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傳統戲曲遇見裝置藝術會發生什麼?去看一場戲曲元素裝置藝術展

2020-12-20 瀟湘晨報

中國戲曲與當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12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承辦的「露華濃——戲曲元素藝術裝置成果展」在賽麗美術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周。

本次主題展覽項目創新性地將「戲曲」、「藝術裝置」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裝置藝術相互碰撞與交融。主題展系列作品選取傳統戲曲視覺符號,作為裝置藝術的創作題材與表現載體,並增加其他綜合材料,重新排列組合作品的藝術符號關係,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拓展,用現代裝置藝術的創新手法賦予戲曲新內涵。

開幕式上,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沈軍甫表示,創作項目團隊所在的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是一所國辦全日制綜合高等藝術職業院校,學校有60餘年辦學歷史,專業群涵蓋了學校戲劇系的戲曲表演專業與美術系的舞臺藝術設計與製作專業,戲曲表演專業設有越劇、崑劇等多個方向。小百花越劇班與浙江越劇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福建芳華越劇團等省內外各專業越劇團體單位合作辦學,形成密切的教學共建校團合作模式。創作團隊教師所在的美術系,有「十三五」高校省級特色專業舞臺藝術設計專業,其戲劇影視與舞臺美術綜合性實訓基地為省級「十三五」高等職業教育示範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

「首先是激動,展覽展出作品以戲曲藝術為根,以裝置藝術為形,是一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守正創新,和跨學科之間互透互生的藝術盛宴。」四川音樂學院、戲劇學院蘇靜教授說,「其次是感動,從作品中我深深感受到老師同學們在創作中一起探索戲曲藝術的真諦,一起回望從藝的初心,這是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體現出的高校應有的責任擔當。」

