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能力差?父母的過度幹涉,只會讓TA的交友圈越來越窄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大多數父母喜歡幹涉子女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很大程度上,這的確是出於深厚的愛意,然而以愛的名義過度幹涉子女的決定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

王媽媽的女兒囡囡一直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吃穿用度一切都由家人精心照顧著,連囡囡和哪個小朋友玩都必須經過父母的同意。

她覺得鄰居家染了頭髮的小姑娘太臭美了,心思不在學習上,不能讓囡囡和她一起玩。

一起上興趣班的幾個小男孩又太調皮搗蛋了,總是搶走囡囡的玩具,王媽媽覺得這是在欺負囡囡,堅決不允許女兒跟他們一起玩。

親戚家的小孩很喜歡炫耀,張揚的不得了,王媽媽一向看不上,也不讓孩子跟她玩。

就這樣,囡囡的社交圈子越來越窄,因為大家都知道她有個很嚴厲的媽媽,於是就慢慢的疏遠了她。囡囡也因為媽媽的過度管控,越來越膽怯、內向。

李媽媽則剛好相反,她非常熱衷於給兒子創造社交機會。

只要是班上家境不錯的,李媽媽就想盡辦法通過生日會、互送禮物、請吃飯等方式,幫兒子交朋友。

原本就是硬著頭皮,託關係進入的這所貴族學校,一年下來為了兒子社交所花費的金錢,已經遠遠超過了李媽媽所能承擔的。但既然已經投入了這麼多,中途放棄又捨不得,李媽媽只能硬著頭皮堅持著。

長期下來,她兒子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擔心朋友們發現自己家境不好,一方面又因為父母的付出而感到愧疚。

這兩個事例都是父母對子女的社交圈過度幹涉的典型事例。

確實,孩子小的時候容易因為種種原因,無法妥善地處理好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關係。父母會因此擔心,想要儘量幫助孩子交到優質的朋友,並維護好朋友關係,這是非常能理解的。

古有「孟母三遷」、「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的說法。

選擇正直、誠懇、眼界開闊的人做朋友,能讓孩子受益良多。

而孩子們往往對人的辨別能力較弱,很難區分什麼樣的朋友才適合交往,很多父母會幫孩子篩選朋友,嚴格把控孩子的交友對象。

但也有句話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對孩子的保護不可能無時無刻、面面俱到。一旦脫離了父母,這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就將失去生存的能力。

如果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不如把他培養成一個本身就很優秀並且有正確價值觀的人。

優秀的人總是格外吸引同樣優秀的人,再加上正確的價值觀,可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分辨出來哪些人是值得交往的。

尤其是幼兒期的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在表達需求的方式上又難免稚嫩,因此在小朋友們彼此接觸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摩擦和碰撞。

這個時候,很多父母會迫不及待地介入,以幫助孩子解決矛盾。殊不知這種摩擦和碰撞其實正是孩子們處於這個階段的社交特徵,是他們正常的社交模式。

只有孩子們在社交的過程中,通過一次次的摩擦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學會包容和謙讓,才能逐漸成長。

當孩子們在社交方面受挫時,父母應該平靜、客觀地看待,不要過早地介入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中去,因為這樣反而會把孩子們之間的小矛盾轉變成大人之間的衝突。

當然如果這種矛盾確實對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傷害的話,父母應該及時制止,並對孩子做好安撫工作。

這裡說的不能過早介入並不是指父母完全置身事外,而是要對孩子感同身受,接納孩子的情感和心情,積極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幫助孩子梳理並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

在孩子的社交圈裡,父母能做的只有適當的協助,而非插手代為處理。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一、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成了「低頭一族」,父母總是抱怨他們只愛玩手機打遊戲,悶不吭聲的。

但是為何不先問問自己下班之後在家是怎樣度過的呢?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高質量的陪伴?還是各自掏出手機,沉迷其中?

