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腹腔鏡下切除6釐米肝血管瘤

2020-12-24 武漢晚報

    武漢晚報訊(通訊員蔣鳳 記者張劍)雖然是良性,但這顆肝血管瘤已有6釐米大。日前,48歲患者肖先生在泰康同濟(武漢)醫院藉助3D腹腔鏡,經過3小時手術,以不到50毫升出血量的「代價」,成功切除這顆「定時炸彈」。

    肖先生於3年前發現肝血管瘤,當時直徑約2釐米,醫生建議定期複查。1個月前,肖先生體檢時發現肝血管瘤直徑增大至6釐米。7月12日,他找到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普外科主任曹庭加,由於其左肝血管瘤已經壓迫到胃,需進行腹腔鏡下肝臟血管瘤切除術,否則繼續增大可能影響到進食。

    手術於7月15日上午9點開始,在手術麻醉中心的保駕護航下,曹庭加主任團隊藉助3D腹腔鏡,未阻斷肝門,順利切除了肝左外葉。手術於當天12點順利結束,術後肖先生恢復良好,無出血和膽漏併發症,計劃術後一周出院。據悉,這是該院首例3D腹腔鏡肝血管瘤切除術。

    據介紹,肝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肝臟良性腫瘤,對於較小、無症狀的肝血管瘤需密切觀察。不過,肝血管瘤可快速生長出現破裂、瘤內出血、凝血障礙等情況,此時需要對肝血管瘤進行幹預,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切除、介入栓塞、射頻消融、藥物治療等。

    「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中心站,血管豐富,功能複雜,因此腹腔鏡下肝臟血管瘤切除術難度非常大。」曹庭加主任介紹,手術最大的難點是對術中出血的及時控制,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大出血等嚴重後果,因此對於腹腔鏡操作水平要求極高。

