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依然流傳著他們的名號:徐克電影中「人名」特點揭秘

2021-02-23 娛樂眼MAX

袁和平與徐克,兩位武俠宗師聯手打造的《奇門遁甲》,大概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電影之一。不為別的,徐克與袁和平好久不見的聯手,昔日經典重新演繹,有望激活如今疲憊的武俠片市場,作為徐克的粉絲,我會亂說嗎?

 

關於這部《奇門遁甲》,除了一款先導海報之外依舊「猶抱琵琶半遮面」,只有一個簡單的劇情簡介,讓人望眼欲穿:

 

在一個妖孽橫行、亂象頻生的時代,世間即將面臨驚天浩劫。為了世間安危,江湖上的神秘組織「霧隱門」挺身而出,其成員諸葛青雲、鐵蜻蜓等個個身懷絕技。新晉捕快刀宜長和身世不明的少女小圓也被意外地捲入這個組織,一行人的奇幻冒險旅程就此展開。殊不知,前所未見的危機正等著他們…

 

作為電影的編劇,徐克為《奇門遁甲》打造了一個充滿大隱於市且充滿豪情的江湖,單單從簡介中透露的幾位角色就能看出,諸葛青雲、鐵蜻蜓、刀宜長以及花想容等等,從這些奇妙而飄逸出塵的「武俠風格」名字上,能夠看出在徐克的電影世界中,虛構的是江湖恩仇,洞察的則是世情人性。

 

從《黃飛鴻》中的鬼腳七、《蜀山傳》中的丹辰子、赤屍、乃至《通天帝國》中的裴東來、沙陀忠,徐克電影中的有許多屬於他獨創的虛構角色一一成為經典,這些極具個性化的人名取得簡直有如神來之筆。本文則甄選出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從角色定位到人名,來回憶一下徐克電影中不滅的江湖情懷。

 

徐克電影原創人名風格:前期古龍 後期金庸

 

作為新派武俠片的奠基人,徐克的武俠世界不由得讓人與金庸、古龍兩位武俠大師的作品聯繫起來。在對人物的取名上,金庸古龍二者風格差異極大。

 

比如金庸,身上承載的更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澱,在取名上更中正持平一些,人名大多樸實敦厚,四平八穩朗朗上口,如韋小寶、楊過、張無忌、令狐衝,帶有很強的質感和仿真性。

而古龍就不同了,新武俠風格之下,加之本人的浪子情懷,所以他筆下的人名往往飄逸出塵,極具詩意美感,如楚留香、西門吹雪、花滿樓、葉孤城、花無缺、陸小鳳等等,這些名字跟金庸筆下的比較,就顯得虛幻了許多…… 

而二位的共同點,就是不忘「掉書袋」,各個都引用了許多古詩詞等傳統文化典故作為人名↓

如金庸取「靖康之變」的含義有了郭靖、楊康,來自「語笑嫣然」的王語嫣、來自《漢書》「衡蘭芷若」的周芷若等等;古龍也有崔郊詩句「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的蕭十一郎、以及來自王之渙《涼州詞》「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葉孤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作為與金、古二位同期的武俠片導演,徐克為自己作品取名字的風格,或多或少地參考了兩位武俠大師風格,且根據不同階段,徐克的江湖快意恩仇,縹緲多變,到了後期追求務實、借物喻情,徐克電影的「原創」人名,集二者之大長,或而仿真務實、或而飄逸出塵。從某種觀點來說,徐克武俠電影中的原創角色之名,前期多數偏向於古龍的飄逸,後期更多偏向於金庸的務實。

 

但更重要是,徐克電影這些「角色名稱」,都有來源,各自考據,絕非信手拈來

 

且每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角色的性格和定位。一個個朗朗上口的名字,留下的也是深入肌理的角色特徵,讓一個個角色,通過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名字,一下子被觀眾銘記。

 

不信?咱們一一列舉。

 

徐克電影人名大百科

知秋一葉

還記得小時候看《倩女幽魂2》中,一直以為張學友的角色是日本人,因為其名字很怪,「知秋一葉」。

對這個角色印象極為深刻,不僅僅因為奇怪的名字,而且在於其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充滿悲劇性的結局。

