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代教父維託·柯裡昂:人性是複雜的,善和惡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2020-08-29 博文書苑若愚談白

黑幫電影在現代電影中以其獨特的魅力佔據著一席之地,其內容大多是幫派鬥爭、江湖恩怨、打打殺殺等。但與香港黑幫電影側重於反映義薄雲天的兄弟之情相比,美國的黑幫電影《教父》(第一部)展示的則更像西裝革履下運籌帷幄的王者掌握下的一個龐大的地下王國,給我們揭開了一個神秘的曾被深深誤解過的世界。

這個世界或曰這部電影的核心人物,就是首代教父維託·柯裡昂,他並非臉譜化的黑幫老大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人物。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複雜,感悟到善和惡並沒有絕對的界限。


在《教父》電影的第一部中,有關維託·柯裡昂的鏡頭主要集中在影片的前半段,在這一部分中,導演設計了幾個經典的場景來塑造這一人物。

首先是堪稱經典的開頭。伴隨著西西里小調,黑幕上顯示的是「I believe America」。隨後出現的是一個悲哀地訴說女兒不幸經歷的中年男子。他的訴說更像是對開頭文字的反諷,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當時美國的情況,兩套規則、兩種文化的碰撞。

原來這是教父早年間的一位朋友,他在美國發了財,但是女兒卻遭受到幾個年輕人非人的折磨。他尋求法律的保護,卻沒有讓施暴者得到應得的懲處,所以他只能來尋求教父的幫助。

由此可見,教父是一個能力極強、勢力極大的人,他的王國可以獨立於法律之外,既從事著黑社會那一套非法的勾當,也以一種獨有的方式為受到欺壓的平民維護正義。教父那句「為什麼你不在上法庭之前就來找我」的反問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了這一點。


接下來男子為了得到教父的幫助,表明可以滿足他的任何要求,言外之意就是用金錢來做交易。可是,看起來表情淡漠的教父卻談起了他們曾經的友誼,他不滿男子長期以來故意對自己的疏遠,不滿男子對過去的割裂,更抱怨作為老朋友的他在自己女兒的婚禮上跟自己談金錢的問題······那個卑微的好像仰視著一位威嚴的王者的男人試探性地自言自語「to be a friend?"並低頭喚出曾經的稱呼godfather時,教父只是淡然地點點頭,就答應了幫他解決問題。

這個情節的設置頗具深意,一方顯然是接受了美國式的思維,先是寄希望於虛偽的法律,後是求助於能解決一切的金錢;一方卻更像是維護傳統的一方,尊重的是江湖(黑社會)的道義和友情。

接下來又有幾個人來「朝覲」和訴求,且當場都得到了答覆。事情的解決看起來很簡單,就是在辦公室中安排幾個下屬去處理——具體怎麼做並沒有全部交代,只就一二事件在後續情節中具體展現了一下——可謂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日理萬機」,遊刃有餘,同時給觀眾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光線昏暗的辦公室,幾個西裝革履的人,拜訪與接見,決斷與部署——這就是影片出現的第一個場景。這似乎也符合黑幫的特點:身處暗處,背負血債,殺伐決斷,快意恩仇。

但是,即便如此,教父也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例如他不同意殺死那幾個年輕人,因為他們雖然混蛋,卻罪不至死。更重要的是他斷然拒絕了暴利的毒品生意,因為「毒品是敗壞德行的東西」,即使因此會得罪其他黑手党家族和索拉索這個毒梟。


第二個場景則是與第一個場景的幽暗形成鮮明對比並不斷切換的室外婚禮的景象:明媚的陽光、熱鬧的人群、歡笑的孩子、美麗的新娘——這是教父女兒康妮的婚禮。

盛大的婚禮場面不僅是教父勢力的體現,也是他對女兒愛的表現。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影片也通過一些細節表現了他作為父親和丈夫這樣的家庭成員的一面。可以說,他是一個有著很強的家庭觀念的好父親、好丈夫形象,富有溫情又善於教育,而並非頑固強勢的家庭暴君形象。

