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話丨16.商朝(2)成湯建商

2021-02-12 風雨五千年1

商朝的始祖叫契(子姓,名契)。契是黃帝之玄孫、玄囂之曾孫、蟜極之孫、帝嚳之子。契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氏(古族名,在今山西永濟西)之女,為帝嚳的次妃。有一天,簡狄與兩個女伴外出洗澡,見燕子墮下一枚蛋,簡狄取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後,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命令契道:「現在百官之間不再親近,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這五種人倫關係也不和順,你來擔任司徒,努力施行五倫教育,總體原則是以寬厚為宜。」契被封於商(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賜姓子氏。契興起於堯、舜、禹之際,功業卓著,百姓的生活很安定。

契去世後,其兒子昭明繼位。昭明去世後,其兒子相土繼位。相土去世後,其兒子昌若繼位。昌若去世後,其兒子曹圉繼位。曹圉去世後,其兒子冥繼位。冥去世後,其兒子振繼位。振去世後,其兒子微繼位。微去世後,其兒子報丁繼位。報丁去世後,其兒子報乙繼位。報乙去世後,其兒子報丙繼位。報丙去世後,其兒子主壬繼位。主壬去世後,其兒子主癸繼位。主癸去世後,其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故成湯是黃帝之十七世孫、契之十三世孫,其世系是:黃帝姬軒轅——玄囂(即少昊)——蟜極——帝嚳——契——子昭明——子相土——子昌若——子曹圉——子冥——子振(亦作子亥)——子微(亦作上甲微)——子報丁——子報乙——子報丙——子主壬——子主癸——子天乙(即成湯)。

成湯元年(前1783年,即帝桀三十六年),成湯開始徵討葛國(夏、商、周時國名,嬴姓,在今河南寧陵北,與商為鄰)。《孟子·滕文公章句下》說,湯徵伐諸侯,就是從葛國開始,先後徵伐十一次,而無敵於天下。

成湯二年(前1782年,即帝桀三十七年),成湯遣使者帶著錢物到有莘氏(夏朝諸侯國名,亦稱有侁氏,在今山東曹縣北)聘請伊尹(姒姓,伊氏,名摯,尹為官名)。成湯得到伊尹後,向帝桀舉薦伊尹。伊尹來到夏都,用堯舜之道曉諭帝桀,帝桀不聽。

成湯五年(前1779年,即帝桀四十年),伊尹見夏朝的政治腐敗,又回到商都亳邑。他從北門進入亳邑,遇到了湯的賢臣女鳩、女房,於是作了《女鳩》、《女房》。

成湯七年(前1777年,即帝桀四十二年),成湯被帝桀囚禁於夏臺(即鈞臺,在今河南禹州南)。據《綱鑑易知錄·卷二·夏紀·桀癸》載,當時有獵人張開羅網,將四面合圍起來,想把進來的動物一網打盡。這時湯正好外出打獵,便命令獵人撤去三面的網,說:「想從左邊走的,就向左;想從右邊走的,就向右;不聽命令的,就入我網中。」漢南的諸侯聞知此事,說道:「湯真是仁義至極,連禽獸都蒙受恩澤,何況是人呢?」於是都歸心於他。帝桀痛恨湯大得諸侯人心,將湯召來,囚於夏臺,不久又將他釋放。

成湯十六年(前1768年,即帝桀五十一年),帝桀的太史令終古逃奔到商,伯益的後裔費昌也去夏適湯。

成湯十七年(前1767年,即帝桀五十二年),帝桀殺死諫臣關龍逄。這時,兩日相鬥,群星隕落,泰山崩裂,發生地震,伊水、洛水枯竭。

成湯十八年(前1766年,即帝桀五十三年),帝桀暴戾,不知悔改。成湯於是誓師伐桀,以伊尹為相,以費昌為御者,與桀戰於鳴條(地名,在今山西運城市安邑鎮北,一說在今河南封丘縣東)。帝桀戰敗,成湯於是將帝桀放逐到南巢(地名,在今安徽巢湖市一帶)。夏朝滅亡,立國四百三十九年。三月,湯回到亳邑,登上天子之位,建國號為商,以建醜冬十二月為一歲之首。顏色崇尚白色,祭祀用白色雄性的牲畜,旌旗的顏色也用白色。

