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n ——實驗性硬科幻動畫《玲音》,從虛擬世界發出人類進化最真實的思考(下)

2021-02-10 含混牧歌

Present day, 

Present time.

上期,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Lain》中整個世界觀的科技背景與框架,而這部作品除了世界觀本身,《Lain》中的人物設定也因此變得非常神奇,那麼這期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部作品的內容與哲學含義。

在作品《Lain》中,製作團隊把主角少女玲音設定為是全球的人腦通過無線網絡連接而產生的網絡世界中的「神」,她直接連接著人類的集體潛意識,知曉全人類的所有記憶,並且可以對人的記憶隨意進行修改。

故事講述了,英利政美以及橘綜研通過基因工程創造了這個14歲少女的肉體,將覺醒的全球腦意識裝入了這具肉體中,給她為「巖倉玲音」,並準備圍繞她開展一系列的實驗。

為了更有效地研發玲音,英利政美利用玲音同學千砂的自殺,引誘鈴音進入連線世界,促成鈴音的覺醒,並在無線網絡與人的集體潛意識連接之後就選擇自殺,將自我意識上傳到網絡中,將自己變成了網絡世界中的「神」。


他在玲音身邊製造各種異象,企圖讓玲音迷失自我,從而更好地利用鈴音來控制現實社會。但是,最終鈴音在好友愛麗絲的感召下找回了自我,接受了自己作為神的存在,重置了所有人的記憶,將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從所有人的記憶中清除。

從官方設定本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官方設定中有四個鈴音,她們分別是

巖倉鈴音

作品的主角害羞內向的14歲少女巖倉鈴音,她在通過Navi進入連線世界後開始表現出非凡的黑客潛能,與此同時,鈴音這個形象通過連線世界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個角落,也就是鈴音的物質載體人格。

レイン

在酒吧中出現在眾人眼中的實驗人格,網絡鈴音,她語言犀利大膽,在性格上與現實鈴音有著本質的區別,逐漸被塑造成為鈴音的另一個人格。

Lain

騎士團製造出用於對原玲音進行試驗的另一個實體的邪惡鈴音,她使連線世界發生了黑暗的飛躍,使巖倉鈴音陷入掙扎與痛苦中。

れいん

連線世界中的女「神」,像母親一樣的角色,總是保持溫柔的微笑,了解Lain和連線世界之間關係,她更接近以鈴音形式出現的女「神」,而不是另一個物質實體。

由此,我們也可以把這四個鈴音劃分為鈴音的四個人格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人格論中提到的,「人格結構有 3個組成部分:「本我」與生俱來,以「快樂原則」行事,屬於無意識狀態,但在幻想、夢、失誤、精神病症狀等情況中可以知其運動的真相。本我是人格的原始系統,人格其他部分由它分化而來。「自我」是人格的指揮部分,它決定本我的各種要求是否允許其滿足。因此,自我是本我與外界之間的中界者,是本我與超我的調停者,它按照「現實原則」行事。「超我」是進行糾察的人格部分,代表良心或道德規範。」

如果按照這種理論分析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推斷出原有的物質載體的巖倉鈴音即是「本我」嗎

但事實上,鈴音最初的人格是レイン而不是巖倉鈴音,這也是這部作品人物設定上巧妙的地方所在。

在最初騎士團開發鈴音時,レイン就誕生了。它的本質是基於人類集體無意識網絡與物質世界中的信息交互平臺——連線世界存在的。這便是《lain》中的探討點之一,人格的產生與存在是否與實體人有必然聯繫?

巖倉鈴音僅僅是レイン的物質承擔者,但同時肉體部分具有自我人格。也就是說,鈴音的四個人格都是獨立存在的。鈴音這個人物的設定表現了,意識人格的存在基於物質的存在,但物質並不僅限於肉體,具有其主觀能動性

所以,在作品《Lain》中,始終充斥著鈴音對自我存在的追問與探索,「你的存在,真的基於你的肉體嗎?

