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 10 個結局!?《黑鏡:潘達斯奈基》攻略+劇情分析與心得

2021-01-08 宅客ZhaiiKer

《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是 Netflix 推出的交互式單元節目,雖然很多人覺得驚豔,但這不是此類型節目初次在 Netflix 上面,很多原創小孩卡通更還能看完一集來解開角色的武器和道具,甚至日美以前就已經合作這種影視作品在特殊平臺上,只是 Netflix 願意將這文化重新帶起來而大規模嘗試,所以可以想見這種「互動電玩式的節目」會變成一種趨勢。

*不得不說,大家如果綜觀整個娛樂發展史,就知道 Netflix 帶來不少革命,所以我建議可以多關注他們的相關新聞,你就能感受到時代的演變

以近期來說,如果你玩過《底特律:變人》(Detroit: Become Human),應該知道這種節目的好玩之處,就是一個故事主題可以用多種角度詮釋。而《黑鏡:潘達斯奈基》也是一樣的,劇情的鋪陳必須走過全部結局,你才能知道所有的真相。像是爸爸在罵狗亂挖庭院,你必須走特定結局才知道狗在挖什麼,反之別的結局會不知道,因為別的結局也是替某個鋪陳的哏解答。

還有就是類似遊戲第二輪一樣,主角史戴分也像玩家可以預知未來發展。比方說他第一次遇到科林時,剛好遇到開發中的電玩當掉,科林會解釋故障的原因,而當你走向壞結局再來一次時,史戴分就會搶先科林說出故障的原因,使在場每個人都嚇一跳,因此大家可以試著故意走壞結局來重複遊玩,就能發現這些小細節上的不同,我覺得會很有趣~

其他用心的地方就是非關鍵選項雖然不影響結局,但會引起畫面和臺詞細微的變化,比方說第一個是要你選擇早餐為【谷片】還是【麥片】,如果你選擇谷片,之後的電視畫面會有谷片的廣告,反之麥片亦然如此。

最用心的則是寓意,這集整體故事是用工程師設計程序+電玩遊玩的方式來對應多元宇宙生活,這其實就像其他黑鏡故事一樣用科技形容了生活之餘,也反映電玩角色往往會因為玩家的選擇和操縱而有不同人生可以選擇,所以這集用開發電玩的工程師來當作互動集的角色背景,真的是非常貼切的選擇。

接著以下是選項、結局和劇情分析(*代表重來和不同選項的差異),但如果你不想看複雜的流程,只想知道怎樣選擇才能跑到什麼結局,那麼請往下滑到文章最後一段的段落就可以了.那麼想看劇情分析的就從這開始吧:

故事一開始是早餐要吃什麼的選項,選哪個都沒差,只會影響之後的廣告畫面。

再來是選擇聽【巒生湯普遜合唱團】和【Now That’s What I Call Music! 2】的選項,也是選哪個都沒差,只會影響故事的背景音樂,以及當科林問主角史帝芬喜歡什麼音樂時的答案。比方說你選擇【巒生湯普遜合唱團】,史戴夫會回答科林說自己最喜歡他們的音樂,反之亦然~

電玩公司老闆塔克希望你能在公司完成並在期限內交出作品,還說到會替史戴分成立一個專門小組,這時有【答應】和【拒絕】的選項;有如果你【答應】會進入0分結局:你做的遊戲評論會從滿分5分中獲得0分的評價,評論家認為像是急著在聖誕佳節推出而不重視質量的騙錢作品。

此外當你【答應】時,科林還說是壞選擇,彷佛告訴觀眾你選錯了;進入0分結局的史蒂夫看到電視評論時會說再來一次,是穿越蒂四強告訴觀眾替他重新選擇,這時你會回到史戴分剛進公司去見科林的場景。

當你從0分結局重新回歸時劇情會發生一些變化:

*原本是兩人初次介紹彼此的場合,科林看到史戴分卻說出我們見過面嗎?

