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林屋公子「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017:定州八角廊漢簡《六韜》
最近小說《封神演義》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又正在上映了,所有《封神》電視劇給人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反派兩個主角——紂王和妲己。因為這一對男女,可以說是集合了千古壞事於一身。什麼剖心肝啊、敲骨髓啊、建肉池酒林啊、設炮烙之刑啊……每一件都非常有視覺衝擊力。
但是,我們知道《封神演義》是類似《三國演義》一樣的歷史演義小說,雖然《封神演義》加入了大量的神魔情節,但也還是有明確的歷史背景,就是商朝末年紂王在位的時期。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封神演義》這些故事都是真實的嗎?紂王妲己的壞事都是正史書寫的嗎?
1973年,在河北省定縣(今定州市)八角廊40號漢墓發掘了一批竹簡,其中有《論語》《文子》《儒家者言》等重要文獻,這裡先不討論,只說《六韜》。這是一部託名呂尚的著作,內容為周文王、周武王與呂尚的問答。相對於傳世文獻本主要講兵法,漢簡本主要講的是政治謀略,與敦煌唐寫本《六韜》最為接近。這是竹簡《六韜》的第二次發現,在此之前還有1972年出土於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的《六韜》。
定州漢簡《六韜》比較有意思的,是其中提到商紂王殺死伯邑考,讓周文王吃伯邑考的故事。在此之前,文獻中記載最早這個故事的,不是明代的《封神演義》,也不是漢代的《史記》,而是晉代的《帝王世紀》。這部書可以說基本囊括了《封神演義》中紂王所有罪狀,但是其中不少內容,也是從戰國秦漢流傳下來的。定州漢簡《六韜》的意義,就是為這個罪名追溯到了漢代,修正了顧頡剛先生《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的部分內容。
《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是顧老的經典文章,大意是,紂王的「惡」有個明顯的層累過程。記錄武王伐紂最早的周初文獻《尚書》裡,紂王最大的罪狀不過只是酗酒而已。而到了《帝王世紀》中,基本把我們熟悉的所有壞事都囊括了。這些後起的說法,並非是歷史史實。
比如比幹之死,《論語》只說「諫而死」,《楚辭》說「抑沉比幹」,《呂氏春秋》說「殺比幹而觀其心」,這些記載不但越來越詳細,而且彼此之間存在矛盾,不能不說沒有疑點。
除了比幹剖心外,《呂氏春秋》還列舉了很多紂王罪惡,比如酒池肉圃、剖開孕婦肚子看胎兒、鑿渡河人的腿看骨髓,讓周文王吃梅伯的肉,等等。炮烙之刑則出自《韓非子》。而到西漢《列女傳》,則妲己的罪名也開始添加了,把設炮烙和剖比幹加入妲己的參與。而到《帝王世紀》中,紂王和妲己的罪狀就基本定型了。
我們還是能發現一些矛盾,《呂氏春秋》說周文王吃梅伯的肉,《史記》也沒有提到伯邑考之死,定州漢簡《六韜》又是哪裡的版本呢?
為什麼會有這樣層累的過程?因為紂王作為前朝的亡國之君,在周人眼裡本來就是罪魁禍首。而到春秋戰國時私學的興起,人們說道理時總喜歡講故事,好人的代表是堯舜,壞人的代表自然就是桀紂。桀紂很多故事是雷同的,但桀和罪名遠不如紂。總的來說,商紂就成了罪惡的集大成者。但春秋末年就有人表示質疑,孔子弟子子貢就揭穿了其中秘密,他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現在我們來看,這些故事都是不靠譜的。儘管堂而皇之記錄在諸子和《史記》裡,但相較《封神演義》也沒有本質區別。所以我們還是要從《尚書》入手,分析商紂敗亡的真正原因。
在《尚書》裡,除了酗酒之外,紂王其他罪狀,大致包括不用貴戚、任用小人、聽信婦人、信有命在天、不留心祭祀等。如果我們不站在《尚書》的立場,而換位到商紂去思考。就會發現,這些事情反映的無非是紂王對於王權的強化,而對族權與神權的貶斥。
國王加強王權,儘管可以說有貪慾的一面,但從歷史環境看卻是進步的。商末仍然處於早期國家階段,雖然國家形態業已完成,但血緣氏族仍是社會主體。國王只能支配整個氏族,不能支配具體的人口。在建國初期,王權與族權更多是利用關係,但之後因為矛盾不斷衝突,最終導致國王消滅氏族,或者氏族推翻國王。所以王權和族權既有利用又有對立的一面,走向成熟國家就要求王權排除族權的影響,而將公共權力直接延伸到個體家庭。
實際上,這種王權改革從商朝中後期就開始了,這個人物就是之前提到的商王祖甲,武丁最後即位的兒子。在他之前有不少兄終弟及,在他之後卻基本父子相繼。在此期間發生了什麼?
