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皇帝如何締造盛世:他用「萬事不自由」換來宋代繁榮

2021-01-11 瀟湘晨報

一個資質平庸、性格寬厚又有些懦弱,還好色的皇帝,為何治下卻名臣輩出,締造出至今都被懷念的古典中國黃金時代?今年是宋仁宗誕辰1010年,歷史作家吳鉤試圖在新書《宋仁宗:共治時代》中回答這個問題。

巧的是前段時間,以仁宗為主角的網劇《清平樂》正好在熱播。吳鉤認為,宋仁宗在今天的「熱」,恰恰反映出長期以來他被忽視的尷尬。

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十三歲登上皇位,在位四十二年,治下誕生了許多名垂千古的人物,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柳永、程顥、程頤、王安石、範仲淹、司馬光、包拯、韓琦、富弼、畢昇、沈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出在宋朝,且全是仁宗朝升起的璀璨巨星,可以說,這份「成績單」歷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無法與其比肩,以至千年後,國學大師陳寅恪還評價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仁宗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廟號「仁宗」的皇帝。

奇怪的是,不管當時還是身後,宋仁宗卻是一位存在感很低的皇帝。確實,他在深宮中出生,深宮中終老,和歷代皇帝相比,沒有「秦皇漢武」的雄才大略,宋徽宗、南唐李後主那樣千古傳誦的文藝才情,人生經歷也不像明武宗朱厚照般荒誕、乾隆皇帝幾下江南那樣傳奇。他當朝時群星輩出,本人自然被遮蔽。甚至在以他的身世演化出來的民間傳奇故事「狸貓換太子」裡,他也只是配角,目的是彰顯主角「包青天」的美名。

在《宋仁宗:共治時代》中,吳鉤主要就是致力於挖掘歷史材料,還原這位被低估的皇帝的一生,因為「中國的皇帝中,他是我特別讚賞的一位」。吳鉤此前寫過不少有影響力的歷史暢銷書,包括《風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對宋朝歷史瞭然於心,因此能遊刃有餘地重現宋仁宗的生平。「仁宗皇帝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有常人都有的缺點,但他也不是庸碌無能。」通過回顧宋仁宗的一生,吳鉤主要想解答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這樣一位被普遍忽略、似乎很平庸的皇帝,卻締造出被後世認為是宋代巔峰的「嘉祐之治」?

吳鉤認為,關鍵在於宋仁宗對皇帝這個角色有深刻理解,進而與宰輔大臣構築出一套相對良性的王朝運作機制——皇帝不獨攬大權,而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對此,吳鉤在書中花了相當多的筆墨,寫出即便貴為皇帝,仁宗也有很多無奈、克制與權衡。「仁宗皇帝有很多缺點,當時批評的聲音很多。但這恰恰說明制度在良好運轉,士大夫對皇帝的缺點敢於直言。也正是因為他的萬事不自由,還有宰輔大臣的據理力爭,才換來時代的空前繁榮」。

對話吳鉤:宋代士大夫是參與國家治理的主人翁

宋朝皇帝整體性格溫和

第一財經:現在很多人都接受了原生家庭對人的性格影響的觀點,對皇帝而言同樣如此,比如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口吃非常嚴重,是因為父親喬治五世非常嚴厲、強勢,造成他膽怯和口吃。為什麼宋仁宗在強勢的劉太后照顧下長大,但性格寬厚,還有不少皇帝身上少有的人情味?

吳鉤:宋仁宗身上很有人情味,我覺得你的感覺很準確,我在讀史料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他不像秦皇漢武那樣有雄才大略,要說資質也就是中等,比較庸常,有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有常人都有的優缺點。其實宋朝皇帝整體性格都比較溫和,很少有像後來朱元璋等帝王那麼陰暗極端的。主要原因,我覺得是宋朝皇帝都接受了儒家教化,宋朝可以說是儒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王朝,儒家士大夫對皇帝的教化,主要體現在經筵教育。而之前的漢唐,儒家對皇帝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之後的明清,皇權專制又達到頂峰。

第一財經:所以就算劉太后比較強勢,死後仁宗也沒有對她和劉氏家族做過多的政治清算。對比之下,萬曆皇帝親政後,為了擺脫張居正的陰影,張居正一死就對他做了殘酷的政治清算。