*科林開發的遊戲《急轉直下》故障時,史戴分會搶先說出故障的原因

*當史戴分拿出自己改編自同名小說 Bandersnatch(潘達斯奈基)的電玩遊戲試玩模塊,並遇見惡魔 PAX 時,科林說選擇「敬拜他」這個選項,史戴夫卻說不要。但當你從0分結局重新回歸到這一幕時,科林則改口說別敬拜他

這裡注意一下,潘達斯奈基原作是「自行選擇歷程」的冒險小說(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style adventure novel),這種小說通常就是會要你做出選擇要你跳頁進行不同路徑。比方說我選擇A選項,書本會說要跳到 27 頁,選擇B選項的話則會要你跳到 36 頁,然後進行不同的冒險劇情

*科林一開始說過自己沒讀完 Bandersnatch(潘達斯奈基)的小說,史戴分說科林應該看,而當你從0分結局回歸併重新開始這段劇情時,科林這次卻說把書都看完了.甚至全部結局都走過一次。

所以結論是,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體驗這些小細節,那麼記得塔克要給你一個專門小組時請選擇【拒絕】,而這部分也表達天才是孤獨的,有時跟別人合作反而限制了他們自己的創意。好的,選擇【拒絕】後故事將繼續下去~

不論你是一開始還是重新時選擇【拒絕】,史戴分都會驚訝自己的選擇,但塔克選擇尊重,而科林會選擇支持。這時你離開電玩公司會去看心理醫生,這時會出現要不要談失去母親感受的選項。

你選擇【要】就會進入閃回劇情,當時史戴分為了找自己喜愛的兔娃娃,導致母親坐不到八點半的火車去看外公外婆,而這時母親會問小時的史戴分要不要跟她一起去但只有【不要】的選項,而母親最終坐上八點四十五分的班次,結果該班火車翻軌導致她死亡,這讓史蒂分怪罪自己,更不爽父親將娃娃藏起來。

選擇【不要】的話,醫生會提醒你這很重要應該要談,接著會再一次選擇【要】與【不要】,如果你仍選擇【不要】,史戴分會相當堅定否決,劇情會跳過閃回的部分繼續下去;如果現在選擇【要】就會在這時才進入閃回劇情。

這部分可以看到男主角的心靈創傷,以及理解他跟父親相處時的不自然感覺,替父子後續衝突做一個很大伏筆。

這時場景會換到音樂店並進入選項,又是選擇兩種音樂,當然選了哪個都沒差,最多仍只是影響故事的背景音樂而已~

之後回到家裡又進入選項,由於史戴分足不出戶拼命開發遊戲,父親會來關心希望能跟他一起去酒吧吃飯,此時你可選擇【對父親吼叫】和【潑茶到計算機上】,如果選擇後者,你將會進入計算機毀掉結局:你目前做的遊戲資料全都毀掉,藉此宣洩相關壓力,表達開發員的工作辛苦,接著會回到之前的時間點重新選擇,如果你還故意選擇【摧毀計算機】,就會自動幫你選擇,好讓劇情能繼續下去;所以選擇【對父親吼叫】,才是正常發展喔。

當史戴分吼完後父親也會跟著反嗆,然後史戴分就會妥協跟著去吃飯;接下來有影響不同結局的關鍵,請多加留意喔!父親這時認為史戴分壓力這麼大應該跟心理醫生談談,於是開車送他去醫院,這時候史戴分會從父親車上醒來,但此時剛好看到科林經過,而有了【看心理醫生】與【跟蹤科林】的選擇。

【跟蹤科林】的話,科林會邀請你進他公寓,藉此認識他女友凱蒂和女兒,這時兩人會聊一些遊戲創作的困境,科林會說他是靠嗑藥來激發靈感的,因此出現【要】或【不要】嗑藥的選項。選擇【要】的話史戴分會自願服用,但選擇【不要】,科林仍會把藥偷偷放進茶裡面,所以最終史戴分還是會嗑藥~

科林會用 PACMAN(小精靈)形容一個觀點,首先 PAC 通常是代表著「規畫與控制」(Program And Control)的縮寫,所以科林用這遊戲形容小精靈就是規畫與控制的人,他以為他有自由意志,但其實也是陷在遊戲系統的迷宮中。

這也暗示科林因為嗑藥超脫,發現到我們觀眾正在操控他們劇中角色的人生.不過科林適用政府在操控人們來形容,於是打算用跳樓證證明自己理論,更說到即便我死了,另一個現實裡的自己還會繼續活著,這裡又是一個用多元宇宙來形容角色被玩家操控,而有不同人生的隱喻在。

而跳樓的人你選擇【史戴分】會進入陽臺結局:遊戲被他人接手製作,但由於掌握不到基礎精神,於是被評論員講得很慘,甚至不願意給分;選擇【科林】去跳樓的話劇情會繼續下去,凱蒂會聽到聲音察看結果崩潰,而史戴分則看到自己開發遊戲裡登場的惡魔 PAX 而從父親車上驚醒,並準備前往看心理醫生的路程。

