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戰爭片飾美國戰地記者 聚焦「仁川登陸」支線戰場

2021-01-10 時光網Mtime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今日在韓國首爾舉行製作報告會,聯合導演金泰勳和郭景澤攜眾演員登場,在片中出演美國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的梅根·福克斯也閃亮現身成為全場焦點。

當天梅根黑色裸肩低胸束身小禮服登場清爽幹練又不失性感,還和一眾主創一同敬上軍禮盡展紅唇誘惑。梅根在現場談及與郭景澤導演的合作十分開心,對於韓國「邊拍攝邊剪輯」的工作方式表示很驚奇,「我覺得這是我在任何地方不會經歷的革新性的電影拍攝方法。」

此外,梅根還聊到自己很喜歡韓國電影《怪物》,希望以後還能夠在韓國拍電影。

梅根·福克斯《長沙裡》劇照

作為「韓國戰爭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長沙裡》聚焦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1950年9月14日,為了攪亂朝鮮軍隊部署,772名僅接受了兩周訓練毫無戰鬥經驗、平均年齡僅有17歲的學生兵搭乘汶山號登陸艦前往慶北英德郡長沙裡展開登陸作戰,戰況慘烈,但卻為仁川登陸作戰的成功打下基礎。

《長沙裡》預告片

該片由郭景澤與《與神同行》系列、《毒戰》等片的視效執導金泰燻聯合執導。金明敏、崔珉豪領銜主演。梅根·福克斯在片中飾演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她撰寫了《韓國戰爭》一書,是首個因駐外報導而獲普立茲獎的女性,也以「瑪麗蓮·夢露一般的美貌」而知名。

該片將於9月25日在韓國上映。

編輯:ruo

《長沙裡》主創敬軍禮

《長沙裡》主創合影

梅根·福克斯和導演郭景澤

導演金泰燻和郭景澤,以及梅根·福克斯

導演金泰燻和郭景澤,以及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和導演郭景澤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梅根·福克斯

