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想的多樣性——《女性主義思潮導論》導言

2021-01-16 Shirley ART LIFE
...在她們看來,既然如此,要結束婦女受壓迫的狀況,就要殺死資本主義父權制或父權制的資本主義(隨你怎麼說好了)這個雙頭獸。...如果婦女想要獲得任何最大限度接近徹底解放的事物,那麼,在所有這些結構中,婦女的社會地位和作用都必須改變。...賈格爾採用了「異化」(alienation)這個統一的觀念來解釋,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原本可以成為婦女作為人的完整性之源泉的各種因素...像米切爾一樣,賈格爾強調,女性的屈從地位,只能以錯綜複雜的原因來解釋。這裡再次表明,在把婦女生活的各個方面相互聯繫起來的意義上,同時也是在創造統一的女性主義理論的意義上,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強調的重點是統一和完整性。(文章來源:實踐與文本僅供學術參考,部分文字刪減,文字完整版請查閱原文。侵刪。)

第一章思維導圖

部分文摘:

為了加強她的經驗論觀點的力量,賈格爾認為,政治的唯我論在概念上是沒有意義的。這裡,她引用了諾米・謝曼( Naomi Scheman)的觀點,攻治上的唯我論要求抽象的個人主義的信仰。抽象的個人指的是,在不涉及任何具體社會環境的情況下,個人的感情、信仰、能力和興趣據說是可以被清楚地表達和理解的。康德所說的人( person)就是這種抽象個人的典型,這是純粹的人,其心理經驗的自我和生物經驗的肉體都不會令其受到影響或感染。然而謝曼說,儘管康德哲學如此認為,我們卻不是抽象的個人。我們是能夠認同我們生理感覺的具體的個人,例如,我們能夠認同悲傷的感覺,這只是因為我們「置身於一個社會闡釋網絡,這個網絡起著賦予意義的作用」;它把意義賦予我們的抽搐和劇痛、我們的呻吟和嘆息、我們的衰號和尖叫。離開了這個闡釋網格,我們實際上就沒有自我,這也就是說,我們個人的身份正是被我們社會建構的需要和欲望所決定的。從根本上講,我們是被我們的社群創造的自我,這一事實挑戰了美國的個人自足的神話。——引自第50頁


賈格爾觀察到,傳統的哲學家一直是男人,他們觀看他們自己的方式在西方文化共同的思想史上佔據統治地位。結果,所有的自由主義者,不論男女、不論是否女性主義者,所有的自由主義者都願意把精神優於肉體當做真理來接受,即使這些人自己的日常經驗與這一信念有矛盾也是如此。根據賈格爾的看法,自由主義女性主義所堅持的標準的二元論是有問題的;這不僅是因為它導致對肉體活動與功能的貶低,也因為它常常引向政治上的唯我論和政治上的懷疑論(政治上的唯我論確信,理性的、自主的人在本質上是孤立的,其需要和利益是不同於、甚至與其他個體的人相對立的。政治上的懷疑論確信,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如人類的幸福和完滿由什麼構成?什麼是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對這些問題,沒有共同的回答)。這樣,強調精神優於肉體和自我高於他人,其結果是創造出了一系列極端重視自由的政治態度和行為―理性的、自主的、獨立的、自我決定的、孤立的、分離的、與 眾不同的人,有能力去思想、行動和成為任何他或她認為有價值的人,這一切得到不同尋常的重視。賈格尓在經驗主義的基礎上批評了政治上的唯我論,她指出,把個人看作先於通過某種契約而形成的社群的存在,這沒有什麼意義。——【第一章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6.2  批評二:婦女並非僅以理性和自主性生活


一個女人僅僅是拒絕把她所有的時間都花在照顧家庭上,這並不意味著她比丈夫更自私,這位丈夫用於照顧孩子的時間可能比她所用的時間更少。在他或她的共享資源:錢、時間,或者某些無法形容的東西、如愛情裡,如果有人在其中拿走了比他或她應該得到的公平份額更多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才可以說某人是自私的。——引自 【第一章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6.2  批評二:婦女並非僅以理性和自主性生活

