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姝》:被壓迫的女性主義,壓抑得無法呼吸

2021-01-07 娛樂八卦內幕

如果說剛剛結束的Hulu王牌劇集《使女的故事》第二季,讓你在這個夏天壓抑得無法呼吸,那麼Hulu於7月11日首播的另一部原創劇《名姝》第二季,則能重新沸騰你的熱血。從這兩部劇集的選材來看,Hulu似乎十分偏好講述「被壓迫的女性主義」和「人權」主題的內容。

《名姝》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講述了300多年前倫敦風月場上的愛恨情仇與生存之戰。在18世紀英國喬治王朝時期,女子的地位極為低下。倫敦城中,女僕女工拼命工作,每周的薪資只有12—15先令,而妓女一次交易就能賺5先令。這促使那些想要追求獨立的年輕女性紛紛進入「人肉市場」。彼時幾乎每5名適齡女性中,就有1名以賣娼為生。

如此蓬勃的性產業,競爭自然也異常激烈。《名姝》的故事便是圍繞著互為競爭對手的兩家妓院老鴇展開。奎格利經營著一家專供上流社會人士享樂的高端妓院,由於接待的客人非富即貴,因此手下的姑娘們都經過嚴格培訓,以「名媛」的標準來包裝,舉止優雅,學法語,懂藝術,讀莎士比亞,聊起天來能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

而她的死對頭瑪格麗特,曾經是她手下的一位頭牌姑娘,因對奎格利壓榨式的管理方式不滿,自己跑出來在貧民窟開了一家小妓院。她與奎格利調教姑娘的方式完全不同,她手下的姑娘更加野性,熱情而主動,並且環肥燕瘦各有千秋,因此在《倫敦名妓鑑評手冊》中個個榜上有名。尤其是她的大女兒夏洛特,更是被評為倫敦城花魁。慢慢的,她的平民妓院開始聲名鵲起,這讓奎格利感受到了威脅。

第一季中,奎格利為了阻止瑪格麗特往上爬,用了非常卑鄙的手段讓警察抄了瑪格麗特的妓院,第二季,瑪格麗特奮起反擊。在此過程中,夏洛特與母親鬧翻,轉身投靠奎格利,並在奎格利身陷囹圄時,將其保釋出來。不過這看似背叛的行為,卻是夏洛特報復奎格利的手段。

這期間還帶出本季的一大驚喜——《指環王》中飾演「精靈公主」的麗芙·泰勒飾演劇中斥資500磅保釋奎格利的貴族小姐伊莎貝拉。伊莎貝拉既不是妓女也不是人妻,但她的生活仍然被男人(他的兄長)所控制。伊莎貝拉身上藏著一個重大秘密,也因此被奎格利要挾,奎格利想利用她為自己進入上流社會添磚加瓦,這讓伊莎貝拉反感不已。

《名姝》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對一個問題的揭示:當這群女性在一個充滿虐待和壓迫的大環境下,為追求自由獨立以雜草一般頑強的生命力去掙脫禁錮時,殊不知卻在互相拼殺尋求生存之路的過程中,重複了經典的「螃蟹桶」效應——每一隻在桶中的螃蟹都試圖通過拖拽來阻止另一隻螃蟹爬出桶外,最終只能同歸於盡。

就像夏洛特對奎格利的報復之心,源於她的媽媽被奎格利逼迫成為妓女,從而使她和妹妹也無法逃脫這傳承的命運。然而她並不知道,無論是妓女還是貴族小姐,她們在那個大環境下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妓女或許還更勝一籌,起碼她們有權力任意處置自己的身體,並以此作為籌碼控制男人。

劇中還有一個新角色——年輕的約西亞法官,他堅持著自己的道德觀,試圖遵守法律條文關閉妓院,但卻困難重重,因為經常光顧這些地方的人就是當權者:男人。這個角色的出現更加強調了在當時挑戰父權制現狀是多麼困難。

至截稿前,《名姝》第二季成績喜人,收視和口碑在7月開播的劇集中遙遙領先,IMDb評分7.6分;爛番茄新鮮度96%,觀眾好評率86%;豆瓣上更是拿到了9.0的高分,超過57%的觀眾給予了5星好評。

