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麾下一員大將,曾擊殺孫堅,最終是什麼下場?

2021-01-19 情懷與歷史

東漢末年,劉表是一位和曹操、袁紹、袁術、呂布、孫權相提並論的諸侯。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微山縣一帶)人。和劉備一樣,劉表也是漢室後裔。在東漢末年,劉表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雄踞荊州期間,荊州牧劉表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彼時,劉表能夠割據荊州,和眾多諸侯相抗衡,麾下自然少不了能徵善戰的將領。比如大家熟悉的魏延、黃忠、甘寧、文聘等武將,就曾是荊州牧劉表的部下。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黃祖,不僅是劉表麾下一員大將,還可以說是劉表在荊州的合作者。

據推測,黃祖為江夏安陸黃氏族人。在東漢時江夏黃氏為著名的士人家族,即名臣黃香一族。劉表任荊州牧時,重用地方豪族勢力,黃祖出任江夏太守。所以,如同蒯氏、蔡氏兩大家族一樣,黃祖所在的家族,也同樣獲得了劉表的器重。在漢末三國時期,黃祖作為江夏郡的太守,不僅擊殺了孫堅這位諸侯,還和孫策、孫權兄弟展開了長期的較量。

首先,黃祖(?-208年),東漢末年將領。劉表任荊州牧時,黃祖出任江夏太守。彼時,江夏郡位於荊州和揚州的交界地帶。因此,對於黃祖來說,自然承擔了抵擋江東勢力的重任。 陳壽在《三國志·孫破虜傳》中記載: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袁術派孫堅徵討荊州,攻打劉表。彼時,孫堅依附於袁術這一諸侯。面對孫堅這位猛將,劉表非常重視,派黃祖在樊城、鄧縣之間迎戰。孫堅擊敗黃祖,乘勝追擊,渡過漢水,包圍襄陽。劉表閉門不戰,派黃祖乘夜出城調集兵士。黃祖帶兵歸來,孫堅復與大戰。黃祖敗走,逃到峴山之中,孫堅追擊。眾所周知,兵法有雲,窮寇莫追。不過,對於立功心切的孫堅,顯然沒有這些顧忌。對此,黃祖部將從竹林間發射暗箭,孫堅中箭身亡。·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擊殺孫堅這位東漢末年的名將,可以說是黃祖最耀眼的戰績了。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讓黃祖和江東孫氏結怨,為黃祖最終被殺埋下了伏筆。雖然孫堅被殺,但是,不管是孫策還是孫權,都不會放任黃祖不管。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派禰衡出使荊州,因為禰衡對劉表比較傲慢,這讓後者覺得羞恥,不能容忍。於是,劉表就相差了一招借刀殺人之計,也即他認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禰衡又送給黃祖,黃祖也能善待禰衡。禰衡替黃祖做文書方面的事,孰輕孰重、孰疏孰親,都處理得很恰當。

後來黃祖在大船上,宴請賓客,但禰衡出言不遜,使黃祖很難堪,就斥責禰衡。對此,禰衡雖然寄人籬下,卻不甘示弱,選擇痛罵黃祖。於是,黃祖非常生氣,想要打他。禰衡更是大罵,黃祖氣憤到極點,就下令殺禰衡。因為黃祖的主簿一向恨禰衡,即刻就殺了禰衡。黃射得知消息後,光著腳來救禰衡,但沒趕上。黃祖也後悔,便將禰衡厚葬。

黃祖領兵駐防在江夏郡之後,多次防備來自江東孫氏的進攻,雖然在《三國志》等史料中,黃祖在和江東孫氏的作戰時,經常處在下風。不過,從戰略上來看,黃祖還是成功守住了江夏郡,讓江東孫氏遲遲無法蠶食荊州的郡縣。

同時,在和孫策、孫權交戰的時候,黃祖大軍還有射殺凌操、徐琨的小勝。一方面,建安八年(203年)十一月,從孫權西伐江夏黃祖,凌操輕舟當先,殺入夏口,破敵前鋒,卻不幸被甘寧射殺。《吳書》載:甘寧以善射,將兵在後,射殺校尉凌操。