陪伴不僅僅是指和孩子同在一個房間裡,而是需要父母跟孩子多溝通、多互動。

親子之間的良性互動,能為孩子的社交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鼓勵孩子走出家門

孩子的成長需要更為廣闊的空間,父母不要總是把孩子關在家裡學習、做作業。多鼓勵他們走出家門、積極地交友,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社交機會。

比如:可以去有小朋友的親戚家串門,或者邀請玩得好的同學來家裡做客,也可以約上幾個有小朋友的家庭一起去露營或者短途旅行。

除此之外,父母在和自己的朋友見面的時候,也可以帶上孩子,讓他們能夠觀察到大人之間的社交方式,並鼓勵他參與其中。

在孩子嘗試社交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多鼓勵,在每一次哪怕很微小的進步的時候給予肯定,這樣能讓孩子遇到陌生人的時候不膽怯,敢於表達自己。

三、教授社交小技能

首先父母要教會孩子懂禮貌,一個講禮貌的孩子,給人的第一印象一定不會太討厭。

教孩子主動問好,尋求別人幫忙的時候用上「請」,結束之後表示感謝,不小心妨害到別人的時候說聲「對不起」。

這些禮貌用語是非常實用的,畢竟禮多人不怪。

除了禮貌之外,社交過程中還需要傾聽、讚美、合作、分享、協商等技能,父母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慢慢潛移默化地教授給孩子,這樣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相處的時候,自然能夠從容應對。

四、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出現

不管什麼時候,父母總是孩子內心最堅實的後盾。當孩子遇到自己無法處理的困難時,父母要及時給予幫助,培養孩子對家人的信任,這會成為他安全感的來源。一個內心安定的人,一定離不開父母最妥帖的關懷。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但父母切忌過度幹涉,一定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讓他逐步提高社交能力,從而在社會中更好地立足。

