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洛第一次去王品用餐的時候,菜單上菲力牛排,肉眼牛排,西冷牛排,T骨牛排,還有臺塑牛排以及牛小排,看得人眼花繚亂,簡直不知所云,也不知所措。
當時想,這TM都是些什麼鬼?我只想來吃一頓西餐而已~竟然那麼複雜。
慌亂之間,服務員催促點餐,最後匆忙點了招牌臺塑牛排。畢竟是一頭牛僅供六客,點招牌準沒錯。
回去以後,小洛也懶得做功課,於是下次去還是只會點招牌……
這裡小洛準備了一篇牛排入門的科普文章,方便您在不清楚菜單上各種牛排的情況下,能夠對您選擇牛排有所幫助。
牛排的類型(Cut)
- 肋眼牛排 -
肋眼牛排/肉眼牛排 (Rib’s Eye Steak):取自牛肋脊第6根到第12根附近 (Rib 上方),肉質運動較少,但作為「骨邊肉」,肋眼牛排油嫩的肉絲中夾著少許牛筋。多汁,肉嫩,夾雜脂肪,一般來說肋眼牛排上桌前已去骨,適合煎烤。(大廚建議:四至六分熟)
- T骨牛排 -
T骨牛排 (T-Bone Steak):因夾帶丁字狀骨頭得名,取自striploin 與tenderloin中間,由大部分西冷與小部分菲力牛排組合而成。(大廚建議:五至八分熟)
- 菲力牛排 -
菲力牛排/牛裡脊/嫩牛柳(Tenderloin / Filet):取自Tenderloin的小裡脊肉,由於菲力牛排包裹在牛腹腔中,所以肌肉完全沒有得到運動,因此纖維細化,口感極嫩,但脂肪不多,肉比較精瘦。(大廚建議:三至五分熟)
- 西冷牛排 -
西冷牛排/莎朗牛排/紐約客(Sirloin):肉質鮮嫩度僅次於菲力牛排,取自short loin後方的嫩腰,屬於大裡脊肉後段,含一定肥油,有白色肉筋,總體來說口感韌度強,肉質硬,有嚼頭。(大廚建議:四至六分熟)
- 後腿肉牛排 -
後腿肉牛排/臀肉牛排(Rump steak / Round Steak):後腿近臀部部位切塊牛排,口感比較堅硬,適宜慢燉烹煮。
幾種常見的牛排醬汁
黑胡椒醬汁(PepperCorn Sauce)
最經典的牛排搭配,由黑胡椒洋蔥末及奶油熬製,口味鮮鹹,略辛辣。
褐色蘑菇醬汁(Mushroom Sauce)
適合幾乎所有煎烤的肉類,由蘑菇青蔥及少許雪莉酒調配而成,口味鮮鹹。
紅葡萄酒醬汁(Red Wine reduction Sauce)
糖漬的紅酒與蔥段做成的醬汁。
貝西醬(Bercy Sauce)
以巴黎的一個區域命名,其實與紅葡萄酒醬的做法類同,但把紅葡萄酒替換為白葡萄酒。
荷蘭醬或蛋黃醬(Hollandaise/Béarnaise Sauce)
這兩種醬口味相近,都是是由蛋黃隔水與奶油,檸檬汁混合配調的,口感豐厚,略酸。
配酒
什麼酒適合牛排呢?幾乎所有優質的紅葡萄酒,甚至一些白葡萄酒!不同成熟度的牛排和不同風格的醬汁都是各自最佳的搭配。不管是看酒點牛排還是看牛排點酒都非常方便。
比較鮮嫩的部位:比如三至四分熟的菲力或者肉眼,適合酸度清爽,風格輕盈的紅葡萄酒可以正好烘託其鮮嫩感,法國盧瓦河(Loire)的品麗珠 (Cabernet Franc)或者義大利的桑喬維斯(Sangiovese)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紐西蘭的黑皮諾也值得考慮。
更有嚼勁,口感肥美的部位:比如五分熟的西冷,適合口感更飽滿厚重風格的紅葡萄酒,如果你選擇了經典的黑胡椒汁,那赤霞珠,或者澳洲的設拉子(Shiraz)都稱得上完美的組合。
牛排的品種多樣,價格也大不相同,但其價格高低主要是看牛排本身的稀有程度。影響牛排口味的因素很多,比如牛排的肥瘦老嫩、火候以及肉質的鮮香,所以選擇的時候,還是要看自己對口味質感的需求:是喜歡鮮嫩還是是追求濃鬱油脂口感。
推薦閱讀:
各個地區的優惠活動不太一樣,我了解的最新消息會先在朋友圈發布(比較方便),再公眾號推送,如果您想及時了解最新優惠,歡迎加微信朋友圈圍觀(公眾號後臺回復"wx"獲取微信二維碼)。
這裡是王品牛排優惠券,為您提供全方位的王品牛排攻略~
我們長期提供以下服務:
封面題圖: Ignacio Correia@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