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黎曼猜想(一):全體自然數的和是-1/12嗎?

2021-02-15 李永樂老師

阿蒂亞爵士宣布證明了黎曼猜想!黎曼猜想是什麼?我們來一步步走近它。今天我們來研究一個很神奇的問題:全體自然數的和是多少?

出大事了!數學界出大事了!

愛好數學的小朋友也許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全體自然數的和是-1/12,也就是說:

類似這種結論的式子還有好多,例如:

看起來,這似乎顯然是錯的,因為等號左邊應該是無窮大,而等號右邊是個確定的數字,兩邊不應該相等。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等式出現呢?

為了理解這個等式,我們還是需要從數學家歐拉說起。歐拉曾經研究過這樣一個級數求和的問題:

這裡的ξ讀作「可塞」,是一個希臘字母,而Σ讀作「西格瑪」,也是一個希臘字母,表示求和的意思。這個級數是指:把全體自然數的s次冪取倒數,再把它們求和。

這個級數有什麼奇妙的性質呢?

我們首先來看s=1的情況:

這個級數稱為調和級數,調和級數有無窮多項,但是越往後越小。如果最後無窮多項加起來是一個有限的數,就稱為級數收斂;如果最後加起來是無窮大,就稱為級數發散。大家知道這個級數是收斂還是發散的嗎?

在中世紀的時候,人們已經證明了這個級數是發散的,方法很簡單:放縮。我們可以把1/3變小為1/4, 把1/5、1/6、1/7、1/8變小為1/8,再把1/9、…、1/16都變小為1/16,以此類推,這樣整個級數就縮小了。縮小後的級數有兩個1/4,加起來是1/2;有4個1/8,加起來是1/2,有8個1/16,加起來是1/2….這樣一來,新的級數一定會增長到無窮大,而調和級數比縮小後的級數大,調和級數自然是發散的。

我們再來看s>1的情況。例如s=2,這時級數變為

即全體自然數平方的倒數和。它的提出是在1644年,而最終在1735年由歐拉解決,當時歐拉只有28歲。為了紀念歐拉,人們把這個問題稱為巴塞爾問題,巴塞爾是瑞士第三大城市,歐拉的故鄉。

歐拉指出:這個級數的和是一個很奇怪的數字,與圓周率有關。

不僅如此,歐拉以及後來的數學家證明了:只要s>1,級數ξ(s)總是收斂的,也就是雖然項數有無窮多項,但是越往後數字越小,最後加起來是一個確定的數。

如果s<1,情況又是如何呢?有讀者可能已經感覺到了:s<1的時候級數ξ(s)會比調和級數更大,調和級數都發散,那麼s<1的時候自然更加的發散了!這是一個合乎情理的推理,但是常人不能理解的歐拉居然算出了s=-1,-2和-3時的級數和。

我們以s=-1為例。此時級數變為

為了計算這個和,歐拉首先計算了一個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式:

這個展開式的計算並不難,類似於等比數列求和的方法,我們後面會給大家介紹。從這個式子出發,歐拉把x=-1代入其中,得到

這個式子已經非常奇怪了,因為按照我們理解,等號右邊應該如果兩項兩項的看,應該一直在增大才對,怎麼會變為-1/4呢。

歐拉繼續對這個內容進行操作:他把右邊所有負的項放在一起,又進行了填補:

這樣一來,就得到了全體自然數的和:

歐拉用類似的辦法計算了全體自然數的平方和為零,全體自然數的立方和為1/120。

一邊是越來越大的發散級數,一邊是一個確定的數字,看似非常不合理。問題出在哪裡呢?其實,歐拉的問題在於沒有考慮收斂性的問題,也就是他將一個不在定義域範圍內的數字代入了表達式。

為了能夠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弄清楚一個概念:解析延拓。

如果有一個函數f(x), 它的定義域是A1,另外一個函數g(x),定義域是A2,A1完全包含於A2,並且在A1的範圍內,f(x)與g(x)完全相同,那麼我們可以說g(x)是f(x)的延拓。我們用一個圖表示出來:

有一個函數f(x),它只在x取0.5到1之間的值時候有意義,超過了這個範圍就沒有意義了。另一個函數g(x)在x屬於全體實數的時候都有意義,並且在0.5到1之間,兩個函數完全重合,那麼我們就稱g(x)是f(x)的延拓。