這部分等於人生重新輪迴,也就是遊戲從存檔段落重新開始,只是這次由於科林跳樓死亡,再也沒有【看心理醫生】與【跟蹤科林】的選擇,而新的人生裡科林會失蹤,大家都不知道他去哪裡了

如果你跟父親吃完飯不理會科林而選擇【看心理醫生】,則會完全避開科林跳樓的結果,這會導致以下不同:

*如果你不理會科林直接看心理醫生,會有【拉耳垂】和【咬指甲】的兩個選項,這你就不用理會,因為選哪個都沒差,只是演出的畫面會不同

*如果是科林跳樓後再去看心理醫生,你對於醫生開給史戴分的藥丸有【衝掉】和【丟掉】的選項;但如果你不管科林則直接看心理醫生,那麼你對於藥丸就反而變成是【衝掉】和【吃掉】的選項,而只有【吃掉】會進入藥物結局:評論家會認為遊戲一開始很驚人,但後半段卻反而像機器自動完成沒有新意,於是給滿分5分中的2分半評價,這表達天才要是妥協於他人只會流於世俗罷了。

*不論選擇【衝掉】或【丟掉】,劇情都會繼續下去,但科林跳樓會導致新人生的科林失蹤,所以科林錄給史戴分的錄像帶會由打雜的印度小弟拿給你,反之如果當時你直接看醫生,科林沒失蹤會親自給史戴分錄像帶。

*科林失蹤與否會影響後面的選項,這裡我們後面最再做分析

錄像帶內容是 Bandersnatch(潘達斯奈基)小說原作者傑洛姆戴維斯的紀錄片,裡面更演出他發狂殺死自己妻子的經過,這也導致史戴分壓力開始累積,遊戲發展又再次不順利,這時會有【敲桌子】和【毀掉計算機】兩個選項來宣洩壓力,如果你選擇毀掉計算機,再度進入另一種計算機毀掉結局:你目前做的遊戲資料全都毀掉,而這次表達的是天才在開發傑作時的痛苦過程!

選擇【敲桌子】後,史戴分會震驚發現到自己的手跟自己的意識對不上,這時又馬上出現【拿起全家福】和【拿起書】兩個選項;從這裡開始拿起全家福衍生出來的路線會以黑底白字表達,而拿起書所衍生出來的路線會以黑底綠字表達,如果中間進入某些結局的話會改成黑底藍色)

我們先來看到選擇【拿起全家福】的路線:你會穿越鏡子進入一個夢境,史戴分會來到自己小時候的時空(或者回憶),觀眾會得知原來父親認為一個男孩子玩兔娃娃太娘了,所以將其藏到保險箱,不讓史戴分拿到。

這穿越鏡子是個致敬,因為潘達斯奈基這名字其實是《艾麗斯夢遊仙境》作者創造的虛構生物其稱呼,通常居住在鏡子裡面藉此穿越作者編寫的所有故事舞臺,故此有人認定牠是個透過鏡子都媒介來穿越時空的奇幻生物,所以史戴分穿越鏡子看到小時後的場景可以說是呼應這方面設定。

夢完後回到現在時遊戲出現 BUG,於是【扔計算機】和【毀掉計算機】兩個選項出現,但不論選擇哪一個史戴分發現自己想要怎麼做都沒法如願達成,再次覺得是有人掌控他的人生,於是要求給個信號,這時又出現【Netflix】和【白熊】標誌的選項,選擇【Netflix】後,觀眾就開始坦白正透過 Netflix 操控史戴分,史戴分會問到底什麼是 Netflix?這時有【解釋更多】和【試著跟他解釋】的選項,不論選哪一個都會說到 Netflix 是 21 世紀的媒體平臺

史戴分還是不解,接著還跳出【解釋更多】和【停止對話】兩個選項,選擇前者計算機會解釋 Netflix 是類似電視但是由網絡維持運作的頻道,接著父親就會進來問史戴分他是在跟誰講話,如果你選擇【停止對話】,計算機就不會解釋 Netflix 是用網絡維持運作的頻道,直接跳到父親問史戴分他在跟誰對話的場景

