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戲曲之美

2021-01-12 華夏經緯網

    作家白先勇致力於崑曲推廣,受聘在臺大開課,講授《崑曲新美學》,近五百位學生擠爆大講堂,在「白大師」幽默生動的解析下,學生頗能一窺傳統戲曲堂奧。 

    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遊園驚夢》,以崑曲為主軸,串起大時代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部小說一九八二年化身為舞臺劇,曾經轟動一時,睽違二十八年之後,今年重現在觀眾眼前,依然好評如潮。 

    白先勇愛好崑曲,與梅蘭芳的薰沐有關。抗戰時,梅蘭芳避居香港,久未登臺,怕京劇高音唱不上去,聽從崑曲大師俞振飛建議,改唱曲調較低的崑曲。抗戰勝利後,白先勇在上海聽梅蘭芳的戲,戲碼是《遊園驚夢》,令年幼的白先勇為之痴迷。 

    文學創作之餘,白先勇深感崑曲藝術日益流失,從二○○四年起,結合海峽兩岸戲曲菁英,創作《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記》,在傳統美學中加入現代元素,使悠久歷史的崑曲,重新綻放光芒,引起年輕一代對戲曲的興趣。 

    中國傳統戲曲,源遠流長,品目豐富,從原始的巫戲、漢唐的百戲、參軍戲,到宋元的雜劇、明清的傳奇,經過不斷融合演進,產生了多元的劇種。風行於臺灣的歌仔戲、布袋戲、南北管等,都是中國傳統戲曲的分支。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現實生活的悸動元素,以戲曲方式呈現,觀眾無不如痴如醉,演員的唱念作表,也令人回味無窮。崑曲《牡丹亭》杜麗娘有一句臺詞:「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但願更多人能體驗戲曲之美。

 

