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友:白宮第一御用藝術家,賈伯斯聽了淚流滿面

2021-02-13 麥音樂

曲名:Libertango

藝人:Yo-Yo Ma

專輯:Soul of the Tango: The Music of Astor Piazzolla

年代:1998

風格:探戈,大提琴,古典

馬友友,大提琴演奏家,在法國出生的華裔美國人,獲得16座葛萊美獎。馬友友為多部電影音樂配樂,其中包括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電影《西藏七年》,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他被美國《People》雜誌評選為「最性感的古典音樂家」,他的籤名,不是英文Yo-Yo Ma,而是一筆一畫的中文——馬友友。

2011年2月1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親自授予馬友友 「總統自由勳章」。

在《史蒂夫·賈伯斯傳》中有一段:

有一位古典音樂家,賈伯斯既尊敬他的為人,又欣賞他的藝術造詣,這就是馬友友,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他的人就像他的大提琴曲一樣和藹而深邃。他們在1981年相遇,當時賈伯斯在參加阿斯本國際設計大會,而馬友友正在參加阿斯本音樂節。賈伯斯被馬友友追求「純粹」藝術的精神深深打動,並成為了他的樂迷。他曾邀請馬友友去他的婚禮上演奏,但是馬友友當時去了外地演出。幾年之後,馬友友來到賈伯斯的家,坐在客廳裡,拿出了他的1733斯特拉迪瓦裡大提琴,演奏了巴赫的曲目。他告訴賈伯斯夫婦:「這是我本來希望在你們的婚禮上演奏的曲子。」賈伯斯淚流滿面,並告訴他:「你的演奏是我聽過的最棒的,有如上帝駕臨,因為我不相信一個凡人能做到這樣。」在後來的一次拜訪中,他們圍坐在廚房裡,馬友友讓賈伯斯的女兒埃琳摸了摸他的大提琴。當賈伯斯被確診癌症後,他請求馬友友答應在他的葬禮上演奏。

據美國媒體透露,2011年10月7日賈伯斯的葬禮以小型私人聚會的形式秘密進行。現場不但賈伯斯的朋友和家人在活動中發了言,世界知名的藝術家也都到場表演,賈伯斯遺願中曾請求馬友友在葬禮上演奏,如今他的願望已經達成。

在這次活動中致辭的有,他的遺孀勞倫•鮑威爾•賈伯斯、他的妹妹莫娜•辛普森和他的三個子女。蘋果工業設計高級副總裁喬納森•伊夫和甲骨文CEO拉裡•埃裡森也都發了言。作為蘋果擁躉的大提琴家馬友友、歌手瓊•貝茲和U2樂隊主唱波諾都到現場表演。在長長的與會者名單中,包括了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演員蒂姆•艾倫和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

相關連結:《民謠皇后瓊·貝茲,賈伯斯和迪倫都曾與她相戀》

馬友友是白宮的常客,他曾為五位美國總統獻藝,最早的一位是甘迺迪總統,當時馬友友年僅7歲,與胞姐一起在白宮演出。2011年的2月1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親自將一枚象徵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的自由勳章掛在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的脖子上。與他一同分享這一殊榮的還有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股神」巴菲特等其他十四人。歐巴馬在授勳儀式上說,馬友友是自己遇到過的最快樂的人。

賴斯和馬友友同臺獻藝

歐巴馬還拿馬友友曾獲得16座葛萊美獎開玩笑,笑稱自己只比馬友友落後14座。歐巴馬在當議員和總統候選人時曾分別以兩本書《父親的夢想》和《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兩次獲得格萊美最佳誦讀專輯獎。在授勳儀式上,歐巴馬稱馬友友是自己遇到過的最快樂的人,「儘管馬友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但比他對音樂的熱情更偉大的是他對公眾的熱情,我能證明這一點。」歐巴馬說,「他是我見過的最快樂和最豐富的人。」

你可能喜歡:

《羅馬假日》異國情 – 理察·克萊德曼

天籟兮!印第安排蕭Dream...