成湯來到東郊郊祀,評議諸侯的功與罪,封立大禹的後裔以及古聖賢有功者的後裔,分封孤竹(商周時諸侯國,相傳為姜姓,在今河北盧龍南)等國,各有差別。成湯寫下《湯誥》說:「三月,商王親自來到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告:『你們不能無功於民,要努力做好你們的事情。不然,我將重罰你們,那時可別怨恨我。』又說:『古時大禹、皋陶長期在外勞作,有功於民,人民才得以安寧。他們在東面疏通長江,北面疏通濟水,西面疏通黃河,南面疏通淮河,修治好了這四條大河,萬民才得以安居。后稷教導人民播種五穀,人民才學會種植各種莊稼。這三位古人都有功於民,所以他們的後代才能建國立業。從前蚩尤與其大夫們作亂,禍及百姓,上帝不保佑他,這是有據可考的。先王的教誨,不可不努力遵循啊!』接著又說:『你們如果行事無道,就不許再做諸侯,你們可不要怨恨我。』」成湯用這番話來告誡諸侯。伊尹寫了《鹹有一德》,咎單寫了《明居》。

成湯二十年(前1764年),夏桀在亭山(山名,即今安徽和縣西北的歷陽山,一說為安徽巢湖的臥牛山)去世。

成湯二十一年(前1763年),大旱,採掘莊山(山名,在今四川滎經縣北)之金鑄造錢幣,用來賑救災民。

成湯二十四年(前1760年),連續七年(前1766年-前1760年)大旱,成湯親自到桑林之野祈禱,禱告道:「請不要因我一人之罪而傷及百姓的性命。」然後用六件事來責備自己:「是政治上沒有節制嗎?是人民失職嗎?是宮室建得豪華嗎?是婦人幹政過多嗎?是賄賂盛行嗎?是讒臣猖獗嗎?」話未說完,方圓數千裡下起了大雨。這一年,莊稼喜獲豐收,天下歡洽,遂作桑林之樂,名叫《大濩》。成湯在各種器用之物上鑄銘文,以此作為警戒。

成湯三十年(前1754年),成湯駕崩,嫡孫太甲繼位。成湯在位共三十年,其中為諸侯十七年,為天子十三年。

對於成湯之後的繼任者,史書的觀點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是太甲,以《皇極經世書》、《稽古錄》、《皇王大紀》、《資治通鑑前編》、《文獻通考》、《綱鑑易知錄》等為代表。另一派認為是外丙、仲壬,之後才是太甲,以《史記》、《帝王世紀》、《冊府元龜》、《資治通鑑外紀》、《繹史》、《今本竹書紀年》等為代表。

參考書目:

1.《史記》 [漢]司馬遷著 韓兆琦譯註(中華書局,2010年6月北京第1版)

2.《綱鑑易知錄》 [清]吳乘權等輯 劉韶軍等譯(中華書局,2012年2月北京第1版)

