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實名認證公眾號:曲靖珠江網 微信號:qjszjw
明天周末,到了周末帶著一家人或三五好友找一家西餐廳悠閒的享受一頓美餐,不失為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
在西餐廳牛排是很多人的最愛,它不僅美味而且營養豐富,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各位一次性整理關於牛排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讓你無論在餐廳點餐還是自己在家做,都可以遊刃有餘!!
好豆君先為大家介紹幾種餐廳常見的牛排種類,依部位區分有腓力(FILET),紐約客(NEW YORKER),T骨(T-BONE),肉眼(RIB-EYE),牛小排(SHORT RIB)。
正式名稱是Tenderloin-去脂腰裡肌肉,位於牛腰背的內側後段肌肉,一條牛隻有兩條,由於較少運動到,因此是肉質最柔嫩的牛排部位,不含肥膘,牛排中的首選。煎成3成熟,5成熟,7成熟都可。
Steak Ready Strip Loin-前腰脊肉,含有些許脂肪,是最適合用於煎烤的牛排部位,在美國俗稱就叫紐約客(NEW YORKER)。在肉的外延帶一圈呈白色的肉筋,總體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牙口好的人吃。
帶骨的前腰脊肉,因為帶T字形肋骨而得其名,在骨頭的兩邊一邊是菲力,一邊是西冷,由於可以同時吃到兩個部位的肉所以價格也較為昂貴。
Porter House-紅屋牛排,就是大T骨牛排,是指T骨牛排中肉量面積最大的部份。
Rib Eye Roll是指牛隻第6-第12根肋骨間的肋裡肌肉,富含脂肪紋路,一般所說的霜降牛肉指的就是這塊地方。
肋眼牛排無論用煎的或是碳烤都很適宜,肉間的油脂能讓口感更添滑順,切成薄片的Rib Eye Roll就是壽喜燒或涮涮鍋用的頂級肉片。
全名Bone-in Short Rib-帶骨牛小排,是取第6-8節肋骨部位橫切下來的帶骨部位,有豐富的油花脂肪,肉質柔軟,是最好的碳烤食材。聞名遐邇的臺塑牛小排就是這個部位的。
東方人更偏愛7成熟,因為怕看到肉中帶血,因此認為血水越少越好,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如食用速度,當牛排上桌後,享用牛排的速度可以決定牛排是否好吃。
但是實際上並非熟牛肉才是最好選擇。只有半生的牛肉有美妙的牛肉原汁,烤得時間越長,肉汁漸漸蒸發,肉質也變得堅韌,鮮美感消失殆盡,所以"老饕"是不吃老牛排的。
但初試者不妨以七成熟開始。表面焦黃,而中心已熟個七、八分者,就是所謂七成熟,5分左右的牛排是最有營養的。
牛排的熟度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辨別:
第一種:Blue Rare:Very rare steak, 幾乎全紅肉,只在牛排外層略烤。
第二種:一成熟牛排(Rare):75%紅肉,牛排內部為血紅色,內部各處保持一定溫度。
第三種:三成熟牛排(MediumRare):50% 紅肉,內部桃紅,而且帶有相當熱度。
第四種:五分熟牛排(Medium):牛排只有25%紅肉(大多數剛開始吃牛排的朋友接受的熟度)
第五種:七分熟牛排(Mediumwell):牛排幾乎全熟,略有粉紅色。
第六種:全熟牛排(Well Done):牛排全熟,牛排內部為褐色。
關於切牛排:
切牛排時左手用叉按住牛排,右手用刀輕輕來踞牛排,不要發出與盤子摩擦的刺耳聲音。