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賽博朋克

《Lain》誕生於日本動畫產業從純手繪動畫向手繪與CG結合的轉型期,屬於前CG作品,在Geek文化與黑客文化的影響下,其內容與整體視覺特徵帶有強烈的古典賽博朋克氣息。


隨著網絡的初具規模,計算機開始普及和遊戲機進入家庭這些都成為了賽博朋克的創作根源,在起初全球資訊網的影響下,大部人都把網絡的發展與運用設定為一種非常具有技術項的東西,這是古典賽博朋克中構建網絡框架的背景,而經過全球資訊網到網際網路的進化,「網絡互聯」的誕生,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網際網路出現,這也成為了作品《Lain》網絡背景。

賽博朋克本身是對新浪潮(之前《戲夢巴黎》中有提到)的反抗,以「低端生活與高等科技的結合」為背景,通常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再以一定程度崩壞的社會結構做對比,以技術為出發點對現在社會人文的一種探討與幻想,它的核心是網絡空間,簡而言之,就是幻想人類脫離常規現實世界進入虛擬數字世界之後發生的狀況與面臨的問題,情節常關於,社會秩序受到政府或者財團或者秘密組織的高度控制,而角色利用其中的漏洞做出了某種突破


 

在《Lain》中,網絡世界得到了具象化,插管的高性能計算機Navi, Navi的Low-Fi以及ASCII字符等都體現了古典賽博朋克的視覺特徵。而分別以橘綜研和英利政美為首兩個秘密組織妄圖控制利用網絡控制社會秩序,並以東方算法騎士團這種黑客文化充斥在整部作品。主角鈴音則用自我意識的覺醒與英利政美的個人漏洞破壞了整個計劃,維持了人類社會原本的安定,從這些特徵來說,毋庸置疑,這是一部充斥著古典賽博朋克特徵的動畫作品

而實際上,賽博朋克是朋克文化在科幻圈的展現(對於朋克文化這個理念可以參考我之前關於《猜火車》的文章),賽博朋克繼承了朋克文化本身的顛覆性和叛逆性,無政府主義,是一種社會底層的發聲,傳達的是一種底層被壓迫的信息。

賽博朋克關注的是未來社會科技進步之後,底層群體所面對的與高層群體的撕裂,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賽博朋克具有科幻的外觀哲學的內核,而後現代主義賽博朋克的發展提供了哲學養分。

例如,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自醒中資本主義對人的限制;尼採的孤立主義與虛無主義中讓人類去探索本真的存在;讓.鮑德裡亞符號學中的擬像與符號化,他提出「模擬的東西可能比真實更真實」,消滅了模型與真實之間的差別,讓人類對真實的體驗與基礎產生質疑;赫伯特.馬爾庫塞,批判資本主義給予人類消費主義的思維框架導致人和文化的單向度,同時,這也成為了賽博朋克批判的中心。

而諸如此類的哲學依據給賽博空間的構建與賽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礎,所以說,我們分析任何一部賽博朋克作品不能只關注其中的科幻色彩,同時需要認識到其本質的哲學評判精神。

那麼,我們再回到作品《Lain》上來,整部作品都充斥著網絡社會下鈴音對自身的認知與自我記憶的認同的探究與思考,而科技社會下的「我是誰,我是如何存在的,什麼界定了我」正是賽博朋克的精神內核。


聯繫到上期文章中我們所提到的連線世界對人類記憶的修改,我們可以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這個記憶不是我的,那我又是誰,我和別人的關係是否真實」,同時這也是片中鈴音時常去思考的問題。

同時,《Lain》的世界觀的構成也離不開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首先,意識是社會歷史的產物,人與人之間的網絡就是社會的基礎,社會就等於每個人的意識集合。(這裡可以結合我上期提到的《Lain》全球腦進行理解)有了基礎後,《Lain》的世界觀裡加上了時間,在片中使過去的意識再現就是記憶

所以,也可以理解為記憶是意識的產物,就像鈴音所說「人只存在於他人的記憶中,因此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我,並不是說有許許多多的我,而是許多人的記憶中有我,因此而已」。而記憶、意識、人和人之間的網絡等等,都是可以操縱的,「記憶只是一份記錄,把記錄改寫掉就是了」。玲音具有操控意識的能力,所以說,她有了操控記憶與人際間的網絡的能力,她不僅是連線世界中的「神」,同時也是物質社會中的「神」。

而連線世界中的無政府化也符合賽博朋克的哲學內核,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將意識逐漸脫離出現實世界的空虛與寂寞,選擇沉溺在光怪陸離的無政府化網絡虛擬世界,而終究還是要回歸到現實的空虛之中,繼而會產生出一種對本我本真的質疑,「我究竟是誰?

