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習俗「尾牙」的來由

2021-02-07 咱是閩南人

尾牙節是什麼東西?何為尾牙?對於中國北方廣大地區的老百姓來說,這個節是比較陌生的。這一節日主要流行於東南沿海,尤其是閩臺地區。但是它卻的的確確是土生土長的華夏傳統節日,這一節日與中國人的土地神崇拜有關。 

  土地公的由來,有一個傳說,據說,周朝時有位家僕張福德,因主人赴遠地當官,思念幼女,由他伴隨主人愛女千裡尋父,途中遇到暴風雪,張福德為救其女免受凍死而犧牲自己生命。主人感念其忠誠而建廟祭祀。周武王時加贈封號「后土」,後來人人視其能造福鄉裡、福澤萬民而尊稱「福德正神」。 

  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東南沿海一些地區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臘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這一天,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不過,這種風俗已漸絕跡。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潤餅系以潤餅皮卷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裡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牙的本義是軍中帳前的大旗,大軍在出徵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確保旗開得勝、一路平安,稱之為「禡牙」。這個典禮後來被商號援用,於每年過完年後第一次開市時,同樣來個祭典,希望財源廣進,生意興旺。他們祭拜的對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這一祭禮稱為「牙祭」或「做牙」。一年有24個「牙期」,尤以「尾牙」為隆重。另有一說是古代商場買賣介紹人稱為「牙郎」,人在年終算其所賺利潤時而向牙郎致謝請客之方式。因為社會變遷,土地公崇拜已經不只是與農業有關,也與工商業有所連繫,成為財神象徵。配合「牙祭」,尾牙成為工商界年終酬謝員工聚餐活動。 

  尾牙節發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風俗是各公司企業在當日舉行聚餐晚會和員工聯誼活動,稱作尾牙宴,還有尾牙聚會、尾牙燒烤、尾牙晚會甚至尾牙舞會等,總之,基本樣式是企業宴請員工進行年末的聚餐和聯誼,以感謝和表彰員工的辛勤工作。 


