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之導演系列6:謝爾蓋·愛森斯坦

2020-09-16 半截小丑

如果回顧早期的蒙太奇技術,有兩個電影導演不得不提,一個是提出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大衛·格裡菲斯,一個是提出理性蒙太奇的謝爾蓋·愛森斯坦。對於前者,我們在之前的系列中已經有提及過,而今天我們的主角正是前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

1898年1月,在俄國的裡加,也是如今的拉脫維亞的首都,愛森斯坦出生於一個建築師家庭。受家庭的影響,1915年9月,愛森斯坦進入聖彼得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系學習。1918年3月18日,儘管父親毅然反對,愛森斯坦還是加入了紅軍。從這時起,愛森斯坦開始參與了一些戲劇的演出和導演工作。

1925年,愛森斯坦執導的第一部電影《罷工》上映。此後的幾年,是愛森斯坦創作的黃金期。同年,愛森斯坦最出色的電影《戰艦波將金號》上映,片中著名的「敖德薩階梯」片段堪稱影史最經典的蒙太奇片段之一。1928年,為了紀念十月革命十周年,愛森斯坦執導了電影《十月》。

也正是在這一年,愛森斯坦離開了蘇聯,他先是去了法國會面了亞歷山大洛夫和基賽,隨後三人一起去好萊塢闖蕩。然而,這次嘗試最終沒有取得好的結果。於是在小說家辛克萊的資助下, 三人前往墨西哥拍攝電影。在墨西哥期間,愛森斯坦拍攝了一些與墨西哥歷史和文化相關的紀錄片。其中,《墨西哥萬歲》是最知名的一部。然而,他在墨西哥拍攝的東西始終沒有剪輯成片。直到愛森斯坦去世的四十幾年後,也就是1979年,才由當年他的助手亞歷山大洛夫剪輯出品。

回到蘇聯後,愛森斯坦繼續執導和拍攝影片,但因為與史達林路線不和,屢遭迫害。例如,他於1937年出品的短片《白靜草原》就因為描寫現實主義生活而被批判犯了形式主義錯誤。1944年,愛森斯坦開始執導傳記電影《伊凡雷帝》系列。這可以說是他電影生涯的最後巔峰。1948年2月11日,愛因斯坦因為心絞痛在拍片現場去世,享年50歲。

作為一位偉大的電影人,愛森斯坦不僅執導出如《戰艦波將金號》、《十月》和《罷工》等優秀作品,還對電影理論有著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雜耍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在今天的影視劇中依舊可以看到影子。