據了解,展覽作品以戲曲的藝術審美為基底,以裝置藝術為表現手法,彰顯了戲曲本體最核心的美學特質,體現了傳統與現代藝術交融的時代訴求,為傳統戲曲文化探尋當下新藝術創作的可能性。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常務副主任李昌國介紹,此次成果展除《青衣傾城》、《霸王別姬》等戲曲元素裝置藝術系列作品外,還包含展示傳統越劇戲服的作品《戲衣》、民間越劇演員回憶錄作品《成彩鳳》等多個展覽作品,為戲曲藝術的傳播探索新的藝術媒介和形式。展覽除了戲曲元素裝置藝術系列作品外,還展出了包含創作過程的記錄視頻、主題展衍生品及設計過程等豐富多樣的展覽板塊。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吳祖光:中國戲曲是世界第一流的藝術
    吳祖光與梅蘭芳  作為一個京劇迷,我迷到了什麼程度呢?那就是高中二年級前後,我曾經有大約整整一年的時間,每天下午都逃學,瞞著家長,去看一個京劇科班——主要是青年演員表演的日場京劇。我對戲劇藝術的一些起碼知識、對戲劇的熱愛,都是這個年輕的京劇科班培養出來的,中國的傳統戲曲具有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是世界第一流的,也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戲劇藝術。現在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戲劇很落後,甚至有人寫文章說這種戲劇會消亡,是絕對錯誤的,這只能說明他的無知,他沒看過好戲,也沒有看懂好戲。
  • 西單大悅城《扶搖•新願》插畫裝置藝術展溫情點亮
    一個美陳知識糧倉庫交流/合作 請加WX:1812111865312月19日,西單大悅城與ChinaDaily中國日報海外版主任編輯李旻老師聯袂呈獻的《扶搖·新願》插畫裝置藝術展溫情啟幕,汲取了東方美學的藝術元素與源於莊子《逍遙遊》的文學意蘊相得益彰,為冬日京城獻上了一場夢幻的沉浸式藝術展。
  • 純藝術 | 概念藝術與裝置藝術研討會
    「純藝」到底是什麼?純藝術的發展脈絡是比較清晰的,從古典藝術到文藝復興、印象派與後印象派、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直到我們如今在各大畫廊看到的藝術品,都是純藝術一路走來的足跡。在我們當下的時代裡,純藝術往往並沒有傳統與現代之分,不同的只是創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思想。
  • Tyvek 在紙藝藝術家溫秋雯的手中化身多姿多彩的傳統藝術裝置
    但今天,Tyvek® 卻化身非物質文化藝術裝置——南獅、魚燈帶你去美輪美奐的夢境裡走一走。「我需要做一些場景設計模型,紙雕是我自己探索的一種表達方式,用於表達我想像畫面的載體。」閃光劇場主理人、中國紙雕藝術家/傳統新造探索者——溫秋雯,中國85後藝術家,擅長以紙藝為載體進行創作,同時在燈光雕塑領域亦有所研究。
  • 麥當勞「城市印象大麥克」裝置藝術展
    ,限期推出《城市印象大麥克》藝術展,以最經典的大麥克,為主要設計元素,搭配「花磚」、「壓花玻璃」,利用多元媒材及複合製程,打造出巨型大麥克裝置藝術,呈現迷人光影效果。靠「城市記憶」調和商業感臺灣麥當勞行銷協理汪仲豪表示,要打破大麥克作為人氣經典漢堡餐點的傳統既定印象,兼具美學、凸顯在地特色又不能過於商業化,如何「呈現」既是藝術,也是技術。
  • 中國傳統戲曲之美
    作家白先勇致力於崑曲推廣,受聘在臺大開課,講授《崑曲新美學》,近五百位學生擠爆大講堂,在「白大師」幽默生動的解析下,學生頗能一窺傳統戲曲堂奧。     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遊園驚夢》,以崑曲為主軸,串起大時代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部小說一九八二年化身為舞臺劇,曾經轟動一時,睽違二十八年之後,今年重現在觀眾眼前,依然好評如潮。
  • 誰弄丟了戲曲傳統?
    許多人並不了解中國戲曲(主要以京劇為例)最基本的「傳統」有哪些,也未必認真進行過思考與梳理。因而,弄清中國戲曲「傳統」、對認識中國戲曲藝術特質,堅守戲曲文化底線,弘揚中國戲曲文化並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有著重要的意義。
  • 傳承戲曲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戲曲進課堂》走進運城市理想學校
    虛弄乾戈原是戲又加裝點便成文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當戲曲藝術走進校園會帶來怎樣的傳承呢12月10日下午,《戲曲進課堂》走進運城市理想學校,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的表演藝術家們,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妙絕倫的戲曲「盛宴」。
  • 王浩然在香港巴塞爾打造裝置酒吧
    著名品牌The Absolut Company旗下負責各全球藝術推廣的單位 Absolut Art Bureau隆重宣布,即將與生於美國的香港藝術家王浩然 (Adrian Wong) 攜手合作參與首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王氏過去的作品多取材自老香港及傳統中國文化,專門探究富爭議性、違反香港常規或中國禮教的議題,而《渾沌》則比過往作品更進一步。
  • 戲曲進校園:讓孩子愛上傳統藝術
    自2017年戲曲進校園在各地中小學廣泛開展後,戲曲這項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開始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學生被戲曲的文化魅力吸引,傳統藝術在浸潤童心的同時,也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例如,北京自2014年開始啟動「通過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簡稱「高參小」),2016年又成立北京市學校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推進傳統藝術在中小學的傳播。發展至今,北京的戲曲進校園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示範效應。上海的「文教合一」,打破宣傳文化和教育的「部門圍牆」,堅持文教資源共享、雙向促進,讓戲曲院團、藝術名家和學校緊密對接,實施藝術名家冠名藝術特色學校戰略。
