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英語學習神器 | 點擊上方關注
你吃的牛排真的「牛」嗎? 牛不牛是看——你是否知道你正在吃牛的哪個部位,你選的是不是最佳火候。
英文Steak是牛排的統稱,請不要再叫Beef了 作為永不淘汰的經典西餐,一塊牛排,足以滿足肉食動物們從味蕾到飽腹的所有需求。不過牛排煎制幾分熟,挑菲力還是T骨,這些知識你應該通通了如指掌。
牛排的生熟度對比
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eak done/cooked? 你想要幾分熟的牛排?
千萬記得well-done在牛排館可不是幹得好的意思哦!根據火候不同,牛排的吃法從全生一直到全熟都有,不同火候的特徵和術語如下。
全生 (英文 Raw): 指未經烹煮的牛肉料理,比如韃靼牛肉這樣,不過全生的牛排可能點起來需要點勇氣呢
一分熟 (英文:Blue rare/very rare): 表面被煎烤,但內部通常是生冷的
二分熟 (英文:Rare ) : 表面肉質緊緻,呈灰褐色,剖面為血紅色,中心溫熱
三分熟 (英文: Medium Rare): 牛排的中心肉質依舊帶有血絲,但牛排兩側已呈棕色,當食客沒有明確要求時,在歐美的餐廳裡,這個溫度是最為常見的;
五分熟 (英文:Medium): 牛排外部灰褐色,牛排中心也是燙的,而且已經全部為粉色,牛排溫度口感均衡;
七分熟 (英文medium well-done): 牛排中心,僅剩一點點粉紅色,質感偏厚重,有咀嚼感
全熟 (英文 well-done): 牛排內部也為灰褐色,略焦黑,口感厚重
過熟 (英文 over cooked)牛排色澤偏黑,焦脆
通常說來,牛排以3到8分為佳,往往越是好的牛排,為了凸顯本身的肉質和汁水的風味,適合的火候會越低。但根據肉質不同以及個人喜好,也有不同的最適火候。
牛排的類型(Cut)
肋眼牛排
肋眼牛排/肉眼牛排 (Rib’s Eye Steak):取自牛肋脊第6根到第12根附近 (Rib 上方),肉質運動較少,但作為「骨邊肉」,肋眼牛排油嫩的肉絲中夾著少許牛筋。多汁,肉嫩,夾雜脂肪,一般來說肋眼牛排上桌前已去骨,適合煎烤。(大廚建議:四至六分熟)
T骨牛排
T骨牛排 (T-Bone Steak): 因夾帶丁字狀骨頭得名,取自striploin西冷與tenderloin菲力中間,T型兩側一邊量多一邊量少,量多的為西冷牛排,量小的為菲力牛排。(大廚建議:五至八分熟)
菲力牛排
Tenderloin是牛裡脊/嫩牛柳,也就是我們平時吃的菲力牛排(Filet),取自Tenderloin的小裡脊肉,由於菲力牛排包裹在牛腹腔中,所以肌肉完全沒有得到運動,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幾乎不含肥膘,口感極嫩,因此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由於肉質嫩,煎成3成熟、5成熟和7成熟皆宜。
西冷牛排
西冷牛排/莎朗牛排/紐約客(Sirloin)肉質鮮嫩度僅次於菲力牛排,取自short loin後方的嫩腰,屬於大裡脊肉後段,含一定肥油,有白色肉筋,總體來說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適合年輕人和牙口好的人吃,食用時,連筋帶肉一起切。(大廚建議:四至六分熟)
後腿肉牛排
後腿肉牛排/臀肉牛排(Rump steak / Round Steak)後腿近臀部部位切塊牛排,口感比較堅硬,適宜慢燉烹煮。
配酒
什麼酒適合牛排呢?幾乎所有優質的紅葡萄酒,甚至一些白葡萄酒!不同成熟度的牛排和不同風格的醬汁都是各自最佳的搭配。不管是看酒點牛排還是看牛排點酒都非常方便。
比較鮮嫩的部位,比如三至四分熟的菲力或者肉眼,適合酸度清爽,風格輕盈的紅葡萄酒可以正好烘託其鮮嫩感,法國盧瓦河(Loire)的品麗珠 (Cabernet Franc)或者義大利的桑喬維斯(Sangiovese)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紐西蘭的黑皮諾也值得考慮。
更有嚼勁,口感肥美的部位,比如五分熟的西冷,適合口感更飽滿厚重風格的紅葡萄酒,如果你選擇了經典的黑胡椒汁,那赤霞珠,或者澳洲的設拉子(Shiraz)都稱得上完美的組合。
牛排的品種多樣,價格也大不相同,但其價格高低主要是看牛排本身的稀有程度。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比如牛排的肥瘦老嫩、火候以及肉質的鮮香,所以選擇的時候,還是要看自己對口味質感的需求:是喜歡鮮嫩還是是追求濃鬱油脂口感。
酒店人必看的十大微信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