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溫暖的愛護之下成長的人,應該都有溫暖的童年回憶。跟父母一起生活的回憶,去旅遊的回憶,被訓斥的回憶,事後回顧都成為甜蜜的回憶。
但當你成長到一定年齡之後,你會發現,跟父母交往,讓人不愉快的事情越來越多,讓人愉快開心的反而越來越少。你跟他們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價值觀差異太明顯,除非你妥協自己,你跟他們說話最後都是「吵架」。這種年齡代溝,價值觀差異引起的矛盾,通常老的更衝動,容易說出難堪的,過分的話。你當時很生氣,氣得都想「再也不想跟你說話了」,但一段時間過後,我們都會忘記,不期而然,關係的裂口自然癒合。
這時候你已經進入,親情與惰性的隙縫裡。
你通過成長期學習了見識了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價值觀,形成了現在的你。你的生理已經準備好離開窩巢,用自己的翅膀自由飛行,爭取自己的幸福。
但你一旦進入隙縫裡,你很難脫離,隙縫太窄了,揮舞不了翅膀。親情太溫暖了,你即使在隙縫裡多麼不舒服,你心裡還是想要依賴它。惰性讓你忘記你的夢想,它徵服了你,你連你有翅膀這事情都忘記。你簡直是個在蜘蛛網上的蝴蝶。你試圖離開,蛛網一直糾纏著你,後來你都累了,不想動了。
每一個在天空飛行的鳥,都有勇敢往前跳的時候。但很有理性的人類,離巢之前考慮很多事情。
我會不會不能飛行掉下去?
我能一個人生存嗎?能自理嗎?
我離巢了我父母會不會傷心難過?
我走了我父母是不是不幸福了?
是不是我一直在他們身旁他們才能幸福?
你的這些憂慮,都是鳥兒離巢的時候的憂慮。他們還是都大膽地跳出去了,所以我們在天空能看到鳥兒自由飛行。
你的這些焦慮,你離巢後發現其實都是芝麻大的事情。你擔心自己不能一個人自己生存,其實你一進社會掙扎,發現你已經有自己的位置。你擔心父母的感情,其實你作為獨立人跟他們交往你能保持更良好健康的關係。在父母面前,你再也不用隱藏自己了,不用演乖乖聽話的孩子了。你是用自己的雙腳站起來,自己能照顧自己的獨立人。父母看你獨自步行,心裡都很驕傲的。
離脫親情與惰性的隙縫,需要三種勇氣
進入未知世界的勇氣。
離開你溫暖窩巢的勇氣。
面對自由的勇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只要你有這三個勇氣,隙縫容不了你。
現在我周圍有不少有在這隙縫裡失去希望,鬱悶的人。在隙縫裡,他們看不見任何希望,因此很絕望地生活。但這件事,只要你有勇氣往外踏出一步,讓你自己從窩巢掉下去,你會發現,外面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那麼難,那麼複雜。世界寬闊浪漫,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即使你現在覺得很孤獨沒有你能安身的地方,發揮你能力的地方。這世界總有地方能表現真正的你的自我。你所需要的是,踏出你圈子的勇氣。
小鳥第一次離巢飛行,一旦把身體置於空中,身體自然知道怎麼辦。
你也是。你把自己置於新的世界裡,你身體自然知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