吳鉤:我覺得明代的一部分皇帝都有點心靈扭曲,包括萬曆皇帝,他從小就敬畏張居正,成年親政後才會有激烈反抗,那可是他老師呀。我總覺得萬曆皇帝做法太激烈,屬於有點變態或者不正常,超出常人的情感範圍。

宋仁宗不是那麼無私無義,但他的缺點是常人的缺點,心裡沒有那麼多仇恨。小時候雖然基本上都是活在劉太后的陰影之下,沒有什麼自主權,劉太后也一直隱瞞了他生母是李宸妃的真相,導致李宸妃到死都沒和仁宗皇帝相認,成為仁宗皇帝非常難受的事。所以劉太后一過世,他就有點急於要擺脫劉太后的陰影,把劉太后重用的大臣都外放出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這也是很正常的反應,仁宗的行為並不是那麼激烈,整個宋朝都沒有明朝那麼激烈的政治清算。

仁宗朝的時代精神

第一財經:可他還是廢掉了劉太后選定的郭皇后。這是屬於「反抗」吧?

吳鉤:廢掉郭皇后這個事其實有兩個細節需要注意。第一,導火索是郭皇后跟後宮其他女子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結果一巴掌打到仁宗皇帝脖子上,下手比較重,留了幾道指痕,仁宗因此很惱火,動了要廢掉她的心思,但他其實下不了決心,也沒有決斷魄力。第二個細節更重要,就是仁宗皇帝廢郭皇后是受到了當時宰相呂夷簡的支持和鼓動,因為呂夷簡與郭皇后之間有恩怨。如果沒有呂夷簡的極力支持,仁宗皇帝是做不出廢后舉動的。而且廢掉郭皇后之後,仁宗皇帝又有點後悔,派人去看她,還寫了一首詞。這些都說明他不是像明朝皇帝那樣做事激烈的人。

第一財經:假如仁宗繼位後像萬曆那樣進行政治清算,還會有「嘉祐之治」嗎?

吳鉤:這很難說,因為從仁宗親政到「嘉祐之治」還有二三十年時間。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他要掀起政治清算,會面臨很大的壓力。仁宗還沒親政的時候,範仲淹就上書劉太后要求她還政;劉太后一過世,範仲淹又上書,內容是什麼?向仁宗建議,對劉太后在世時的那些做法不要過於去追究,如果大臣有議論也要冷處理。從這個事可以看出,當時的士大夫都非常理智清醒,他們對劉太后的統治肯定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但一旦劉太后過世,假如仁宗出現要清算過往的苗頭,有政治遠見的大臣馬上就會出來反對。以仁宗那種比較懦弱的性格,還有仁宗朝那種權力制衡的制度來看,即便仁宗想要清算劉太后,也很不容易做到。

第一財經:從範仲淹兩次上書可以看出,他為人非常坦蕩、無私。仁宗朝名臣輩出,有網友說當時大臣都非常自信。你認為這種自信從何而來?

吳鉤:嚴格來說我覺得這不是自信,是道義的擔當。當時士大夫都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不是把自己當成皇帝統治的工具,而是參與國家治理的主人翁。這是仁宗朝開始士大夫形成的集體觀念,跟儒學復興有關。因為儒家推崇的理念就是天下為公,雖然天下現在是趙宋的,但在士大夫的觀念裡,皇帝只不過是國家的象徵,具體治理天下還是要士大夫。宋代甚至有一些士大夫公開跟皇帝說,天下並不是陛下的天下,而是天下萬民的天下、萬姓的天下。這種說法在中國古代可能有點驚世駭俗,但在宋代是當時士大夫的共識。正因為有這樣的時代精神,當時的政治環境也比較寬鬆,加上科舉制度全面展開——宋代也是第一個全面實行科舉制的王朝,一個平民出身的人可以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政府,甚至當上執政高官。正因為有制度性的階層流通通道,「士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才能落到實處。範仲淹年輕時還沒有考中進士就立下人生目標,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好宰相,就要成為一個好醫生。平民如何成為宰相?參加科舉考試。而在南北朝或者隋唐,這是不可能的,宰相基本上都來自世家大族。

共治制度的漏洞

第一財經:你在書中說,宋仁宗發展出不專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制度,是因為對皇帝角色的深刻理解。他是怎樣理解皇帝這個角色的?