相關焦點

  • 英劇《名姝》第三季回歸:香豔場面的背後,是底層女性的血淚史
    相比《使女的故事》的沉重壓抑,該平臺的另一部女性題材劇集《名姝》,則是絢麗狂野的畫風。《名姝》在服裝造型、色彩構圖等方面不失英劇的精緻,同時搭配搖滾風格的背景音樂,給人一種極致的視聽享受,全程燃到飛起。很多觀眾起初是因為大尺度入坑,隨後便被高潮迭起的劇情所吸引,發現這部英劇不只有尺度更有深度。
  • 女性主義不等於「女性的」主義
    在當代中國的語境下,女性主義是由「feminism」一詞演化而來,當女性/女權與「主義」密不可分地連在一起的時候,則明顯帶有一種「社會改造」的政治意味,即改變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利地位,改變壓制女性同時也壓迫男性的父權文化和制度。
  • 女性主義
    首先,他們認為人類應當是自由的、平等的和獨立的,而且應該依法治國,所以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並沒有那麼極端,他們認為制度需要修正,而不是推翻,因此它的鬥爭形式注重向政府遊說,注重對決策者施加影響。其次,既然自由平等,那就不能限制女性對社會的參與,他們認為女性受壓迫的根源,在於缺乏和男性進行公平競爭的機會與受教育的機會。
  • 什麼是「女性主義電影」?從朱莉婭·羅伯茨的《永不妥協》談起
    文:宿夜花長期以來,「女性主義電影」都是一個極其流行的詞彙。很多時候,它時常處於一種誤解之中。並非是「女性題材」或「女性導演」的電影就一定是「女性主義電影」。通俗地講,「女性主義」追求一種女性解放與性別平等,因此「女性主義電影」所探討的主題通常是:女性反抗男權社會的壓迫與男性視角的身體規訓,擺脫「家庭主婦」、「賢妻良母」等男權思維下的刻板標籤與既定印象,實現忠於個人意識與女性本體的價值訴求與自我追尋。
  • 《使女的故事》為何拒絕女性主義標籤,又蘊含怎樣的性別策略
    小說中,June的母親是父權社會的反叛者,她信奉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女性本質上優於男性,期冀一個女性烏託邦的未來。循規蹈矩的June曾拒絕認同母親一代的主張,她習慣於母輩女權鬥爭得來的自由,而快速地遺忘了一切並非自然發生。直至極權恐怖捲土重來,女性徹底被奴役,年輕一代開始學會在苦痛中與母輩和解。這便構成了第一重反諷。
  • 爸爸》是女性主義電影嗎
    然而,實際上,在這一對抗中,兩個女孩的勝利卻建立在其對於男性世界基本規則的遵循之上:放棄女孩原本被規定的生活方式和軌跡,轉而開始摸爬滾打式的力量性訓練(在女性與男性之間做簡單的二選一的選擇本身,恰是被當代女性主義詬病的性別壓抑之一),以至於女孩的長髮都成為其走向勝利之途的一種障礙:姐姐在留起頭髮之後竟會陷入首場不勝的魔咒。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劉 霓提 要社會性別這一概念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時期。幾十年來,作為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婦女受壓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別關係的形成以及推動婦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一概念也不斷受到來自女性主義內部與外部的批評與質疑,受到各種新的思潮的挑戰與影響。
  • 透明罩子裡無法呼吸的女性世界:讀西爾維亞《鐘形罩》
    在這本小說裡,西爾維婭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藍本,從"榜樣缺失"的角度出發,以一個19歲的大二女生埃斯特的生活經歷,探討美國女性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男性社會壓抑下所產生的孤獨、絕望與掙扎的心靈歷程,西爾維亞將男權社會形容成是一個令人窒息的"鐘形罩",發出了「對於困在鐘形罩裡的人,那個大腦空白生長停止的人,這世界本身無疑是一場噩夢」的吶喊,是一部有著強烈反叛意識和女性獨立意識的作品,至今仍在美國女性讀者中產生很大的影響
  • 古裝英版《應召女友》,並非現代名媛,而是王朝名姝!
    本劇已在英國的ITV Encore平臺和美國的Hulu流媒體服務平臺上播出,《Harlots》被譯為《名姝》,姝「拼音shū」,喻美女、美麗之意。很多老司機應該明白了其中的含義,沒錯,《名姝》就是一部古裝英版的《應召女友》,但卻並非現代名媛,而是王朝名姝!
  • 影評|何以為名姝
    《名姝》介紹 編劇:莫拉·巴芙妮 / 艾莉森·紐曼 主演:薩曼莎·莫頓 / 萊絲利·曼維爾 / 傑西卡·布朗·芬德利 / 亞歷克薩·戴維斯 類型: 劇情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7-03-29(美國)、2017-
