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之美,歌吟賞心樂事

2021-01-18 中國江蘇網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首屆江南文脈論壇開幕儀式上,配合暖場專題片播放的是一曲清麗曼妙的《牡丹亭》。江南戲曲的代表、600年前誕生於崑山的「百戲之祖」崑曲,娓娓如訴,韻味悠長。除了崑曲,「太湖一枝花」錫劇、絲竹悠揚的評彈、啼笑雋永的越劇、包容時尚的滬劇等地方戲曲都在這片山靈水秀的土地上綻放風採。「戲曲與江南文脈分論壇」上,專家學者從文脈流傳視角,剖解戲曲發展與江南文化的內在關聯。

  崑曲,作為中國劇種中最具有文學性的劇種,恰恰誕生於江南,這不是偶然,而是文化上的必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朱萬曙說,文脈是基礎,戲脈是支流,沒有文化的支撐,戲曲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對吳江沈氏家族和蘇州一帶大部分崑曲演出進行研究,朱萬曙發現,明清時期參與戲曲創作的文人士大夫越來越多,很多人家中都有戲班子,吳地民間戲曲發展非常蓬勃。

  朱萬曙認為,江南文脈,廣義上來說是文化之脈,狹義上來說是文學之脈。從文學之脈來說,戲曲和文學是重疊的,戲曲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但作為呈現在舞臺上的表演藝術,它和文學既有重疊又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風貌。明代,寫傳奇劇本、玩家班,是文人的生活方式。朱萬曙說,詩歌主要體現抒情傳統,小說主要體現敘事傳統,戲曲文體卻把詩、詞、駢文、散文和小說的特點、風格融合在一起,是十分複雜的綜合性藝術。文人們,尤其是江南的文人們,玩的就是這種「十項全能」。這給後世帶來了豐富的藝術財富,遍及文學、音樂、美術、舞臺等各個層面。

  明清時期士大夫為了探討文藝、怡悅情性,往往自髮結成組織、團體。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劉水雲認為,文人結社與演劇度曲的結合是明清時期江南特殊的戲劇文化現象,推助了戲曲創作和演出的繁盛,提升了江南戲曲的藝術水準。「社集可以讓文人曲家和戲曲演員直接接觸,做現場教學。」劉水雲說。由於文人對戲曲的喜愛,明代樂伎地位有了較大的提高,南京、蘇州、杭州等江南歌舞繁華之地,是文人結社交遊的樂土。為今人所熟知的「秦淮八豔」紛紛成為社團小集體的核心人物,士大夫和樂伎情感上的依戀和傾慕,在造就了一段段傳奇的同時,推動了文人結社和戲曲的融合。

  士大夫參與戲曲創作使其由俗而雅,《牡丹亭》《長生殿》《西廂記》《桃花扇》等崑曲劇目終成經典。

  江南戲曲的文人屬性,使得這一藝術形式過於表現文人生活情趣和孤高品格,隨著俗文化的發達,清代中後期崑曲和其他劇種之間著名的「花雅之爭」,本質上是江南雅文化遇到的挑戰。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範金民選取「花雅之爭」這一重要的史實,從經濟史的角度進行深度解讀。官府對花部劇種的禁演並未產生明顯的「打擊」效果,崑曲市場逐漸凋零。劉水雲認為,從中可看出到了清代後期,由於花鼓、灘簧、彈詞等「接地氣」的藝術形式緊密結合江南城鄉的日常生活,更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但今天,崑曲這樣的陽春白雪再度復興,所謂「盛世元音」,說明了江南文人生活方式重遇合適的時代氣候。