相關焦點

  • 馬友友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絕版珍藏老照片)
    那天晚上我對父母說,這個才華橫溢的少年是我見過最性感的男人……「我搬到了美國,到了紐約,試圖再尋找那個少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再也沒有查到他音樂會的消息了。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聽了吉兒的一席話,馬友友良久無言―――那個少年之所以銷聲匿跡,是因為他正沉湎於各色派對和酒會中的緣故。
  • 馬友友與凱薩琳合奏《綠野仙蹤》主題曲,經典之樂 歷久彌新!
    你也許沒聽說過馬友友,但你一定知道賈伯斯。賈伯斯是馬友友著名的擁躉,第一代ipod的發布會上,他放的就是這位華裔大提琴演奏家的音樂。第一次聽馬友友的演奏會,他就被其中的純粹、寧靜和遼闊打動,「那種遼闊仿佛看到浩瀚的宇宙」。
  • 流水的美國總統,鐵打的馬友友
    文章來源 / 世界音樂   圖 / 網絡整理編輯 / 田藝苗的田 他演繹了一曲盪氣迴腸的《Amazing Grace》  ,來慶祝新任總統的就職;聽著熟悉的旋律,看著這張熟悉的面孔,你也許會在某一瞬間意識到,這個華裔大提琴手,不知不覺已經見證了白宮 60 周年的權力流轉,政事更遷。
  • 馬友友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上)
    ——1、聽史懷哲演奏巴赫;2、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3、「古老管風琴的保存,是為了真理奮鬥的一部分」丨閱讀史懷哲的《巴赫論》》過去五年來,我很榮幸能夠與來自各界的藝術家們,一同探索巴赫這套組曲。這些藝術家不僅限於當代的人物,還有古代的藝術人物,像是十八世紀的建築家喬望尼.巴提斯塔.皮朗內西,就曾經與我展開一段想像的對話。我和這些藝術家們平均都合長達兩年的時間;這些歲月裡,我們各自都獲得了藝術方面的激勵和成長,而彼此更是相交日深,終能在創意上結出更豐碩的果實。我交給每一位藝術家一首組曲,再由他們從組曲中找尋透過各自藝術表現其美感的可能。最後再將其結晶拍攝成六部影片。
  • 馬友友 巴赫靈感
    他在這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嘗試探索巴哈音樂中所可能具有的視覺特質,也激發了我開始這個「巴哈靈感」系列的工作。這套影片就是其成果。過去五年來,我很榮幸能夠與來自各界的藝術家們,一同探索巴哈這套組曲。這些藝術家不僅限於當代的人物,還有古代的藝術人物,像是十八世紀的建築家喬望尼.巴提斯塔.皮朗內西,就曾經與我展開一段想像的對話。
  • 大提琴家馬友友:我在不斷的錯過中理解著生活
    為8任美國總統、伊莉莎白女王等政要的儀式演出在911遇難者紀念儀式、賈伯斯葬禮等場合獨奏……現在他終於有更多時間待在家裡了,孫子來玩的時候,他喜歡觀察他們,然後現場編段曲子拉給他們聽。年輕時的馬友友和小澤徵爾一起排練他家有段好玩的家庭錄像:錄像裡,2個月大的小孫子正因為什麼事生氣,馬友友拉琴,想逗他開心。背景中,已經1歲半的大孫子卻面無表情地走來走去。
  • 【今日大提琴大師】馬友友
    新力古典也計劃發行三張「絲路」專輯,其他如「絲路網站」等多媒體呈現方式也會一併推出。這項創新的「絲路」計劃也將參與2001的「薩爾茲堡音樂節」,及2002年「史密斯桑尼亞民俗音樂節」的演出。 1997年,馬友友費時多年完成一項將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結合多種表演藝術的創新詮釋。內容不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樂會演出、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重新錄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靈感」為題的內涵。
  • 馬友友和他的「絲綢之路樂團」
    馬友友生於巴黎,長於美國,作為華裔,絲路之旅於他或許是一趟尋找身份認同之旅。這些音樂聽來以即興演奏為主,很友好,充滿活力和使命感。也許僅有合作並不夠,民間音樂與樂器有它們特別的美與表現力,不僅是一種東方情調。
  • 朗朗和馬友友的成長故事對比
    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學條件的窘迫曾讓郎爸的精神陷入了一種瀕於崩潰的地步,影片中,郎爸在無法面對這一切的時候,終於對郎朗說出自己的想法。        「給你三個選擇,第一是回瀋陽,第二是跳樓,第三是吃藥(自殺)」。郎朗在聽到父親給自己的選擇時,影片反應了他強烈的內心掙扎,「我當時完全盲目了,不知道該怎麼辦,當時還真想選吃藥,心想跳樓太恐怖了,就說那就吃藥吧。
  • 這件事,馬友友堅持了20年
    ——伊朗音樂家Kayhan Kalhor馬友友與吳蠻合奏-《逍遙遊》琵琶與大提琴,帶著古風的韻味和渾厚抒情,一曲終了,中西方音樂被完美得融合在了一起。 這是大提琴家馬友友,與琵琶演奏家吳蠻的合作排練。
  •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2016北京音樂會
