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女性都有哪些尊稱?古代女人對自己又有哪些謙稱

2021-02-19 生活微熱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生活微熱點」,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生活微熱點每天給您帶來的故事了,愛你們,麼麼噠!

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

一般稱別人的妻子為「太太」、「夫人」,此外還有「會閫」、「室人」、「令間」之稱。尊稱別人的女兒為「令媛」、「女公子」等。

在女子稱謂中,「母親」是最偉大而高尚的。列侯子稱母為「太夫人」,帝王之母稱「太后」,官員之母稱「太君」,一般人之母稱「媽媽」。

婦表示嫁為人妻的女性,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卿表示為卿本佳人,妾則常作女子謙稱,女則是尚未出嫁的女性。

佼人是美好的意思,指美人。嬋娟是色態美好的意思,後用來指美女。千金舊稱別人的女兒,含有尊貴之意。嬌娃:也作嬌娘。指美麗的少女。

麗人是光彩煥發,指美貌的女子。佳人指美人,如古時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據說「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們泛以「姬」稱美女,後來慢慢變成女子尊稱。

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

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古代女人也有自稱,受傳統文化影響,在古代,女人都普遍謙虛自稱「妾」、「奴家」、「賤妾」、「奴婢」等,這些用法在傳統詩詞中,或者影視劇中都能見到。

而男人則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拙荊」等。這些都是對自己老婆的謙稱。

另外,古人對自己女兒的謙稱一般用小女或者息女,而犬女,舊時謙稱自己年幼涉世不深的女兒。對自己的母親,一般用家慈或者家母。

寡居皇太后自稱「哀家」,民間女子自稱「小女子」、「民女」,上歲數的老年女人自稱為「老身」,這些都是對自己的謙虛說法。

丫環在主子面前自稱「奴婢」,普通女人在官員面前說「民女」,出家人的女人稱自己「貧僧」、「貧道」、「貧尼」等,所有這些都是古人女人對自己的謙稱。

最為常見的自稱妾身,是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有一句話叫妾身未名,就是說小女子還沒結婚。本意是指女性尚未出嫁,處於待嫁的狀態。