另一方面,徐琨(kūn)(?-200年),東漢末年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人,孫堅的外甥。徐琨少仕州郡,隨孫堅徵伐有功,拜偏將軍。孫堅被殺後,徐琨隨孫策徵戰黃祖。孫策去世後,徐琨又跟隨孫權。建安八年(203年)或建安九年(204年)或建安十一年(206年)或建安十二年(207年)的一次孫吳徵討黃祖勢力的作戰中,徐琨中流矢不治而亡。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派遣大軍再度徵討黃祖。面對孫權的進攻,黃祖任部將張碩為先鋒,陳就為水師首領,本人留守江夏郡。戰前,張碩率部乘大船偵察江岸,卻被同樣在偵察的凌統(凌操之子)發現。當時,乘小船的凌統身邊只有數十勇士,但仍登上了張碩的船,可能是在夜幕掩護下偽裝成張碩部卒,奇襲張碩軍。張碩被凌統所殺,所部水兵盡數被擒。

對此,在筆者看來,凌統的勇猛表現,無疑為孫權最終取得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得知張碩被殺的消息後,黃祖非常重視。在此基礎上,黃祖當即命陳就率兩艘蒙衝艦守沔口,還讓大力士和弓箭手在河邊的崖頂埋伏,向敵軍的大船投擲石頭和火把。

最後,為了打敗黃祖的蒙衝(蒙衝,也被稱之為艨衝,是古代水軍的主力船。船體狹而長,機動性強,便於衝突敵船),周瑜派出大艦隊,卻被崖頂擲下的石頭摧毀。短時間的戰鬥過後,周瑜認識到黃祖的軍械並非如此欠缺,孫權只能面對士卒疲憊傷亡慘重的現實。

為了扭轉戰局,周瑜命凌統、董襲率敢死隊每人穿上兩件盔甲乘大船冒著石頭和火把衝鋒。經過艱苦的戰鬥,凌統、董襲最終成功切斷了兩艘蒙衝間的聯繫,這也鼓舞了孫權大軍的鬥志。與此同時,呂蒙在近戰中斬殺黃祖麾下將領陳就。失去首領的黃祖大軍反被處於少數的孫權軍殲滅。在呂蒙全殲黃祖軍之前,凌統分兵攻陷江夏郡。

