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
愚,謙稱自己不聰明。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愚以為營中之事」的句子。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張衡在《東京賦》中有「鄙夫寡識」的句子。有時稱自己為鄙人。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像很多的古裝劇中,官員在上級面前稱卑職。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竊以為就是私下裡認為。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史記》中有「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注意,臣並不一定是大臣。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穀」的本意是不結果實。對人來說,就是沒有子女。用來比喻人沒有德行,所以絕後。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謙。也解釋為不善、不美)。
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後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沒有才能)、不肖(沒有才能,沒有出息)。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杜甫有詩《月夜憶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出家人穿的衣服最早是由別人不用的布塊縫納而成,稱為納衣。);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長按二維碼,關注徐子曰】
聽課請加入徐子曰學習qq群218239647,
或加微信afa441860846可直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