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綠舟
所謂「奇葩」的文言文翻譯,大約是指:譯文與作者原旨大相逕庭,但字字句句卻能自圓其說,讓人始料不及,產生「似乎哪裡不對,又似乎很有道理」的感受。
文言文翻譯這個東西,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但凡有一個詞理解錯了,整句話的意思就變了。
大家都看到過哪些驚世駭俗的翻譯呢?
@SAGIMA
初中課文《小石潭記》中有:「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正確的翻譯應該是:「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裡。」
但是一次期中考試一位同學翻譯成了:岸上有兩條狗在打架,不知道是因為什麼。
不止你不知道,狗也不知道啊......
@薄荷味的小怪獸
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這句話說得大概就是陶淵明這樣的人吧)
我初中同桌的逐字逐句的認真翻譯,結果為:
這句話像是人說的嗎?
@勁脆兒流氓氓
來一個。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
我同桌:國王把國歌定為《柔奴》。
文言文咋還有兒化音呢?
@桌桌桌
大概是「聖人無常師」,翻譯成:聖賢的人都沒有正常的老師。
@小澤
是可忍,孰不可忍
翻譯:是可以忍啊,這誰不能忍?
孔子:我不能忍!!
@貝廖莎
旦日,沛公從百餘騎見項王。
翻譯成了:第二天,沛公騎著一百多匹馬來見項王。
看來沛公分身有術
@牧之
高一語文課,新來的代課老師有叫同學當堂起來翻譯的習慣。代的第一節課是杜甫的《登高》。
某同學猝不及防被叫起,毫無準備硬著頭皮翻譯。於是「無邊落木蕭蕭下」∶
無窮無盡的木頭滾滾落下。
......
事後老師評價∶這可能是杜甫絕筆了
@kudo tsung
高中,廉頗藺相如傳,第一句,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老師讓我同桌翻譯這句,於是有了以下對話:
老師:什麼什麼者,什麼什麼也,是什麼句式?
同桌:判斷句
老師:好的,判斷句怎麼翻譯?
同桌:什麼什麼是什麼什麼
老師:很好,你翻譯一下這句
同桌:廉頗,是趙之良的將軍
老師:這個趙之良是誰?
趙之良,名字還怪洋氣的。
@丁一帆
高三時期講評語文試卷,某古文翻譯題,XXX曰:「此子王佐才也。」
某生誤譯,XXX說:「這就是我的兒子王佐才。」
王佐才和趙之良,一聽就很般配
@大團扇春蜓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
翻譯:吃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裡馬就把它吃了。
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翻譯:吃它卻不能吃盡它所有的材料。
千裡馬,到底好不好吃?
@正版瑜
論語裡有一句「宰予晝寢」,開始不知道宰予是人名,翻譯成:
「宰了我也要白天睡覺」
你這個懶蛋還挺有骨氣!
@嘀嘀嗒
李清照的詞,「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考試的時候翻譯題,有一同學翻譯成「守著窗子(望著外面的人),怎麼只有我長得這麼黑?」
@紙風車星系M33
蟹六跪而二螯:螃蟹六次給二螯下跪。
畢業多年仍然印象深刻。
二螯到底對螃蟹做了什麼?
@譚北北
《鄒忌諷齊王納諫》裡有一句: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我班一大神楞是翻譯成了:
他妻子說:「你美什麼,徐公也是你能提及的嗎?」
可以,暴躁老妻在線嘲諷
@辛槊
初中語文老師講出師表時候,解釋妄自菲薄是"隨便地小看自己"。
同學課後就怕老師上課再提問翻來覆去的背,結果第二節課真被翻了牌,問到妄自菲薄,這哥們兒眼中閃過一絲驚慌隨即平復,自信念出:
隨地小便看自己。
一個字也沒錯啊
@王總
《範仲淹有志於天下》中有「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一句。正常的翻譯應該是「有時夜晚睏倦了就用水洗臉」,然而卻有人將「以水沃面」翻譯成「用水泡麵(吃)」。
文正公好雅興(๑•̀ω•́๑)
@Cat Like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蚩尤扮成平民,懷抱布匹卻叫賣絲綢。他並不是來賣絲綢的,而是以此為號與我接頭共謀大事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特意下達詔書讓我做郎中;不久後才知道國恩深重,因為除我以外的人都去洗馬了。
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賞。
有勇氣當面刺殺寡人的人,受最高賞賜。
@VinceY
《圯上進履》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良嘗從容步遊於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
同學上課被點名要翻譯,翻譯到「父曰:「履我!」時,他不會。老師提示說履是鞋子,鞋底的意思。
於是他翻譯:「老人對張良說,踩我。」
張良:
@呵呵呵旅人
高中時學校每周都要考試,那一周,我們剛剛學了《蘭亭集序》,試卷上居然出現了原句翻譯:「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送分題啊!大家很驚訝居然出原句。晚上一個同學A來串門時,我們就討論了這次考試。
同學B:「沒想到老師會出這種題啊!」
A帶著神秘笑容:「是啊,我也沒想到會出這種題呢。」
此時,大家隱隱感到一絲違和
同學C:「你怎麼翻的?」
A:「我和夫人在一起,很快就過了一輩子。有時我抱她在懷裡,在屋子裡一起談話悟道;有時我心中壓著事情,就去外面放浪形骸。」
emmmmmm……
這個詮釋可以說邏輯通順,嚴絲合縫
@米澤歌川
歐陽修的《伶官傳序》有一句:與爾三矢,爾其勿忘乃父之志!
隔壁班同學恰好前不久做了《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古文題,不知道哪位同學對寫廉頗那句「一飯三遺矢」印象深刻,於是他就把上面那句古文翻譯成了:
給你三坨粑粑,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親的志向!