相關焦點

  • 愛森斯坦和他的蒙太奇:第一個賦予電影深度的人
    謝爾蓋·愛森斯坦《戰艦波將金號》使世界開始關注蘇聯電影,也是查理·卓別林和比利·懷爾德最喜歡的電影。這部影片曾被認為是帶有政治意味,並且直到1954年才在英國解禁,以預防其可能會引起的工人階級革命。《戰艦波將金號》中的紅旗是愛森斯坦一筆一筆在膠片上塗出來的《戰艦波將金號》的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是電影理論的先驅者,特別是蒙太奇理論,但是要真正理解愛森斯坦對電影的影響,想首先要了解1925年以前的電影剪輯歷史,以及1917年系列無產革命後,蘇聯電影製作所處的境況。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3:埃德溫·鮑特
    後來電影產生後,他便在愛迪生的片場擔任攝影和放映的工作,甚至參與了一些導演方面的事務,因此學習了很多電影技術。在此期間,鮑特細緻地研究了發明了停機再拍的喬治·梅裡愛拍攝的影片,並萌生了將鏡頭按照一定程序進行剪輯的想法。1902年,埃德溫·鮑特製作出了一部長度約為6分鐘的短片——《一個美國消防隊員的生活》。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2:喬治·梅裡愛
    這部轟動一時的影片致敬了法國傳奇導演喬治·梅裡愛,讓影迷重新想起了這位將魔法融入電影的偉大導演。喬治·梅裡愛對電影作出的巨大貢獻,就連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自己都說:「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我認為今天有關電影的一切,都是源自喬治·梅裡愛」。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2:喬治·梅裡愛
    這部轟動一時的影片致敬了法國傳奇導演喬治·梅裡愛,讓影迷重新想起了這位將魔法融入電影的偉大導演。喬治·梅裡愛對電影作出的巨大貢獻,就連導演馬丁·斯科塞斯自己都說:「作為一個電影創作者,我認為今天有關電影的一切,都是源自喬治·梅裡愛」。喬治·梅裡愛於1861年12月8日,出生於法國的巴黎。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5:吉加·維爾託夫
    回顧前蘇聯早期的電影史,電影眼理論絕對不可被忽略,而今天我們的主角,正是電影眼理論的提出者——吉加·維爾託夫。這部無聲實驗紀錄片開創了多種電影技術,但也遭受批評,甚至由於導演之前對虛構電影的攻擊,而被稱為新的大眾鴉片。與這部影片相似,維爾託夫的大部分電影都頗具爭議,而他所提出的「電影眼」理論也被很多人藐視。儘管在當時,維爾託夫的前衛電影思想無法被很多電影工作者所接受,但他的理論直接影響了幾十年後的世界兩個紀錄電影運動,即真理電影和直接電影。
  • 愛森斯坦用一部《戰艦波將金號》創造出了電影血液—「蒙太奇」
    除此之外梅裡愛還靠著魔術師的感悟與經驗創造出了慢動作、快動作、倒拍、多次曝光、疊化等一系列特效。梅裡愛拍攝的作品中塑造出了許多有意境的鏡頭,如仙境、恐怖場景等,所以被譽為魔幻大師。梅裡愛之所以能夠拍出有意思、不同尋常的鏡頭,與他對鏡頭的創造性的運用密切相連。
  • 電影史經典蒙太奇1:戰艦波將金號-敖德薩階梯
    1925年的《戰艦波將金號》,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奉獻了影史上精彩絕倫的蒙太奇片段「敖德薩階梯」。在這約7分鐘的片段中,共出現了155個鏡頭,平均每分鐘22個鏡頭,每個鏡頭時長不到3秒鐘。「敖德薩階段」很好地驗證了那句經典的話:「兩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二數之和,而是二數之積」。這句話在這一經典片段的四個子片段中都能得以體現。1、奔逃(28個鏡頭)內容:隨著「突然」兩字的字幕的出現,歡快祥和的氣氛隨著音樂急劇扭轉,沙皇的軍隊開始大規模地屠殺民眾,民眾驚慌地四處奔逃。
  • 為杜絕不懂裝懂的複製粘貼,依託電影史闡述什麼是蒙太奇
    (建議複製粘貼者收藏備用)(本文前半部分並不含有大量理論解釋,單純以電影史的發展歷程為依託,體現出電影視覺語言的逐步進化,直到蒙太奇理論誕生之後,才會對此進行解釋和釋義,需要的朋友可直接跳躍到蒙太奇理論的誕生部分)電影的誕生與最初的影像《大英百科全書·電影史部分
  • 電影史之演員系列3:巴斯特·基頓
    之前的演員系列已經介紹了前兩位,今天我們就來看第三位——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電影史之演員系列1:查理·卓別林電影史之演員系列2:哈羅德·勞埃德巴斯特·基頓於1895年10月4日生於堪薩斯州的一個歌舞雜耍表演家庭裡。從3歲開始,小基頓就與父母一起在舞臺上演出。
  • 電影史導演系列之四:大衛格裡菲斯
    ,其中美國導演大衛·格裡菲斯是喬治·梅裡愛、盧米爾兄弟等眾多偉大導演中的佼佼者。與本系列中提到的盧米埃兄弟喬治·梅裡愛和埃德溫·鮑特相比,這位被卓別林譽為「所有人的老師」的偉大導演將電影技術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
  • 片單|電影史上十個非比尋常的長鏡頭
    《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1958)導演: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s)攝影:拉塞爾·麥蒂(Russell Metty)本片開場時持續3分多鐘的推拉鏡頭或許是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長鏡頭。然而,導演奧遜·威爾斯曾表示:「人們總愛誇獎這個鏡頭,我卻不怎麼愛聽。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4:大衛·格裡菲斯
    享有盛譽的影評網站TSPDT在其官網上發布過一個20世紀20年代之前最偉大的導演的榜單,其中美國導演大衛·格裡菲斯力壓喬治·梅裡愛、盧米埃爾兄弟等諸多偉大導演,高居第一。相比在這一系列中已經提及的盧米埃爾兄弟、喬治·梅裡愛以及埃德溫·鮑特,這位被卓別林譽為「所有人的老師」的偉大導演可謂是把電影技術往上提升了一個臺階。
  • 電影史之導演系列8:弗裡茲·朗
    在德國表現主義電影興起的時期,有兩位導演影響深遠,一位是導演系列上一期的主角F.W. 茂瑙,而另一位則是本期的主角弗裡茲·朗(Fritz Lang)。在烏髮公司的投資下,弗裡茲·朗拍攝了《尼伯龍根》系列。由於德國國內經濟的逐步惡化,1924年,德國烏髮公司為了避免破產,跟好萊塢的派拉蒙公司和米高梅公司籤訂了協議。此協議要求德國烏髮公司把旗下優秀的電影創作者送往好萊塢工作。
  • 美國電影史,21影視考研複習重點
    鮑特給美國當時電影帶來西部現實生活的氣氛,成為美國經典故事片的樣式,也為西部電影奠定下基調和發展樣式,佔據銀幕十年之久。但鮑特對於如何應用近景或特寫鏡頭敘事,如何發展電影語言的技巧表現上,與布萊頓學派還有差距。鮑特對於世界電影史另一大貢獻就是把格裡菲斯引入電影世界,而格裡菲斯也承襲他的藝術觀念將電影帶入成熟的敘事藝術階段。
  • 慢賞電影丨王家衛、史匹柏、侯孝賢、李安……這些大導演都愛看什麼電影?
    >賈樟柯JIa Zhangke代表作:《山河故人》《小武》《三峽好人》《刺客聶隱娘》1.北方的納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羅伯特·弗拉哈迪2.戰艦波將金號 Battleship Potemkin(1925),謝爾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