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到底有沒有設置酒池肉林?幾千年來都這麼說,要說是真的拿不出證據,要說是假的也找不出反駁理由。總之紂王是個暴君,有啥壞事幹不出來的?
因為傳言者言之鑿鑿,看起來有根有據,而且最少穿了一千多年,所以,這事情看起來是板上釘釘,肯定有的事情。
但是,歪史以為這是根本經不起推敲和分析。 人類有個有趣的現象,或者說是愛好,如果一個人做了一件好事,那麼後來傳播開來之後會把各種亂七八糟的好事都歸給他,不管是不是忙得過來。反之亦然,如果一個人名聲不太好,那麼大概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幹的。
具體是誰幹的不重要,因為宣傳的需要,他們需要一個這樣的典型,而大部分人民對這種和自己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事情是抱著姑妄聽之,幸災樂禍的態度,抱著吃瓜的心情作為茶餘飯後的段子來娛樂,所以這是誰幹的不重要,有沒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民相信他們會幹。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其實沒有分析能力也懶得分析,總之別人這樣說,那大概就是真的吧,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就是這個道理,人們的潛意識認為既然大家都這麼說,肯定不會造假。但人云亦云,再說了別人都這樣,你要是特立獨行,怕不被立刻達成異類?
野心家和陰謀家就利用了這個心態而造謠來蠱惑人心,篝火狐鳴,魚腹置書就是這樣的結果。再者人天生有惰性,能夠順流而下絕不會逆流而上。於是,各種真假參雜的故事也就漫天飛揚。
因為儒家塑造的非黑即白的人物臉譜,一個好人啥好事都可能幹,所以凡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一律安排到名氣最大的那個好人頭上。而做了壞事沒有線索的情況下肯定找名聲最臭的那個人作為突破點以求獲得線索。
回到正題,周武王滅商的時候給商紂王的罪名如下,周人抵達牧野之後做了牧誓: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俾暴虐於百姓,以奸宄於商邑。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勖哉夫子!不愆於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弗御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其於爾躬有戮。」
尚書為周人官方記載,裡面紀錄紂王的罪名不過就是聽信婦人,不錄用宗室兄弟,刑法嚴峻暴虐百姓,導致四方逃難。所以周人替天行道,討伐商王。
別說酒池肉林,就是炮烙等酷刑都沒有提到,而大多數紂王的罪名是戰國及以後才累加起來的[我想靜靜]。所以肯定是不存在的。
人有七情六慾,喝酒吃肉好像沒什麼不對,但是搞出個酒池肉林就有點不對勁了,浪費可恥!酒肉一直是古代人的美味佳餚,平常人十天半月能夠吃一頓也算是過年了,一般人是沒有能力天天吃的。
紂王作為商王是有條件天天吃,也有條件搞出來酒池肉林,但是他畢竟也是凡人,一日三餐,不可能十二個時辰都吃喝。雖然那時候條件有限,但新鮮與否還是吃得出來的,能吃到新鮮的為何要掛著吃,莫非臘肉?池子裡面的酒如何保持乾淨,池子拿啥做的,玻璃,瓷磚還是水泥?都沒有記載。
然後,喝酒自然需要酒杯或碗來往嘴裡灌,總不能像狗一樣趴在酒池旁邊舔!那麼他搞一個大池子裝酒的意義是什麼,泡澡還是遊泳?如果為了舀起來方便,為何不直接叫人給他倒?
再說肉林,餓了需要刀具,筷子,手來往嘴裡送,躺在地上張嘴就吃?難道不會叫個人給他喂?
所以呢,歪史認為這一些根本不足為信,毫無邏輯基礎。也不符合現實世界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