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永恆的經典 212

2022-02-07 託尼經典音樂

每日一曲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

後來激烈的主體衝突描繪了殘酷的戰爭。裡面被扭曲的馬賽曲代表著法軍。後來,俄國人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俄國國歌在炮聲鐘聲中把樂曲推至最高潮。

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稱讚《1812序曲》「這首序曲的深具人民性的音樂,像平穩的波濤那樣莊嚴有力地在大廳迴蕩,它以一種新的東西攫住你,把你高舉於時代之上,它的聲音表達出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極其成功地描繪了人民奮起保衛祖國的威力及其雄偉氣魄。」

西本智實是世界上為數極少的女性指揮家,1970年出生於大阪,三歲開始學鋼琴,她的樂感和對音樂的記憶力超乎常人,還不會識譜時聽到同學彈奏的樂曲,她就能彈奏出來。

小時候她就夢想自己能夠成為音樂家,她在小學作文中寫道:「我想成為作曲家和指揮家,創作出能夠安撫人心的音樂。」1995年,她第一次看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的排練,7年後,她成為莫斯科大劇院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

西本智實不僅才華橫溢,也是一位瀟灑帥氣、乾脆利落的指揮家,很多觀眾就喜歡她的氣質。

推薦:(點擊藍字觀看)

貝多芬《第五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

相關焦點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永恆的經典!
    小澤徵爾指揮《1812序曲》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全名《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小澤徵爾 2147
    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 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西本智實 1347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
  • 管樂欣賞-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柴科夫斯基在完成《1812序曲》之後,自己並不覺得滿意,在他給他的資助人和朋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說:「這首曲子將會非常嘈雜而且喧譁,我創作它時並無大熱情,因此,此曲可能沒有任何藝術價值。」他沒有想到這首樂曲後來卻成為他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品。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 記錄隆隆炮聲歷史的音樂名篇
    1812年9月7日,俄軍元帥庫圖佐夫終於在莫斯科近郊的博羅季諾與拿破崙的軍隊正面交戰。1812年這場永載史冊的戰爭,拿破崙多達60萬的的精良部隊大部分被殲滅,最後只剩下不足兩萬人倉皇逃離俄國國境。俄國與拿破崙在1812的戰爭,激起了俄國人民空前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的高漲,必然導致進步的人們對社會政治問題和祖國前途的關注。這場戰爭被俄羅斯人深深紀念,無數藝術作品反映過這場史詩般的戰爭,比如我們熟知的託爾斯泰作品《戰爭與和平》。奢華的音樂會序曲《Overture 1812》是為紀念俄國在1812年打敗拿破崙而作的,其中最令人興奮的是音樂最後段落中出現大炮隆隆的莊嚴宣告聲。
  • 1812序曲
    柴可夫斯基寫作的這部曲子的素材就是來源於1812年,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入侵俄國。戰爭開始時,拿破崙軍隊在數量佔優勢的情況下,俄軍不得不逐步撤退。拿破崙在佔領莫斯科一個月後,仍無法迫使俄國投降,反而令自己孤軍陷入重圍。
  • 1812序曲-日本高中管樂團演奏
    序曲,是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指揮俄國軍隊擊退拿破崙大軍入侵而創作的著名作品,該作品也是改變為管樂作品最多的柴可夫斯基作品之一。1812序曲    《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  (百度)  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啟用真的大炮。
  • 【今日名曲】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 古典名曲|柴可夫斯基最受大眾歡迎的作品:《1812序曲》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演奏的版本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寫的《1812序曲》,(1812 Overture,降E大調序曲
  • treVolo聆賞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三十五《1812序曲》
    今天繼續聽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這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 他們都指揮過老柴的《1812序曲》,西本智實的版本你聽過嗎
    11月6日是柴可夫斯基忌日老柴一生為世人留下了無數寶貴的音樂財富而《1812序曲》的恢弘與細膩更是讓人驚嘆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1812 Festival Overture,Op.49 )——降E大調序曲「1812」,作品第49號,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
  • 1812序曲,一部音樂大電影
    這部作品,就是「1812序曲」。沒過幾年,這首曲子就風靡歐美,成為一部刷屏級別的作品,其原因無外乎三點。好聽,直白,帶勁。這第一點「好聽」,自不必我多做講解。老柴「旋律大師」的名頭可不是白給。擴展閱讀:有些音樂,沒有歌詞,也能歌唱那它有多「直白」呢?
  • 帶你了解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藝術性
    序曲》試論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藝術性本部分將對柴可夫斯基和作品《1812年》序曲做詳細的分析,並闡明筆者的觀點,得出《1812年》序曲的作品價值。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紀浪漫主義俄國作曲家,他一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其中《1812年》序曲一經上演就被視為柴可夫斯基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且在今天也有不少人為之傾倒。那麼,《1812年》序曲能受到如此歡迎的原因何在呢?
  •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無比輝煌的慶典序曲:一點一點啃古典007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1812序曲》,也稱為《1812慶典序曲》,作品第49號,降E大調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了《1812序曲》,這部作品是為了紀念1812年俄國擊敗法軍,贏得俄法戰爭勝利的歷史事件
  • 『121周年祭』經典留聲:柴科夫斯基七大經典作品現場視頻呈現
    他的作品反映了沙皇專制統治下的俄國廣大知識階層的苦悶心理和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深切渴望;著力揭示人們的內心矛盾,充滿強烈的戲劇衝突和熾熱的感情色彩,主要音樂作品有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劇《天鵝湖》 、《胡桃夾子》、《睡美人》及六部交響曲、三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等。
  • 如此發燒友|最具殺傷力的1812序曲
    Telarc大概是最懂得玩錄音噱頭的公司,1978年他們用美國Sound stream特別製造的PCM數碼錄音設備,錄下了老柴《1812序曲》,開創了數碼錄音商業化的風氣之先,當時發行的黑膠唱片重達240克(常規的LP唱片每張重120克),編號10041,本身就是一張劃時代的超級黑膠。
  • 新民藝評|從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旋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有這樣一部交響樂作品,在沒有現場音樂會的這段日子裡一直縈繞在我的耳畔,那就是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1812序曲》是老柴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大型交響樂作品,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世界,在一些戶外演出中,曾多次啟用真的大炮作為樂器使用。
  • 《1812序曲》和《列寧格勒交響曲》
    管弦樂《1812序曲》同交響樂《列寧格勒交響曲》,柴可夫斯基與蕭士塔高維奇,俄羅斯抗擊拿破崙入侵和蘇聯反擊希特勒進攻。艱苦卓絕的兩場戰爭,震撼人心的兩大作品。《1812序曲》,音樂中的刀光劍影,悠長寬廣的樂曲開場,東歐平原上的俄羅斯音樂風格,《馬賽曲》由遠及近,預示著拿破崙的入侵,尤其是結尾部分,槍林彈雨,「炮聲隆隆」,樂團指揮猶如戰場上千軍萬馬的統帥,指揮著交響樂團「陸海空三軍」(弦樂、管樂、銅管樂)的大合奏,氣勢恢宏,鐘聲宣示抗擊侵略的最後勝利。
  • 季風音樂:跟隨郎朗,聆聽經典樂章《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
    主要音樂作品有六部交響曲、四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音樂會序曲《1812》、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芭蕾舞劇《天鵝湖》 、《胡桃夾子》、《睡美人》等。柴可夫斯基一生共譜寫了三首鋼琴協奏曲,其中以《第一鋼琴協奏曲》最為出色,是眾多同類作品中最受世人喜愛的名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