府為了發展經濟貿易,開始大規模的修築環城馬路,就將其大部分的城牆都拆除,護城河也進行了填塞。
  • 中國最完整古城,當年差點被拆除,如今成5A景區年收入150億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也有許多幾千年的風尚古蹟,由於戰爭的破壞和拆除,令人惋惜,今天向大家介紹我們國家最完美的古城,當年幾乎要拆除了,古城就是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在此期間,經過10多次修繕,康熙年間,平遙城牆更加壯觀,城牆的周長為6000多米,城牆高12米,目前,我國有兩個城市以一個城市的名義申請世界遺產,一個在西安,一個在平遙,平遙古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現為中國5A級旅遊勝地,總面積達1260平方公裡,非常精密,從遠處看,可以說是「清明上河圖
  • 牆的記憶 | 北京最後城牆
    這次要去的地方是北京的城牆,也是我這幾年來一直想去拍的地方,同樣會給大家講點故事,看點老照片。以前我們也講過北京的故事,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有很多很多故事,一輩子都講不完。今天我們講講北京城最後的城牆,以及它到底是怎麼逃過一劫的。
  • 明清城牆申遺為何遲遲申不下來
    在這期間,無數城牆徹底消失,到如今保留完好的只剩不到二十座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城牆在城市改造的浪潮中被拆除殆盡,在那場史無前例的摧毀裡,梁思成、陳佔祥等人為新建行政中心、守護舊址文物提出的種種規劃方案成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拆掉阻礙城市發展的城牆成為大勢所趨。
  • 當年「初代」《鎧甲勇士》的5位主演,如今成了啥樣?答案已確認
    當年「初代」《鎧甲勇士》的5位主演,如今成了啥樣?
  • 12年前的北京奧運會,花34億建鳥巢主場館,如今成了啥樣?
    12年前的北京奧運會,花34億建鳥巢主場館,如今成了啥樣?現在已經是2020年,12年前的北京奧運會,花34億建鳥巢主場館,如今成了啥樣?每次舉行奧運會,不管是哪個國家承辦,主場館一定不會太差,畢竟奧運會的開幕式直播,一般都是全球直播,如果場館不行,這就丟了面子,從這一點來看,鳥巢主場館是很成功的。
  • 1913年提出,1927年正式開通,給北京城牆豁個口為什麼用了十四年
    後來滿清建都北京之後,將各城門上用漢文題寫的明代匾額全部撤下,改用滿、漢兩種文字題寫的匾額。而到了民國初期,時任內務部總長兼京都市政公所首任督辦的朱啟鈐請杭州名士邵章先生為北京各城門重新題寫了漢文名稱,並製成石匾鑲嵌。再後來,隨著城門的拆除,邵章先生題寫的匾額也失落無存,如今好像只有正陽門箭樓的門洞上方仍嵌有一塊,而明代城門的匾額原件,更是難得一見。
  • 住2600年前古城牆土窯內,耄耋夫妻耳不聾眼不花,長壽秘訣兩個字
    在山西平陸張店鎮,有一對在2600年前古城牆牆體挖出的土窯洞裡生活的耄耋老夫妻,他們前半生吃過苦、挨過餓,在撫養孩子們成人並相繼成家後,晚年的他們生活恬淡,與世無爭,在窯洞中慢慢享受著平靜的「二人世界」。「現在的日子這麼好,有吃有穿,有啥想不開的?我們就很知足,知足常樂,常樂才沒病沒災,活得長。」12月22日,老人笑著對攝影師說。
  • 強拆古城牆,顫慄的是民族記憶
    看著圖片中古城牆上被推土機巨齒撕開的大口子,感覺不是歷史的蒼涼,而是現實的悲涼。推土機是無知的,開動它的是施工單位;施工單位則說對文物保護一事是「毫不知情」的,只是「上級單位說修就修」。施工方負責人還舉證說,涇川段開建以來,省、市工作組先後10餘次到現場辦公,沒有人提出過項目建設破壞了文物遺址的事情。
  • 大樓拆除施工方案
    主樓梁、柱拆除採用人工風鎬段口拆除,將承重梁的兩頭用風鎬破碎,暴露出承重梁的內筋,利用塔吊吊住承重梁,然後汽割斷梁筋,將承重梁吊到地面利用普通臂液壓剪二次剪碎拆除。主樓承重柱的拆除與承重梁拆除相同,主樓外牆拆除採用人工拆除非承重填充牆,之後再用風鎬將承重梁及立柱進行剔鑿,在此之前首先用鋼絲繩及倒鏈將外牆向內穩住,以防外牆在剔鑿時發生意外,最後用塔吊穩住外立柱,再將鋼筋切斷,吊到地面破碎拆除。
  • 探訪中國五大古城牆——江西贛州古城牆
    江西贛州不僅因山水秀麗聞名於世,更由於這座古老城市,因完好保存了自宋代沿襲至今的三千多米古城牆而名聞遐邇。現存的贛州古城牆,從西津門起,沿貢江至東河大橋頭(原百勝門),全長3664米。贛州古城牆是五代後梁時盧光稠擴城後奠定的基礎。東晉永和五年,南郡太守高琰最先築一座土城牆,五代時增設五門(西津門、鎮南門、百勝門、建春門、湧金門)5座城門並在南部城牆建商築拜將臺。因江水環城,北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開始使用磚石修築城牆。後經1000多年的不斷修繕,使贛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長十三華裡,高大雄偉的城牆。
  • 這裡有古重慶城唯一的陸門,也有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城牆遺址
    古重慶城,共有城門九開八閉十七道,據說是應"九宮八卦"之象而築,以示"金城湯池"之意。其中的通遠門,位於正西面,是重慶城唯一的陸門,因為它是通往外地的陸路起點,故稱"通遠"。如今,政府將通遠門及古城牆加以修繕,改造成了遺址公園,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