通俗點說,「妾身未名」意思就是「我還沒嫁」,放在現代來看,如果一個年輕女子和你說這句,潛意思就是「我還沒嫁,你有機會」。因為在古代使用「妾身」是一種敬語。

女子謙稱自己容貌一般是時用「蒲柳之姿」,柳樹在古代被看作樹中的賤物。實際上並非非自己的外貌不好,這是女人的自謙。

總之,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許多地方都能體現出這個文明古國的謙敬之風。古人在說話時非常注意稱謂,說自己時用謙恭之詞,呼對方時用尊敬之語。各位看官,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古人有哪十種敬稱?有哪十種謙稱?古人為何不自稱「我」?
    我國古代語言文字有著豐富的含義,比如說,古人們互相見面時,如何稱呼對方居然有十種敬稱,而自己稱呼自己也有十種謙稱,那麼,都有哪些稱呼呢?「敬稱」也叫「尊稱」,表示自己對對方很尊敬客氣的態度,主要有以下這些敬稱:1、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稱關羽為「武聖」等等。
  • 「令媛」、「拙荊」、「老身」等,這些稱呼是尊稱還是謙稱
    佳人指美人,如古時有:「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據說「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們泛以「姬」稱美女,後來慢慢變成女子尊稱。巾幗源自《晉書》,是古代婦女頭上的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後來,人們常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之為「巾幗英雄」。古樂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之句。 美麗而堅貞的婦女被稱為「羅敷」。貌醜而有德行的婦女被稱為「無鹽」。
  • 古代分別有哪些謙辭,敬辭
    古代有哪些敬辭敬辭,即表示尊敬的詞。有以下幾類:(1)直接表示敬稱的詞如汝、爾、子、而、公、君等,還有先生、吾子、足下、陛下、閣下、執事、左、右、大王、大夫、將軍、公子等都可以譯做「您」。古代有哪些謙辭古代謙辭多樣,就是與對方說話是稱呼「我」或者「我的」的謙稱。以下分類列舉:類表示「我」。帝王自謙,有孤、寡人、不轂等。臣下自謙,有臣、僕、某、小人、下官、末官、小吏、卑職等。讀書人的自謙,有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佞、不肖等。婦女自謙,有妾、婢、奴、奴婢等。
  • 【常識】古人的謙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愚以為營中之事」的句子。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張衡在《東京賦》中有「鄙夫寡識」的句子。有時稱自己為鄙人。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像很多的古裝劇中,官員在上級面前稱卑職。
  • 熟讀「尊稱」,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大姐:可尊稱女性朋友或熟人。大媽、大娘:尊稱年長的婦女。大爺:尊稱年長的男子。大人(多用於書信):稱長輩。大駕:稱對方。大師(大師傅):尊稱和尚。大名:稱對方的名字。殿下:對帝王的尊稱。閣下:稱指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多用於書信中,外交場合)。麾下:指將帥。膝下:給父母或祖父母寫信時,常在開頭的稱呼下面加「膝下」。足下:尊稱朋友。
  • 你不知道的歷史知識,原來古代女子有這麼多稱呼!
    古代人在對女性的稱呼上有自稱、他稱、美稱、鄙稱等等,據統計古人對女性各種身份的稱呼多達六十多個。這些稱呼反映了女性在古代家庭與社會地位上的變化,也是了解古代社會的重要渠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對女性有哪些稱呼!古代女性社會地位非常低,其原因是古人思想的局限性。
  • 古代有哪些情趣玩具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有狐狸精一樣的女人,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趙飛燕了,相傳,她是江都王的孫女姑蘇郡主與家中舍人的私生女,長大後被賣到陽阿公主家做舞女。一日,漢成帝微服私訪,路過陽阿公主家,公主盛情款待,令人演奏樂舞助興,趙飛燕也在此之中。
  • 走進文言文那些事兒,教你用對謙稱(上)
    好啦,接下來我們走進文言文的那些事,一條龍服務講一講古代社會各界人士是如何謙虛稱呼自己的呢?先來看一看那群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男人們,這裡可不能忘了,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這些人對自己都有哪些謙稱?的時候都覺得非常悽美,也想嘗試用一用「朕」這個詞。其實完全沒有問題,大家都可以用。「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為「我,我的」只是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突然發現「咦?『朕』這個詞跟我的氣質實在是太相配了,以後這個詞就歸我了,違者殺無赦」於是從秦始皇開始,「朕」就專為皇帝自稱。不僅如此,在《史記》中還留下這麼一句「朕為始皇帝」作為證據。
  • 古人在夏天裡有哪些冷飲冷食?看看比現代吃得都瀟灑,羨慕了
    古人在夏天裡有哪些冷飲冷食?看看比現代吃得都瀟灑,羨慕了。盛夏燥熱如火,從冰箱裡拿出冰鎮西瓜,清涼啤酒,從街邊冷飲店來一杯果味冰沙,冰涼入嘴,熱浪也隨之褪卻了,那是多麼的涼爽暢快。然而在享受這份清涼舒爽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在沒有空調和冰箱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吃到冰涼的冷食和冷飲,通過什麼方法來製冷,以及在古代有哪些好吃的冷食冷飲,他們是如何優雅度過夏日的呢?古人怎麼吃冰鎮水果?其實,大可不必為古人擔憂,因為他們雖沒有冰箱,但他們依然有涼西瓜可以吃。