吳鉤:這方面仁宗皇帝自己有幾次自白,可以看出的他想法。大體意思就是,當時很多人也勸告他要決斷、包攬權力,不能老是由下面的大臣來做決定,否則權力會被奪走之類。仁宗皇帝回答說,並不是我不想決斷,只是如果我決斷正確倒好辦,萬一決斷錯了呢?要改過來很難。所以不如讓大臣們充分討論、集思廣益,再以宰相的名義來發布政令。為什麼要以宰相的名義發布政令呢?因為宰相是可以問責的,皇帝不可以問責,難道要罷免皇帝嗎?那會造成很大的政治動蕩。

還有一次,仁宗半夜聽到宮外熱鬧的響聲,問宮女是什麼聲音,宮女說是外面酒樓裡在唱歌跳舞,完了發牢騷說,外面這麼熱鬧,皇宮裡這麼冷清。仁宗一聽就說,正因為我們能夠忍受冷清,外面才可以那麼熱鬧。如果我們忍受不了這個冷清,也想那麼熱鬧,外面就會變冷清了。仁宗這個話說明,他明白政府也好皇帝也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權力。權力不會濫用,社會才可以繁華。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仁宗雖然資質很庸常,但是絕對不是一個昏庸的人,對於自己怎麼當皇帝,可以做、不可以做什麼,他心裡很清楚,對皇帝這個角色理解得很深刻,所以才會締造出後世都懷念的繁華時代。

第一財經:仁宗和大臣摸索出來的共治天下的運作機制固然好,但這種制度似乎還是人為因素較多,首先得有像仁宗一樣的好皇帝,否則像北宋後期和南宋那樣,會出很多權相、奸相。你怎麼看?

吳鉤:北宋初,太祖、太宗出身草莽,有比較強悍的個人能力和威望,這時皇帝個人的權力會更大一點。但隨著太宗去世,接下來繼位者都是守成之君,沒有那種個人的威望,所以更多的時候必須要靠制度,或者說當時的政治慣例來維持統治。

仁宗朝形成比較良性的君臣共治、分權制度,固然跟仁宗本身性格比較寬厚有關,但主要還是因為皇帝個人威望消失之後,必須要靠制度慣例來維持政府運轉,這也是當時的一個大趨勢。不過宋朝這個制度在皇帝常人化、庸常化之後,演變到後來會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能夠很好地約束君王,但在約束宰相方面,我覺得是有漏洞的。所以到了南宋才會出現很多權力很大的宰相,比如從南宋初的秦檜,到南宋末的賈似道。