相關焦點

  • 肝血管瘤「纏身」,患者肝臟功能將受影響,確診後常面臨5個選擇
    肝血管瘤是肝臟部位出現血管瘤病變的一種疾病,是典型的肝臟疾病,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會影響到患者的肝臟功能,如果血管部位還出現了其他病變,就會引發更加嚴重的症狀。所以肝血管瘤一般是需要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治療的。要怎樣應對肝血管瘤?
  • 肝上長血管瘤的原因 肝血管瘤的飲食禁忌
    現在又很多的人會有肝上長血管瘤的現象,那麼肝上長血管瘤的原因是什麼呢?它是什麼因素導致的?肝血管瘤的臨床症狀有哪些呢?患上肝血管瘤該怎麼辦?肝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肝上長血管瘤的原因1、情緒不好是導致出現肝血管瘤的一個重要原因。經調查證明,如果長期生活在憤怒、緊張、憂鬱的情緒之下,會造成情志內傷。
  • 肝血管瘤是不是肝癌?肝血管瘤和肝癌有些什麼區別?
    肝血管瘤是不是肝癌?肝血管瘤和肝癌有些什麼區別? 有一部分人會認為肝血管瘤和肝癌是一類病症,但其實不同,肝血管瘤並非惡性腫瘤,而是在血管內的畸形腫物。很多的肝血管瘤沒有明顯不適的症狀,大部分人是在體檢時做B超發現的,那麼要怎樣區分肝血管瘤和肝癌呢?
  • 肝血管瘤長在身上,危害有這3個,醫生勸你重視
    1、會讓血管發生破裂 肝血管瘤直徑小於5釐米並不會帶來嚴重的合併症,若肝血管瘤越來越增大時會因為受到擠壓或者外界撞擊而發生破裂。大的肝血管瘤破裂時會出現肝臟大出血,甚至會引起出血性的休克,危及到生命。
  • 方馳華|增強現實導航技術聯合吲哚菁綠分子螢光影像在三維腹腔鏡肝切除術中的應用
    6)術後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為肝細胞肝癌。根據文獻[5]中的要求進行個體化的三維可視化分析,基於門靜脈血流拓撲關係進行三維可視化個體化肝臟分段和體積計算[6];根據腫瘤累及的肝臟血管、血管被壓迫或侵犯程度進行分型和分級,精確判斷腫瘤與相鄰重要血管的距離以確定手術方式和切除範圍[4],設定不同的手術切面,確定相應肝內血管分支的離斷平面,然後計算切除肝臟體積和剩餘肝臟體積。由3名高年資肝臟外科醫師分別對手術方案進行模擬,並評估手術的可行性。
  • 肝血管瘤,一種隨著科技發展逐漸發現的常見病,對於身體沒有危害
    導語:肝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肝臟內的良性腫瘤。隨著人們健康關注的程度日益提高和醫療技術的日益普及,肝血管瘤的檢出率也在不斷提高。但實際上肝血管瘤的患者並不用過於擔心,肝血管瘤並沒有任何的風險。、年齡雖然肝血管瘤尚未明確其病因,但是用可以明確的是,年齡的增長和肝血管瘤的發病有著密切關係,隨著人們年齡增長該正管瘤發病率也在不斷的提高,這可能是因為血管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所導致的,尤其是對於老年人來說,血管壁的功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就可能誘發肝血管瘤
  • 生而帶瘤!同濟醫院為新生兒切除巨大肝臟腫瘤
    「瞧著這個小人兒安靜地像個天使,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一出生就長了10釐米肝臟腫瘤的孩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小兒外科副教授吳曉娟笑著說。從懷孕到出生,念念媽媽一直小心翼翼嚴格地做著產檢,每次檢查都是正常,但是意外還是發生了。4月20日,念念在當地醫院順利出生,醫生很快發現念念腹部異常腫大,B超結果提示肝臟有巨大佔位。
  • 婦科成功實施自行外陰惡性黑色素瘤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
    2015年1月,省人民醫院首例自行外陰惡性黑色素瘤腹腔鏡下腹股溝淋巴結清掃術成功實施。外陰原發性惡性腫瘤是女性一種十分少見的腫瘤,佔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3%-5%左右。手術治療是外陰惡性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外陰惡性腫瘤的傳統手術方式為廣泛外陰切除加腹股溝淋巴結清除術。
  • 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
    近日,我院胰腺外科劉續寶教授及柯能文副教授團隊完成了國際首例腹腔鏡經結腸下區原位胰十二指腸切除聯合門靜脈切除的胰頭癌根治術。該手術由團隊中柯能文副教授主刀,歷時6小時,患者術後恢復順利。經文獻檢索,目前國際上尚未見類似手術病例報導。
  • 高青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術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魯中網12月22日訊(記者 荊睿 嶽維碩 通訊員 鞏樹林)近日,高青縣人民醫院腫瘤科在DSA下成功完成一例肝血管瘤介入栓塞術。  患者彭女士,55歲,7年前因肝血管瘤曾行手術治療,1月前來高青縣人民醫院查體,肝膽胰脾MRI檢查,再次發現多發肝血管瘤,最大者約7.5x5.0cm。患者拒絕再次開刀治療。入住該院腫瘤科後,決定給予DSA引導下介入栓塞術。  應用博來黴素破壞血管內皮,並給予碘化油堵塞供應血管。手術順利,患者無明顯併發症,術後第2天恢復正常生活,患者住院5天痊癒出院。
