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筆記】秋日來一杯日式手衝嗎?

2020-12-27 騰訊網

這一期和大家聊一聊達人開課這本書。書內介紹了23家日本人氣咖啡店的手衝方式。

不知道大家平日裡有去過多少日式的咖啡店呢,像上海比較有名的日式咖啡店有Horiguchi 堀口,小夜,ALT, 魯馬滋,蘆田家,飲んべえ 法蘭絨,茂海等等。

不知道多少小夥伴會像我們這樣雖然喝不太慣日式濃重的苦味。但對那些講究的杯具,日式衝煮器具和衝煮手法記憶猶新。對日式手衝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啦。

書裡的店家實在太多了,這邊就給大家例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方式,也能拓展下平日的衝煮思路。

方式1:修剪濾紙以增加咖啡的body感

這個方式小編還去實操過,然而是不是真的有用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是方式還是挺好玩的。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試試,但是總覺得換個濾杯或者調個研磨度來的更直接呀。

方式2:為避免觸及濾紙和邊緣區域,在咖啡粉中間挖個洞(有點玄學,技術好的小夥伴感覺不差這個操作)

方式3:悶蒸的時候適當進行旋轉以達到充分悶蒸

方式4:悶蒸完成的判斷方式:當咖啡粉表面經膨脹後失去光澤

方式5:不同注水方式展現不同風味/body走向。一般衝泡的變化因素如表的右列所示,而注水方式的不同,也能發揮出不同魅力的風味展現。具體注水方式對味道的影響整理在表的左列。

濃鬱型:悶蒸+30ml+50ml+70ml

清爽型:悶蒸+70ml+50ml+30ml

方式6:把分層堆高,拉長水通過粉層的距離,且注水點更接近粉層

最後為大家送上松屋的衝煮方式:

悶蒸完畢後再次從高30cm處的地方,細而緩慢地注水到粉中央。從中央到外側,從外側到中央。如畫圈般以同樣的步調和細度注水,衝到120毫升時移開濾紙。

相關焦點

  • 【手衝的文化差異】所謂的歐美手衝與日式手衝到底有什麼不同?
    不過如果你實際去到日本的老吃茶店,看著老師傅一手持法蘭絨,一手持手衝壺,點滴衝煮一杯醇厚咖啡的畫面,你就完全不會覺得「Hand Drip」這個名詞是抽空的存在。  日本的咖啡文化可以說是相當獨樹一格的,不過或許是整個日式飲食文化皆然,「人」本身在咖啡上佔有的比重是相當重且無可取代的。
  • 開工故事:一杯手衝咖啡留駐都市溫暖
    壓力大的時候,他會靜心享受一杯咖啡帶來的靈感旅程,但是在家辦公只能衝速溶咖啡來喝。小倫不禁懷念起公司附近COFFii & JOY的手衝咖啡,「好想早點回到辦公室,喝到那杯手衝咖啡。」元宵過後,大多數企業逐漸開始正式復工,到辦公室辦公的第一天,小倫發現辦公桌上放著自己朝思暮想的手衝咖啡。小倫的內心不禁疑惑:「我沒有訂咖啡,是誰送錯了訂單?」
  • 手衝咖啡(器材篇)
  • 想在家做一杯好喝的手衝咖啡,並非所有的咖啡豆都適合手衝咖啡
    這些年來,幾乎每個產區的咖啡豆都有嘗試使用手衝咖啡的方式製作過,個人比較偏好於「酸甜」感的咖啡豆,所以對非洲與拉美的「水果花香」風味咖啡豆情有獨鍾。但咖啡終究是一杯飲品,欣賞它的人總會有不同的感受。喜歡「水果花香」風味咖啡豆的群體較小,更多的消費者還是喜歡「烘烤味」很濃或者醇厚度較高的咖啡。手衝咖啡是一種咖啡的製作方式手衝咖啡是如今很流行的一種咖啡製作的方式,1908年由德國的一位家庭主婦,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Mellita咖啡公司的創始人——Mellita女士所創。
  • 手衝咖啡豆推薦 什麼叫手衝咖啡 如何手衝咖啡拼配咖啡可以手衝嗎
    點擊關注 | 咖評 vdailycom 什麼叫手衝咖啡前街咖啡的理解字面意思就是手衝衝泡的咖啡。這種衝泡方式最早是由德國的梅麗塔女士於20世紀初的時候發明的。當時她在家中做咖啡,突發奇想地用兒子的吸墨紙當做濾紙,在濾紙裡放入咖啡粉,並用水壺將水注入咖啡粉,萃取出了一杯味道不同以往的咖啡。手衝咖啡基本都是用單一品種、單一產地的咖啡豆來衝泡,每種不同的咖啡豆都有不同的風味,口感層次更豐富。更重要的是,手衝咖啡更能去除其他因素幹擾,能讓我們品出咖啡最原始的味道。
  • 北京中赫時尚:如何做一杯彭于晏同款手衝咖啡?
    北京中赫時尚:如何做一杯彭于晏同款手衝咖啡?那麼,手衝咖啡究竟有什麼魔力?我想不僅是因為能喝到咖啡最本真的味道,也因為它有情懷的歷史跟酷炸天的製作過程。手衝是怎麼來的?手衝是怎麼來的?手衝起源於歐洲,最廣為流傳的就是媽媽用兒子作業本創業的故事。在大家都還在用布料袋過濾咖啡渣的時候,德國婦女本茨·梅麗塔非常討厭這種過濾方式下殘留在齒縫間的咖啡渣。
  • 手衝咖啡為什麼不能用細粉 手衝咖啡豆研磨度 手衝咖啡需要篩粉嗎
    所以,它對研磨度更為敏感,越均勻的研磨,會使得填壓後的咖啡粉越是緊密,而且有較少的空隙,能對水產生均衡的阻力,如此才能成功地萃取一杯Espresso。前街咖啡覺得如果你要用摩卡壺煮咖啡,也是可以試試極細粉的,只是萃取一般都會過度,雖然有一點油脂能出來,但是味道偏苦,享受過程往往大過於口味本身。
  • 前街手衝咖啡技巧|手衝製作咖啡流程 怎樣衝咖啡 手衝咖啡水粉比
    手衝咖啡雖然看起來簡單,但還是有許多要注意的點,如果控制好的話,絕對可以做出一杯專業而地道的單品咖啡。接下來以前街咖啡的手衝經驗,給大家簡單講解一下手衝咖啡的步驟和注意事項。手衝咖啡所需要配置手衝壺、濾杯、分享壺、磨豆機、濾紙、電子秤、溫度計、篩粉網。【手衝壺】手衝壺品種繁多,款式自然是符合個人審美就好。
  • 手衝咖啡新做法,歐美式「細粉攪拌大水流」,輕鬆衝出好咖啡
    1903年,德國家庭主婦梅麗塔女士源於對咖啡的熱愛,在家使用銅碗與吸墨紙做出了首款手衝咖啡濾杯,喝上了味道乾淨且風味良好的咖啡。此後,手衝咖啡很快遍及全球,成為主流的咖啡製作方式。手衝咖啡的方法大致上分為兩派:日式與歐美式。
  • 手衝咖啡知識入門 手衝咖啡步驟圖解悶蒸 手衝咖啡衝泡手法