《長沙裡》導演郭景澤

《長沙裡》主演郭時陽

《長沙裡》主演金明敏

《長沙裡》主創合影

《長沙裡》主創合影

相關焦點

  • 「長沙裡」發布會梅根福克斯美豔登場 韓國戰爭片飾美國戰地記者...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今日在韓國首爾舉行製作報告會,聯合導演金泰勳和郭景澤攜眾演員登場,在片中出演美國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的梅根·福克斯也閃亮現身成為全場焦點。
  • 韓國戰爭片「長沙裡」預告梅根展強大氣場 飾演美國戰地記者 聚焦...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韓國戰爭片《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曝光一隻全新預告片。「772名學生兵」,「僅受訓兩周」,「平均年齡17歲「,為了配合仁川登陸作戰,這些「被遺忘的英雄們」的故事有了更清晰的展現。
  • 「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首曝預告 梅根福克斯飾戰地女記者...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宣布定檔9月25日在韓國上映,並曝光了首支預告片。梅根·福克斯飾演的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首露真容。《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首曝海報作為「韓國戰爭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長沙裡》聚焦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1950年9月14日,為了攪亂朝鮮軍隊部署,772名僅接受了兩周訓練毫無戰鬥經驗、平均年齡僅有17歲的學生兵搭乘汶山號登陸艦前往慶北英德郡長沙裡展開登陸作戰,戰況慘烈,但卻為仁川登陸作戰的成功打下基礎。
  • 仁川登陸作戰續集戰爭大片《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韓國學生兵英勇激戰
    作為「韓國戰爭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長沙裡》聚焦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
  • "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首曝預告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 《仁川登陸作戰》「續集」 《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宣布定檔9月25日在韓國上映,並曝光了首支預告片。 梅根·福克斯飾演的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首露真容。《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首曝海報作為「韓國戰爭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長沙裡》聚焦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
  • 梅根·福克斯演韓片電影《長沙裡9.15》飾戰地記者
    據製片公司TAEWON娛樂24日消息,好萊塢影星梅根·福克斯將出演韓國電影《長沙裡9·15》(暫名)。梅根·福克斯出演《變形金剛》系列為眾人熟知,曾於2009年和2014年兩度訪韓。在《長沙裡9·15》中,她將飾演韓國戰爭時期美國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
  • 為了掩護仁川登陸,曾經發生過一場悲劇性的戰鬥,至今被人遺忘
    二戰之後,美國人借著勝利的餘威連續在亞洲發動了兩場局部戰爭。五十年代的韓戰和六十年代的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美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越戰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反思的對象,而韓戰卻似乎是一場不願被人提起的戰爭。
  • 曾發生過的悲劇性的戰鬥,為了掩護仁川登陸,至今被人遺忘(下)
    二戰之後,美國人借著勝利的餘威連續在亞洲發動了兩場局部戰爭。五十年代的韓戰和六十年代的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美國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越戰成為一代又一代美國人反思的對象,而韓戰卻似乎是一場不願被人提起的戰爭。
  • 五部關於仁川登陸的戰爭電影,都喜歡找著名男星參演
    仁川登陸戰役無疑是1950-1953年的半島戰爭中最知名的一次戰役,任何一本提到半島戰爭的西方軍事歷史書籍都會把大部分篇幅花在對這次戰役的描述上。這次戰役也同樣堪稱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軍事生涯中最出彩的一筆,知名度甚至蓋過了他在二戰中所作出的貢獻。
  • 韓國紀念仁川登陸作戰63周年 重現戰爭恢弘場景
    韓國紀念仁川登陸作戰63周年 重現戰爭恢弘場景 (3/5) "← →"翻頁
  • 美朝戰爭,美國為什麼選在仁川,反攻朝鮮
    其他的戰場指揮官則聚集到釜山灘頭防守不太穩固的根據地。麥克阿瑟已經組建了第10軍團,它由阿爾蒙德指揮,是一支合成軍隊主要是陸軍第7步兵師和第一海軍陸戰隊師。這批部隊將要對海岸發起猛攻,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用梯子從他們的登陸艇爬上海岸。地點選在仁川,前提是在釜山灘頭的部隊能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以使這次反攻成為可能。
  • 仁川登陸何以迅速扭轉戰局
    1950年6月25日,朝鮮人民軍揮師南下,韓戰爆發。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裡將大韓民國國軍逼至韓國東南角的釜山,8月初韓國國軍開始在洛東江沿岸構築環形防禦陣地—釜山環形防禦圈以堅守待援。6周後聯合國軍在韓國西北部的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全線潰退,美韓聯軍轉入反攻。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豪賭:投5美元,贏5萬美元!杜魯門成買家
    受降命令傳到戰地時,分兵進擊的蘇聯軍隊已經越過三八線,正沿著公路向漢城運動。但他們一接到關於分界線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線以北。9月8日,首批抵達朝鮮的美國軍隊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佔領了整個南朝鮮並接受當地17萬日軍的投降。
  • 真實與謊言:是誰預測了美軍仁川登陸
    第二天,美國總統杜魯門發布了三條命令:1.命令麥克阿瑟將軍以所能動用的全部武器彈藥供應韓國軍隊。2.使用遠東空軍和海軍撤出在韓國的美軍顧問團及其家屬。3.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並聲明不容許中國共產黨人攻擊臺灣,也不允許蔣介石的軍隊進攻大陸。 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應美國的要求討論武裝幹涉朝鮮問題。
  • 歷史戰爭!18部韓國戰爭電影推薦!
    《登陸之日》豆瓣評分:7.32011 /韓國 /戰爭 劇情 /137分鐘主演:張東健  範冰冰  小田切讓  金仁權  韓承龍  Jin-seok Yang  度智涵  李沇熹  山本太郎導演:姜帝圭日本殖民朝鮮時期,日本將軍之孫長谷川辰雄(小田切讓 J Odagiri 飾
  • 《仁川登陸作戰》是反戰電影還是反共電影?
    (照片來源:CJ娛樂) 《仁川登陸作戰》(27日上映,導演李宰漢)最先讓人想到的問題是這部電影屬於反戰電影還是反共電影。《仁川登陸作戰》講述了1950年9月15日扭轉了韓國戰爭中朝鮮軍隊佔上風優勢的戰局的仁川登陸作戰。為了此次作戰的成功,韓國海軍諜報部隊誓死潛入到被朝鮮軍隊佔領的仁川,搜集情報。
  • 「影片背後的故事」《私人戰爭》揭秘離上帝最近的職業:戰地記者
    2018年馬修·海涅曼指導由裴淳華主演的影片《私人戰爭》大放異彩,不僅獲得了第76屆金球獎電影類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第71屆美國導演工會獎 最佳新人導演獎(提名) 、第23屆金衛星獎電影部門劇情片最佳女主角(提名)等多項大獎,更向普通觀眾展現了戰場的真實、悲情和殘酷。
  • 仁川登陸是一場豪賭,麥克阿瑟為什麼如此堅決要在仁川登陸呢?
    仁川登陸的時間是在1950年9月15日,從時間上看當時的半島大部分已經被朝鮮控制了,從位置上看仁川位於半島中部,距離漢城非常近,顯然已經脫離了南方的管控。自從韓戰爆發後,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太大的抵抗,完全是氣吞山河如虎,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態勢。
  • 【看片說史】談談《仁川登陸作戰》中的史實與虛構
    韓國電影雖然年產量非常可觀,但對於敏感的南北戰爭題材,目前基本保持一年一部的速度。
  • 《私人戰爭》:戰地記者的職業意義是什麼
    瑪麗·凱薩琳·科爾文,1956年出生,美國人,自1985年起為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工作,著名的戰地記者、外交事務專欄作家。她的生平在其死後得到廣泛宣傳,中文世界裡也不乏高水平的編譯稿,在此就不贅述了。我看這部電影時,有一種身為同行的親切感。的確,身處在戰場的戰地記者,面臨的後方催稿壓力,有時會比前方的死亡威脅還要來得讓人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