  • 女子拇指莫名疼痛數年 原來指甲下長了血管球瘤
    福州新聞網6月2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林雅 通訊員 林鵑)3年多來,左手拇指莫名疼痛令陳大姐好幾次想「剁手」。這是什麼怪病?近日,醫生從指甲下的米粒狀斑點找到端倪,原來指甲下長了血管球瘤。  陳大姐說,她的左手拇指3年多前開始疼痛,近來越發嚴重,夜晚痛得不能入睡。幾年來,她輾轉求醫,做了各種檢查,吃了止痛藥也不見好。
  • 媒體聚焦|上海長徵醫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完成高難度腎動脈瘤切除術
    在快速搏動的動脈上切除腎動脈瘤,猶如在刀尖上拆除「炸彈」,一旦破裂,出血死亡率高達80%。近日,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成功完成一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腎動脈瘤切除、體內血管原位吻合重建手術,安全「除爆」。中新社、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媒體對這一手術進行了報導。
  • 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腎臟錯構瘤
    住院後充分術前準備後,我院泌尿外科顧斌主任為文女士實施了腹腔鏡下右腎錯構瘤剜除術,憑藉顧主任高超的腹腔鏡技術,手術中完整剜除右腎錯構瘤,出血約20ml,充分了保留了右側腎臟功能,考慮到腫瘤體積較大,如果完整取出需要較大切口,由於腎錯構瘤為腎臟的良性腫瘤,為了更微創,讓病人的創傷更小,把腫瘤化整為零,分成小塊從腹腔鏡TROCAR切口內取出腫瘤組織,這樣更微創,也更美觀,術後文女士恢復良好。
  • 有這5種情況,要考慮是否與血管活性腸肽瘤相關,最好就醫檢查
    血管活性腸肽瘤90%原發於胰腺,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腫瘤,但是不要認為它就是不治之症,它的治癒後的存活率是很高的。只不過,早期的一些症狀比較普通,所以經常會有人忽略,並且診斷也比較困難,如果早期進行手術切除,能夠改善預後。
  • 車禍後無意間發現腎臟腫瘤,6年後竟長得比燒餅還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金南星6年前,陳阿姨(化名)因車禍外傷無意間發現右腎有巨大腫瘤,但沒有規律複查;6年後,陳阿姨的雙腎都發生了病變,尤其右腎的瘤體巨大,足足16公分,比一般燒餅還要大最近,陳阿姨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泌尿外科,微創手術切除了這個巨大腫瘤。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陳阿姨6年前因車禍外傷至當地醫院做全腹部CT檢查,提示右腎可能有巨大腫瘤,建議定期門診隨訪。但因經濟原因,她一直沒有規律複查。
  • ...完成國際首例新輔助化療後聯合腸繫膜上靜脈切除合併人工血管...
    近日,我院彭兵教授團隊完成了國際首例新輔助化療後聯合腸繫膜上靜脈切除合併人工血管重建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經論文檢索,這是國際首次將新輔助化療與高難度的人工血管重建的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結合,目前患者術後恢復順利。
  • 積水潭醫院開展3D腹腔鏡手術 實時呈現立體圖像
    他們能看清楚手術視野和腹腔鏡顯示器嗎?讓人奇怪的是,他們手裡的手術器械好像比以前更得心應手了。在醫生注視的方向,一面液晶顯示屏上播放著一些模糊不清並且重疊的肝臟和膽囊的影像。原來,這是最新的3D腹腔鏡手術演示。新興的3D腹腔鏡手術,是利用偏振光的原理,實時產生立體圖像,使術者操作器械時有了立體方位感覺。
  • 漢川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近日,漢川市人民醫院肝膽胰腺外科成功開展了首例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填補了漢川市在此技術上的空白。解剖複雜、切除器官多、消化道重建複雜……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是腔鏡外科最大而又最複雜的手術。因此這項微創手術又被譽為橫亙在腹腔鏡外科醫師面前的「珠穆朗瑪峰」。
  • 不同類型腦膠質瘤 如何做到最大化安全切除-馬曉東 孫國臣
    專訪解放軍總醫院馬曉東教授:低級別和高級別腦膠質瘤的手術策略 在許百男教授提出的精準神經外科理念指導下,我們的膠質瘤診療工作從30年前就系統開展了,還引進了全國第一臺術中高場強磁共振。
  • 「兩小時,三釐米」我院完成院內首例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腹腔鏡...
    「手術用時兩小時,術中最大切口僅3釐米」,一臺精彩而成功的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我院綜合外科順利實施。病例分享如下:  患者孫女士,41歲,入院前1年間斷出現上腹隱痛症狀,進食後加重,曾口服藥物治療,症狀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