 

「知秋一葉」的名字,來自《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代詩人唐庚的《文錄》也曾引唐人詩所言:「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知秋一葉,說的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用在這個角色身上格外貼切。

張學友這個角色,身處於行屍走肉的亂世之中,自身保持一份江湖俠士的天真本色,是多麼的不易。就連迂腐的書生寧採臣都浸染到這個亂世的大染缸中,而知秋一葉只是憑藉著自身的鬼馬本色,讓自己成為趣致、無憂無慮的歡樂之人。

 

這樣的角色,其實是不存在的。沒有人可以在這個淤泥般的世界裡,保持著自身的清澈,那麼唯一的結局,就是遁出五行之外了。。。。結局知秋一葉元氣隨風而去,大概是這個天真的角色最好的歸宿了。

知秋一葉,這個亂世之中,與世隔絕的活寶,從出場就註定了他的結局。

 

猿飛日月&服部千軍

這二位可是真正的日本人,在徐克的《東方不敗》中出場,依舊是徐克原創,兩位來自扶桑的忍術高手。

 

「猿飛」與「服部」,兩位的姓氏,都是來自日本鼎鼎大名的忍者家族,猿飛佐助,忍者真田十勇士之首,看過《火影忍者》的都會了解。一位最富有傳奇性的忍者。同他的名字一樣,他有象猿猴一樣在樹上攀援飛躍的本領,來去無蹤。服部半藏,德川氏麾下的武士一族,「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來代代相傳的名號,又名「鬼半藏」。

而到了《東方不敗》中,兩位武士家族的後人「來到」中國,姓氏之後,卻又配以非常中國化的名字,這樣的搭配在日本是不會出現的,反倒被徐克「洋為中用」。

 

猿飛日月,其極富標籤化的姓氏之後,用「日月」代表乾坤,錢嘉樂飾演的這個角色,身形飄忽、性格詭辯、招法怪異,在長草間如風般掠過,如古龍小說中的高漸飛,這個名字很有畫面感。

而李子雄飾演的服部千軍,保留了姓氏,卻取消了服部家族代代相傳的名號,取了一個「千軍」的名字,代表了千軍萬馬。電影中他與東方不敗合作,換取讓東方不敗幫他復國,很有可能由於服部家族與豐臣秀吉之間出現極大的矛盾,從而避禍中原,但「千軍」的名字,卻象徵著他打算逐鹿中原的野心。

鬼腳七

《黃飛鴻》系列中,戾氣頗重卻又呆傻憨厚的鬼腳七,腿法無敵,卻又落得個瘸腿形,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鬼腳七」這個名字,是徐克創作該角色一個小噱頭。「鬼腳七」來源於「高腳七」,這個字眼是昔日粵語比較常見的人名外號、帶有貶義,「高腳七、大頭六」指的是一個傻大個,一個大頭笨,都是形容人呆傻,相當於我們如今的「傻缺、呆瓜」這類罵人的代號。

在上世紀60年代紅極一時的粵語口水歌——鄭君綿的《賭仔自嘆》中就有「高腳七、一隻大頭六。二三更瓜老襯 輸到我木」的歌詞,這首歌后來被多人翻唱,包括《家有喜事》中的周星馳。

 

徐克在《黃飛鴻3》中借用這個諢號,篡改了第一個字,變成了「鬼腳七」,這個角色本身就是趙天霸手下的一個奴才,相貌醜陋,憑藉著腿法無敵成為後者的金牌打手,而腿斷之後更是被趙天霸如狗一般拋棄,落得個險些慘死街頭。就是這樣一個誰見了都能踩兩腳的角色,用一句罵人的代號為其命名,一方面表明了其低下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其撈偏門的「鬼腳」無敵,對比黃飛鴻的「無影腳」。

當然,這個角色被黃飛鴻收留,顯示出其淳樸憨厚以及鐵血得意一面,這樣一個改邪歸正的角色,仍然保留著一個「下等人」的諢號,這個名字與其自身性格完全相反,而舉止卻又那樣的符合該名字特點,怎能不讓人印象深刻呢?