例如他會詢問自己的兒子們有否好好陪伴自己的妻兒,在他眼中,不照顧家的男人根本算不上個男人;他會在拍照時固執地要等到小兒子麥克到來才肯拍照;他會對無意家族生意而加入軍職的小兒子說他以自己的兒子是個英雄為傲;他會教導魯莽急躁的大兒子不要讓人知道你伸手要抓什麼;他還會陪自己的孫子們玩耍······在他遇刺後,兒女們在飯桌上說的「父親在飯桌上從不談生意」也間接說明了他自覺而強烈的家庭觀念。

而在他因拒絕毒品生意而遭受槍擊臥病在床之後,也有一些細節的東西能展現他的內心世界。例如當小兒子麥克在病床前表示會擔負起責任保護父親時,他似乎溼了眼眶,露出欣慰的微笑。


教父在影片中的回歸,是在大兒子死後,他拖著病體召集黑幫各家族舉行會議,以期結束混亂,重歸和平。他沒有被大兒子的死衝昏頭腦,他認為執意的復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他明白目前最需要的是什麼。

但是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原則,堅決不碰毒品生意,這與只顧金錢、不講道義的其他黑幫有著明顯的不同。這是因為他知道自己與政客良好關係的平衡點是什麼,也知曉毒品對社會對家族未來的危害。

雖然教父是從腥風血雨中殺出一條血路,以黑手黨的身份從事著賭場等非法營生,但他知道時代的變遷,明白隨時而化,他為人謹慎,喜怒不形於色,他又堅持原則,不為金錢和威脅折腰。在法律無法到達的地方,他還是弱小平民的保護神,因此贏得愛戴。

最後,在影片結束前,首代教父維託·柯裡昂就走向了死亡,但他的死並不是故事的結束,而是新一代教父成長的開始。頗有乃父之風的小兒子麥克終於放下成見,勇敢地承擔起整個家族的重擔,並帶領家族走向另一段輝煌。


「教父」,這一極具宗教意味的稱呼,在影片中似乎並沒有直接、著意表現它的宗教意圖,而是將現實擺出來讓觀眾自己去品味。它打破了人們對黑社會、黑手黨的固有描述,在人性、道義、準則等方面,對黑幫人物進行了突破性的處理,也因此,《教父》成為黑幫電影經典中的經典,榮獲多項奧斯卡獎,並於2007年被美國電影協會選為「百年百佳影片第二名」,《教父》系列甚至被影迷尊為「男人的聖經」。