《宋仁宗:共治時代》

吳鉤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民說 2020年4月版

【來源:第一財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宋代茶文化的繁榮,主要有哪些表現?
    宋代茶文化的繁榮,主要都有哪些表現?1.對唐代茶文化的繼承唐宋兩代是中國古代茶文化的盛世,宋代不僅很好地繼承了唐代的茶文化,也讓茶文化在平民階層遍地開花,在此期間,宮廷對茶文化的重視功不可沒,更少不了士大夫階層的推動。趙匡胤便是嗜茶之人,他在宮廷裡專設了茶事機關,將宮中用茶分為三六九等。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拍一拍宋朝#宋朝曾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經濟與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時代而宋代,在經歷五代十國割據戰爭以後,宋代皇帝認識到需要休養生息,減少賦稅和開支,來恢復經濟。同時儒家文化也要求統治者節儉,因此,排場盛大,衣著華美的唐代宮廷樂規模便逐漸沒落。受到這些影響,原有的宮廷樂便縮小了規模,並且只選擇唐代宮廷樂中的部分進行編排,而這種方式也被稱為「摘編」。
  • 「五一」翻翻書丨《宋仁宗》:「狸貓換太子」的「太子」,是被歷史...
    劇中高度還原的宋代生活場景、古樸典雅的風格氣韻,再一次把人們帶回「仁宗盛治」的大宋王朝。不同於勾心鬥角的宮鬥劇,作為一部古裝劇,《清平樂》散發出一種特別的氣質來,成為一股清流,讓人耳目一新。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發達程度還是人民生活水平,宋代都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開啟了世界最早的近代化,被海外漢學者稱讚為「現代的拂曉時辰」。
  • 深度解析《清平樂》:收起愛恨嗔痴,囿於四方孤城,換得盛世清平
    仁宗在位期間,一直遵循「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並且廣開言路,最終迎來了中國古代史上著名的經濟文化盛世。然而同時,他卻也犧牲了幾乎所有「任性」的可能,收起愛恨嗔痴,囿於四方孤城,最終得償所願換得盛世清平。
  • 從王安石變法到元豐改制,宋代的稅務變革影響如何?
    在我國宋代,綜合國力雖然在我國歷代封建王朝之中不算強,但是經濟繁榮的程度卻是空前的,甚至超過了盛唐時期,而且在整個300餘年的歷史裡面,沒有出現嚴重的內亂和政變,在歷代封建王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這些都有賴於宋代一直堅持以加強中央集權為目的的政體改革。本文謹以宋代稅務機構變更歷程為著眼點,了解這場政體變革。
  • 那些為了盛世繁榮而犧牲的英雄們
    一代代革命軍人拼盡全力,去保護祖國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今天,有著不同歷史的兩支連隊「相會」在同一個旅隊。在歷史上不同年份的同一個日子,他們在不同的戰場,面對不同的敵人,打響過同樣英勇的戰鬥。這看似巧合,其實,在漫長的革命戰爭烽火歲月中,我們這支軍隊每一天都曾發生過戰鬥,每一天都曾有戰士犧牲。
  • 負時間漫遊記(宋代篇)
    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宋代著名學者,曾做到禮部員外郎,相當於現在副部級高官,他的丈夫趙明誠的父親是吏部侍郎,兩家可謂門當戶對,兩人又酷愛讀古書和收集碑文,志趣相投,可謂天造地設的一雙。夫妻倆閒暇時以「賭書」為樂。通常是在飯後,來到書房中烹茶小憩,其中一人指某一本書,然後回憶說書中所言之事在哪一卷,哪一頁,哪一行,然後另外一人翻出書來進行檢查,看看誰說的對。
  • AI 還原宋代皇帝,原來這麼帥?!
    近日,一條「人工智慧還原的宋代皇帝」喜提熱搜,博主大谷藉助人工智慧技術修復了一段3分多鐘的宋代皇帝視頻,使得宋代皇帝的紙質版畫像相貌動態還原,略帶調皮,甚至加入了人臉識別功能,用AI 匹配了最接近的明星臉……
  • 明朝盛世不是朱元璋與朱棣,而是在位僅十年的他一手締造
    宣宗惱羞成怒,當即命大力士找來一個300斤重的大銅缸,將高煦扣人缸中。高煦自恃勇力、竟託缸而起。宣宗又命人用木炭將銅缸埋起來,然後將高煦活活燒死!高煦死後,趙王高隧聞風喪膽,急忙主動交出護衛兵力,宣宗的地位此時穩固。在內部政治鬥爭勝利之後,宣宗開始著手處理沉積已久的交趾問題,交趾就是越南,宣宗剛剛繼位的時候,越南局勢已經惡化不斷派兵攻打明朝。
  • 《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① | 狸貓換太子,究竟是怎麼回事?
    他是大宋皇朝第四位皇帝,也是宋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宋仁宗雖然只活了五十多年,卻留下太多的佳話與傳奇,有些讓人津津樂道,有些卻是真假莫辨。千年不過一瞬,最終都成為後人評說的故事。今晚開始,我們將為您帶來郭瑞祥的《宋仁宗和他的帝國精英》。
  • 宋代有哪些玩具種類?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宋代有哪些玩具種類?又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要說我國古代的文化產品那可是花樣眾多。其中最為令人矚目的,當屬一樣很有趣的東西——玩具。古代的玩具可是琳琅滿目,非常豐富,而且老少鹹宜,是全民娛樂的絕佳選擇。 那麼古代都有哪些玩具?