  本報記者 吳雨陽

相關焦點

  •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周藝英中央戲曲學院科班出身,師從崑曲表演藝術家沈豐英,曾任國家圖書館音樂廳京劇課老師,中央電視臺大風車藝術團少兒京劇表演課教師。一起來欣賞她的崑曲清唱:《牡丹亭 · 遊園驚夢》中的這段經典唱段。「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當前,似能觸手可及,卻因身居深閨而無可奈何,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家才能有賞心樂事之光陰呢?
  • 【每日一詩】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備受壓抑的杜麗娘內心深處對美好景致的嚮往使得初入園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卻無人觀賞,杜麗娘由此聯想到自己,不僅悲從中來。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奼紫嫣紅的美好景色都給了斷井頹垣觀賞,由物及人,一種自憐的情緒油然升起。
  •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牡丹亭》!
    作為非資深崑劇迷, 在一次被催設計稿到頭痛爆炸的情況下,無意中聽到崑曲《遊園驚夢》裡皂羅袍的一段唱曲: 「賞心樂事誰家院,
  • 中國傳統戲曲之美
    作家白先勇致力於崑曲推廣,受聘在臺大開課,講授《崑曲新美學》,近五百位學生擠爆大講堂,在「白大師」幽默生動的解析下,學生頗能一窺傳統戲曲堂奧。     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遊園驚夢》,以崑曲為主軸,串起大時代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部小說一九八二年化身為舞臺劇,曾經轟動一時,睽違二十八年之後,今年重現在觀眾眼前,依然好評如潮。
  • 用一生體會戲曲之美
    用一生體會戲曲之美 2020-05-08 09:50:36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 【詩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注釋】[1]商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皂羅袍:曲牌名,過曲,亦常用作小令。[2]奼紫嫣紅:形容花的鮮豔美麗。[3]斷井頹垣:斷了的井欄,倒了的短牆。
  • 四大愛情戲曲,美到心碎
    這四大愛情戲曲,曲曲動人心魄;即使相隔數百年,我們也能從詞作中真切地感受到,那些穿越時空的深情與哀婉!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 賞心樂事聽崑曲:送你一份入門指南
    如何才能真正欣賞到崑曲的美?崑曲到底從何而來,有什麼特點?我們又該如何在各種崑曲演出中,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場次?三聯中讀這一次邀請了青年崑曲文化學者、上海同濟大學崑曲導師沈小燕女士,全面而生動地解說崑曲的「前世今生」,讓你100分鐘內就能初步了解崑曲,從而真正走近這無與倫比的崑曲藝術。
  • 試論中國戲曲的美學特點(作者:張少卿)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借景抒情,富有詩意,而且都押韻,清新自然,有音樂之美。戲曲語言貼近現實、幽默詼諧,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同時有較為細膩的描寫,有較強的親和力。二、 中國戲曲的色彩美中國戲曲除了行腔、語言美之外,更注重色彩美。
  • 遊園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賞心樂事誰家院?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明朝湯顯祖《遊園驚夢》之《皂羅袍》初衣解詩:湯顯祖的崑曲名段《遊園驚夢》,許多人耳熟能詳。每個人解讀的方式不一樣。
  • 戲曲巨匠 |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來源:盛世梨園繼續閱讀: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京劇是300多個戲曲劇種裡最重要的之一,在中國戲劇領域有著特殊地位在這個意義上,說西方人比我們晚了將近一千年,才找到這種最具商業價值的戲劇樣式,也不為過;而戲曲之魅力,正由於這種表演藝術形式對演員提出了非常之高的要求。我們都知道,戲曲演員和歌劇演員相比,在聲樂上毫不遜色,卻具有更強的抒情能力;和舞劇演員相比,同樣擁有高難度的形體表現能力,但身體的手段更加豐富多樣;和話劇演員相比更擁有明顯的優勢。