相關焦點

  • 維託·柯裡昂5句睿智的臺詞,告訴你《教父》究竟經典在哪!
    《教父》能夠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是有原因的,其中維託·柯裡昂在電影中說的那些經典又睿智的臺詞,至今都被觀眾們細賞。毫無疑問,維託·柯裡昂是《教父》系列中最引人注目的角色。雖然他的兒子後來繼承了」教父「這個稱號,但是每當觀眾們談到《教父》系列電影的時候,大家腦海中無疑浮現出的是由馬龍·白蘭度扮演的維多·柯裡昂(老頭子)。這個角色,不僅是《教父》系列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也是一個擁有著智慧和敏銳觀察力的人物。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嘗下維多·柯裡昂說的這5句經典臺詞吧。「我對我的孩子們有一種感情上的弱點,你可以看到,我溺愛他們。
  • 《教父》:永遠的經典,致敬維託·柯裡昂!
    接著便是真正的大人物,教父維託·柯裡昂(馬龍·白蘭度飾)登場,手握龐大的黑色帝國,他的氣質卻並不是鋒芒畢露,平緩的對話節奏富有張力,雖然透著壓抑的氣氛,卻並沒有太大的的壓力。這既體現了老教父的讓人不敢冒犯的權威,也彰顯了老教父的謙虛和傲氣內斂。
  • 末路悲歌,西西里島最後的傳說——《教父1》維託·柯裡昂
    當然,原著中對於一代教父維託·柯裡昂的描寫略顯空洞,這個普佐筆下好大喜功的「繡花枕頭」顯然無法滿足好萊塢對於「黑手黨」的偏好,於是,導演科波拉將劇本做了大幅修改,這樣我們才有幸見到大熒幕上深沉睿智,有血有肉的「教父」維託·柯裡昂(馬龍·白蘭度飾)。
  • 馬龍·白蘭度給予了維託·柯裡昂靈魂,其影壇生涯你了解多少
    看過《教父》這部電影的人肯定對馬龍·白蘭度印象很深刻,白蘭度把《教父》中的維託·柯裡昂閣下演繹得出神入化,給予了維託·柯裡昂這個角色靈魂,展現了他的才華,這是評論家們認為他最偉大的角色之一。馬龍·白蘭度,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美國電影男演員、社會活動家。
  • ...威洛比|教父|班傑明·巴頓|基宇|維託·柯裡昂|米爾德雷德|樸...
    4《教父》「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豆瓣評分:9.3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主演:馬龍·白蘭度 / 阿爾·帕西諾 / 詹姆斯·肯恩 / 理察·卡斯特爾諾 / 羅伯特·杜瓦爾類型:劇情 / 犯罪40年代的美國,「教父」維託·柯裡昂是黑手黨柯裡昂家族的首領,帶領家族從事非法的勾當,但同時他也是許多弱小平民的保護神,深得人們愛戴。
  • 獨家整理,《教父》三部曲故事時間線
    寫在前面:在寫《教父3》評論,尋找相關資料的時候,發現網絡上居然沒有一篇相對完整的《教父》三部曲時間線整理文章。漫威電影都可以有一大堆的時間線整理,而作為影史上最為經典的黑幫史詩,這個橫跨近百年的故事,又怎麼可以沒有呢。現在,根據電影以及小說《教父》做基礎,馬上就整理一份。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敬請尚未觀看的觀眾留意。
  • 《鋌而走險》:人性沒有絕對的善與惡,小人物也有溫情的時刻
    FIRST青年影展出身的新人導演甘劍宇執導,大鵬和歐豪主演,加上曹保平擔任監製保駕護航,影片的整體質量的確不俗,帶給了觀眾超過預期的觀賞性。曹保平是國內拍犯罪題材電影的頂尖人物,他的作品都有一個特點:在極端的戲劇性衝突的環境下展現人性的極致狀態。《鋌而走險》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它通過了綁架事件,告訴我們:人性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片中登場的人物頗多,但幾乎每個角色都有鮮活地刻畫,看得到背後的難言之隱和心態轉化,輸出的價值觀也並非單純的正邪對立。
  • 經典電影《教父》,教會我們的那些事
    標籤:親情、成長、人性、社會、家庭如果說到經典電影,不得不提《教父》系列,三部豆瓣評分平均9.1分。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黑手黨柯裡昂家族兩代教父怎樣與家族敵人鬥智鬥勇,建立家業並鞏固住家族地位。情節設置的各種懸念,吊足觀眾胃口,讓人忍不住想要弄清真相,為柯裡昂家族捏一把冷汗,又真實還原了黑幫生活面貌。與其說是黑幫生活,不如說是現實社會。
  • 教父,您為何如此偉大
    此時能讓納佐林成為美國公民的,只有一個人,教父,維託·柯裡昂。為了引出這位偉大的人物,《教父》小說先詳細介紹了三個人的難處,然後烘託出老教父的超常的能力和智慧。電影版《教父》也可以這麼幹,但顯然很不明智。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用一個經典後拉鏡頭引出了偉大的維託·柯裡昂。
  • 五觀《教父》第一部
    《教父》系列電影,永恆之經典。主要講述了維託·柯裡昂(以下簡稱維某)自身組織黑社會的發家歷史以及其子麥克·柯裡昂(以下簡稱麥某)接替其父繼續發展家族並一心希望將家族黑惡勢力轉型成當地合法企業的傳奇故事。《教父》這部傳奇的系列電影,自高二懵懂時至研一,歷經本人五次觀摩,次次觀摩感慨萬千,暫定每年將《教父》系列至少觀摩一遍。