  • 宋代為什麼流行用「官家」來稱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卻不流行?
    而如若一直在追這部劇的,肯定對這麼一個畫面不陌生,就是在劇中,無論是宦官,還是百官,亦是百姓,稱呼仁宗皇帝,皆不是以「天子」或「皇上」來稱呼,而是一個讓人陌生的稱謂,這就是「官家」。  到這裡很多人就會問,臣子稱呼皇帝不應該是「皇上」、「天子」、亦或是「聖上」嗎?怎麼會稱「官家」呢?這難道是因編劇不懂歷史鬧出的一個烏龍?答案當然不是。在宋代,「官家」確是被用來稱呼宋帝的。
  • 嘉慶皇帝一生勤政,崇尚「祖制舊法」,為何沒有延續康乾盛世
    作為十五皇子的嘉慶原本距離皇帝位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可他從小便表現出驚人的自制力,性格老成穩重,日常作息起居非常有規律,不擅長結交朋黨,一心跟隨少傅學習,行為辦事秉持法度,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再加上他在眾兄弟中,儀表相貌最端莊出眾。終於公元1795年,乾隆六十歲時,將象徵大清帝國最高權柄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寶」交個嘉慶,成為封建歷史上皇權交接的一段佳話。
  • 宋朝超常繁榮卻換來慘敗!富幾代前赴後繼拍腦袋損壞了國家根基!
    宋代光窯口就有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足以證明當年燒瓷、運瓷等業務多麼的繁忙和多麼的興盛!堪稱日進鬥金。 設想一下那些連九九表都背不好的,能明白世界工廠該怎麼如何去發展嗎? 宋朝當時還針對弱勢群體更是建立了保障機制,專門擴建了許多鰥寡老人、社會殘疾人的收容所。範仲淹購置千畝良田的範氏義莊便是其中的代表!
  • 《清平樂》,如此宋代你看懂了麼?
    不過,若提到「狸貓換太子」的故事是不是有印象了?不錯,那位「太子」就是仁宗皇帝。宋仁宗在位42年,從表面看,他是一個無所作為的皇帝,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加上性格有些優柔寡斷,大事自己不做主,而是交給宰執們去處理,為人低調到好像不是一個皇帝。但就在這碌碌無為中,中國社會繁榮的時代卻悄然來臨。
  • 從市民階層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宋代坊刻書業繁榮發展的歷史作用
    到宋代之後,經濟、文化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各大城市的民間書坊如雨後春筍一般,逐漸形成了產業鏈完整的「坊刻書業」。說到這裡,您是不是有興趣隨我一起領略一下文化事業蒸蒸日上的宋代,見證坊刻書業的高速發展和繁榮,以及對市民文化生活所帶來的全新變革,感受這個產業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所產生的歷史作用。何為坊刻書業?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如何?
  • 劉娥:改嫁皇帝 狸貓換太子 宋代「武則天」的傳奇一生
    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她有著不輸楊貴妃的寵愛,更有武則天般的政治智慧,改嫁皇帝、狸貓換太子、垂簾聽政……這些傳奇的經歷,到底哪一個才是歷史中真實的劉娥?比起晚年的殺伐果斷,宋代「武則天」——劉娥的少女時代,自然是黯淡無光的,甚至可以說是艱辛萬分。直到遇見了她人生第一個貴人——襄王府給事張耆,命運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 宋代皇帝為何被稱「官家」?
    為何宋代皇帝被臣民稱作「官家」呢?這要從「官家」稱謂的由來說起。此後, 「皇帝」與「天子」一詞並行,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獨有的尊號 。而「官家」起初一般多用來指代公家,即朝廷或政府,而非皇帝。把皇帝稱為「官家」 , 最早見載於《晉書·石季龍載記上》:官家難稱,吾欲行冒頓之事,卿從我乎?但那時候, 「官家」一詞既不流行 ,也不是皇帝的專稱 。到唐代時,「官家」一詞還是主要指代政府。
  • 宋代盛行一時的「勾欄瓦舍」有哪些節目?後來又發展如何?
    」這是大詩人劉勇的經典名句,這之中描繪了大宋的商業之繁榮,以及宋朝百姓生活之富裕。 一般而言,宋代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不僅商業十分發達,而且稅收也是達到了歷史的高潮。
  • 【解讀】乾隆王朝,其實並沒有影視劇裡那樣繁榮盛世...
    比如乾隆的父親雍正,那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皇帝,但是雍正當政的時候,也出現過年羹堯、隆科多這樣的權臣。康熙晚年的時候,他的兒子們分門別黨,結交朝中大臣形成朋黨爭奪皇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把諸種勢力幾乎全部壓服,對皇權不構成絲毫挑戰的就是乾隆朝。那麼乾隆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我舉幾個例子說明一下。  我們先來看一下他是如何防範后妃幹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