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品牌頭版」(ID:ceozhiku),作者:林川,36氪經授權發布。
網絡熱傳一個段子:80後,開始懶宅;90後,非常懶宅;00後,「懶宅」以為常。
近年來,「宅經濟「這個詞出現頻率很高,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孕育了一批「懶宅族」,宅在家裡的宅男宅女,依靠網絡就能完成吃喝玩樂的全方位需求。
尤其是疫情發生以來,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型「宅經濟」一派火熱,發展迅猛。可以說,「宅經濟」撐起了網際網路消費的半邊天。
那麼,「宅經濟」到底有多大潛力可供挖掘?品牌如何營銷才能打動「懶宅族」?
不可否認,伴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智能,人變得越來越「懶」和「宅」,一部手機,就可以滿足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所有需求。
而上門O2O的「橫空出世」,泛娛樂產業的「高歌猛進」,讓「懶宅族」迎來了「春天」。坐在家裡,懶宅照樣吃得豐富多彩,穿得有模有樣,聞得了窗外事,玩得樂此不疲,物質與精神享受兩不誤。
特別是疫情特殊時期下,「定表搶菜」成為每日喜聞樂見的活動,朋友圈湧現出來不少「米其林大廚」,「王者吃雞」成為日常……「宅生活」下的廣大國人,成功引爆了「宅經濟」,成了當下最火爆的生活方式。
「宅經濟」,最早起源於「懶人經濟」,是隨著網絡興起的一個新概念,其本質是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主要是指居家生活和居家消費。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多數人「宅」在家裡,給餐飲、旅遊等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但與此同時,網絡購物、餐飲外賣、網路遊戲等「宅經濟」卻逆勢而上,生鮮配送、在線教育、遠程辦公、在線醫療等新型「宅經濟」也發展迅猛。
在線音樂、視頻、網路遊戲等大幅增長;釘釘等線上辦公工具也火爆全網,甚至一度宕機。就連曾經一度要被「團滅」的生鮮電商,也獲得新生,估值飆升。
一場以「宅經濟」為代表的消費革命風生水起,成為戰疫中的一抹亮色,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成為了一種備受關注的新業態。
事實上,「宅經濟」由來已久。
在日本,特定群體的消費內容和模式不僅定義了一種居家消費文化,也直接推動了動漫、電子遊戲及衍生產業的發展。而早在2009年金融危機,「宅經濟」也有了苗頭,這次新冠疫情,更是催熟了「宅經濟」。
根據2019年極光大數據的調查,當下幾乎一半的00後都是宅男宅女,宅男宅女中,女性、90後、上班族的比例最高。
另外,據艾媒資訊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的「宅文化」消費者規模已達3.32億人,2021年有望突破4億。伴隨如此規模的新興消費人群,「宅經濟」的崛起已是必然,將近三分之一的中國人身處「宅經濟」的大浪潮之中。
種種數據都告訴我們,「宅經濟」火了,而且有望進入高光時刻。
對於品牌來說,要如何面對潛力巨大的「宅經濟」市場新環境?怎樣才能把握好「懶宅經濟」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
做營銷推廣,連結用戶是關鍵,疫情下,用戶從原來的「到店消費」轉向「線上消費」,怎樣才能將用戶引至品牌的私域流量池?