卜辭的周祭制度就是祖甲時開始形成,其內容是加強對直系先王的祭祀,而旁系先王的子孫不在其列。這代表王位繼承權由同宗兄弟共有,開始限縮為直系父子所有。在商周氏族族長看來是違背祖訓的,所以周人單穆公說「帝甲亂之,七世而隕」,認為祖甲改制導致商亡。
文獻中的商湯滅夏不無相似之處,儘管這些記載未必是信史,但大致能反映周人的朝代興替觀。夏朝中後期有個類似祖甲的人物,就是夏王孔甲。清華簡《厚父》提到「孔甲之典刑,顛覆厥德,沉湎於非彝」,《國語》稱「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似乎孔甲也進行了一次改革。之後夏桀與商紂又多有類似之處,《尚書》記載夏桀「弗作往任」「率割夏邑」,大體也是類似的做法。他們都做了加強王權、抑制族權之事,或許具體行為過激或不當,以致加速滅亡。
商湯滅夏與武王伐紂也有類似之處。商湯和周武王都是打著氏族平等的旗幟,所以商湯政策是「網開三面」、伊尹則宣傳「堯舜之道」;而周武王也對盟友稱「友邦冢君」,認為周革商命是「行天之罰」。但在他們坐穩了江山後,又想方設法與族權鬥爭。到了西周中後期的周厲王、周幽王,實際上又是祖甲、帝辛的翻版。但王權儘管往往敗於族權,卻在鬥爭中不斷得到強化,最終迎來了春秋戰國的大變革,早期國家終於進入了成熟國家。
總體來說,紂王的所謂荒淫殘暴,多數來自後人污衊。當然不能就此為紂王翻案,認為紂王多麼英明神武,商朝滅亡來自周人偷襲。實際上,如果沒有盟邦支持,周人不可能在一戰勝利後延續數百年的社稷。評價紂王還是應該把其放在時代大背景,而儘量淡化其個人面孔。
參考文獻:
晁福林:《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
顧頡剛:《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西漢中山懷王墓竹簡〈六韜〉釋文及校注》
王少林:《族類離散:先秦人口支配體制變遷研究》
文物裡的早期中國系列:
這件文物證明周朝諸侯沒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間這個您可能沒聽過
出土兩篇竹簡《尚書》與傳世經典《尚書》不同,到底誰真誰假?
商代王后婦好生前是女中豪傑,為何去世後被商王主持與先祖冥婚?
「司母戊鼎」改稱「后母戊鼎」已九年,然而很可能是把對的改錯了
《史記》裡五帝時代的人,在這件文物中卻是商朝人,這是穿越了嗎
出土文獻記載了這則志怪故事,原來商朝是這樣滅掉夏朝的!
考古發現的這份商王世系表,顛覆和增補了《史記》這些記載
這件文物記錄了夏朝歷史,為什麼還有人認為夏朝不存在?
這件文物說華夏先祖「知母不知父」,究竟暗含著怎樣的文化隱喻?
中國為什麼叫「九州」?這件文物道明了來歷,與傳世文獻兩點不同
堯舜禹禪讓真是陰謀政變嗎?這幾件出土文物紛紛表示反對
新世紀香港發現的一件青銅器,或許能解開史前大洪水之謎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件文物,證明孔子「野合而生」的真相
出土三千多年前的一片牛肩胛骨,顛覆了《尚書》《史記》的重大記載
戰國雄主的這件青銅器神秘失蹤,但卻證明了黃帝是華夏始祖
與《周易》齊名的典籍失傳千年,記錄了嫦娥奔月竟然是吉兆
《盜墓筆記》裡戰國帛書的原型,記錄了我國最早的創世神話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網易歷史頻道等紙刊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大眾、新銳、趣味
熱點知識化,知識娛樂化
長按識別或掃描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林屋讀書(linwu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