  • 《名姝》第二季:女人的鬥爭
    到了第二季,通過將名門貴族單身女性牽扯進妓院老鴇們的鬥爭,《名姝》基本展示了討論女性問題是面臨的所有層面,階層、性別、激進還是保守、戀慕強者的同時是否對弱者保留同情……這些複雜的元素激活了《名姝》的生命力,她顯然不會止步於第二季,還會走下去。第一季海報上的母女姐妹死對頭組合被保留到了第二季中來,只是成分更加複雜,人物關係也有很大的變動。
  • 《名姝》第三季什么時候播出 名姝3在哪可以看
    名姝(harlots)系列電視劇,也叫花魁,是非常好看的英劇,豆瓣評分非常高,近期公開第叄季的消息。名姝第叄季什么時候播?名姝第叄季在哪可以看?  名姝第三季什么時候播  名姝第三季將在2019年7月10開播,繼續講述在男權時代,敢於同命運鬥爭,敢於反抗,靠自身的努力和勇敢爭取獨立和自由的一群交際花們,非常高水準的一部電視劇。
  • 第二波女性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的共謀嗎?
    很快地,他們便把矛頭指向了社會民主政治(social democracy)企圖自然化的現代資本主義特徵,諸如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成功倫理學;官僚體制、企業文化、社會控制;性壓抑、性別歧視、異性戀正典等。
  • HULU劇集《名姝》被砍
    今日根據外媒消息,HULU官方公布將取消續訂《名姝》,意味著該劇將止步第三季。
  • 《女人的碎片》:審視當代好萊塢的女性主義表達 | 影評論文
    該片將女性作為刻畫的中心主體,進行了女性主義文本的構建。本文將追溯和總結古典好萊塢當中男性中心主義文本的性別壓迫特點,通過解剖電影的結構,來審視這部當代好萊塢作品對於女性個體的關注和平權表達。 一.顯然,古典好萊塢對於女性塑造的虛榮,唯利是圖,善妒等品格,並非專屬於女性,也不能簡單歸因給性別而進行批判。同樣的性格特徵也會表現在男性身上,甚至更加激進。而其中竭力諷刺的拜金婚戀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父權社會的產物:當女性的社會權利逐漸被剝奪,當男性的社會地位遠遠比女性更高時,當社會文化趨向男尊女卑的價值觀時,諸如「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觀念於是應男性而生。
  • 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她有一位女同學,是昆明來的,聽我這個侄女說:那個女孩跟她說,每次她往數學課的課堂裡一坐,就心花怒放,興奮得不得了,幸福得不得了,她根本就是個數學天才嘛。這是多麼不符合性別刻板印象啊。這也證明,那個刻板印象其實沒有什麼道理啊。
  • 蔡依林的遊戲:(後)女權主義與女性氣質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後女權主義對於sexualization的理解當中,女性被描繪成(或是被邀請成為)自由的、有欲望的「主體」,她們自信而愉快地選擇變得性感(Gill 2007: 151-153)。現代女性被認為是自主的行動者,並沒有受到壓迫和限制。
  • 《傲慢與偏見》中「女性主義」思想分析
    新時代的到來,解放了一代代女性的思想。女性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與力量,開始從忍氣吞聲和順從男人到要求自我解放,開始為自身思考,開始覺悟。由於女性思想的進一步解放,促使了文學界出現了一片新的領域:「女性主義」文學。
  • 閱讀: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想的多樣性——《女性主義思潮導論》導言
    ...在她們看來,既然如此,要結束婦女受壓迫的狀況,就要殺死資本主義父權制或父權制的資本主義(隨你怎麼說好了)這個雙頭獸。...如果婦女想要獲得任何最大限度接近徹底解放的事物,那麼,在所有這些結構中,婦女的社會地位和作用都必須改變。
  • 探討丨基督教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思想
    自20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女性處境就是西方社會熱衷探討的兩大問題。前者於60年代發展出影響廣泛的生態環境運動,後者於70年代再度興起女權運動的第二波浪潮。而本文所提及的生態女性主義,則是由這兩股思潮交匯所致。其焦點在於:將女性受壓迫的處境與自然受壓迫的處境建立某種內在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