相關焦點

  • 2019年尾牙是什麼時候 今年尾牙農曆幾月幾號
    2019年尾牙是什麼時候 今年尾牙農曆幾月幾號  根據傳統,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六月十六是「半年牙」,而十二月十六,也就是每年的最後的一個「牙期」,就被稱為「尾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牙期」。所以,尾牙一般是農曆臘月十六。2019年尾牙時間也就是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
  • 中國傳統節日-尾牙·臘月十六
    苑裡年節竹枝詞[清]·蔡見先食福年終式尾牙,盛筵今日請頭家。可憐索債從茲急,安得臺高好避他。「食福年終是尾牙,盛筵今日請頭家」中的尾牙是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節日,是漢族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一般人家除頭牙、尾牙外,其他牙期不做,而商人則月月做牙不誤。口語化來表達的「做牙」就是為做土地公的第幾「個」祭拜節日,因此在閩南「牙」有「個」的意思。
  • 年節 吃了那麼多頓尾牙大餐,你知道尾牙的由來嗎?(福利貼)
    閩南人三不五時就要拜一回土地公真真搞得不少孝連家暈頭轉向本君這就來解解惑!「一敬神二敬人」古時的做牙就已有食文化了。「做牙」習俗最初起於「牙商」,祭拜過後的貢品,頭家會以好酒好菜向牙商們請客致謝以及分給僱工與僕婢,這就叫「打牙祭」。
  • 2018-2019公司尾牙是什麼時候 今年尾牙哪一天幾月幾號時間
    尾牙是福建地區的民間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那麼2018年至2019年的公司尾牙是在什麼時候,哪一天幾月幾號呢?
  • 2016尾牙是幾月幾號 尾牙習俗是什麼?(附尾牙宴流程)
    根據傳統,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六月十六是「半年牙」,而十二月十六,也就是每年的最後的一個「牙期」,就被稱為「尾牙」,也是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牙期」。所以,尾牙一般是農曆臘月十六。2016尾牙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農曆臘月十六尾牙習俗  福建地區把做「尾牙」之後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為趕工結帳時間
  • 今天「尾牙」,作為莆田人這個習俗你知道嗎?
    「做牙」都是按農曆來算,農曆二月二號做牙,叫做「頭牙」;農曆十二月十六號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叫做「尾牙」。圖源/莆房網網友@鍥夏衍    莆田人平時「做牙」也要準備一些貢銀、香菸、水果、肉等貢品來祭拜土地公,到了尾牙這一天就更熱鬧,很多人家會放鞭炮。
  • 今年大寒臘八是同日,「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什麼意思?
    在古代臘八節是用於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平安,萬事順意,主要習俗有喝臘八粥、吃臘八蒜、跳儺舞等。俗語:「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意思很簡單:大寒和臘八是同天,喝粥是臘八的傳統習俗,做尾牙指的是閩南地區臘月十六的習俗。按照傳統文化,臘八節有三層含義:一是更迭,寓意辭舊迎新;二是希望,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三是感懷,對逝去先人的感恩懷念情。
  • @埭頭人,「尾牙吃歡喜」啦!一起探秘莆田人獨特的尾牙風俗~
    先來一起欣賞這個關於莆田尾牙風俗的紀錄片不看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需要準備的尾牙是閩南及莆田地區的漢族傳統節日,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閩南、莆田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 又到一年「尾牙」季,問題來了:啥是「尾牙」?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啥是「尾牙」?古代「尾牙」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就來帶你一探究竟!「尾牙」的由來「牙」是中國民間祭拜土地公的儀式。傳統習俗中,作生意的人在農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須準備一些三牲四果、香枝與紙錢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農曆的二月二日是頭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作牙」的起源出於善良的社會風俗習慣,代代相傳。
  • 今天是民間傳統節日「尾牙」
    又到了尾牙的季節,一般常見的尾牙由來,指的是閩南人的習俗,流行於福建及臺灣地區。主要是因為商人在每個農曆月的初二和十六都會祭祀福德正神,每一次的祭祀稱為「做迓」(迓:迎接之意,表示迎接福氣與財富,但通用"牙"字),祈求福德正神能為商人們帶來財富,而農曆12月16日,是一年的最後一次做牙,因此稱之為尾牙。
  • 實拍「尾牙」夜醉漢掉溝鬧笑話
    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在福建的閩南地區,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十六日,不少公司都要給員工擺尾牙酒宴,這酒喝多了,難免會出事。  1月9日晚10點半,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消防大隊接到報警,在洛江區萬安街道安順路,一醉漢在回家路上不慎跌入溝中無法動彈。
  • 正月初九丨閩南習俗敬天公
    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在臺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俗和規矩與閩南地區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閩南習俗:正月初九敬天功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
  • 臺灣過年習俗
    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臺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其實一進農曆十二月即臘月,臺灣過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   臘月十六這天是「尾牙」。
  • OMG, 這個沿海閩南小鎮,竟然如此過節
    拜天公隨著時間推移,科技發展,繁文縟節能簡則簡,習俗漸漸不見了,年味也越來越淡了。能說清道明這些習俗的人寥寥無幾。作為一枚土生土長的閩南漁村人,耳濡目染二十多年,但也僅僅知道有這些個習俗,至於他的來源,他的含義也知之甚少。我們村,閩地一個漁村。一個依山傍海的風水寶地。所有的習俗幾乎都跟祭拜有關係。
  • 你知道臺灣的「尾牙」是什麼嗎?
    時到歲末,臺灣的公司都會舉行「尾牙」,也就是「年終員工聯歡會」,老闆犒賞員工一年來對公司的付出,一堆好吃好拿好玩的。  「尾牙」,是尾巴的尾,牙齒的牙,為什麼不直接就叫「歲末聯歡會」呢?這就要講到閩南那邊的民俗了。  要講「尾牙」,得先講「做牙」。
  • 漲姿勢閩南過春節習俗,你們都懂麼!
    閩南鬧正 春聯、年畫、餃子、年糕,這些都是咱們中國人過大年的年景、年俗、年味,而比起北方城市的春節習俗,閩南一帶的過年習俗顯得頗為獨特。閩南地區所指的春節一般是從除夕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閩南人過春節也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說法——「年兜正月」,「年兜」就是除夕,講究的是吃;而「正月」指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講究的是玩,是「鬧熱」,也就是這麼一個非常閩南味的詞——「鬧正」。 鞭炮聲裡迎正月 許多讀者也許會問:「『鬧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說『鬧新春』呢?
  • 惠安人,你們真的了解閩南冬至習俗嗎?豬母狗仔原來長這樣!
    冬至,閩南人又俗稱為「冬節」,民間有諺語稱「冬至小年兜」,即冬至是跟新年一樣頗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吃湯圓、祭祖等習俗。舊時的望族,還在這天敞開宗廟祠堂大門,舉行隆重的公祭典禮,這次與清明節的祭祖,合稱為閩南的「春冬二祭」。閩南也素有「冬至大如年」這一說法。
  • 鯉城舉辦「新時代 新鯉城 新風尚」2019年首屆「尾牙」市民嘉年華
    1月20日,「新時代 新鯉城 新風尚」2019年首屆「尾牙」市民嘉年華在府文廟廣場舉辦,活動吸引了近千名企業員工和市民群眾前來參加,現場人山人海,氣氛熱烈。泉州花燈、江加走木偶頭、李堯寶刻紙……在特色表演區,非遺項目傳承人各展所長,展示非遺技藝,讓現場觀眾目不暇接,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無法抵擋非遺技藝的魅力,紛紛駐足觀看;在美食品嘗區,每個攤點前都被圍得水洩不通,牛肉羹、四果湯、海絲金鳳湯圓等閩南特色小吃讓現場觀眾一飽口福,滿足味蕾。此外,活動現場還設置互動小遊戲等區域,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與體驗,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