相關焦點

  • 先秦史話丨15.商朝(1)商朝概況
    一、商朝的總年 關於商朝的總年,有如下幾種觀點: (一)約555年。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認為商朝的起訖時間為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約555年。
  • 商朝皇帝姓什麼?商朝皇帝姓氏
    商王室為子姓 商朝歷代國王(皇帝)簡介 商朝(約公元前1675年-前1029年),始於商湯,終於商紂,共30帝,享國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稱殷商。
  • 先秦史話丨25.西周(3)周成王時期(下)
    《多士》篇說:「從成湯到帝乙,無不慎重祭祀,修明德行,每位帝王都不違背天意。帝紂即位後,荒誕淫蕩,全然不顧天心民意。他的百姓都認為他應該受到誅殺。」「周文王經常忙到太陽西斜還無暇吃飯,所以享國五十年。」周公寫下這些話來訓誡成王。 周公去世周公旦在豐邑,得了重病,快要死了,說道:「務必將我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離開成王。」
  • 周朝皇帝姓姬,那夏朝和商朝皇帝姓什麼?有一個姓如今僅剩千餘人
    以秦朝為分界線,秦朝以前的王朝,被稱之為先秦,關於先秦時期的歷史,我們如今能夠確認的,就是夏商周三朝,而再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則是不能稱之為王朝
  • 先秦史話丨8.夏朝(1)夏朝概況
    三、夏朝世系圖 1)大禹(黃帝之玄孫,昌意之曾孫,帝顓頊之孫,鯀之子,姒姓,名文命,字密,號夏后氏,前2205年-前2198年在位) 2)帝啟(姒姓,名啟,一名建,一名餘,前2197年-前2189年在位) 3)帝太康(姒姓
  • 先秦史話丨26.西周(4)齊太公呂尚
    文王從羑裡脫身回國後,與呂尚暗中謀劃修明德政以傾覆商朝,這些事大多是用兵的謀略與奇計,所以後世談論用兵與周朝的陰謀權術都推崇呂尚是最早的謀劃者。文王為政公平,在他裁決虞芮兩國的爭端後,詩人稱他為承受天命的文王。文王討伐崇國、密須、犬夷,大規模地營建豐邑。天下三分,其中二分歸周所有,太公呂尚的計謀居多。 文王去世,武王即位。
  • 商朝君主世系:奇怪的王位繼承制,王后親自衝鋒陷陣
    成湯仁而愛民,又招攬了伊尹等人才,得到了各部落的支持。約前1600年,成湯伐夏,與夏桀在鳴條展開大戰,夏桀戰敗,夏朝滅亡,商朝建立,史稱「湯武革命」。 成湯推翻夏朝後,在都城毫舉行了會盟,共有三千諸侯前來參加(大禹塗山會盟時萬邦林立,說明在四百年的發展中,各部落不斷融合併逐步壯大),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成湯祭拜上天,成為天子
  • 《史話新疆》第2集:玉石之路
    《史話新疆》第2集:玉石之路 2020-11-10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商朝亡於暴政嗎
    但是,商朝社會卻帶有較濃厚的遊牧民族遺風,婦女的社會地位與社會作用往往超過農業民族的婦女。商代婦女可以擁有一定的私人財富,能獨立經營田產,佔有奴隸,還能主持祭祀佔卜,統領軍隊,指揮作戰,比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所以,紂王允許妲己參與政治決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周武王恐怕是少見多怪了。  沉湎於酒色的確是商紂王的惡習。不過這不能怪他,整個殷商民族都酗酒成性。
  • 商朝初期風雲,伊尹囚放太甲,伊陟勸誡太戊
    每天一篇中國史,本篇系經典中國通史之《夏商史話》連載21,歡迎收看。 旱災解除以後,湯更加受到四方諸侯、方伯的擁護湯。 湯和伊尹將商朝的內外政事治理了以後,就下令將夏禹建國時在塗山大會諸侯後鑄成的九個銅鼎,夏王朝的鎮國之寶,搬到了商王都,也就意味著夏王朝徹底覆滅,商王朝開始發展。 所以古書中說:「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左傳·宣公三年》)。
  • 先秦史話丨24.西周(2)周成王時期(上)
    後來武王駕崩,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人聽說武王去世而發生叛亂,於是登基代替成王攝政當國。管叔鮮與其他弟兄在國都散播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周公於是告訴太公望和召公奭:「我之所以不避嫌疑而攝政,是擔心天下叛周,無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憂勞已久,到今天才算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少,我為了周王室的大業不得不這樣做。」