  • 雷哥出品,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
    細數古代的男女定情信物有哪些?在中國古代,古人深受儒家文化的薰陶,所以很注重人和人之間的禮節。而在當時那個文化大背景之下,人們又是如何來確定男女雙方之間的愛情的呢?「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 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助記(上):稱謂和姓名
    (《答司馬諫議書》)④小人 謙稱,譯為「我」。例如: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左傳·隱公元年》)⑤鄙人 古人表謙卑的自稱。本指居住於郊野之人,又引申為見識短淺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後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見識淺薄。⑥不才 本意為沒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謙卑的自稱。
  • 敬稱謙稱大匯總~
    (《左傳》)⑤不穀 不善,古代諸侯的謙稱,譯為「我」。例如:齊侯曰:「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左傳·僖公四年》)2、臣子自稱。①臣 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男性謙稱,可譯為「我」。例如:張良曰:「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②老臣 官吏對君主的自稱,多指年長者。例如: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中國古代的歷史發展是一個遷移變換的過程。由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更是一個漫長的時期。而在父系社會成立之後的是一個以奴隸制度為主的封建王朝。這個封建王朝也統一為特點建立的土地十分廣大,擁有從東海到西海蔥嶺的廣大國境。
  • 古代生活探秘:古人的「定情信物」有哪些?為何「紅豆」最相思?
    古代男女的愛情簡單、純真、執著,因為「從前的日色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雖然他們的愛情並不自由,但是他們卻愛得濃烈。早在先秦時期,人們的愛情就已經覺醒,當時社會中的男女都敢於表達愛意,定情信物就是古人愛情的見證。
  •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彙編6|古人自稱用語
    古代文化常識是高考必考內容,但龐雜的內容往往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但其實,只要把知識專題化、系統化,每天積累一點,就會有很好的效果。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古人自稱用語,大家記得收藏學習喔。我們在古代帝王稱謂專題的時候講過:古代王侯自稱常用「朕」、「寡人」、「孤」等,除此之外,還有為人臣自稱、一般人自稱、女子自稱等情況。
  • 家譜中古代親屬稱謂總覽
    舍:是用來謙稱比自己卑幼的親屬,如舍弟、舍妹、舍侄、舍親,但不說舍兒、舍女。先: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如對已離世的父親稱先父、先人、先嚴、先考,對母尊稱先母、先妣、先慈,對祖父稱先祖,等等。
  • 古代女子是怎麼表達愛意呢?有哪些表現?
    古代女子是怎麼表達愛意呢?或者說古代女子有哪些「好色」表現?如果說到「好色」,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就是男人。在現在的社會中有很多男人是非常好色的,而且以貌取人,喜歡美女。我們反過來想一想,女人何嘗不是?
  • 在古代,被斥為「奇技淫巧」的發明都是無用的嗎?典型的有哪些?
    不過在古代被打入「奇技淫巧」行列的東西,其實並不是一無是處。1、春椅這是一種極具現代特色的椅子。靠背和坐墊都是柔軟的皮革製品,靠背後面還有一個支架來調節靠背的傾斜度。使用者可以用一個最舒服的姿勢躺在上面。椅子配有扶手和腳蹬,配合著坐墊的鏤空設計真是讓人腦洞大開。有人覺得這是有錢人享受用的,就連如廁都不用起身。
  • 古人如何休妻?看過「七出三不去」說法,你還相信古代重男輕女嗎
    傳統觀念認為,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古人對女性群體不夠重視,甚至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是受到一些演義小說和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古代社會的女性,往往是軟弱、隱忍、受欺負的形象,丈夫若是不喜歡妻子,便可以輕輕鬆鬆一紙休書,將糟糠之妻掃地出門。以至於,很多人對古代的婚姻制度深惡痛恨,對封建禮法束縛的女性表示無盡的同情。
  • 古人寫信有哪些規矩?稱呼、格式絲毫馬虎不得
    在古代,寫信可是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不過,古人寫信規矩多,信件不僅僅是一種文字溝通,而且還處處透著一個「禮」字呢。書信往來,如何稱呼事關禮儀書信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就用竹簡、木牘、帛等做書寫材料。書信往來雖然人不見面,但我們的祖先就是在這一尺大小的書信上,通過文字表達及書寫規格等形式,將見面交談時應有的禮節躍然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