史戴分告訴父親真相,於是被帶到心理醫生那邊,史戴分不斷提到名為 Netflix 的存在操控他只是為了娛樂,心理醫生這時說道如果只是娛樂,看著兩個角色互相對話沒什麼意思,問到史戴分想要更娛樂嗎?不論選則【當然想啦!】和【好啊】兩個選項,心理醫生都會突然變成功夫大師還拿出武器

接著進入【跟她打】和【跳出窗外】兩個選擇.如果【跳出窗外】就會進入演員崩潰結局:當你讓史戴分跳出布景,會得知原來 Netflix 正在拍戲,導演還說這是武打場面你幹啥要跳窗?但演員已經瘋掉認為自己就是史戴分,使得導演發現不對勁趕快聯絡醫生將他帶走去治療

這部分代表角色跳出第四道牆的概念,發現自己處於創作中卻無法理解的狀況

如果【跟她打】,黑鏡會從驚悚劇變成動作片,史戴分的父親也會加入戰局並掐住自己兒子的脖子,這時會有【用空手道化解父親攻勢】還是【踢父親蛋蛋】的兩個選項,不論選擇哪一個,就會進入暴走結局:史戴分會瘋狂亂揍人,結果被帶出醫院,還說到你們這些瘋子,這樣夠娛樂了嗎?

這是諷刺許多人看電影只想看打打殺殺,而非體會劇情的酸民現象

暴走結局會從史戴分要求給個信號那個段落重新開始,改選擇【白熊】圖案(不知道這圖案者,可以去看黑鏡第二季第二集),父親會進來問你在跟誰講話,史戴分說到自己感覺被人控制,但觀眾包含父親會以為史戴分發瘋,並怪罪於自己聽到神秘的聲音控制其行為,這時出現【後退】和【殺死父親】的選項

如果殺死父親,你會拿起菸灰缸把父親的頭敲破,接著選擇要將屍體給【劈砍】還是【掩埋】,選擇劈砍的話,史戴分會感到壓力解除而身心舒暢,進入5星結局:史戴分製作的潘達斯奈基電玩會得到滿分評價

接著史戴分仍因殺害父親被抓拿而讓遊戲整個下架,過不久科林的女兒長大後說到她將以史戴分的經歷做成黑鏡互動集,但過程中卻也遇到 BUG 問題,於是有了【破壞計算機】和【潑茶到計算機】的選項,如果你破壞計算機會從處理父親屍體重新開始,如果【潑茶到計算機】會重新進入保險箱選項(詳見下面黑底綠字解析)

那麼現在回到【掩埋】的選項

如果你是在科林沒跳樓而選擇【掩埋】屍體的話,老闆塔克會打電話問你期限內到底能否完成遊戲,如果你選擇【否】這時老闆塔克來到史戴分家,結果因發現父親屍體導致他也被殺害,新聞報導雙從命案,塔克公司因為遊戲沒發行倒閉,科林會受訪說到史蒂分如果有第二次機會應該有不同選擇

選擇【是】的話,科林會來幫忙完成遊戲,這時史戴分坦承自己殺害父親,然後選擇要【殺死】還是【放走】科林,新聞報導塔克公司倒閉,史戴分還是被關,而放走科林會被報導失蹤,反之會被報導死亡

科林跳樓的話老闆就不會打電話,直接會變成女朋友凱蒂來到史戴夫家,問知道是否科林在哪?你可以從【他跳樓了】或者【不知道】來選擇響應(別忘記科林跳樓當下女友會發現,但會進入大家都以為科林只是失蹤的新人生),接著狗會挖到父親屍體導致史戴分被逮捕,塔克公司仍倒閉,並說到科林也失蹤

這段呼應父親開頭說到隔壁的狗總有一天會害死我們的寓意

總之你殺害父親都會進入監獄,而史戴分會在牢房裡劃出白熊圖案,表達他仍有很多選擇,要觀眾重新再幫他規劃人生

要是你選擇【拿起書】的路線,那麼會透過夢境找到保險箱,這時會要你輸入開箱密碼而隨著故事有多種密碼選擇,如果你輸入的是 TOY(玩具),你會發現父親把兔娃娃放在保險箱中,然後帶回自己床下放好。

隔天仍然會因為拿出兔娃娃而浪費時間,導致只能選擇坐八點四十五分的班車,母親問史戴分要不要一起去。但這次多了【要】,選擇【要】的話會進入火車結局:小時候的史戴分跟媽媽一起因翻車意外死去,而現在版的史戴分則死在心理醫生的椅子上

