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軒中,授權轉載)
照片的始作俑者是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的王一老師。
最近,國內的學術圈被一張國際學術會議照片給震驚了。
在那個普遍使用英文,講英文的場合出現了中文。
一共六個漢字:「臣妾做不到啊」。
這一事件的情況是這樣的,先看圖吧: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蝌蚪五線譜專家委員會委員苟利軍在微信朋友圈裡如此評價這張照片,稱這是「中國名句走向世界!」
這張寫著中文「臣妾做不到啊」的投影片在德國的高端學術會議上出現,被少數激進的愛國者認為是「中國文化輸出到世界」的最新案例。
眾所周知,「臣妾做不到啊」這句網絡名言來自電視劇《甄嬛傳》。
而打出這張幻燈片的george smoot並不是一般的小人物,他是諾貝爾獎得主。
如果您對他不了解,稍微百度一下就會知道如下信息:
喬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1945年2月20日-),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喬治·斯穆特和約翰·馬瑟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分享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個使用 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衛星的工作,有助於鞏固宇宙大爆炸理論。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記載,「此 COBE 計劃,堪稱是宇宙學步入精確科學的一個起點」。
那麼,george smoot一個美國教授,他為什麼會引用中國電視劇裡的經典劇照?這背後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張投影片到底在科學上意味著什麼?
這個時候,必須要提到「蝌蚪五線譜」網站在學術圈較深的人脈資源了。當george smoot的這張照片出現之後,中國科技大學天文系教授蔡一夫向「蝌蚪五線譜」透露:此照片可能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的理論物理學家王一。
於是,「蝌蚪五線譜」在深夜緊急聯繫到在香港的王一老師。
王一老師笑道:「是的,這張投影片是Smoot從我這裡copy過去的,當然他徵求了我的同意讓他引用!」
而且,王一老師向「蝌蚪五線譜」展示了2016年2月18日,在引力波剛剛被發現之後一周,他在香港科技大學做的一次公眾報告的照片——見下圖中已經出現本文中所說的投影片:
在照片中,站立講演者就是研究早期宇宙而聞名學術圈的王一老師(當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george smoot作為香港科技大學的兼職教授,當時也在講演現場,所以他後來問王一老師要走了這個講演ppt。
有圖有真相,現在我們可以確認,確實是王一老師製作了這張轟動學術圈的ppt。
王一老師在那次講演的一周以後,在香港城市大學又做了一次引力波的報告,同樣被人拍了照片如下:
那麼,這「臣妾做不到啊」到底與「引力波」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投影片中出現的那個圓柱體的大金屬棒,叫做韋伯棒,是用來探測引力波的——其原理就是共振,引力波的頻率與金屬棒的頻率接近的時候,金屬棒會共振,因此可以在理論上探測到引力波。不得不說,這種設計思想非常樸素,但也有點傻,因為大金屬棒的響應頻率是唯一的,響應帶寬接近於零,這就好像在守株待兔的時候一直守著一棵樹而忘記了整個森林的存在。
雖然韋伯自己說自己探測到了引力波,但學術圈認為他的實驗是不可信的。因此,用韋伯棒來探測引力波,是「臣妾做不到啊」,所以這才有了後來的LIGO這樣的雷射幹涉引力波探測器。
(來源:科學網張軒中博客)
更多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