如果僅僅是這個條件,那麼延拓的方法有無窮多種,因為我們可以在f(x)的兩邊隨意畫出各種各樣的曲線。但是人們規定了一個更強的條件:如果延拓之前的函數處處可導,延拓之後的函數也是處處可導,那麼這種延拓稱為解析延拓。如果可導這個概念不好理解,我們大致可以理解成「非常光滑」,我們常見的函數如三角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都滿足這個性質。雖然解析延拓的真正含義比這個複雜,但基本內涵就是這樣。人們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結論:如果給出了一個解析函數,那麼它的延拓方法是唯一的。

我們不妨來舉一個例子:

這是一個等比數列求和,只有在-1<x<1的範圍內才能求出一個收斂的結果,此時這個數列稱為無窮遞縮等比數列,就是一個比一個小的意思。他可以通過錯位想減得到結果,即將等號兩邊同時乘x,得到:

再把這個數列與第一個數列做差,得到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

我們可以令

顯然,如果單獨看g(x),它的定義域範圍是x不等於1,比f(x)的定義域範圍大。而且在-1到1之間,兩個函數是完全重合的,這兩個函數都是解析函數,於是我們就可以說g(x)是f(x)的解析延拓。

如果我們把x=1/2代入,那麼無論代入f(x)還是代入g(x),二者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因為1/2在兩個函數的定義域範圍裡。因此

如果我們把x=2代入,那麼f(x)就沒有意義了,g(x)還是有意義的,顯然此時二者不能相等。如果我們強硬的代入x=2並且還認為二者相等,就會得到:

這樣荒謬的結論。

我們打一個比方:很多年前人和猴子都是一樣的祖先,後來人進化了,猴子沒有進化,相當於人進行了解析延拓。人進入課堂學習數學,就可以成為一個數學家,這必然是沒有錯,那麼有人說猴子進入課堂也能成為數學家,這顯然是不對的。

歐拉當時就沒有搞清楚這個概念,所以得出了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這樣奇怪的結果。

歐拉在1740年研究的這個問題,在一百年以後由德國數學家黎曼解決了。

黎曼對歐拉研究的數列

進行了解析延拓。歐拉研究的這個函數只有在s是實數,並且s>1時才是收斂的,但是如果進行解析延拓,那麼它就可以在s是不等於1的全體複數的時候都有意義。實數對應數軸上的點,而複數對應複平面內的點。關於複數的含義和計算方法,請移步我的另一篇文章:最美公式——歐拉恆等式閱讀。

世界上最美的數學公式:歐拉等式

黎曼函數有許多種形式,其中一種是:當s是一個複數且s不等於1時

由於s是一個複數,而函數的結果也是一個複數,它具有實部和虛部,所以我們要畫出這個函數圖像必須採用一種比較奇怪的方法:定義域著色。大概的意思是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一個複數的模和幅角。

這樣畫出的黎曼函數長這個樣子:

神奇的是,當s取-1時,黎曼函數的值ζ(-1)果然等於-1/12,當s取-2時,黎曼函數的值ζ(-2)果然等於0,當s取-3時,黎曼函數的值ζ(-3)果然等於1/120。也就是說,一百年前的歐拉雖然沒有搞清楚解析延拓的概念,但是卻得出了與解析延拓後完全相同的結果。只是這個結果並不能用自然數的和、平方和和立方和表示而已。歐拉果然就是歐拉。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明白了?1+2+3+4+…=-1/12並不是合理的,只是左邊級數進行了解析延拓之後得到了右側,而左側級數此時已經沒有意義了。黎曼函數的意義不僅如此,它的應用非常廣泛,尤其在質數領域,黎曼函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著名的黎曼猜想就是關於黎曼函數的猜想。

下回我們還會繼續討論黎曼猜想。

美提課堂2018秋季課表已發布 四位名師帶你學好數理化

李永樂老師: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北京市中學物理教師/物理競賽教練。從教十年,培養清華北大學生200餘人,國際奧賽、亞洲奧賽、國家奧賽金牌十餘名。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入李老師直播課網站。