第二章思維導圖

相關焦點

  • 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Johnson)   群學出版社《聖杯與劍》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神聖的歡愛》(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性政治》 (美)凱特·米利特著、宋文偉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        華中師大《消解性別》   [美] 朱迪斯·巴特勒
  • 女性主義研究參考閱讀書目
    社會/文化《第二性》(法)西蒙娜·波伏娃 中國書籍出版社《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美)
  • 資料||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Johnson)   群學出版社《聖杯與劍》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神聖的歡愛》(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性政治》 (美)凱特·米利特著、宋文偉譯     江蘇人民出版社《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        華中師大《消解性別》   [美] 朱迪斯·巴特勒
  • 【國關女生節】重磅|女性主義研究書單
    >《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  亞倫·強森 群學出版社《聖杯與劍》 (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神聖的歡愛》(美)理安·艾斯勒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女性主義思潮導論》(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  華中師大出版社《消解性別》  [美] 朱迪斯·巴特勒   上海三聯書店《中國的女性與性相1949年以來的性別話語》 [英] 艾華 江蘇人民出版社《圖繪:女性主義與文化交往地理學》 [
  • 女性主義不等於「女性的」主義
    如此看來,女性主義就不僅僅是「女性」的「主義」了。     女性主義是人類思想文化的共同結晶     以1798年瑪麗·沃爾斯通克拉夫特發表的《女性辯護》為標誌,女性主義至今已存在了200多年。20世紀70年代以後,女性主義與其他各種社會思潮相結合逐漸形成了一套獨特而完整的理論體系。從其學術流派來講,目前學界有幾十種乃至成百種定義,如自由主義女性主義、社會主義女性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後現代女性主義、文化女性主義等等。單從這一系列概念的命名就可看出女性主義與其他學術思潮的關聯,以及對現實社會未來發展走向的關注立場和價值取向。
  • 探討丨基督教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思想
    自20世紀以來,生態環境、女性處境就是西方社會熱衷探討的兩大問題。前者於60年代發展出影響廣泛的生態環境運動,後者於70年代再度興起女權運動的第二波浪潮。而本文所提及的生態女性主義,則是由這兩股思潮交匯所致。其焦點在於:將女性受壓迫的處境與自然受壓迫的處境建立某種內在關聯。
  • 娜拉出走的問題與三次女性主義思潮的關係
    這些現象背後其實都有其根源的,這個根源就在於性別差異,關於這些問題,其實西方國家早就開始研究了,並且他們也經歷了三次女性主義思潮,發展出了多個女性主義流派。我們來回顧一個娜拉的故事,當年易卜生的這部戲劇在中國公映的時候,引起了轟動。
  • 《傲慢與偏見》中「女性主義」思想分析
    新時代的到來,解放了一代代女性的思想。女性意識到自身的價值與力量,開始從忍氣吞聲和順從男人到要求自我解放,開始為自身思考,開始覺悟。由於女性思想的進一步解放,促使了文學界出現了一片新的領域:「女性主義」文學。
  • 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女性文學研究
    >  受西方當代各種思潮影響,20世紀下半葉,女性主義由注重女性的外在權益轉向注重女性的內在經歷,實現由現代性向後現代性的轉化。在女性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交鋒碰撞、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後女性主義思潮開始風靡並引領著當代女性主義的發展潮流。在思潮交鋒的大潮之中,女性寫作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後女性主義的特徵。
  • 女性主義
    我們一般常說的有這樣兩個概念,一個叫做女性主義,一個叫做女權主義。但實際上這兩者屬於同一概念,因為它是同一個英文單詞Feminism的兩個不同中文翻譯,但是到了中文在翻譯過程當中,好像女性主義更多強調的是對女性權利的爭奪,而女性主義,更多強調的是文化上、思想上、意識形態上面的區別,但是這是中文的翻譯。「女權主義」這個詞由於種種因素在現在的網絡語境有點被汙名化了,原因很複雜,後面再說。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劉 霓提 要社會性別這一概念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時期。幾十年來,作為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中心概念,它在探索婦女受壓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別關係的形成以及推動婦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這一概念也不斷受到來自女性主義內部與外部的批評與質疑,受到各種新的思潮的挑戰與影響。