在孫權大軍越戰越勇的背景下,無力抵抗孫權的黃祖逃離江夏郡,卻被孫權部下馮則追上梟首。對於孫權來說,攻佔江夏郡固然重要。不過,擊殺黃祖,為自己的父親孫堅報仇,同樣是不能忽略的目標。在擊殺黃祖之後,孫權下令將黃祖首級盛放在容器中驗看。得到黃祖首級後,孫權將其獻祭亡父孫堅。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孫堅被黃祖擊殺後,孫策、孫權耗費十多年的時間,終於手刃仇敵,為自己的父親報了大仇。而就黃祖來說,因為被孫權擊殺,也就沒有接下來歸降曹操的機會了。也即在孫權和黃祖作戰的同一年,曹操大軍南下,劉表病逝,荊州轉瞬之間就落入曹操手中了。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毛宗崗古文批註全解第七回:袁紹盤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觀於孫堅故事,可為寒心。善於偷東西的人最會發誓賭咒,同樣的,善於賭咒發誓的人,也最會偷東西。看到孫堅做的事和他的下場,感到寒心。一玉璽耳,孫堅匿焉,袁紹爭焉,劉表截焉。究竟孫堅不因得璽而帝,反因得璽而死。若備之帝蜀,未嘗得璽;丕之帝魏,權之帝吳,亦皆不因璽。噫嘻!皇帝不皇帝,豈在玉璽不玉璽哉?
  • 三國時期的常敗將軍,每次戰敗必殺敵軍一大將
    三國是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但是三國中也有一個每戰必敗的「名將」,雖然《三國志》關於他的記載幾乎都是屢戰屢敗,但他每場敗仗,卻也同時必斬敵方一員大將,而且雖然戰績不佳總打敗仗,但是也沒什麼大的損失,反而讓他的敵人,如鯁在喉,頭疼了長達十八年之久,這個人就是江夏太守黃祖,一個射死江東之虎孫堅,怒斬三國第一噴子禰衡,讓孫吳頭疼了十八年的另類「名將」。
  • 三國最不可思議的逆襲之戰,江東猛虎孫堅為何死在劉表之手
    孫堅孫文臺,作為三國時期吳國的創始人,他是當時關東群豪中唯一被董卓忌憚的人物。孫堅後來還率孤軍進攻洛陽,擊退董卓,收復首都,並得到了開國玉璽。
  • 《三國演義》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
    ID:shuosanguo《三國演義》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董卓的勢力至少有三個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之外,還有呂布的一部分并州軍和東漢朝廷的中央禁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在董卓死後各奔東西,除了段煨之外其餘結局都不怎麼好,那麼董卓死後其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劉表麾下共有七大猛將,曹劉兩家各得三人,孫權只得一人卻最厲害
    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不少三國武將,引發了讀者的熱烈興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荊州牧劉表麾下的七名猛將。說起來,這七人皆有一流武將之水準,有的甚至還能躋身三國時期武將前列。在劉表病逝、劉琮投降後,劉備和曹操各自從這七人之中招募到三位武將,不過最有名氣的一人卻投靠了孫權。
  • 劉表並不慫,手下三員虎將秒殺劉關張,但排名卻一個比一個靠後
    ,同時,對於劉表這個人,大多數認為他不是什麼好人,在那個年代,似乎劉表示最有勢力的但是同時又是最慫的,白白的守護著荊州這片富饒的土地,縱觀整個三國歷史,劉表好像是混的最差的。一個好漢三個幫,除了劉表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執政才華,在劉表手下也有一些誓死效忠他的將領們,最著名的就有三個人,當然這三個人最終歸順了他人,劉表為他人做了嫁衣,這當中有一位投奔了曹操,成為曹操屬下的一員猛將,並且曾經多次擊敗關羽,大敗孫權,為曹操最終稱霸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一個人加入了劉備的陣營,成為了劉備的五虎上將,想知道他們都是誰嗎?別急,我們慢慢地為大家揭曉答案。
  • 劉表怕曹操,其實是人才不足,荊州不穩,胸無大志!
    公元190年,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於是,劉表單騎入荊州,在蔡家及蒯家的幫助下,除去敵對勢力,入主荊州。歷史上,雖然劉表穩坐了荊州富饒之地,領十萬甲士,擁有六大謀士,十大將領,卻為什麼怕曹操呢?
  • 性格即命運:孫堅孫策的魯莽輕率導致英年早逝,功業成夢
    黃巾起義之後,孫堅招募一千多人,跟隨大將朱儁作戰。 孫堅作戰勇猛,常置生死於度外。一方面他屢立戰功,另一方面也讓他自持勇武產生了輕敵思想,為其日後被殺埋下了伏筆。一次,他乘勝單騎追敵,但受傷墮馬,臥於草中無法動彈。虧得他所乘戰馬跑回軍營,咆哮嘶鳴。將士們隨馬才在草中發現了孫堅。孫堅回營養了十幾天,傷勢略好,便又奔赴疆場。
  • 劉表坐守荊州時有多強大?帳下6大謀士9大名將,甲兵十餘萬