這結局表達了史戴分不論生死都想跟媽媽一起的心願

如果你保險箱密碼輸入 PAC,會對應到科林的操控人生理論,因為你會在保險箱發現到「管理和控制理論」的檔案,藉此得知父親、母親和心理醫生都是政府人員,所以母親的死亡也是假的,好讓心理醫師觀察史戴分的精神狀況

這時史戴分會要求給予指引,但這次選向變成【白熊】與【PACS】兩個圖案,哪一個都會跟父親對質並將他殺掉,接著史戴分會打給心理醫生求救,並要觀眾替他想起並輸入電話號碼 20541。

接電話的是醫生助理,說醫生參加姐姐婚禮不在,但史戴分說到知道一切,他殺死自己爸爸後接下來就是醫生,於是助理報警讓史戴分被逮捕進入2分半結局:由於遊戲因史戴分開發到一半就被逮捕,導致評價分數也只獲得一半~

如果你是輸入潘達斯奈基小說原作者傑洛姆戴維斯的名字縮寫 JFD,或者是遊戲魔神 PAX 來當作保險箱密碼,那麼會回到選擇 Netflix 和白熊標誌的分歧點

如果你在科林女兒長大後選擇【將茶潑到計算機】的話,5星結局變成另一個世界的史戴分的一場夢(所以有些人會說作夢你看到的是平行世界的自己),而當醒來時史戴分會透過夢境內容來到父親房間並用他的鑰匙關上房門,然後找到保險箱,這時你就可以輸入不同密碼,再度開始不同路線

最後這是簡易流程,獻給不想看繁雜攻略的朋友們:

*不影響結局的選項我就不會寫在上面

0 分結局:只要在塔克問你要不要在公司製作遊戲,選擇【接受】

摧毀計算機結局A:當計算機遇到BUG發怒時,選擇【將茶潑到計算機上】

史戴分墜樓結局:當計算機遇到 BUG 發怒時,選擇【對爸爸怒吼】-然後到醫院時選擇【跟蹤科林】-最後跳樓的人選擇【史戴分】

2.5 星結局A:當計算機遇到 BUG 發怒時,選擇【對爸爸怒吼】-然後到醫院時選擇【直接看醫生】-最後選擇【吞食藥丸】

計算機摧毀結局B:當計算機遇到 BUG 發怒時,選擇【對爸爸怒吼】-然後到醫院時選擇任何一個皆可-選擇【衝掉】或【丟掉】藥丸-最後選擇【摧毀計算機】

Netflix 結局A:選擇【衝掉】或【丟掉】藥丸-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全家福】-給予指示時選擇【Netflix】-醫生變戰鬥員時選擇【大戰她】

Netflix 結局B:選擇【衝掉】或【丟掉】藥丸-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全家福】-給予指示時選擇【Netflix】-醫生變戰鬥員時選擇【跳出窗戶】

火車結局-選擇【衝掉】或【丟掉】藥丸-選擇【拿起書本】-找到保險箱而密碼輸入【TOY】-媽媽問小時史戴分要不要一起搭火車時選擇【要】

殺掉父親結局A:到醫院時選擇【跟蹤科林】-跳樓人選擇【科林】-選擇【衝掉】藥丸-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全家福】-給予指示時選擇【白熊標誌】-最後處理父親屍體時選擇【掩埋】-科林的女朋友跑來家裡詢問狀況

殺掉父親結局B:到醫院時選擇【直接看醫生】-選擇【衝掉】藥丸-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全家福】-給予指示時選擇【白熊標誌】-處理父親屍體時選擇【掩埋】-塔克打來問截止日期前能完成電玩,如果選擇【是】是科林來史戴分家裡,如果選擇【否】是塔克前來

2.5 星結局B: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書本】-保險箱密碼輸入 PAC-給予指示時選擇【PACS】-輸入電話號碼 20541

5 星結局A:選擇【衝掉】或【丟掉】藥丸-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全家福】-給予指示時選擇【白熊圖案】-處理屍體時選擇【劈砍屍體】