【中華日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
    中國戲曲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 探索中國傳統戲曲外譯新路
    尤其是在追求突破內容桎梏、以外語直接表演從而拉近與觀眾距離的新時代,譯者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譯者不僅需要精通漢語和外語,還必須熟悉中國傳統戲曲的專業知識。在中國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對具有重要藝術價值、蘊含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戲曲進行外譯,成為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絕佳窗口。
  • 淺談:英國戲劇與中國傳統戲曲的異同
    筆者還參觀了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展廳,裡面不僅有五彩繽紛的傳統戲服、道具的展示,還分板塊系統介紹了中原正音、院本雜劇、南國雅樂、民間戲弄、貴族樂舞等,加深了筆者對中國傳統戲曲的了解。筆者還觀看了搭臺子的京劇表演,通過唱詞念白和表演藝術,筆者感受到了傳統戲曲文化的精粹。本文筆者將結合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藝術生產理論來對比分析英國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的異同。
  • 【在線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
    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美。中國戲曲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 十堰:開設中國戲曲課程 吸收傳統文化養分
    12月15日,在十堰市五堰小學四年級的每間教室裡,學生在本校音樂教師擔任的戲曲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下學習戲曲知識,跟著老師的示範和指導饒有興趣地學習中國戲曲的「唱、念、做、打」。     中國戲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學思想精髓,學習戲曲對培養青少年綜合素養與文化自信有著積極的作用,為使學生在戲曲中吸收傳統文化的養分,同時為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傳承發展戲曲藝術,15日,市五堰小學開啟中國戲曲課程,首節課在四年級開展
  • 用一生體會戲曲之美
    用一生體會戲曲之美 2020-05-08 09:50:3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一桌二椅三特性,綜合程式大寫意,傳統戲曲之美今何在?
    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精髓,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塊瑰寶,有人稱:「戲曲,是中國人最後的審美家園。」中國戲曲之美,美在服飾道具,舞臺布景?還是美在劇情節奏,矛盾衝突,舞美設計,導演調度呢?亦或是美在表演藝術,技藝高超,精湛巧妙,美在一招一式,一腔一調呢?
  • 誰弄丟了戲曲傳統?
    許多人並不了解中國戲曲(主要以京劇為例)最基本的「傳統」有哪些,也未必認真進行過思考與梳理。因而,弄清中國戲曲「傳統」、對認識中國戲曲藝術特質,堅守戲曲文化底線,弘揚中國戲曲文化並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有著重要的意義。
  • 傳統戲曲進校園:一招一式一顰一笑,就這樣愛上了戲曲
    曾傑、胡娉以《西園記》《牡丹亭》兩部經典劇目為例,結合「王者榮耀」手遊角色,生動形象地為師生講解崑曲的藝術特色,讓他們進一步認識傳統戲曲,對傳統戲曲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崑曲走進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崑曲走進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11月5日,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藝術指導孔愛萍,第24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上海崑劇團當家閨門旦沈昳麗,文化部第十屆「文華表演獎」演員楊崑走進了成都理工大學的校園,擔任分享會嘉賓。
  • 弘揚傳統文化 品味戲曲精華
    不少第一次看豫劇的同學對表演津津樂道,一下子拉近了與戲曲的距離,廣大師生們聚精會神,全身心沉浸在精妙的戲曲劇情裡。戲曲作為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精髓,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戲曲進校園」不僅豐富了校園精神文化生活,讓學生們近距離地觀看了戲曲表演,了解了戲曲藝術妝容之美,也切身領略到戲曲的獨特魅力,增進了高中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知和欣賞,弘揚並傳承了中華經典文化。
  • 人文紀錄片《中國美》:借藝術之眼洞悉傳統之美
    人文紀錄片《中國美》:借藝術之眼洞悉傳統之美 時間:2020.07.0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張凱濱
  • 戲曲之美,歌吟賞心樂事
    江南戲曲的代表、600年前誕生於崑山的「百戲之祖」崑曲,娓娓如訴,韻味悠長。除了崑曲,「太湖一枝花」錫劇、絲竹悠揚的評彈、啼笑雋永的越劇、包容時尚的滬劇等地方戲曲都在這片山靈水秀的土地上綻放風採。「戲曲與江南文脈分論壇」上,專家學者從文脈流傳視角,剖解戲曲發展與江南文化的內在關聯。  崑曲,作為中國劇種中最具有文學性的劇種,恰恰誕生於江南,這不是偶然,而是文化上的必然。
  • 守住根與魂,福建傳統戲曲「有戲」
    應第七屆福建藝術節之邀,著名戲劇理論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把脈中國戲曲,建議福建戲曲發揮文本優勢和不同劇種的特點優勢,做好傳承發展這篇大文章,提升青年演員的創造力——守住根與魂,傳統戲曲「有戲」崔偉(資料照片)東南網11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樹紅霞)戲曲藝術是典型的活態傳承
  • 戲曲巨匠 |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來源:盛世梨園繼續閱讀: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京劇是300多個戲曲劇種裡最重要的之一,在中國戲劇領域有著特殊地位如果說中國戲曲已經成為中華民族藝術的文化標誌,那麼,京劇就是這一文化傳統中最有影響力的標誌。而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藝術,多年來,已經成為京劇乃至戲曲藝術最重要的表徵。解讀京劇以及梅蘭芳的歷史文化內涵,對於深入理解中國文化傳統的內在構成和近代轉型,進而認識傳統文化在東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典型意義。
  • 中國戲曲種類及其簡介 中國戲曲知識大全
    北方曲藝演員曾經說過:說書一股勁,唱曲一段情,句句警人心,...中國戲曲文化知識:曲藝的六種藝術手法...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 皮影戲  又名「燈影子」,是我國民間藝術中包含美術、凋刻、唱腔、音樂、戲曲、表演...中國皮影戲 中國民間戲曲藝術...粵劇中國戲曲文化
  • 【關注】開直播聚人氣,傳統戲曲炫起來
    去年以來,傳統戲曲開始從劇場走進秀場,為直播界注入一股清流。8月21日,由光明網主辦,酷狗音樂、酷狗直播、秀色娛樂協辦的戲曲傳承與網絡直播座談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戲曲名家、直播平臺代表以及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文化和旅遊部等行業主管部門代表,共同探討傳統戲曲在網絡時代的傳播之道。
  • 當中國傳統戲曲遇見裝置藝術會發生什麼?去看一場戲曲元素裝置藝術展
    中國戲曲與當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承辦的「露華濃——戲曲元素藝術裝置成果展」在賽麗美術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周。本次主題展覽項目創新性地將「戲曲」、「藝術裝置」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裝置藝術相互碰撞與交融。主題展系列作品選取傳統戲曲視覺符號,作為裝置藝術的創作題材與表現載體,並增加其他綜合材料,重新排列組合作品的藝術符號關係,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拓展,用現代裝置藝術的創新手法賦予戲曲新內涵。
  • 《天天向上》「開年大戲」上演中國傳統戲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湖南衛視《天天向上》在1月3日晚播出的2021年第一期節目中,用「老祖宗」的戲曲藝術來辦「開年大戲」,收穫收視率三網第一、8個實時熱搜的成績。該期《天天向上》選取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三個主流流派——京劇、越劇和花鼓戲,邀請對應的專業戲劇演員組成專業顧問團,並邀請金靖、喬欣、林允、霍尊和木子洋等5位影視、音樂等領域的嘉賓,和天天兄弟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等4人一道,組成「學員團」,拜師「京劇班」「越劇班」和「花鼓戲班」,學習5個經典唱段——《長坂坡》《霸王別姬》《梁山伯與祝英臺》《劉海砍樵》《補鍋》。
  • 傳承戲曲藝術 弘揚傳統文化——《戲曲進課堂》走進運城市理想學校
    虛弄乾戈原是戲又加裝點便成文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當戲曲藝術走進校園會帶來怎樣的傳承呢景雪變團長結合自己的藝術生涯為同學們做了精彩的講座。同時,對馬青芳總經理及理想學校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暖心寄語孩子們:時代造就人,新時代需要你們,國家需要你們,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需要你們。希望孩子們學會感恩,感恩學校、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希望大家好好學習,長大成為理想的驕傲,成為中國的驕傲。
  • 中國戲曲舞檯燈光為什麼那麼美?「燈光詩人」周正平直播時這樣說
    ,不僅展現了中國戲曲意蘊之美,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舞美設計師們獨有的東方美學追求。從業四十餘年來,為六十多個劇種四百多部舞臺劇擔任舞美燈光設計,曾獲2017WSD第四屆世界劇場設計展「燈光設計銀獎」,多次獲中國專業舞臺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舞美設計獎」,中國戲劇節「優秀舞美獎」「優秀燈光設計獎」,中國話劇「金獅獎」等。2019年,在有著「世界舞美奧斯卡」之稱的布拉格演出設計與空間四年展上,他捧得了「最佳燈光設計獎」,這也是中國燈光設計專業領域首次斬獲國際最高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