    手衝咖啡,對於不少愛好者來說可以說是件蠻神奇的事呢!看起來還挺簡單的,不過是拿著個水壺繞圈圈,然後就得到了一杯有著許多神奇風味的咖啡了,但是想要自己嘗試的時候卻又不知道何從下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手衝的一些手衝咖啡的建議和手衝咖啡的手法~【關於手衝大建議】01 水質一杯好喝的咖啡當然離不開好的水質,在日常生活中,衝咖啡別直接用自來水,建議使用過濾過的水或者純淨水衝煮咖啡,當然,
  • 地道手衝咖啡,綿滑日式蛋糕卷!來「咖友」享受慢時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貪吃,ID:tcsc020】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N款咖啡任你pick!牛角包、日式蛋糕卷、椰奶凍方塊...pick 純品一號睏乏時刻提神的法寶,困頓的下午來一杯精品手衝咖啡!
  • 掛耳咖啡衝泡 掛耳咖啡怎麼衝?掛耳咖啡也能衝出手衝咖啡味道?
    掛耳咖啡掛耳咖啡是把咖啡研磨成咖啡粉裝在密封的濾袋。之所以稱為掛耳咖啡,是因為在衝煮過程中,需要把濾袋兩邊的小紙片(小耳朵)張開掛在杯子上進行萃取。由於其主打特點是非常便捷就能喝到一杯黑咖啡,成為眾多辦公室、居家和旅行的必備之選。
  • 手衝咖啡技巧基本過程步驟和咖啡渣完美形狀 手衝一定要電子秤嗎
    手衝咖啡步驟1、先準備好咖啡豆,手衝壺,濾杯,濾紙,電子秤,分享壺,磨豆子,篩粉器。5、將15克的粉倒入濾杯中,輕輕晃動一下濾杯,讓粉鋪平,等水煮好倒入手衝壺量水溫,前街咖啡一般中深烘焙水溫是86度-88度,淺度烘焙一般是90度-94度。
  • 手衝咖啡之~分段注水
    為什麼咖啡師經常會把一杯手衝咖啡分為幾段來衝煮呢,分段衝煮有什麼好處?手衝咖啡最常見的衝煮方法有一刀流派、三刀流派、火山派、隕石派、松屋派、壓粉衝派、攪拌派以及點滴派,各大門派在咖啡武林中各佔一席,而三刀流派屬於分段式萃取。
  • 體驗手衝咖啡,感悟人生
    咖啡萃取完成,移去濾杯,輕輕地晃動分享壺,使咖啡充分地融合,至此,一杯芳菲四溢原滋原味的手衝咖啡就衝泡完成了,與家人或朋友分享吧!1.衝好的咖啡最好是不加糖,不加奶,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不同品種或烘焙度的咖啡之韻,當然,這還得看個人喜好;在周末時光,或親友小聚,在體驗手衝咖啡的日子裡,除了感受到悠然閒靜的氛圍之外,也隱約感悟到了手衝咖啡的過程,更象在表述人生。
  • 手衝咖啡注水:手衝咖啡注水的段數對咖啡有什麼影響?
    導讀在手衝咖啡的衝煮時,大家會聽到不少關於分段式衝煮的方案,有小夥伴分三段,有小夥伴分四段,還有小夥伴不分段。那麼分段注水的次數會如何影響手衝咖啡的萃取呢?今天我們就來分享一下關於衝煮手衝咖啡時分段數對咖啡的實驗吧。
  • 四大手衝咖啡技巧 咖啡水粉比和萃取時間 手衝咖啡三段式注水時間
    手衝咖啡的興起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自己衝煮咖啡,衝煮器具層出不斷,許多新手剛入門還是無法掌握怎麼衝煮好一杯咖啡,前街咖啡覺得衝煮咖啡無非是這四步-咖啡粉量-研磨度-衝煮水溫-衝煮時間,掌握好了這四步,下面一起跟著前街咖啡了解一下吧。
  • 在家手衝咖啡 夏威夷科納咖啡手衝參數 科納手衝咖啡風味與口感
    在2009年,2011年格巴裡亞(夏威夷KONA品評會)杯大獎賽中,榮獲亞軍稱號。在那裡收成的70%堪稱最頂級的特級精品豆,它是以高品質著稱的農場。甚至,比它稍差一檔的精品豆也有著毫不遜色於特級精品豆的芳香,烘焙業界的人們稱奇並讚不絕口。
  • 咖啡濃度|手衝咖啡濃度多少合適 手衝咖啡濃度怎麼算雪莉咖啡濃度
    前街咖啡在手衝咖啡過程中,使用濃度測試儀可以得出,前段和中段的濃度較高,而尾段濃度較低,前街咖啡通過濃度數據的高低來調整手衝參數。很多人就好奇這個咖啡濃度是要怎麼計算出來,並且達到什麼濃度才算合適,今天前街咖啡就來一一解答。
  • 手衝,讓咖啡喝出儀式感
    把生活的苦澀、無奈、溫暖都融入到一杯杯香氣濃烈的手衝咖啡裡。咖啡,是生活,而生活,也如同咖啡。一杯原汁原味的黑咖啡,雖然苦中帶澀,卻讓人回味無窮。這就好像生活帶給我們的體悟和成長,雖然我們常說「life is so hard」,但晚安時刻也依舊會鼓勵自己「tomorrow will be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