但就像作品開頭的那句話一樣,「Present day, present time",今時今日,過去的記憶不一定是真實的,未來也不可預測,或許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為真實的存在吧。

歡迎訂閱轉發哦

相關焦點

  • Lain ——實驗性硬科幻動畫《玲音》,從虛擬世界發出對人類進化最真實的思考(上)
    《Lain》——玲音,英文全名是《serial experiments lain》,直譯為「關於玲音的一系列連續實驗」,是由Production 2nd企劃, Triangle Staff製作,中村隆太郎執導的原創實驗性動畫,於1998年7月6日至9月28日間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深夜時段播出
  • 探討虛無和存在---《LAIN》
    在《Lain》的世界裡,人類通過名為「Navi」的電腦終端(類似PC)彼此聯結,並形成高度繁榮的虛擬世界(Wired World)。可頗讓人意外的是,這種人工的虛擬世界所依附的電磁信號與地球本身的電磁波頻率發生了幹涉現象,使得現實世界(Real World)與虛擬世界(Wired World)進行了融合,並出現了種種異象。
  • 盤點幾部「差點被畫風耽誤」的超好看動畫!(上篇)
    《玲音》是一部Production2nd製作的試驗性動畫。記憶只是記錄」與高度發展的科技導致的虛擬與現實漸漸沒有區別相反,這部作品的重點在於「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曖昧不清」,每個角色的講述的「真實」都是基於他們自己認識的真實,無法保證其準確性。主角玲音的世界也同樣,是由身邊的人們所構成,在玲音的主觀影響下而成立。喜愛這部作品的人普遍認為這是一部典型的文學性動畫。
  • 數碼寶貝03:馴獸師之王——Lain的精神續作
    要討論DT這部作品就不能繞開Lain(玲音),兩部作品的編劇都是小中千昭,並且DT主角之一的加藤樹莉名字就來自於Lain。從某種程度上說,DT其實是Lain的精神續作。如果要問Lain這部作品到底講了個什麼,我覺得很難回答,當然我也可以在網上搜劇情簡介或者去看大佬們的深度解讀,但這部動畫給我的感覺是,主創想傳遞的是一種意識或是理念,劇情這個載體本身是次要的。
  • LAIN,一部九十年代的動畫,是如何探討哲學問題的
    導語: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部主旨深刻的有關於網絡的動畫,《鈴音的系列實驗》。 記得幾年前是在B站看到這部動漫的,只知道它叫Lain,知道它的主角也叫Lain,動漫對話不多,劇情也抽象晦澀,但給人的感覺很厲害。最近重新翻了一下資料,才發現這是一部不止於「很厲害」的作品。
  • 人類最終的結局:是虛擬世界 還是大寂滅?
    這篇文章嘗試預測未來最可能的5種結局:黃金時代,虛擬世界,冷平衡,生化人,大寂滅。黃金時代在黃金時代裡,人仍然有欲望,而欲望的無邊界特徵導致人與人一定仍然會有衝突。這個時代裡人類由於人工智慧普遍的獲得了最大的自由,但也正因此,每個人其實會變成透明人,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這種透明的程度會受控於權限,所以一旦衝突的裁定最終會由獲得了高級權限的人工智慧負責。
  • 人類活在虛擬世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虛擬世界真實存在
    該電影塑造了一個充滿虛擬實境技術的世界,故事發生在2045年,男主角在虛擬世界結識了其他四位夥伴,並一起踏上尋找彩蛋的徵程。看完電影後不少觀眾感嘆於虛擬實境技術的先進,對未來的VR技術發展充滿期望。在現實中,隨著晶片、傳感器、顯示器等技術不斷地發展,普通人已經能夠接觸到VR技術。
  • 對你來說最重要的十部動漫是什麼?
    然後就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時被初中同學安利了這部《寒蟬鳴泣之時》。那個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腦,同學借給我了壓制的VCD合集。正值夏天最熱的時候,聽著動畫裡的蟬鳴,慢慢渲染出來的恐怖的氛圍,隨著動畫劇情的推進留下了一個個無法解釋的謎題,離奇的死亡案件,然後下一話開始時大家又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復活,開始了新的日常。
  • 【動漫】日本動畫的角色設計,一部複雜而有趣的演化史
