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重在「三早」!專家提醒:常做三事,養好心,人長壽

2020-12-27 騰訊網

我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中顯示,我國血脂異常的人數已經高達40.1%。

相當於每5個人中,就至少有2個人血脂處於「亞健康」水平。

血脂高,逐漸成為困擾不少人的首要心血管問題。如果血脂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可能就會滋生血栓,增加心肌梗塞、腦卒中、心絞痛等風險。

有資料顯示,每年我國心梗病人新增60萬人,是全球心梗患者最多的國家,形式十分嚴峻。

首都醫科大附屬醫院的常務副院長——周玉傑院長,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心梗防治,『重在三早』」的口號,號召全民積極預防:

● 「早預防」

至少90% 的血栓問題都是可預防的,要先從戒掉不良生活習慣開始,減少外界因素對心血管造成的傷害。

常見的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習慣」有:

· 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 情緒焦慮,難以控制

· 抽菸酗酒,飲食油膩

· 不愛運動,肥胖超重

以上都是常見的會引起血脂升高的壞習慣,需要大家日常積極調整。

● 「早發現」

血管是慢慢堵塞的,當堵塞程度達到70%時,身體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異常,常見的有:

· 牙疼或腮幫子疼

· 肩臂疼、胸口疼

· 感覺呼吸不足、胸悶氣短

· 經常渾身無力,打不起精神

· 小腿出現浮腫、抽筋

一旦察覺到身體出現異常,就要積極就診,不要「一拖再拖」,最後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早治療」

患者不要逃避治療,檢查出來血栓後應當積極配合,謹遵醫囑,但也要避免「過度醫治」,反而對身體造成影響:

血管堵塞程度<60%,說明血管中有微小血栓,可以通過糾正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等進行抑制;

血管堵塞程度>60%,除了要糾正生活習慣,也要按時服藥,聽從醫生指導,這種血栓比較危險,一定要十分留意。

那講了周院長的「心梗防治三部曲」,我們再來聊一聊真實案例。

案例:短短兩年內,從心梗到血脂正常!76歲內科專家,分享經驗之談

著名內科專家胡大一教授,在一次媒體採訪中,講述了一名患者的故事,這位男患者在他32歲那年發作過一次心梗,好在經過搶救之後,把該患者從「死神」手裡搶了過來。

手術後做檢查時,胡教授發現這位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嚴重超標,而這可能就是誘使患者心梗的最主要原因。

「降脂」就成為了預防二次心梗的關鍵。

為此,胡教授給出了「三道良方」,在患者堅持了兩年後,再次複診時,甘油三酯得到了明顯控制,心梗也沒有再次發作,這裡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1.提高執行力,先改壞習慣

執行力是一切醫療手段得以實施的基礎,要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必須要嚴格調整習慣,菸酒該戒就得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控制反彈對血管的損害會更大。

2.每天多喝水,刮油降脂

天天讓大家多喝水,可是聽進去的又有幾個?

血液的主要載體就是水,多補水能夠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雜質在血管內皮沉積,喝水有諸多好處,每天喝2000ml水才能滿足所需。

對於心血管患者,可以在喝水時加入一朵有機青馳菊,開水衝泡著飲用,菊花有「利血氣、疏肝理氣」的作用,適合日常保健飲用。

有醫學實驗發現,菊花裡的胺基酸能夠激活脂質轉化酶的活性,加快對脂質的轉化和利用,從而使血脂異常得到緩解;菊花裡的硒元素又能修復受損血管內皮,抑制血管硬化,經常喝改善一下血管環境。

此外,類黃酮作為一種抗氧化物,飲用後能夠抑制紅細胞凝集,直接根本上阻止了血栓的成長,養護血管的效果比較明顯。

3.飲食清淡為主,少油少鹽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不少人的心梗就是「貪嘴」給吃出來的!