    馬友友——1955——,大提琴演奏家,美籍華人,曾獲得多座葛萊美獎。多年以來,馬友友到處發掘各國各民族優秀的音樂家,大膽地用自己的大提琴與中國的琵琶、笙和尺八、印度的鼓.東西方各種樂器同場演奏,同時也把這些音樂家和他們優秀的作品介紹給美國的聽眾。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為什麼給這樣一個計劃取名叫絲綢之路?馬友友的想法非常浪漫,在他看來,絲綢之路正是「古代的網際網路」,代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他要將這一切融入到音樂之中。
  • 馬友友的人生實驗(上)
    我們好奇,和年輕人的交流到底如何吸引著這位世界級的演奏家?64歲的他,在想些什麼?又想做些什麼?我們試圖在這10天中尋找一些答案。馬友友:我在做一場聆聽的旅程,我想做一個試驗,我想聆聽人們想說的話。田川:為什麼你有想要跟他們深度交流的欲望?
  • 馬友友 創辦絲路樂團與911事件
    在什勒斯維希—荷爾施泰因,馬友友和他的夥伴首次全面向世人宣示他們的宗旨:他們駕駛著一部高達三層的音樂大篷車,滿載橫跨由東亞直到地中海各地的傳統音樂,搜集富於民族風情的往昔經典和近期新作,合奏團的藝術家們渾然一體,甚至有即興演奏,把多元化的音樂向聽眾們詮釋。當年,馬友友不止一次地說:「我想,我們的主題定位是『當陌生人相遇』。如果雙方沒有信任,相遇反成了一種侵犯。
  • 專訪|馬友友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下)
    8歲與美國著名指揮家伯恩斯坦一起在卡耐基音樂廳同臺演出,大提琴家馬友友在童年時期,便走上了成名之路。大學畢業時,馬友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頂尖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逐漸的,他不再滿足於只在傳統的音樂廳裡演出,開始新的音樂試驗。他開始和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合作,園藝、建築、繪畫、舞蹈、電影,拓展古典音樂的更多可能性。然而,這樣的選擇讓很多古典音樂界的保守人士不解,甚至有樂團直接取消了與他的演出合約。
  • 11.16 馬友友與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絲綢之路項目於我以及絲綢之路樂團裡的每一位藝術家來說,是一個創造性的家園,是一個我們的靈魂可以回歸,去探索全新的藝術語言,邂逅朋友和陌生夥伴,在與人交往中追尋樂趣的棲息之地。許多年以來,我們加深彼此之間聯繫的方式之一就是給彼此家的感覺。今晚,我們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來共同體會「家」的意義。
  •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合奏團
    音樂會現場除了兩曲靜謐幽遠的慢板,始終洋溢著熱烈的遊牧氣氛,在觀眾席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被民樂的熱烈和新鮮節奏的編曲點燃的觀眾熱情。15年的合作,14位音樂家早已培養出細密的默契。有那麼多觀眾是只衝著馬友友來的,但整場音樂會給了每位音樂家以充分的表現,除了音樂會的名稱以外,並沒有在現場格外突出馬友友個人。甚至可以說,這個樂團靈魂人物甘願隱藏在整個樂團裡當一片低調的綠葉。
  •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音樂會 在坦格伍德音樂節上,絲綢之路合奏團及其藝術總監大提琴家馬友友表演了流行和當代跨文化作品的節目。
  • 演奏家馬友友悼念配樂大師莫裡康內
    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特意演奏《天堂電影院》中的配樂,悼念莫裡康內。      此次馬友友演奏的是《天堂電影院》結尾著名的旋律「Love Theme」。《天堂電影院》也是莫裡康內電影配樂的代表作之一。      莫裡康內的作品常常會被其他藝術家收錄,最為國人熟知的或許就是在2004年9月發行的一張名為《馬友友的電影情緣》的古典音樂專輯。      據說,裡康內因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入圍2001年奧斯卡最佳配樂獎。
  • 一代琴師馬友友的哈佛愛情故事
    直到有一天我聽說了他在朱麗亞音樂學院就讀的消息,你可以想像我的興奮······」聽了吉兒的一席話,馬友友良久無言——那個少年之所以銷聲匿跡,是因為他正沉湎於各色派對和酒會中的緣故。12點到了,幾個朋友在遠處叫馬友友的名字,他一下子回到了現實。他想都不想就吻了吉兒,轉身離去。第二天,馬友友得到了NBA門票和比薩餅,可是他一點兒都不快樂。
  • 馬友友:廣州是中國的寶貝
    馬友友在沙面「快閃」演奏。馬友友在永慶坊表演。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音樂周藝術總監、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表示:「我們相遇在音樂裡,總會有驚喜。」「今年,我們與青年藝術家們一起分享、交流、合作,當然,還有各種吃!真的非常開心。」在為期一周多的音樂周中,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71名青年音樂家們走到一起,在以藝術總監馬友友及音樂總監麥可·斯特恩兩位導師領銜的國際名家導師團隊的指導與陪伴下,一同排練、練習、交流、演出、玩耍,歡樂有愛的氣氛貫穿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