相關焦點

  • 郎平一句話點醒無數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同時,因為長期不與他人交流互通,他還患上了社交恐懼症,連工作都不敢找,只是留在家裡啃老。 提到這個孩子,郎平一陣唏噓。而作為聽眾的我們,更是滿含心酸: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社交,竟會導致如此危險的後果。
  • 戀愛技巧:交友圈太窄,如何找到女朋友?
    是你的渠道太少,交友圈太窄啦!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怎麼可能去結交新的異性朋友呢?更別說談戀愛啦!今天我們話不多說,直接上乾貨!大家都知道,社交軟體是一個最節省時間精力的東西,但是我們如果找到的是一些目的性不純良的社交軟體,那就得不償失啦~下面有幾個社交軟體的推薦:1.
  • 孩子想要朋友,卻不敢主動交朋友,父母該如何培養兒童社交能力?
    這個時期的孩子普遍具有社交意願,但是缺乏社交能力。3-4歲:人際交往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裡,孩子們會進入新的集體生活,他們會明顯地表現出社交需求,而在此之前他們從未有過獨自交友的經驗,所以會感到茫然和無從。
  • 現代交友為什麼越來越局限於社交軟體
    聽到他這麼說,我瞬間就覺得我們在社交活動這方面有了「代溝」。現在使用交友軟體的人越來越多,交友軟體也成就了從一夜情到婚姻的各種不同關係。在短短幾年內已經逐漸成為現代人主要的交友方式,但是與傳統的搭訕方式相比,是不是少了些樂趣呢?
  • 郎平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千萬不要讓孩子活成一座孤島!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過度幹涉孩子社交,實際上是在阻礙孩子的成長,甚至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好的友情,會激勵孩子更好的成長 近日,一則#同寢室8名女生全部保研成功#的新聞,登上熱搜,讓許多網友羨慕不已。
  • 毀掉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是對ta「過度保護」
    當孩子的生活充滿被迫、被監督,甚至被約束自由,會讓孩子陷入痛苦的根源。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兒童時期被父母過多地限制行為、幹涉隱私的人,會造成終生的傷害,長大後不僅獨立性差,可能會給心理造成巨大的傷害。紀錄片《鏡子》裡的家明,就是這樣一個悲劇。父母對他的管教太嚴格。
  • 父母最大的惡,是過度保護孩子
    雖然這只是一個科幻故事,但反映的問題,卻足夠現實: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給孩子的世界打上馬賽克,處處監控孩子,恰恰會不受控制地走向反面,最終毀掉孩子。 幸虧樓不高,小巍也幸運,只摔斷了幾根肋骨。但被批評了一下就跳樓,這抗挫商之低下,簡直匪夷所思。 心理學博士張智豐指出:「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小巍的低抗挫能力,就是被過度保護給「保護」出來的。
  • 子女對於父母幹涉婚姻的處理
    現實中,父母幹涉子女的婚姻,甚至主宰子女的婚姻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社會在一天天進步,時代在高速發展,人們的婚姻觀也在與時俱進。一旦碰到子女幹涉父母婚姻自由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置,並不十分明確。那麼,子女對於父母幹涉婚姻的處理該怎麼處理?接下來由小編帶您...
  • 過度保護孩子,可能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這些阻礙
    如果父母因孩子的安全而忽視了對大腦的刺激,這些聯結就會喪失或消退。 生存技能不足,抗挫和應變力差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接觸的人和環境也越來越複雜,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下,不讓他們接觸到危險,無論大事小情,全替他們解決,只希望孩子看到美好光明的一面,順利地成長。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孩子有這3個表現,說明社交能力太差,自私內向到底該怎麼辦?
    孩子出生下來後會變成什麼樣的性格,主要受先天的性格和後天的教育影響。有些孩子天生性格比較內向不愛社交,或者社交能力差與別人相處不好。孩子社交能力差,體現在哪些方面呢?1、 孩子不懂禮貌,不會尊重人有些孩子在面對集體時不懂得禮貌,也不會去尊重別人。
  • 孩子膽小、害羞、不合群,責任在家長,孩子社交能力如何培養?
    周末,總是想帶著孩子出去「秀一下」,與親朋好友增進距離的同時,還能鍛鍊孩子社交能力。可是事與願違,孩子在家像個「話癆」,在外人面前卻不願意說話、不願意喊人,只會自己默默在一邊玩耍。孩子不喜歡社交,問題可能出在家長孩子喜歡模仿,而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父母自然成為了孩子的第一任社交老師,孩子不愛社交,很可能是我們自己出現了問題。1、家長本身不喜歡和人打交道,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很少和其他家長交流溝通。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有很多父母覺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就應該被富養,最好的東西先讓他們用,在錢上也盡力滿足孩子。但是他們沒意識到,這樣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多的不利影響,當今有一種育兒方式,會把孩子搞得一團糟,阻礙他們個人特質的發展,這種育兒方式正大行其道,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老一輩的人生怕孩子磕到碰到,就很少帶孩子外出,也就缺少了和其他人接觸、交流的機會,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沒有了。另外,過度保護、包辦代替還會造成孩子各項能力的缺失,比如因為擔心地上髒而不讓孩子爬,孩子的雙側協調能力、前庭功能等就得不到鍛鍊,從而產生感統失調。
  • 黃聖依的育兒經:反對過度幹涉孩子未來,但會在關鍵處引導
    但是後來這樣可以去展示唱跳能力的舞臺對我們來講越來越少了。所以當他們邀請我的時候,我有過猶豫,但是最終我還是決定要邁出這一步,因為我對這個舞臺依然有那種熱情,有那種想釋放的東西。我希望在一個唱跳的舞臺上去展示自己,所以在這種糾結或者說猶豫當中,那個黃聖依還是戰勝了另外一個,所以我就走出了這一步。
  • 興趣交友會成為引領社交app賽道的獨角獸嗎?
    興趣交友會成為引領社交app賽道的獨角獸嗎? 2020年4月5 日,一款以「興趣交友」為主的社交app——檸檬暢聊,在app store以及各大安卓應用商店悄然上線。其「興趣交友」的方向,也給陌生人社交領域帶來了一些全新思考。 什麼是社交?首先,社交分為熟人社交和陌生人社交。
  • 不想孩子抗挫折能力差,在6歲前應進行逆商培養,父母別忽視
    現在的時代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未來必須學會競爭才能生存下來。面對競爭只懂得知識點肯定是不夠的,他們還需要具備堅強的意志,要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信心,要有能夠適應生活和職場當中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現在在早期教育上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
  • 孩子表達能力差是什麼原因 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表達能力差,這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和生活,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與所受教育和生育環境因素有關,那麼孩子表達能力差怎麼辦?原因是什麼?咱們來了解一下。孩子表達能力差原因是什麼?
  • 葉一茜爆森碟曾被同學欺負:當孩子遇到交友挫折,父母該怎麼辦?
    這就讓「如何面對孩子交友中的困難和衝突」,成為了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因為,當孩子走進幼兒園的那刻起,他就走進了社交叢林。但是如果孩子真的不喜歡交朋友,只希望能夠自己一個人玩,咱們也不要過多的去強迫孩子。父母的職責,做孩子穩定的大後方孩子們的世界很小,但也並不簡單。
  • 敢公開交友圈的人,到底有多大膽?
    當代年輕人交友,可能圈子不怎麼大,但秘密一定不少,一旦被公布於眾就會引起一場風波,但是一個高段位的交友塘主是不畏懼公開自己的交友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