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金剛川》,很失望,說實話不好看,比《上甘嶺》差多了,比《八佰》還要差一些,感覺敘事敘的也不好,主題也不明確,該表現的不表現,卻總有一些無腦的操作。
《金剛川》的電影題材是個好題材,好在哪裡,故事好,非常振奮的一件事情,能體現抗美援朝戰士們英勇無畏的歷史故事。過程好,大高潮小高潮,讓電影不用去過度的美化延伸演繹,就能拍出一部好電影。
歷史背景,是在談判啟動期間,李承晚集團非常囂張,我方為推動談判進行的夏季反擊作戰期間,為保證181師順利反擊883.7高地,電影《金剛川》的原型張振智,率領志願軍工兵第10團3連,用時七天七夜架起了一座37米長的載重橋——巖裡橋(要過車的),但很快,聯合國軍就向這一帶投下炸彈將炸毀,得知消息的上級命令,一個半小時內修好,否則軍法處置,張振智率領全連頂著敵人的炮火繼續作業,7次修復了敵人炸毀的橋梁。
在敵人的猛烈炮火中,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構築了屹立不倒的鋼鐵橋梁,為181師攻克高地做出了重大貢獻。據統計,為了炸毀橋梁,敵軍總共投放了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
歷史過程是,談判,變故,緊急修橋(小高潮),聯合國軍炸橋,冒著炮火修橋(大高潮)。歷史事實就囊括了整個電影的所有元素,緊張,刺激,敘述,小高潮,大高潮。電影的主線人物可以是以張振智為原型,也可以找一個修橋的某戰士為第一視角去敘述,都能展現慘烈的戰爭場面和我軍戰士不屈的鬥志。
拍《金剛川》的目的是什麼,掙錢,顯然有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緬懷先烈,讓更多的人了解戰爭的殘酷和那群最可愛的人。
但看完電影之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A、有仇必報的美國飛行員帶著牛仔帽喝著威士忌去屠戮志願軍戰士
B、美國飛行員重複重複再重複地說,這個橋怎麼又修好了
C、美國飛行員看到志願軍戰士用身軀支撐起了橋,因為憐憫所以不炸了
D、 張譯的演技
為什麼有抗日神劇,因為抗日神劇中的神操作,手撕鬼子,褲襠藏手榴彈,八百裡打鬼子等等,不符合事實,嚴重扭曲抗日先烈的抗戰事實,讓抗戰變成了兒戲,讓抗日戰爭片變成了抗日惡搞片。
那《金剛川》呢?
開敞篷飛機的美國牛仔了,微風輕拂他的牛仔帽,牛頓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你這是要替美帝洗白?那麼多鏡頭不得不吐槽),關鍵的問題還不在這,問題在於體現得更多的是美國牛仔精神。
志願軍晚上渡河居然燈火通明?不說軍事素養,有點常識好不好?
志願軍戰士在湍急的河流中用身軀架起了橋梁,(估計紅軍長徵中借鑑的),可導演知道那河流有多急嗎,水有多深嗎,歷史上的那個簡易橋有多高嗎,水裡的戰士受得了嗎?
戰爭片從來都是男人的戰場,可這無腦插入的女通訊員真的有必要存在嗎?沒有信號跑橋上幹嘛?位置還不夠低嗎?
很多槽點,不一樣的拍攝風格,不一樣的敘事方法。
電影想表現戰爭的慘烈,用的是擊碎身軀,而不是身邊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炸彈;
表現的志願軍戰士的無畏,用的是炮兵對戰飛機的不怕死,而不是冒著炮轟,在炮火中冒死修橋;
表現這場戰鬥的重要性,用的是不符合歷史的旁白,而不是前後戰事的緊迫;
電影重複重複再重複地,通過不同視角去敘述一個過程,讓電影變得乏味,讓本來慘烈的戰爭變成了個人英雄主義展示的舞臺,這個電影拍的真的不好,豆瓣評分6.4分,多了,知乎評分4.4分,也多了。
歡迎閱讀、點讚、評論、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