相關焦點

  • 理解黎曼猜想(三)你真的相信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1/12嗎? | 袁嵐峰
    只有一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偽科普,喜歡在這裡咋咋呼呼,製造大新聞,嚇唬那些聽風就是雨的naïve的聽眾。報導出了偏差,你們也有責任的好吧!在前兩期節目(文章見理解黎曼猜想(一)背景 | 袁嵐峰和理解黎曼猜想(二)兩個自然數互質的概率是多少?
  • 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 -1/12 | 混亂博物館
    所以雖然往期節目裡一般的收斂法不能直接求出全體自然數的和,但仍然間接暗示了這個怪異的結論。事實上,不論用什麼方法計算全體自然數的和,只要不是無窮大,就是-1/12。除了上期的拉馬努金和之外,我們再考慮這樣一個更簡單的對象:階乘。中學課本就講過,某個自然數的階乘是指把不大於這個數的自然數逐個連乘起來,寫作一個感嘆號。比如5!=1×2×3×4×5。1!
  • 重新定義自然數:一個外行理解黎曼猜想的嘗試
    …也就是說,自然數0,1,2,3…是表示對數「皮亞諾的方法,是從假設存在數「0」和「增長」運算開始的。即使不管「0」是不是自然數,既然是要定義自然數,怎麼能夠從假設存在一個自然數開始呢?即使也不管這個,那麼按照奧卡姆剃刀定律,如果只用1個假設,既可以表達一個數,又可以表達一種數的運算,那就不應該用2個假設。分數既可以表達一個數,又可以表達一種數的運算。
  • 黎曼猜想呼喚真正的自然數定義:一個外行的理解
    現在通用的自然數定義,至少需要2個假設。例如皮亞諾定義,就是從假設存在一個數「0(或1)」和一種運算「增長」出發來構造(或定義)自然數的。 據奧卡姆剃刀定律,如果只用1個假設,既可以表達一個數,又可以表達一種運算,就不應該用2個假設。 分數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又可以表示一種數的運算。
  • 看得懂丨一個文科生來講黎曼猜想和區塊鏈之間的關係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認真研究了一下,決定用不需要任何高等數學知識的方式來給大家講一講黎曼猜想到底是咋回事,跟區塊鏈有什麼關係。在千禧年之際,美國提出7個世紀性的數學難題,並為能解決問題的科學家設置了100萬美元獎金,黎曼猜想就是其中之一。當今數學文獻中已有超過一千條數學命題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廣形式)的成立為前提。 黎曼猜想猜的是什麼?
  • 一道題看出你的年齡:「0」是自然數嗎?
    但00後的小朋友們不服氣了:「錯了,0是自然數。」    70後、80後認為「0不是自然數」,00後堅稱「是」    「跑男找密碼開門」那期節目匯總,紅隊拿到最後一個密碼的提示:不是自然數的最小的整數是什麼?最後,正確答案是「0」,這讓不少網友表示不能接受。    「0不是自然數啊。
  • ABC猜想證明了嗎?外行看不懂證明,但能了解科研的基本經驗 | 袁嵐峰
    在這裡可以簡單地解釋,ABC猜想說的是:如果有兩個互質的自然數a和b,它們的和a + b = c,那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abc的根積rad(abc) > c。如果你對「互質」和「根積」這兩個概念不感興趣,那麼可以跳過後面的數學討論。如果你想知道它們是啥意思,下面這個簡短的解釋就足夠。每一個自然數都可以分解質因數,即寫成若干個質數的乘積。例如27 = 33。
  • 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 哥德巴赫猜想獲證!
    他總結了自然數的性質,用公理法給出自然數的如下定義:正整數集N是指滿足以下條件的集合:①N中有一個元素,記作1。②N中每一個元素都能在N中找到一個元素作為它的後繼者。③1不是任何元素的後繼者。④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後繼者。⑤(歸納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並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後繼者也在M中,那麼M=N。0和正整數的併集是自然數,即0、1、2、3、4……。
  • 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嗎?
    歐拉乘積公式,其中 p 為質數,n 為自然數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由大數學家黎曼在 1859 年首次提出,討論黎曼 Zeta 函數的非平凡解問題這些非平凡零點全部位於實部為 1/2 的一條直線上。
  • 如何用黎曼猜想裝一個非平凡的逼?看完證明直播我為大家劃個重點
    印度小哥上來第一個問題就是:「請問您證明了黎曼猜想嗎?」這就很尷尬了...同學你剛來的嗎?你這問題不等於讓我重講一遍嗎?給我到後面去站半個小時吧你……總之整個直播最歡樂的就是提問環節,老爺子的段子逗得臺下一直在笑。直播視頻我下載好放在文末了大家可以去看。