5星結局B:發洩怒氣時選擇【敲打桌子】-發現不對勁時選擇【拿起書本】-保險箱密碼輸入 PAC-給予指示時選擇【白熊圖案】

作者:美漫達人POPO

相關焦點

  • 黑鏡觀眾互動集《黑鏡:潘達斯奈基》流程攻略一覽表+劇情分析與心得
    而《黑鏡:潘達斯奈基》也是一樣的,劇情的鋪陳必須走過全部結局,你才能知道所有的真相。像是爸爸在罵狗亂挖庭院,你必須走特定結局才知道狗在挖什麼,反之別的結局會不知道,因為別的結局也是替某個鋪陳的哏解答。還有就是類似遊戲第二輪一樣,主角史戴分也像玩家可以預知未來發展。
  • 黑鏡:潘達斯奈基
    轟動全球的神劇《黑鏡》每季每一集都有不同的演員、現實背景,以黑色科幻為主軸貫穿整季,描述著未來人類社會可能遭受被高科技奴役而扭曲的景象
  • 《黑鏡:潘達斯奈基》電影版來了!!結局由你選擇!時長312分鐘
    後臺回復「黑鏡2018」獲得資源(儘快保存)如連結失效請添加微信
  • 夢龍看劇 |《黑鏡:潘達斯奈基》終於被奈飛玩翻車了
    雖然至今還沒有第5季的消息,但最近奈飛上線了最新一集特別版也就是今天的主角——《黑鏡:潘達斯奈基》奈飛稱這部劇為互動式電影,也就是說在觀看的同時你不僅是觀眾也是導演和編劇。能夠通過選項影響劇情的走勢甚至是改變結局。聽上去很棒?可實際呈現的結果很令人失望。故事發生在80年代,劇組使用了大量那個時代的道具來營造真實感。我好像昨天也說過同樣的話。
  • 為什麼《黑鏡:潘達斯奈基》沒能成為互動劇中的「頭號玩家」
    最近幾年,遊戲化思維在影視網綜領域滲透頗深,Netfix推出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將影視遊戲化的討論推上了巔峰。在《黑鏡:潘達斯奈基》中,觀眾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決定劇情的走向,作為一部與傳統影視劇不太一樣的非線性敘事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採用了分支敘事的形式,在觀眾的不同選擇下,最終能夠得到五個主要的結局。
  • 【黑鏡:潘達斯奈基】百度雲1080p資源,高清中字.
    《黑鏡:潘達斯奈基》
  • 如何看待黑鏡:潘達斯奈基的結局
    電影看了Netflix的《bird box》和《Black Mirror:Bandersnatch》,這次主要說說黑鏡:潘達斯奈基這個片子。Black Mirror:Bandersnatch是Netflix在熱門系列中的最新成員,也是該公司第一次真正涉足其所謂的「互動電影」。
  • 《黑鏡:潘達斯奈基》是驚悚電影,還是冒險遊戲?
    這部由菲恩·懷特海德主演的《黑鏡:潘達斯奈基》,並不被某些設備所支持(包括谷歌電視棒與蘋果電視),為了最佳的觀看體驗,你或許需要一些基本的故事梗概。《黑鏡:潘達斯奈基》《潘達斯奈基》的實際情節看起來並不複雜:在1984年,史蒂芬(懷特海德飾)是一位年輕的、有抱負的電子遊戲設計師,他的夢想是將一部名為《潘達斯奈基》的互動式長篇小說改編成一款電子遊戲。
  • 結局由你選擇!時長312分鐘,《黑鏡:潘達斯奈基》來了!!
    近日,據外媒報導,Netflix將推出《黑鏡》電影版,並定於12月28日下午四點登陸,這是系列首部電影,片名為《黑鏡:潘達斯奈基》,時長312分鐘,五個小時,影片中充滿大量的暴力元素。
  • 《黑鏡:潘達斯奈基》上線了,它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自選劇情的電影
    總時長 5 小時 12 分,有 5 個主要結局和無數分支劇情,觀影過程裡面會提醒用戶選擇故事線走向。
  • 一部自選劇情的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由你親手替主角作死
    《黑鏡》新的電影版可能有 5 小時之後,Netflix 正式上線了這部《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
  • 《黑鏡:潘達斯奈基》成為黑鏡系列最差一部作品,撲街原因在哪
    「XX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可以套用到很多環境下,當然也可以套用到每年都震驚我們的黑鏡系列。這一年的《黑鏡:潘達斯奈基》(好難念),還沒發布時就已經驚豔四座,宣傳的虛頭是500多分鐘,交互式體驗,影史上最腦洞大開的創意等等。既然是黑鏡,而且還首次打破電影觀看的各種傳統習慣,那當然要用Netflix親自體驗一番了。