高二語文組老師們都笑抽過去了…
@王振寧
作為語文老師,我可以告訴大家,每次考試後改文言文翻譯,奇葩翻譯要多少有多少。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財物沒有被取走的,婦女沒有被寵幸的)
翻譯成:財物沒有不取的,婦女沒有倖存的……信息量太大,還好沒有譯成「沒有倖免的」。
2、「哭竟夜,閱數日,竟自縊死」
(哭了整晚,過了幾天,最終上吊而死)
翻譯成:哭了整夜,讀了幾天書,終於自己上吊死了,我從中感覺到了深深的惡意。
3、「強秦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強大的秦國不敢對趙國用兵的原因,僅僅因為我們兩個人都在啊)
某生神翻譯:強大的秦國不敢對趙國用兵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兩人在一起......
@橘子啊呀喲
忘了是哪次考試了,古文人物傳記,其中有一句是「帝七幸其第」,本來應該是皇帝七次去到他的府第。
然而我的同學翻譯為:皇帝七次臨幸他的弟弟。(???)
@宮角徵羽
當時高中語文考試,有一題是考文言文翻譯,大概是寫李白的生平,有一句是
「帝欲官白 妃輒沮止」
意思大概指 皇帝想讓李白做官 楊貴妃就阻止了皇帝。
班裡一個同學把「官」硬生生看成了「宮」,
於是他寫的是,
「皇上想閹了李白,妃子哭著阻止了皇上。」
好一出後宮大戲……
@你家大左哥哥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翻譯成了:廉頗聽說後,光著膀子背著荊條,帶著門客到藺相如門前謝罪說:"你這卑鄙賤人,不知道將軍我寬大對待你到這種地步嗎。"
廉頗:
@愛慕衡水膩子
吳玠素服飛,飾名姝遺之
真實含義:吳玠(抗金名將)向來佩服嶽飛,把一個美女打扮好了送給他。
高中有人翻譯成了:吳玠把自己打扮成美女送給他。
@中華浣熊·孫傲之
1.將下列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
譯:孔子說:誰說微生高是直男啊?
2.根據你對原文的理解回答下列問題:
孔子為什麼說微生高不直?
答:也許是因為微生高追過孔子。
微生高風評被害
@盤客LEIGH
高三語文考試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翻譯:張良和將士們拿著強勁的弓弩把守著要害的地方,韓信和臣子以及士兵們拿著鋒利的兵器盤問著誰是蕭何。
歷史學得真好......
@蘭亭序online
有一回考試文言文閱讀考的是《明史•沈束傳》,其中有一句要求翻譯的是:
「束系獄凡十八年,比出,竟無子。」
我的同學翻譯的是:
「沈束總共被關在獄裡十八年,等到他出來的時候,竟然沒有兒子。」
竟然沒有兒子???
這很驚訝嗎???
難道所有人都像大禹一樣嗎???
以上是我語文老師的吐槽。
@薛丁格的熊貓
貼幾個學生的文言文翻譯吧
1. 沛公起如廁。
翻譯:沛公開始變得像廁所一樣。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翻譯:雖然騎著馬吹著風,我還是沒有生病 。
3. 大王來何操?
翻譯:大王你要做什麼操?
這位老師,你辛苦了
@黎隊長
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於遼東。
我上學的時候,某同學把「燕王喜」翻譯成了「燕王非常高興」。
語文老師當堂掀桌(#╯‵□′)╯︵┻━┻
數年以後,我被迫教了某學生語文,同樣是這句話他的翻譯就變成了:
十月份拆除了薊城,燕王喜歡太子丹,等到燕國大將盡帶領他的精兵在東邊的遼東防守。
信息量好大啊
@信徒Echo
是高一的一次語文練習題,估計會被語文老師當作錯誤範本一屆又一屆地笑話下去吧。
是同學翻譯的,不是我。
原文摘抄自《新唐書•蘇瑰傳》
「天下僧尼濫偽相半,請並寺,著僧常員數,缺則補」
正確答案(摘自百度):天下的僧人尼姑有一多半是假的。懇請合併寺廟,定出僧人尼姑的數目,缺了再補。
他的翻譯:這天下的和尚和尼姑都虛偽濫情相互做伴,請求合併他們的尼姑庵和寺廟,準備好一定的和尚數量,如果有缺的,就補上。
@瑪尼
蒲松齡的《狼》中有這麼一句話:屠以後斷其股,亦斃之。
正常版的翻譯是: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腿,也殺死了這隻狼。
一學生的翻譯是:屠戶從後面砍斷了自己的大腿,也死了……
這濃濃的血腥味……
@飛飛啊
「帝陰養死士三千,散於人間」
正確翻譯:皇帝暗中培養了三千名不怕死的士人,散布在民間。
理科班某大神翻譯:皇帝在陰間養了三千個死人,散布在人間。
畫風突然玄幻
@李曉文
當時我們上課上到《出師表》,老師叫一上課睡覺的同學來翻譯這一句: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同學答曰:「宮廷和府衙的裡面,都藏著一具屍體,對於屍體的處理方法,大家的意見都不相同。」
當時笑死我們了。
蜀國,是一個大型犯罪團夥嗎??
@覃運
2017年全國卷三語文翻譯,「奏發司馬光墓」。我們班是18級的,做了做高考題練手。
明眼人聯繫上下文都知道意思應該是,上奏掘發司馬光的墓。
結果有人寫了,「奏摺從司馬光的墓中發出來」。
班主任的心情——
然後,更可氣的是,有的人居然翻譯成了——
上奏發配到司馬光墓中。
司馬光:
▼
你還曾經見過哪些
奇葩文言文翻譯?
在評論區曬出來,讓我們開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