  • 女藝人紛紛微博表態,女性主義大元年到來了嗎?|TREND
    品牌行為從來都是影響社會思潮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但女性主義既是一個容易獲得社會關注和反響的議題,同時又很容易停留在表面或令品牌難以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女性主義思潮的根源是什麼?在這場「混沌」中,有哪些值得關注思潮和現象?這對品牌的商業實踐又有哪些影響?
  • 當下中國女性藝術的形態與女性主義藝術的發展
    但這裡將其稱為中國化的女性藝術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女性主義藝術更多地聚焦於女性意識覺醒 之後對女性身體、女性身份的自審以及對女性與世界的審視,對男性世界缺乏興趣也就較少出現對男性的強烈排斥。可以說,中國的女性主義藝術更趨向將女性主義作為藝術風格上的審美追求而非思想或者說身體政治的訴求。這些都與西方的女性主義藝術是有差別的。
  • 巖井俊二電影中的女性主義特徵
    關於女權主義「女性主義」最初是針對社會中男女不平等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提出,是當人們(首先是女性)意識到「兩性的不平等」而產生的女性主義思潮。女性主義有兩種形式:一是發源於 19 世紀後半葉,20 世紀初期達到高潮的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由於對女性權利的強調被稱作女權主義,這是基於現實社會是以男性權力為中心的這一基本事實。因此,作為實踐的女性主義運動,其首要的、最主要的意思是支持女性,理解女性為何被歷史貶值,並被否定與男性平等的地位;二是 20 世紀中期以後,第二次女性主義浪潮已經興起。
  • 女性主義影評:《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
    ,有32位國內青年女性影評人參加,我們從學員課後提交的影評作品中優選出12篇影評,結集為女性主義影評集第一冊。今天發布的是章兌兌同學撰寫的《《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蘇珊娜·比爾常被評論家視作是創作女性主義文本的作者,儘管她的影片中亦有大量的篇幅在描繪男性角色,我們仍可以觀察到她的影片是如何從女性主義視角進行鋪排的。日本的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就曾經在她的著作《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中寫道,「男人雖然描寫女人,但其實是在饒舌地談論他們自己。」
  • 新片預警|《霹靂嬌娃》張揚女性主義,場面不夠火爆
    毒舌君想告訴大家的是,這是一部在當今西方國家女性主義以及「me too」運動大背景下,以這一思潮作為創作指導的好萊塢商業片。毒舌君當然可以直接列出本片的諸多缺點和問題,酣暢淋漓地痛批一番,但「事就論事」顯然意義不大,只有先向大家說明上面這些本片的思想背景和意識形態,並以此來通觀整部影片,才能讓大家對於本片問題的成因有更清晰、更本質的認識。
  • 女性主義視角下解讀《阿霞》中的女性形象
    全文共3224字 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韓少功驚嘆他的少年成熟,莫言說他具有超人稟賦和良好訓練的青年才俊,《時代北京》評價其文字裡展示出傳統與當代的對接……他便是典型的70後學院派作家——葛亮,集文學成就和創作於一身,思想敏銳而細膩,受到了海峽兩岸共同矚目與認可。
  • 科幻中的女性主義書寫
    可以說,20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爆發的反文化思潮以及新浪潮運動奠定了這一基礎。在此之前,大部分科幻作品至少在其敘事層面上刻意忽略了性與性別,其中最大的原因在於科幻作品發表的主要媒介為雜誌,而雜誌的受眾群體被定位為青少年尤其是男孩。
  • 赫本時代的女性主義詩人
    而本文僅想談赫本時代的女性主義詩人。女權主義與女性主義女權主義與女性主義是同一個英語單詞(feminism)兩種譯法,源起相同,女權主義是女性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用語,然而使用時有所側重。兩者側重點不同1、女性主義則側重打破性別霸權,打破男性中心主義,女性主義則很側重性,女性主義用法上更加平和,也更加學術,跟女權主義相比,女性主義算是微觀敘事(關於個體),性別平等,二者缺一不可。2、而女權主義主要指爭取男女社會平等地位,女權主義一般不涉及到性,換言之,女權主義算是宏大敘事(關於國家、歷史)。
  • 《兩性》在中國出版,這是一本法國女性主義旗幟性著作
    說到法國女性主義思潮,很多中國讀者都會首先想到波伏瓦和她的《第二性》。然而波伏瓦遠遠不能代表法國女性主義,安託瓦內特·福克(1936-2014)同樣是法國女性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知識女性和社會活動家的福克,對性別差異理論化,在生育問題上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視角。近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了福克的女性學論集《兩性》,這也是福克首部被譯介到中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