首先要做好用戶圈層的區分。在大數據時代,品牌並不需要將產品安利給所有客戶,而是面向精準客戶一次性安利更多的產品。那麼品牌就要明確,自己有效連結的是哪類客戶,是主打中高端還是走大眾款。
其次是營銷工具的利用。現在適合用於「懶宅經濟」營銷的工具有:抖音短視頻、條漫、在線直播,核心矩陣是文字+圖片+視頻+直播,其中直播相對其他工具來說,互動效果更好。
可以看到,就連LV、Gucci等大品牌都開啟了直播模式,這種方式有兩大好處:能夠深度連結C端客戶,加強用戶和品牌的互動感和體驗感,提升產品銷售轉化;能夠加強B端品牌的協作,我們可以通過直播來指導渠道銷售,為經銷團隊賦能。
重新審視行業的局勢,未來將往哪種趨勢發展,哪些項目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哪些產品是潛力股,能夠為品牌帶來優厚利潤,新品研發要往哪個方向迭代。
同時,在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可考慮做資產優化,收購優勢資源,拓展產業鏈,藉助其他優勢項目,強化品牌的優勢競爭力。
4月初,三隻松鼠發布公告稱,基於戰略發展需要,三隻松鼠擬使用自有資金4225.62萬元投資設立4家全資子公司,分別主營快速食品、嬰童食品、寵物食品及喜禮食品,其中,主營快速食品的安徽鉄功基快食品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覆蓋方便食品、米粉、方便粉絲等。
三隻松鼠發布公告中表示,此次布局是現有優勢和資源在新領域的轉化及賦能,豐富產品矩陣,進一步提升三隻松鼠的整體運營能力和創新研發能力。
從中也可以看出,三隻松鼠的產品端矩陣清晰,進軍新品類擴大成長空間,同時也將覆蓋更多消費群體,進而提升公司整體品牌價值及綜合實力。
由原來看競爭對手辦事,到回歸用戶的體驗,做用戶體系資源的優化,豐富品牌的生態,實現用戶和品牌的有效連結。在當下商業環境,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來自同行,與其過多地關注和同行的差異化,不如直接關注用戶的體驗感和關聯度,佔領用戶心智。
用戶生活場景更多停留在逛網店、刷短視頻,玩B站。優質的短視頻內容、產品的直播及直播回放展示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在短視頻領域的發力,與直播形式的深耕,將更有利於疫情期間品牌的增長。
以汽車知名品牌特斯拉為例,在疫情時期,將目光投放在B站,建立官方品牌帳號,從2020年第一季度開始,B站視頻流媒體服務將接入特斯拉全球所有車型,進入私家車這一嶄新的娛樂內容平臺。
傳統汽車行業也在此時集中火力將營銷轉移到線上,貼合實時網際網路勢頭,抓住新晉消費主力人群,打通年輕消費者圈層,實現線上新媒體平臺全方位新營銷。
宅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價值追求,宅男宅女看似面無表情的背後,則是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品牌要想激活「懶宅族」,贏得這個族群的生意,除了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形態和消費軌跡,更要從精神和心理層面切入,人心的觸達和共鳴才是最重要的。
此前,騰訊視頻聯合娛樂資本論推出的《2020大劇營銷白皮書》中曾經提出,價值觀營銷+IP整合營銷會是2020年的新趨勢。這樣的趨勢也在假期間被不斷印證。
春節期間,完結月餘的《慶餘年》被大量用戶翻看傳播,其中具備普 世價值的臺詞超越了時間的限度,被當代觀眾反覆咀嚼並引發熱議和強回看效應。顯然,長假中不少用戶選擇追劇、補劇,在觀看內容的同時,也會被品牌營銷再次擊中。
這也給了品牌啟示:圈層效應強烈或是題材深刻的優質長尾劇集,是有著深度合作、甚至二次追投價值的。大眾對於優質劇集IP產生的強共情能力會連帶賦能品牌,拉長投放的影響周期。
此時品牌便需要遵從要訣之三的「狠」,即不斷在多場景下強化用戶對品牌的記憶,伴隨劇集播出過程,尋覓和劇集內容良好結合的營銷傳播點,通過在不同場景下與用戶做溝通、互動,助力品牌實現讓用戶從看見到記住,從記住到購買的過程。
而IP整合營銷則體現在360°觸達用戶上,實現線上到線下,視頻網站到社交軟體、互動社區到電商平臺的全鏈路覆蓋。以蘇寧易購與《全職高手》的合作為例,從劇中植入到明星播報,再結合朋友圈投放等社交傳播以及電商通路,打造了一條立足IP的整合營銷路徑。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懶宅」並不是一個貶義詞,背後的潛意詞,即更便捷、輕量、易操作、快速的用戶體驗。不得不承認,懶宅,創造市場商機;懶宅,推動科技進步;懶宅,促進經濟發展。
對於品牌家來說,抓住「懶宅經濟」的機遇,提前做好營銷布局,做正確的事,才能擁抱光明的未來。
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疫情的催化,讓「宅經濟」乘勢而上,蓬勃興起。
品牌要抓住機遇順勢而起,選擇與品牌調性契合的優質內容,並在社交平臺豐富創新的營銷手段助力下,抓住用戶真實需求,從而幫助品牌從認知提升到與用戶實現價值共鳴。
不過,隨著「宅經濟」的爆發,品牌現在的競爭比以往要更激烈。
所以,面對營銷形勢的變化,品牌必須秉持著「用戶在哪,營銷就在哪」的原則,有效觸達用戶,並與之進行深層情感連接的投放策略和方式;而從產品層面而言,產品體驗必須簡潔、便捷、不費腦、易操作,同時又能高效滿足用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