外面賣的食物普遍高油、高糖、高鹽,正常人偶爾吃吃沒關係,心血管患者可是「吃不得」,你永遠不知道血栓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所以要每時每刻注意一切誘因,降低風險。

相關焦點

  • 做過8000例手術的醫生透露,心梗發作前常出現8種預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張健,從醫20多年來,做過8000多例心臟手術,他工作時有個習慣:每次手術後都會仔細詢問患者,身體有哪些變化,哪些症狀在手術後改善了、不見了……問得多了,他便總結出一系列讓人意外的心梗發作及心肌缺血症狀。
  • 心梗冬季高發,有跡可循嗎?專家:牙痛、脖子疼也要排查
    由於當地警方沒有發現任何犯罪或暴力的跡象,這一切的發生最後都指向了突發心梗。有研究證實,氣溫與心血管病死亡率密切相關,其中心梗發生的諸多原因之一有「寒冷刺激」,冬季便成為心梗的多發季節。泰州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人醫」)專家表示,大多數心梗在發生前是有跡可循的,只不過某些症狀相對隱匿,需要特別注意。
  • 常做兩件事,心梗找上門,很多男性都喜歡!人到中年,趕快戒掉
    糖尿病和高血壓,二者「狼狽為奸」,共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導致血管堵塞,最終發展為心梗。除了疾病因素,張偉有兩個壞習慣,也成為了心梗的「助推器」。  兩件事做太多,心臟很受傷!   第一,吸菸  吸菸有害健康,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很多人只知道吸菸傷肺,殊不知長期吸菸對血管的損傷也很嚴重。
  • 八旬老人心梗被誤認為是中暑,專家3招區分中暑和心梗
    在家裡折騰了近2個小時,老人胸前區疼痛仍無緩解,家人這才覺得不對勁,急忙連夜送至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救治。該院急診科黃帥金醫師接診,了解到患者有冠心疾病,心電圖提示: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合併陳舊性下壁心肌梗死,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 40歲男子,深夜心梗離世,提醒:2件事做太多了,心臟難承受
    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源泉,一旦心臟血管堵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梗了,身體血液無法流通,可在短時間內導致死亡。 醫生叮囑老張,日常要注意調養,注意休息,少抽菸,可這兩樣,老張一樣也做不到。 老張現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恨不得天天值夜班賺錢,哪能多休息?值夜班就忍不住要吸菸。
  • 心梗發作有何預兆?專家教你識別與梗後急救
    ,如有冠心病基礎,有可能會誘發斑塊破裂、急性心梗。  劉寅提醒,老年人的心肌梗死特點主要為憋氣、氣短等。由於老年人活動耐量較低,心梗發作症狀常被其他症狀掩蓋,約三分之一老年心梗患者發作時無明顯的心前區或胸骨後疼痛。長期伴有糖尿病的老年心梗患者疼痛表現不明顯,多以憋氣甚至心功能不全等表現體現。
  • 心梗猝死年輕化,如何讓心臟安全過冬?
    著名心血管病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內科主任胡大一對此有幾十年的切身感受:「急性心肌梗死近30年不斷快速年輕化,不僅有數據支持,也是我學醫、行醫50年的親身體驗。上世紀80年代,我在北大醫院工作,每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僅有40至50人,絕大多數為65歲以上的老年患者。
  • 心梗有前兆!心臟發出的警報你在意了嗎?
    那麼在急救車之前這段時間做些什麼可以幫助救命?專家說,大多數人都是在「幫倒忙」。「幫倒忙」之一:扶起來 有些心梗患者發病時會因為胸痛倒地,這時很多人會把患者扶起來,餵兩口水胡擼胡擼後背,這樣做很要命! 專家建議,在何處發病都要立即平躺。因為心臟每分鐘都在不停的做功,所以它是全身需要供血最多的地方,而平臥時身體供應給心臟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狀動脈本身就缺血,站和坐都會使心臟缺血更加嚴重。
  • 28歲女子突發心梗離世,提醒:2件事做太多,血管撐不住
    小雪的家人很是重男輕女,從小到大,小雪做什麼事都讓弟弟做,工作之後掙的錢基本上都給家裡補貼了。事發當晚,小雪喝完酒後準備回家,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說弟弟要結婚了,讓她為首付做準備,小雪頓時崩潰了:我天天在外面累得要命,你還在乎我嗎?你把錢都給你們了,我去哪兒找?為何不能替我想想。