  • 商朝以後,為何再沒有出現以「商」為名的政權?
    從契至主癸在商地主政了十四代,已經發展成黃河下遊一個比較強大的部落。直到成湯遷居到亳,憑藉祖先積攢的強大實力,伐夏滅桀,成為華夏新的統治者,「商」自然也成為新王朝的國號。正如王國維在《觀堂林集·說商》中云:「商之國號,本於地名……始以地名為國號,繼以為有天下之號,其後雖不常厥居,而王都所在,仍稱大邑商。」
  • 先秦史話丨11.夏朝(4)帝相被弒、少康中興
    商侯相土,以及後文的商侯冥、殷侯子亥、殷侯微、商主癸,皆為商朝開國之君商湯的先祖。)發明以馬駕車,於是遷往商丘(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 帝相二十八年(前2119年),寒浞遣其子澆及豷伐滅斟灌氏、斟鄩氏,接著進攻帝相,將帝相殺害。帝相之妃後緡剛懷孕不久,從牆洞逃出,逃歸母家有仍氏(夏朝諸侯國名,在今山東濟寧南)。
  • 成湯王滅夏建立商朝,7年滴雨未下捨身求雨,被奉為雨神各地建廟
    (王子瑞 攝)涉縣成湯廟山門始建於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維修。成湯廟山門有金、明、清時題刻6處,其中一處記述了清康熙年間大地震後當地災情,是研究古地震的重要資料。附屬文物有石刻5處,歷代重修碑刻11通。八根石質的簷柱很有文獻價值,上面明清兩朝的刻字,記錄了山門所經歷的包括地震、暴雨、山洪在內的各種重大災害。另有一塊民國年間「成湯聖王」牌匾。成湯王,子姓名湯,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商湯、天乙湯、成湯帝等,史稱「湯有七名」。
  • 諸侯史話番外篇二:一則不太常用的成語,竟源於聚會上的一場爭鬥
    或許細心的朋友會問了:「閒敘」童鞋,你不是說這個小故事發生在魯國國內嘛,為什麼你的題目卻不是「魯國史話」,反而放到了「番外篇」當中呢?在下要說的是,能提出這個問題的朋友問得可真到位,因為我在寫本文之前也猶豫過,的確是考慮要將其歸入到「魯國史話」之中。但隨著鄙人反覆推敲了一下故事的全過程以後,覺得在這段插曲中,魯隱公並不是絕對的主角。
  • 新北環狀線建商角力新戰場
    新北環狀捷運線將有10站辦理車站場站開發,將捷建設21日籤下環狀線景平站共構案,首度加入新北市捷運聯開案行列,計劃開發12樓住商大樓,未來總銷約11.7億元;若加上先前的中原站、中和站,以及冠德建設的標的秀朗站來看,新北環狀已成為建商角力新戰場。
  • 呂不韋主編《呂氏春秋》丨出版史話
    《史記》載,秦國宰相呂不韋曾仿效戰國四公子的做法招養門客三千,又因荀子等人「著書布天下」,便讓這些門客「人人著所聞」,書成後取名《呂氏春秋》。班固《漢書·藝文志》也說該書是「秦相呂不韋輯智略士作」。從編輯工作角度看,《呂氏春秋》是由呂不韋擔任主編,眾人集體寫作的一部經典。
  • 商朝朝歌城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朝歌城簡介朝歌,是中國商朝國都,3000多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盤庚時期,將商的國都遷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個帝王以沬為都,商紂王執政時期將沬改為朝歌。在作為商紂王的國都時期,朝歌達到鼎盛,歷史記載朝歌非常繁華,「朝歌夜弦五十裡,八百諸侯朝靈山」。
  • 使用甲骨文的商朝,軍隊戰士穿的皮甲是在化皮屯村生產的嗎?
    (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化皮屯村,化皮屯村西距商朝紂王的鹿臺遺址約3000米,相傳,化皮屯村是商朝帝辛設置的皮革加工廠,是專門為商朝軍隊戰士製作皮革鎧甲和馬匹鞍具的地方。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 品讀|伊尹:從奴隸到商朝名相
    他就是後來的商朝名相「伊尹」。伊尹從小就在國君的廚房裡混。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嘗過,並且學了一手好廚藝。因為烹飪的手藝好到極致,已經到了「道」的層面,他又從這烹調裡面悟出了治國之道。他趁給國君做菜送飯的機會,試試跟國君一談。國君十分吃驚,就請他做自己女兒的家庭教師。一個燒飯做菜的奴隸竟然成了「有莘氏女師僕」,這件奇事一下子傳遍四方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