  • 從《教父》發家史,看普通人如何才能實現「逆襲」?
    在這件事上,維託·柯裡昂發現了兩個問題,其一是法努奇的遇襲反應怎麼看也不像個有黑幫背景的暴徒;其二,真正的黑幫是不會讓刺殺自己的人用錢買平安的。當然,這些跟維託·柯裡昂沒有關係,他只是冷眼旁觀,直到法努奇跑過來向自己收錢。維託跟兩個朋友搶運布料的卡車,銷贓賺錢,法努奇上門收封口費。
  • 豆瓣高分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受好評,深度剖析人性的複雜善惡
    最近有一部熱播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大受好評。這部電視劇深度的剖析了人性的善惡,從多個角度來說明大家對同一件事不同的態度。通過一個殺人案,把社會中的律師、受害者家屬、殺人犯家屬以及新聞媒體串聯在一起,從不同的職業,不同的思考方位來探尋人的善惡。
  • 《教父》:別愛上那個危險的男人
    教父》是看電影,當時更多的是被馬龍·白蘭度和阿爾·帕西諾所飾演的兩個人物所打動。總是記得影片的奇特的光線處理,兩位教父,處在教父位置上的時候,照在他們臉上的光線總是暗的,讓你看不清完整的「教父」的臉。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普通的女人,讓老教父維託·柯裡昂一生愛重。
  • 梁浩瀚:人生並不是只有成敗一個維度——教父1觀後感
    二、成就教父偉大的原則適應現在嗎?一代教父原名叫維託·柯裡昂,後來成為了教父,別人尊稱唐·柯裡昂(唐的意思就是「閣下」)。二代教父是一代教父的小兒子,名叫麥可·柯裡昂,他是唐·柯裡昂的小兒子(排行老三),麥可是貫穿教父一二三的絕對主角,但是,他的一生和老教父截然不同。
  • 《教父》裡,有男人想知道和需要知道的一切
    2在義大利黑手黨的世界裡,「唐」是一個尊稱,只有教父才有資格被稱為「唐」,維託·柯裡昂成為唐·維託·柯裡昂之前,是紐約地獄廚房一家雜貨店一個不起眼的小夥計。地獄廚房那時是紐約一個著名的貧民窟和黑幫聚居地,魚龍混雜,以高犯罪率聞名,是個令人聞之色變的治安死角。他因為失業,走投無路,和克萊門扎和忒西奧一起去搶劫運輸絲綢服裝的卡車,得到700美元。
  • 科波拉電影《教父》視聽語言解析
    《教父》的主要人物是兩代教父,並通過對這兩位教父的成長經歷、社會交往經歷和情感經歷,將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心理變化過程表現出來,展現了在黑幫教派中的艱難成長過程。《教父》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篇幅對維託·柯裡昂一家的生活情況進行描寫。四個兒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儘管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點或者缺點,但是維託·柯裡昂會透過自己睿智的雙眼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
  • 《教父》:這部小說裡,有男人想知道和需要知道的一切
    「唐」,維託·柯裡昂成為唐·維託·柯裡昂之前,是紐約地獄廚房一家雜貨店一個不起眼的小夥計。 克萊門扎和忒西奧非常恐懼,因為法奴奇威脅會向警察告密,且他是犯罪集團頭目馬蘭扎拉手下的人,在那片區域橫行已久。他們被嚇住了,認為除了乖乖地各交300塊,沒有其他選擇。 兇狠、強壯的克萊門扎和忒西奧被表象迷惑,矮小瘦削的維託·柯裡昂卻一眼看穿了法奴奇外強中乾,他不可能有後臺,殺了他就像殺一條狗。
  • 《好兆頭》善 惡並沒有界限
    首先,看完這部劇我首先被天使和惡魔之間的感情甜到了,看完各位大佬的影評以及種種評價,大家大多都認為腐甜腐甜的。我認為這是一種·很純粹的友誼(並不否認腐,單純從友情上出發)。兩個不同甚至敵對的陣營,因為某種原因走到了一起喝酒聊天成為朋友。
  • 《教父》中麥克·柯裡昂的性格
    我看過奧斯卡獲獎影片《教父》ⅠⅡ後,對主人公麥克·柯裡昂的性格特點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該片也印證了中國兩句俗語:一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另一句是偉人(英雄)都是孤獨的。 麥克·柯裡昂作為維託·柯裡昂(老教父)的次子,本來出身清白,並沒有參與父兄的黑道事業,並且在二戰期間參加美國海軍立下了戰功,獲得了英雄勳章。在父兄眼中一直是靦腆的「乖孩子」。
  • 《楢山節考》:生存和貧窮的壓力下,藏著人性的善和惡
    而作為他學生的今村昌平卻不認可,他認為底層人物艱難的生活狀態才能真實反映戰敗後日本的狀態,他的電影多數是灰暗低沉的,他關注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電影中,沒有溫情和刻意,只有對人性最赤裸裸的刻畫,人性或灰暗,或貪婪,或暴力,電影中美與醜,善與惡 ,質樸與野蠻,慈悲和殘忍,用這種矛盾的對比剖析人性的複雜,讓人思考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