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中顯示,我國血脂異常的人數已經高達40.1%。
相當於每5個人中,就至少有2個人血脂處於「亞健康」水平。
血脂高,逐漸成為困擾不少人的首要心血管問題。如果血脂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可能就會滋生血栓,增加心肌梗塞、腦卒中、心絞痛等風險。
有資料顯示,每年我國心梗病人新增60萬人,是全球心梗患者最多的國家,形式十分嚴峻。
首都醫科大附屬醫院的常務副院長——周玉傑院長,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心梗防治,『重在三早』」的口號,號召全民積極預防:
● 「早預防」
至少90% 的血栓問題都是可預防的,要先從戒掉不良生活習慣開始,減少外界因素對心血管造成的傷害。
常見的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習慣」有:
· 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 情緒焦慮,難以控制
· 抽菸酗酒,飲食油膩
· 不愛運動,肥胖超重
以上都是常見的會引起血脂升高的壞習慣,需要大家日常積極調整。
● 「早發現」
血管是慢慢堵塞的,當堵塞程度達到70%時,身體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異常,常見的有:
· 牙疼或腮幫子疼
· 肩臂疼、胸口疼
· 感覺呼吸不足、胸悶氣短
· 經常渾身無力,打不起精神
· 小腿出現浮腫、抽筋
一旦察覺到身體出現異常,就要積極就診,不要「一拖再拖」,最後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 「早治療」
患者不要逃避治療,檢查出來血栓後應當積極配合,謹遵醫囑,但也要避免「過度醫治」,反而對身體造成影響:
血管堵塞程度<60%,說明血管中有微小血栓,可以通過糾正生活方式、調整飲食等進行抑制;
血管堵塞程度>60%,除了要糾正生活習慣,也要按時服藥,聽從醫生指導,這種血栓比較危險,一定要十分留意。
那講了周院長的「心梗防治三部曲」,我們再來聊一聊真實案例。
案例:短短兩年內,從心梗到血脂正常!76歲內科專家,分享經驗之談
著名內科專家胡大一教授,在一次媒體採訪中,講述了一名患者的故事,這位男患者在他32歲那年發作過一次心梗,好在經過搶救之後,把該患者從「死神」手裡搶了過來。
手術後做檢查時,胡教授發現這位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嚴重超標,而這可能就是誘使患者心梗的最主要原因。
「降脂」就成為了預防二次心梗的關鍵。
為此,胡教授給出了「三道良方」,在患者堅持了兩年後,再次複診時,甘油三酯得到了明顯控制,心梗也沒有再次發作,這裡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
1.提高執行力,先改壞習慣
執行力是一切醫療手段得以實施的基礎,要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必須要嚴格調整習慣,菸酒該戒就得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控制反彈對血管的損害會更大。
2.每天多喝水,刮油降脂
天天讓大家多喝水,可是聽進去的又有幾個?
血液的主要載體就是水,多補水能夠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液雜質在血管內皮沉積,喝水有諸多好處,每天喝2000ml水才能滿足所需。
對於心血管患者,可以在喝水時加入一朵有機青馳菊,開水衝泡著飲用,菊花有「利血氣、疏肝理氣」的作用,適合日常保健飲用。
有醫學實驗發現,菊花裡的胺基酸能夠激活脂質轉化酶的活性,加快對脂質的轉化和利用,從而使血脂異常得到緩解;菊花裡的硒元素又能修復受損血管內皮,抑制血管硬化,經常喝改善一下血管環境。
此外,類黃酮作為一種抗氧化物,飲用後能夠抑制紅細胞凝集,直接根本上阻止了血栓的成長,養護血管的效果比較明顯。
3.飲食清淡為主,少油少鹽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什麼山珍海味沒吃過?不少人的心梗就是「貪嘴」給吃出來的!
外面賣的食物普遍高油、高糖、高鹽,正常人偶爾吃吃沒關係,心血管患者可是「吃不得」,你永遠不知道血栓什麼時候會突然爆發,所以要每時每刻注意一切誘因,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