  • 別說「心梗」毫無徵兆,這些症狀是你沒注意!
    2020年11月20日 是我國「心梗救治日」。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心導管室主任羅年桑 出現這些症狀,務必及時「求救」 急性心梗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常危及生命
  • 寒冷天易誘發心梗
    讓人唏噓之餘,也為我們敲響警鐘,關注心梗猝死。健康殺手 心梗死亡率高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高漢華介紹,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健康的心臟疾病。心梗有哪些前驅症狀?高漢華提醒,以下胸痛屬於急性心梗標誌性症狀:胸痛部位常位於胸骨後或心前區,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或至頸部、咽部、下頜、上腹部、背部上方等;胸痛為壓榨樣疼痛、發悶、緊縮性可有瀕死感。
  • 8大徵兆預示心梗,3類人症狀不明顯
    三類人心梗發作症狀不明顯專家指出,急性心梗發作時,除了胸悶、胸痛等常見症狀外,有三類人群症狀不明顯,容易出現誤診延誤救治。廣州總醫院心內科主任向定成介紹,有糖尿病病史、中風病史、年紀較大對疼痛感沒那麼明顯的三類人群,在心梗發作時不容易出現明顯症狀,因此在呼叫120時,要提高做心電圖的意識和必要性,及時排查是否心梗發作引起身體不適。
  • 「撲克臉」可能是心梗前兆?經常有這種表情的人危險
    近日我國粒子天體物理和空間探測領域傑出專家王煥玉教授在做學術報告時突發心梗不幸逝世,享年64歲目前全國每年有近70萬例心梗發生,但僅3.5萬獲得了及時規範救治;約50%的心梗患者,發病1小時內在院外猝死。
  • 心梗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醫生用3分鐘實現逆轉
    「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支架植入手術!」近日,我院胸痛中心接診了一名60歲的胸痛患者林叔,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即啟動,得益於優化、高效的救治流程,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的情況下,醫護團隊開展搶救並在3分鐘內完成支架植入手術。最終成功救治林叔,讓他轉危為安。
  • 入秋後,重在養肺,提醒:吸菸者出現3種表現,勸你趁早戒菸
    很多人都知道,養生應順應時節,而這個時節正是養肺的好時機。中醫上講,五季養五臟,入秋後,重在養肺。中醫認為,秋季以「燥」為主,隨著空氣越來越乾燥,容易出現鼻幹、咽幹、咳嗽等不適,這時要小心「秋老虎」了。
  •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1120心梗救治日義診及宣教順利舉行
    2014年11月20日,中國醫師協會、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發起將「心梗救治日」定在11月20日。1120寓意有兩個,一是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如果能在病發120分鐘內開通梗死血管,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 小心是心梗發作
    近年來眾多知名人士因心肌梗死離世給人們敲響了沉重的警鐘在很多人心中,心肌梗死是個讓人措手不及的惡魔。當不幸發生時,如何處理才能儘可能地降低危害?心梗並非老年人的「專利」許多人認為,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專利」。對此,郭麗冬表示,近年來心肌梗死已出現年輕化趨勢。吸菸、糖尿病、肥胖、高血壓、高脂血症等都是其危險因素。
  • 94歲阿婆突發心梗化險為夷,因為家人及時做了這件事
    心梗,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頭號殺手,近日青年突發心梗猝死的新聞再次引發關注,沒有在第一時間識別出病兆,並及時送往有資質的醫院搶救,往往是耽誤救治的重要原因。94 歲的潮汕人張阿婆近日突發胸痛,但因為團結孝順的一眾子孫平日就有意識地學習急救常識,並全力配合醫院搶救,讓老人化險為夷,順利救治。
  • 撲克臉——「寫」在臉上的心梗前兆!看完趕緊去照照鏡子
    心梗:一種來勢兇猛、死亡率極高,常讓人措手不及的疾病。
  • 25歲「小魔仙」心梗去世!急性心梗「高能」預警信號千萬要抓住
    指導專家:曾昭華主任醫師 教授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心血管內科 新年的第一天,一個令人震驚的噩耗傳來:《巴啦啦小魔仙》中,凌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