  • 姐姐乘風破浪,戲腔颯而不傷——流行之力與戲曲之美
    我是個俗人,不喜歡戲曲,喜歡的只是戲腔。戲曲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文化,過於博大精深,掀起它的任何一角都是有點力不從心的。如果去完整地看一齣戲劇,我肯定會昏昏欲睡。歌曲借了戲曲的氣勢,戲曲也藉助歌曲的流量,獲得了更大的曝光度,實在是兩全其美。有句話大概是說,懷疑00後是老祖宗轉世,愛上了品茶、聽戲、唱小曲、聽相聲、穿漢服這些需要老舊的東西。這應該是一種幸事,讓人看到了傳承的希望。
  • 「歌吟天下」歸天的賭王,難產的搖號
    【歌吟天下】歸天的賭王,難產的搖號四房之爭這種利益博弈早就在賭王死前就開始了幾十年的拉鋸爭奪,爾虞我詐,小集團利益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潛規則,比如某單位的高人遺毒,結黨營私,見錢眼開,笑裡藏刀,為維持腐敗利益不擇手段,不惜殘害忠良,嚴重破壞政治生態……
  • 水富,我要用一生的歲月歌吟您
    「溫泉之都、浪漫水富」。水富地處長江、金沙江、橫江交匯地帶,扼滇川往來之要衝,位於雲南最北端,素有「萬裡長江第一港、七彩雲南北大門」的美譽,是雲南省唯一的鐵路、公路、航空、水運和天然氣管道「五通」縣,水富還是昭通市唯一一個非貧困縣,聞名遐邇。六月份我來到水富,來到金沙江畔,來到亞洲第一大露天溫泉——西部大峽谷溫泉。
  • 遊園驚夢,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捲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本案以石、玉等文化底蘊為依託,以中國貴族式建築園林空間意趣的室內化為框架,從《遊園驚夢》的詞牌中提煉文化意蘊、色彩、藝術、布局、材 質等為元素,通過現代東方禪意美學的組合方式,將尊貴,私密,自然,精神滋養等理念貫穿所有空間,呈現出純凈高貴的意象之美
  • 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
    中國戲曲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 功:戲曲表演之根,演員創造之本
    奚中路老師現場針對每個人的動作提示、指點,真是均為務實經驗之談。最感動的是「旋子」比賽,終勝者一氣擰六七十個,擰者固然可貴,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兩個隊不分彼此的鼓勵叫好。此外,聽到青年演員說起的練功體會,同樣為他們的藝術覺悟提升而高興,他們的語言很淳樸:「在戲校功很好,到劇團後練功少了,逐漸在臺上力不從心,現在通過練功,靈巧的感覺和許多技巧又找回來了,又能輕鬆完成了。看來不練不行啊!」
  • 武漢劇院三個春天的戲曲之夢
    中國傳統戲曲中的「生、旦、淨、末、醜」人物栩栩如生的展現,戲曲表演藝術手段中的「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以及舞臺美術帶來的水墨意境,服飾、頭飾、靠旗、臉譜等都能給觀眾帶來惟妙惟肖、美輪美奐之感覺。原來戲曲如此之美,令人陶醉!
  • 【灑狗血也感人】之戲曲中審美低俗趣味的泛濫
    」何以會有如此之論,蓋為20世紀80年代末以降戲曲中審美低俗趣味泛濫之故。審美低俗趣味,即庸俗、媚俗、惡俗的審美趣味,表現在「美」的創作與欣賞過程的各個方面。其在戲曲中主要體現為,戲曲創作主體(編劇、作曲、導演、演員等)在創作過程中,以及審美主體(戲迷觀眾)在審美過程中(戲曲欣賞)所展現出來的違背美的原則與規律以及人性本質的品格氣質、藝術情趣和鑑賞能力。審美低俗趣味的造成,首先是人的低下的審美、審醜能力,其次是人的低俗、粗鄙的精神境界。
  • 32歲景甜戲曲大刊變最美真人「虞姬」!頭戴戲曲頭飾演繹古典東方美。
    32歲景甜戲曲大刊變最美真人「虞姬」!頭戴戲曲頭飾演繹古典東方美!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特別是戲曲妝容的扮相更是被稱為高級的妝容,近日,人間富貴花的景甜新的時尚大刊曝光,戲曲妝容出鏡的她也是讓人眼前一亮,演繹出了屬於東方美人獨特的韻味,特別是一顰一笑的景甜更是彰顯出了戲中人的故事,不得不說化著戲劇妝容頭戴特色頭飾的景甜真的是美到了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