  • 你發現了嗎?任意的連續自然數倒數之和永遠不可能是一個整數
    如下是自然數倒數之和的表示方式,也許許多人都已經知道了它是一個無窮髮散級數,但這個簡單有趣的級數裡面卻包含著非常有趣的數學原理如下我們來看,第一項是1,前兩項之和是3/2前三項之和等於11/6,前四項之和等於
  • 考拉茲猜想獲得完全證明:冪尾數周期律與質函數迭代律
    編者按:這是一篇關於考拉茲猜想獲得完全證明的文稿,來自《數學底層引擎相鄰論和重合法》(海天出版社)一書,作者羅莫在「考拉茲猜想」一文中證明了兩個重要引理。同樣,模數是3時也會出現相同的情況,取任意正整數代入表達式(2): n = 6 則 2 → 3 → 1 n = 12 則 4 → 9 → 3 → 1 n = 11 則 21 → 7 → 15 → 5 → 9 → 3 → 1 考拉茲猜想的本質意義是,在生成元1的基礎上,僅通過藉助係數2和3來進行四則運算,便足可得到任意自然數。
  • Python編程案例:計算自然數n的階乘
    阿萌又接到一個新的編程任務,要求用Python編寫一個計算自然數n階乘的程序,用於學生利用計算機來計算n的階乘。阿萌梳理了一下編程要求,他認為程序需要實現下面這些功能:程序啟動後,程序在Shell窗口輸出提示信息「請輸入一個自然數,輸入quit可退出程序:」,學生輸入一個自然數,程序計算自然數的階乘,並將計算結果輸出到Shell窗口。程序再次輸出「請輸入一個自然數:」,等待學生的下次輸入。
  • 黎曼猜想仍舊,素數依然孤獨
    如果你在 1 000 001和 1 010 000之間隨機取一數,那麼這個數有多大的機會是素數?換言之, 1 000 000附近的素數「密度」是多大?它是極其小還是僅僅比較小?有許多關於素數的著名問題。例如,哥德巴赫猜想斷言,任意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這個猜想看起來比維諾格拉多夫所解答的三素數猜想要難得多。
  • 被證明的黎曼猜想跟區塊鏈加密算法有什麼關係?
    黎曼猜想是什麼?質數是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自身之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例如2、3、5等。數學家早已證明質數有無窮多個,但這些質數在數軸上的分布遵循什麼規律,或者是否真的存在一個精確的規律?黎曼把歐拉提出的一個跟質數分布相關的函數zeta 函數,拓展到了適用於整個複平面。
  • 歐拉常數:如何快速得到非常精確的連續自然數的倒數之和
    連續自然數倒數之和是無窮級數的一類,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級數,柯西,歐拉,伯努利都是處理無窮級數的高手,所以無窮級數的許多重要發現都與它們有關,對於自然數的倒數之和問題歐拉對此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重要的歐拉常數γ,我們都知道連續自然數的倒數之和是一個無窮髮散的級數,前面的文章已經給出了詳細的證明,對這樣的一個級數問題,
  • 再談哥德巴赫猜想
    我也說了一大堆,吧啦吧啦……可是,那些評論後來被人家一怒刪除了,我只記得我最後的一句話。「建議您去看下,華羅庚先生五十年前給出的『哥德巴赫猜想證明之初等途徑』,以及陳景潤先生的『1+2』。您說的下界,我浮光掠影地掃了一遍,稀裡糊塗。但可以告訴,陳先生之所以功虧一簣,就是因為下界差得遠……」華羅庚先生逝世四年之後,他的那篇文章才發表,。
  • 小學數學:0到底是不是自然數?家長們不懂就別亂教了
    最近有老同學輔導讀小學的小孩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問題,就是0是不是自然數?他自己堅持0不是自然數,因為自己讀小學的時候老師就是這麼講的,自然數是從1開始數的,0隻能算是整數。他一問完,我就馬上教育了他一番,現在的知識跟我們以前讀書的時候很多都改變了,不要用自己經驗的那一套來教小孩。
  • 角度為自然數度數的sin值是否都能算出精確值?比如sin1°等
    那麼問題來了,還有哪些角度為自然數度數的sin值能算出精確值?  根據三角函數的特性,我們只需要考慮n=1~90自然數時,sin(n°)是否能計算就可以了。  .  我們學習三角函數時,老師告訴我們0°、30°、45°、60°、90°都是特殊角。它們的值如下表:
  • 黎曼猜想證明:現場QA陷尷尬,學界評價悲觀(附高清視頻+PPT)
    黎曼猜想關注的是素數分布的問題,而素數指的是在大於 1 的自然數中,除了 1 和該數自身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總之如果 Atiyah 證明了黎曼猜想,那麼素數還必須服從大數定理,這可能對於統計學和機器學習的研究能有一些幫助。Atiyah 的證明從理解物理學中的精細結構常數 α 出發,並發現依靠新的函數 T(s)(也就是 Todd 函數),我們可以解決或至少為解決各種廣泛的問題提供新方向,包括黎曼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