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雙一流」高校共計140所,高考招生人數佔全國招生總量的比例約為4.7%,而這4.7%的招生人數均攤到錄取情況差異極大的各個省份,難度可想而知!
如此大的競爭壓力,催生出的就是幾所超級中學,它們偏安一隅,卻人才輩出,飽受爭議,卻生源不斷,這就是被譽為「高考工廠」的衡水中學、毛坦廠中學、黃岡中學和鄲城一中。
地處偏僻,聲名鵲起
河北衡水中學、安徽毛坦廠中學、湖北黃岡中學以及河南鄲城一高,都不算是教育強省,但這四大高中就是馳名華夏。
如今每年高考,就國內高中而言,新聞報導不會錯過的亮點就是「北衡中,南毛坦」,一個集全省精英於一校,一個普通學生鍛造地,這兩所學校都是中國應試教育的集大成者。
衡水中學,作為河北省高中實力代表,雖然飽受爭議,但卻「收割」了河北省近7成的清北名額,實屬可怕。
毛坦廠中學常年在校人數保持兩萬多人,送考人數維持在萬人以上,學校規模十分龐大,也是有名的「本科大戶」。
黃岡中學的光輝歲月還是在20年甚至更久之前,它開創了刷題提分、選拔優秀學生的新模式,鼓勵優秀學生報名奧數比賽,引起全國學奧數的潮流,對於當時的黃岡中學,幾乎創造了百分之百的升學率。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如今的黃岡中學的一本率超過96%,600分以上佔湖北省的20%左右。
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發展十分迅速,處於河南這個突破千萬級考生的大省裡,2019高考成績,它文理科600分以上考生共計773人,位居河南省第一;全校一本上線3456人,位居河南省第一,同時還有42名考生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位居全國縣級高中第一。
「寒門福音」「清北培養皿」——家長追捧,學生噩夢
如此傲人的成績,自然成為家長心目中的好學校,也被譽為「寒門福音」,清北的「培養皿」。
雖然相比從前,如今的大學升學率提高了很多,甚至像河南、廣東、山東、安徽、河北、浙江、江蘇、內蒙古等省份的高考錄取率都超過了90%,,但是想要考上好大學依然不容易,尤其是河北、河南這樣的教育大省,名校分布少,高考人數超多,每年高考算得上真正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這些「應試教育」的高考工廠的存在也的確改變了這些地區孩子們的命運。
日復一日的聽課練題,朝五晚十的讀書背誦,用細化到每一分鐘的刷題度過三年高中,對每個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來講都是相當枯燥的體驗。但是面對這樣高性價比的教育,哪個家長不心動。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用短短三年「頭懸梁錐刺股」的努力就換來一個好學校,好未來,無論怎樣來說都是物超所值,特別是那些教育資源匱乏的城市。
總之無論這些中學身負怎樣的評價,以存在即合理的哲學思想來看的話,有人需要它們,它們就有存活下去的生命力。而只有國家不斷地發展、平衡各地區教育水平,才可能讓這些中學脫去「工廠」名聲,摘掉「應試」帽子,成為真正德智並舉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