  • 黑鏡:潘達斯奈基——遠不止交互式遊戲電影那麼簡單
    黑鏡:潘達斯奈基熟悉看英美劇的朋友,絕對不會對《黑鏡》陌生。所以,互動電影其實是個遊戲類別,而不是電影類別。分支敘事最早可以追溯到文字AVG時代,屏幕上一段段顯示小說走向,玩家在對話框中輸入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遊戲模式看似比現在的純粹規定選項內容要更加開放,但遺憾的是如果輸入內容不符合製作者準備好的劇情走向,也會讓玩家重新輸入的。
  • 我花了2小時,玩出了《黑鏡》電影版的全5種結局
    (取決於你「重來」的次數)拿我自己的親身體驗來說,玩出全部5個結局,一共讀檔7次,花費2小時左右。而這個「讀檔」,並不像玩遊戲一樣需要你自己去做,只要跟著劇情流程走,每解鎖一個結局之後,會自動跳回到另一個的關鍵分支點。系統還會幫你快進掉重複的劇情。
  • 《黑鏡:潘達斯奈基》,上了枷鎖的第四面牆
    那麼我們姑且就來看一看,《黑鏡:潘達斯奈基》到底做了什麼,才得到了兩極分化的評價。第一周目你控制著主角史蒂芬,一個遊戲開發者,某天受到一本名為《潘達斯奈基》的小說的啟發,製作了同名遊戲的DEMO,並試圖向一家遊戲公司自薦。在這家遊戲公司裡,史蒂芬見到了崇拜已久的製作人科林,並且自己的遊戲也成功受到了公司老闆的賞識,獲得了開發資金。
  • 《黑鏡:潘達斯奈基》:自我意志的隱喻
    《黑鏡》於12月28日回歸,在Netflix上線該系列的首部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長達312分鐘,整整5個小時,加入互動式劇情,由觀眾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線和結局。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在將一本奇幻小說改編為電子遊戲的過程中,現實與虛擬世界不斷混雜,給他帶來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奇異事件。
  • 黑鏡2018聖誕特別篇潘達斯奈基高清更新,全結局未剪輯互動式電影
    但每次有《黑鏡》更新,大家的身體還是很誠實的選擇觀看!這性冷淡的海報也只有黑鏡做的出來了...而今年的聖誕特別篇《黑鏡:潘達斯奈基》,再被稱之為迷你劇可能並不合適,因為它長達312分鐘(5小時12分鐘)!這也是官方認證的《黑鏡》首部獨立電影!
  • 結局由你決定!《黑鏡》第五季改312分鐘超長電影版!_遊俠網 Ali213...
    根據之前外媒曝光的消息,美劇《黑鏡》將於12月28日回歸,只是在Netflix上線的並不是第五季,而是該系列的首部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影片長達312分鐘,整整5個小時!  據Netflix公布的條目顯示,這部名為《黑鏡:潘達斯奈基》的電影版講述的是一個年輕的程式設計師在將一本奇幻小說改編為遊戲的過程中,現實與虛擬世界不斷混雜,事情變得越來越讓人困惑。《潘達斯奈基》是《黑鏡》第三季第二集《playtest》中出現的遊戲,也是1984年開發的一款遊戲,但是在現實中一直沒有在市面發行。
  • 《黑鏡:潘達斯奈基》之後,我看了第一部國產互動劇
    更讓聖狗子感到神奇的是,國內一家公司,竟然也在《黑鏡:潘達斯奈基》同期開展了互動電影的嘗試,並且在昨天剛剛發布了新的作品《古董局中局:佛頭起源》。 《古董局中局》 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原著的故事,聖狗子本身也很喜歡馬親王的那本小說。而《佛頭起源》則衍生自《古董局中局》劇集,講述了一對師徒深入古墓的冒險,故事如何結局,取決於他們在故事中做出的一系列選擇。
  • 互動版《黑鏡》:不止看故事,還要活在故事裡
    除了《黑鏡》本身就自帶「酷」和「極客」標籤,《潘達斯奈基》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是部「互動劇」。▲ 右上角的紅色星標顯示《黑鏡:潘達斯奈基》是互動劇觀眾用觸屏、滑鼠、遙控器等就可以自己控制劇情走向和主角命運;選擇不同,每個觀眾看到的內容就不同、故事結局也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