    將1982年的《超時空要塞》裡的一條輝與《鐵臂阿童木》做對比,就會發現設計更真實,更成熟。《北鬥神拳》(1984)在上世紀80年代中,影片《阿基拉》可能是最具象徵性的角色設計。大友克洋的獨特設計推動了動畫效果的展現,動畫裡難以置信的細節也增強了影片的效果。
  • 日本動畫的角色設計,一部複雜而有趣的演化史
    對於一部動畫而言,角色設計是最困難的環節之一,而角色設計也正是日本動畫中頗具代表性的部分
  • 《黑鏡》最溫情1集:人死後意識上傳虛擬世界,我還是真實的我麼
    伴隨著約克夏尋找凱莉的過程,故事的真相也逐漸呈現在觀眾眼前——最後真相大白時,也讓影片上升到了更深一層關於科技和人性的探討,讓觀眾在觀影時產生強烈代入感,並進一步引發對於人類本質及死亡等議題的思考。《黑鏡》一貫風格,懸疑、反轉元素浸潤在電影中各個細節中。
  • 這部硬科幻冷門動畫其實柔和又喜感——《BLAME!探索者》劇場版
    點擊上方藍字,了解更多動漫作品  引言:這部「硬科幻冷門動畫」並不是想像中的那種生硬冷酷,製作很有人情味,後半部分十分精彩完全把人抓住了
  • 硬科幻「成人」動畫良心之作!《雙月之城》3.30布丁動畫全網首播
    自去年亮相以來,國產「成人」動畫《雙月之城》就憑藉高品質畫面和硬科幻的核心情節震驚業內,今年3月發布的預告片更是引起廣大動漫愛好者和科幻迷的關注
  • 人類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機率可能不到億分之一
    傳說周公在睡夢中夢到了一隻蝴蝶,它是那麼的真實,如果是其它人夢到這樣真實的蝴蝶,醒來後只會認為那是一個夢。可是周公則不同,它開始思考:究竟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還是周公做夢化身成了蝴蝶呢?到底哪一個才是真實的周公,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世界?夢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做過的,有一些夢境真實到讓我們完全感覺不到那是一個夢。
  • 達爾文遊戲:進化論思考下的未來(劇透慎入)
    盤點2020年A站的優秀的動漫,自然是少不了《達爾文遊戲》的影子,作為設定和劇情都較為出色的作品,很敬佩作者在這個設定下引出的對進化論的思考,讓作品跳出了同類超能力作品主角團打打殺殺的套路。各個世界冥冥之中的聯繫,便是進化產生的強大生物群體」混沌之鼠「都將在某個時間節點後,出現在世界之上,給人類帶來毀滅。不得不讓人想到石頭門中的這句話」啊咧?真由氏的懷錶停掉了,真奇怪,明明剛剛才上過發條的「這也是GM存在的目的,通過將」異能「賦予普通人,利用他們之間的爭鬥或合作來選出最強大的能力者,也就是GM口中的」王「,使人類免於滅絕的悲慘結局。
  • 評分超新海誠 又一日本動畫神作誕生
    其實去年還有一部世界系動畫電影,票房雖未能刷榜,豆瓣7.3的評分卻高於《天氣之子》,這就是伊藤智彥導演的新作《Hello World》。可能很多朋友還不太了解何為世界系,在這裡簡單科普下,世界系動漫以主人公為中心,來影響世界的一個故事體系,其中會大幅弱化「社會」的概念,主人公的行為可以直接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向。
  • 人類文明或源於史前文明的意識轉移
    這意味著人類意識被看作是一個數位化的資料庫,其數據內容自由地可以下載和上傳到另一個人的身體中,意味著永生是可能的。在計算機、網絡、虛擬世界、基因克隆等高科技產物的影響與衝擊下,傳統意義上的人正在被改寫。人類正在運用日漸發達的人工智慧與機器,對身體實施前所未有的控制與改造,身體將越來越被作為一種載體和工具看待,賽博格便是一個明證。
  • 《聖朱尼佩洛》:死後將意識數據化上傳虛擬世界,能否意味著永生
    伴隨著約克夏尋找凱莉的過程,故事的真相也逐漸呈現在觀眾眼前——最後真相大白時,也讓影片上升到了更深一層關於科技和人性的探討,讓觀眾在觀影時產生強烈代入感,並進一步引發對於人類本質及死亡等議題的思考。這時,影片前半部分在虛擬世界中的所有伏筆和暗示都和如今的現實世界形成了呼應,可謂環環緊扣,形成強烈反轉。用真實與虛擬模糊了的雙向世界,展現出科技對人的異化,上升到更深一層對人類本質的思考。
  • 電視|《真實的人類》 機器人從何時開始思考?
    ,探尋生死規律,是未來的機器人也需面對和思考的命題Humans文|柏小蓮編輯|翁倩《真實的人類》中有一幕讓人吃驚:男主角喬與妻子蘿拉關係不太好,寂寞難耐之時,他將家裡的高仿真智慧機器人阿妮塔調到「成人模式」,與之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