切下來的肉塊的大小要以剛好是一口的大小,不宜太大塊,而且不要一口氣把所有的牛排都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這樣切下來的肉塊與空氣接觸會很容易變冷,破壞肉的口感,要吃一塊,切一塊,這樣味道才會更鮮美。
關於菜序:
在西餐中,牛排多數是作為主菜出現在菜單上,因此在使用西餐時,要按照頭盤、湯、副菜、主菜、沙拉、甜品、咖啡茶的順序依次享用。例如豪享來的丁骨牛排套餐,應當依次享用雞尾酒、玉米濃湯、麵包、牛排/面/雞蛋/玉米、沙拉、布丁等。
關於工具:
吃牛排時需要用到的兩項基本工具是刀和叉子,基本原則是「左叉右刀」,具體步驟是以叉子壓住料理的左端,固定,順著叉子的右側邊以刀切下約一口大小的料理後,叉子即可直接駐起料理送入口中,簡單說即是「以叉子壓住後再以刀切開」。
此外,已設置好的餐具不可隨意改變位置,不過如果你是左撇子,在吃的時候可將刀叉互相更換使用。
刀叉的擺放形狀可以表明你是否已經用餐完畢,例如盤子中還有食物時,把刀叉分開放,大約呈三角形表明你還想繼續用餐,而當你把刀叉平行依靠於盤子側沿時,則表明你用餐已經完畢;盤子已空時,把刀叉平行斜著放好,表明請服務員將收拾空盤。
做法來自好豆西餐達人@挪紅
一、切牛排
1.如果你買來的是一大塊或讓店家給你切,每塊要切成2.5cm到4cm厚,每塊重量大約200-250克。
這也要根據肉質來決定,菲力牛排約4cm厚,西冷牛排不要小於2.5cm厚。太薄就會導致肉太老,咬不動。
2.切下來的牛排一定不要錘、拍、打,這會造成內部組織堅實,失去水份。
這個肉片切的略薄,老公選擇的是厚的,我堅持要薄,生怕不熟,最後的結局是有點幹了。
二、煎牛排
1.最好選擇鑄鐵鍋。
2.煎牛排分成兩部分:
A.第一次是幹煎,大火。讓牛肉表面一層肉脫水變硬,鎖住牛排內部的溼潤度。
首先將鍋燒熱,一定要大火高溫,很燙,很燙,肉放下去可以聽到吱吱聲響,並且散發出煎炸的香味,在牛肉變焦之前翻一面,將另一面也煎成深褐色,每面大約是20秒。
B.第二次是油煎,中小火,讓內部成熟。
通常我們是用黃油,也可用食物油,讓油融化並呈現褐色,將經過第一次幹煎的牛排放入。中小火煎,每面大約是2-3分鐘,就完成了。在煎的同時用黑胡椒和鹽調味。
三、如何掌握成熟度
成熟度的把握在於經驗的積累,簡單可行的就是劃一個小口子檢查一下。當然了,你不能不停的劃口,內部的汁水流光了,就會變得很乾。這是五分熟(Medium)的牛肉。
五、吃牛排的配料
1.吃牛排還講究配料的搭配,主食不是米飯和饅頭,而是土豆。可以是炸土豆條,烤土豆或者煮土豆。
2.蔬菜大多是洋蔥、西紅柿、胡蘿蔔、西蘭花、蘆筍、荷蘭豆、蘑姑等。
3.一般都會配有醬汁與牛排同吃。有黑椒汁(black pepper sauce)、蘑菇汁(mushroom sauce)、淡黃色的邊尼士汁(Bearnaise saus)、白汁(white cream sauce)、還有棕色的布朗少司(Brown sauce)等。
3.酒水一般是紅酒最適宜。
我在飯店吃的牛排,配了炸土豆條、西紅柿和醬汁。
自己煎的牛排,配了炒洋蔥、煮土豆和淡黃色的邊尼士汁(Bearnaise saus)。
不過醬汁有點稠,標準的是流動的。
這兩塊牛排也許你會說怎麼這麼薄呢?不是說要達到一定厚度嗎?請往下瞧。
這是小牛仔,比成年牛更加嫩。師傅是整條烤的,然後分割給每一位客人。
影響牛排鮮嫩多汁的口感除烹飪技術的原因,還有牛的年紀,油花的分布、飼養方式、牛的種類、切割等等。還有吃的速度,因為牛排中既有牛油又含汁液,溫度如果稍低其牛排的鮮香度會隨之降低。
來源: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