    沒過多久,荊州刺史王叡被孫堅所殺,董卓上書要劉表當荊州刺史。那時江南宗賊很多,袁術屯守魯陽,手下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縣令,他們各自招攬了一批人馬在當地稱霸,這使得劉表不能順利通過他們控制的地區上任,於是他就沒有帶隨從和家人,只身前去荊州任職。
  • 劉表比曹操差在哪裡?
    何進派劉表去抓軍隊,說明他特別信任劉表,也說明劉表有能力。漢靈帝駕崩後發生了董卓之亂,關東聯軍討董卓,劉表此時還在朝廷任職,長沙郡太守孫堅打著討伐董卓的名義,殺了荊州刺史王叡。朝廷派劉表到荊州接替王叡,但沒給他一兵一卒,讓他自己想辦法。這個時候天下已經大亂,朝廷的權威很弱,劉表雖然揣著一紙任命詔書,但能不能站住腳很難說。
  • 暑說三國人物|孫堅的咆哮:是老子斬了華雄!
    雖然吳國的官方史書誇耀,說孫堅祖上世代為官,但人們還是知道了孫堅的老爹孫鍾先生,的確是一位老實巴交的瓜農。可英雄不問出身低,單看孫堅的履歷也許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可要是對照同一時間的曹操劉備在幹些什麼,就能發現孫堅是多麼的傳奇。」趙員外適時配合問了句,「怎麼個傳奇法?」
  • 李建成麾下一員悍將,玄武門斬殺李世民的兩員大將,獲得世人尊重
    李家兄弟原本是互相友愛的,平日裡人前人後都是兄友弟恭的樣子,只是權和欲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再也顧不得什麼親情了。魏徵,馮立,之前都是李建成的部下,後來又被李世民收歸麾下。 魏徵是文臣,馮立是武將。馮立在東宮任職,主要負責東宮侍衛值守,可見李建成對他的信任。李世民對於皇位的野心逐漸顯露出來,馮立與魏徵也已經看出李世民將會有所動作,多次勸李建成先下手為強,但李建成都猶豫了。
  • 三國著名的「常敗將軍」,打仗幾乎沒贏過,卻總能帶走敵軍一大將
    而今天,我們不妨來談談三國著名的「常敗將軍」,打仗基本沒有贏過,然而他倒也有一些特殊的本事,那就是總能帶走敵軍的一員大將。這就是劉表勢力的黃祖。劉表擔任荊州牧的時候,黃祖是江夏名門望族安陸黃氏族人,在地區上的勢力不可小覷,故而憑藉優秀的人脈,為劉表籠絡任用,成為了江夏太守。
  • 殺海盜、斬華雄、敗呂布、破董卓——正史上的孫堅做過多少大事
    17歲那年,孫堅和父親乘船去錢塘,靠近岸邊時,突然發現一幫海盜在搶劫分贓。過往商旅、船隻都嚇得不敢亂動。少年孫堅對父親說:"此賊可擊!請討之!"孫父嚇了一跳,說:"這你對付不了!"孫堅可不管,只見他抽刀上岸,並用手忽東忽向西做指揮狀,好像是分派部署兵馬來包抄。海盜們哪裡曉得這個揮刀而來的人只是假作指揮圍剿,紛紛嚇得扔下財物四散而逃,孫堅哪肯罷休,他飛步一刀砍下了一個海盜的腦袋!
  • 被遺忘的三國猛將(一):漢末董卓軍第一大將徐榮
    一次在宛城,就是著名的「此城有妓女否」事件,這一戰讓曹操損失了兒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所以知名度極高。而另一次就低調了很多,就是曹操追擊董卓時遭遇大敗的滎陽之戰。而這場戰役中,董卓軍的指揮官正是我們這期的主角徐榮。徐榮,玄菟人。東漢末年將領。本為中郎將,曾向董卓推舉同郡出身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 早年單騎定荊州,晚年淪為談客,從英雄到狗熊,劉表的苦衷您不懂
    而東吳大將甘寧不但貶損劉表「慮既不遠」,還說他的兒子又劣拙不堪,「非能承業傳基者也」。另外,《吳歷》有這樣一段記載:「……權行五六裡,回還作鼓吹。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謂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兒子,豚犬耳!』」在這裡,曹操直接把劉表及其兒子比喻成豬狗,可謂刺心。
  • 《三國演義》武力被弱化的五大猛將:孫堅有點慘,被華雄追著打
    關東群雄討伐董卓就屬孫堅作戰最為勇猛:殺華雄,連敗胡軫和呂布所向披靡,逼得董卓不得不遷都以避其兵鋒,可以說孫堅在正史中的武力可能僅在關羽和張飛之下。可是這樣一位猛將在演義中卻弱爆了,原本是他斬殺的華雄,到了演義中卻反了過來,華雄驍勇無比,孫堅不僅自己麾下大將祖茂被華雄一刀斬殺,自己居然被華雄追著打:「不想孫文臺敗於華雄之手!」
  • 都把孫堅忽略了,他的武力值,在三國中絕對數一數二的水平
    可即使鏡頭不多的,孫堅的武力值在整個三國當中絕對算得上是數1數2的水平。這樣的一員猛將到底有某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當時18路諸侯討伐董卓,董卓對這些人們每一個都瞧不上眼,卻唯獨對松堅心裏面升起一絲敬畏之情,甚至還打算跟孫堅兩人結成親家。能夠讓董卓這樣的人欣賞,這也足以證明這位被忽略了的將士能力有多強。
  • 三國十八路諸侯麾下武力最強十人,劉備榜上有名
    今天對當時十八路諸侯手下的大將武力做個盤點,列出武力最強十人。需要說明幾點的是:第一,只分析十八路諸侯麾下的戰將,不包括董卓一方,第二,時間跨度只限於汜水關和虎牢關之前的打鬥,所以後面曹操追擊董卓時夏侯惇等人,以及袁紹和孫堅相爭時顏良文丑等人(之前這兩人沒來)就不算了,第三,只盤點和分析上場打鬥的戰將,未上場的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