  • 遊園戲夢 共赴一場「融·藝」展賞邀約
    展覽共邀請了十位當代藝術家,同時結合了「韻北京」展演季參演院團的創作元素,將多種曲藝形式通過藝術家的再創作融入展覽之中,將展廳轉化為了一部藝術戲劇,以互動體驗的方式帶領觀眾沉浸在中國傳統戲劇的氛圍之中。展覽開幕當日,主辦單位還邀請了中國戲曲學院學生在展廳現場以青衣的扮相帶領觀眾遊覽參觀,行走於為此次展覽設計定製的重重影壁之間。
  • ​傳統戲曲更需關注「小眾」
    (全文共1374字)「我最願意看的是一個人蒙了白布,兩手在頭上捧著一支棒似的蛇頭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黃布衣跳老虎。」這是魯迅小說《社戲》對傳統戲曲惟妙惟肖的描述。看社戲是傳統上老少鹹宜的文化活動,它不光為觀眾提供了一場戲曲演出,也起到了居民社會交往、商業貿易、文化傳播、宗教儀式等多方面的作用。
  • 這場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帶您走進張藝謀陳凱歌電影裡的「名場景」
    作為2020橫店影視節的重要板塊之一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 今天正式開幕,其中最獨具匠心的一個單元——色彩·蒙太奇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也正式開幕,在這個展上,觀眾可以遇見不少名導演執導的名電影裡的名場景。
  • 「幻境新物種跨媒體藝術展」在京開幕,在隆福寺商場裡的藝術盛宴
    幻境互動現場2020年1月17日,也就是農曆小年,「幻境新物種跨媒體藝術展」在希邪藝術空間(SISYE SPACE)隆福寺大廈首層圓滿開幕!在隆福寺大廈既可以滿足物質需求還能滿足精神需求,一舉雙得。莫須有工舍展演靈魂舞蹈整場展演以解構舞臺為特點,觀眾在紅燈籠裝置與舞者間流動觀看,在空間不同特點的音樂人間伴隨著此起彼伏的演奏中選擇觀看。傳統古琴、戲曲原生態音樂與實驗音樂,古典舞與現代舞,肢體行為等藝術形式與裝置影像藝術交融相生。此次展演殿內外交相呼應,結合中國傳統殿堂的風格,運用古典藝術元素與現代藝術形式相結合。
  • 徽班進京二百三十周年 藝術跨界讓傳統戲曲綻放出時代色彩
    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  自1790年起,以三慶、四喜、春臺、和春為代表的四大徽班先後進京,南腔北調匯聚北京、眾多名角同城競技,230年前戲曲藝術家們的一場「藝術跨界」孕育促成了「國粹」京劇的誕生。  今年正值徽班進京230周年,也是京劇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第十年。
  • 傳統戲曲進校園: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就這樣愛上了戲曲
    曾傑、胡娉以《西園記》《牡丹亭》兩部經典劇目為例,結合「王者榮耀」手遊角色,生動形象地為師生講解崑曲的藝術特色,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傳統戲曲,對傳統戲曲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崑曲走進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崑曲走進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11月5日,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藝術指導孔愛萍,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上海崑劇團當家閨門旦沈昳麗,文化部第十屆「文華表演獎」演員楊崑走進了成都理工大學的校園,擔任分享會嘉賓。
  • 這場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帶您走進張藝謀陳凱歌電影裡的「名...
    作為2020橫店影視節的重要板塊之一中國(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博覽會」 今天正式開幕,其中最獨具匠心的一個單元——色彩·蒙太奇電影美術新媒體裝置藝術展也正式開幕,在這個展上,觀眾可以遇見不少名導演執導的名電影裡的名場景。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戲曲中心作為西九文化區主要表演藝術場地,於2019年1月開幕,致力保存、推廣及發展戲曲,包括粵劇及其他中國傳統劇種。它面向更多來自區內及世界各地的觀眾,推廣傳統中國表演藝術。在2019 年,戲曲中心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地方」之一。  東西方文化和諧碰撞
  • 淺談:英國戲劇與中國傳統戲曲的異同
    筆者還參觀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展廳,裡面不僅有五彩繽紛的傳統戲服、道具的展示,還分板塊系統介紹了中原正音、院本雜劇、南國雅樂、民間戲弄、貴族樂舞等,加深了筆者對中國傳統戲曲的了解。筆者還觀看了搭臺子的京劇表演,通過唱詞念白和表演藝術,筆者感受到了傳統戲曲文化的精粹。本文筆者將結合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藝術生產理論來對比分析英國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的異同。
  • 裝置藝術家華成:人人都愛裝置藝術
    >,在公共空間中做雕塑,研究公共空間、公共人群方向;其六,傳統工作室,研究中國傳統泥塑造像,傳統古代雕塑、古代建築等內容。而裝置藝術在公共藝術身份的幫助下,變得不再晦澀難懂,並且更多地去考慮大眾文化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成為服務於地方營造的藝術。這樣的藝術自然就離大眾、離生活更近了一步,真正完成了藝術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