 

玄天宗&丹辰子

《蜀山傳》是徐克在《奇門遁甲》之前,最具東方奇幻色彩的一部寫意武俠大作。

 

比起改編自還珠樓主《新蜀山劍俠傳》的前作,《蜀山傳》幾乎完全來自於徐克的原創,其角色名字也是頗有意境之感。就拿兩位主角玄天宗與丹辰子來說,在《百家姓》裡絕對找不到這些姓氏,卻與如今的仙神小說中的命名方式類似,追求縹緲之感。

玄天宗,玄者,奧也,「玄天」,泛指上天,「玄天宗」三個字,代表了這位就是天上的神仙,而是還是一個首領。所以在與孤月大師的情感糾葛中,最終能夠度過情關,在天上孤獨一生。

丹辰子,名字就有意思了。「丹辰」是靈丹妙藥的意思,丹辰集天地之靈氣煉製而成,一顆靈丹便可使人長生不老,這樣的命名內核,說明丹辰子還是一名凡人,追求的還是諸如「長生不老」這樣的意境,所以他才會被「赤屍神君」這具行屍走肉用虛情假意迷惑。

幽泉血魔,是電影中虛構的邪靈,綜合了《蜀山劍俠傳》中諸多邪惡反派的特性,如綠袍老祖的乖戾殘暴,萬載寒蜁的幻術神通,當然還有血神子鄭隱的邪魅等等。

裴東來&沙陀忠

進入新世紀之後,除去《蜀山傳》,徐克的電影角色之名,更加偏於務實和考究,就拿《狄仁傑》系列的兩部作品來說,裴東來與沙陀忠,名字少了一分昔日的江湖寫意,多了一種現實的駁雜。

《狄仁傑通天帝國》中,鄧超飾演的裴東來,名字非常大氣,其名字取自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的典故「紫氣東來」,角色之名似登高臺,胸藏溝壑,東風漸至,我自巋然。

而鄧超的形象,無論是獨特的造型和生猛凌厲的個性,手持短鉞,身背暗器數把,殺氣外露。他藉助周身上下的武器耀武揚威,與劉德華的飾演的狄仁傑形成鮮明的對比。裴東來以動襯託狄仁傑的靜,自己莽撞冒失突出後者的沉著冷靜。這個名字代表了角色的形象,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理寺少卿。

 

沙陀忠的又是另一個極端,「沙陀」這個名字,代表了其來自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沙陀族,作為少數民族,當時漢人對沙陀政權和契丹政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對於契丹的打壓和消極,對於沙陀卻是積極的扶持,這就導致沙陀人當時跟唐人的關係很近,已經融合為唐朝的一部分,所以才會有了該角色對唐朝「忠義」的形象,也就是《神都龍王》裡林更新飾演的沙陀忠,是狄仁傑最信任的夥伴。

但在《通天帝國》中,這個角色為什麼反水了呢?很簡單,因為武則天取代了李唐,沙陀人效忠的可是唐朝哦!如果明白沙陀人與唐朝的歷史關係,對於沙陀忠這個角色的定位,自然一目了然。

尉遲真金&銀睿姬

《神都龍王》中馮紹峰飾演的尉遲真金與裴東來很像,同為大理寺少卿,「尉遲」這個名字,代表了其鮮卑族的血統,因此他在片中以紅髮碧眼造型示人;「真金」言簡意賅,「真金不怕火煉」嘛。

其實這個名字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這個角色太自命清高了,自以為是閱人無數,沒想到在一個花魁銀睿姬面前,卻顯示出其性格弱點,用徐克的話來形容:「這是一個大處男」。

他不擅長跟女性打交道,反而用很鋒芒很銳氣的神態,以掩蓋內心的忐忑,不是一個冷血孤傲的大官,他也有弱點,會對女孩有愛慕。從這一點,這位「真金」先生,卻被「銀睿」降服。

 

寫意江湖還是務實考究?《奇門遁甲》人名猜想

徐克為自己的作品,所原創的各個名字,都是那樣的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絕非信手拈來,每一個名字,都是與角色的個性和定位息息相關。

那麼到了《奇門遁甲》之中,雖然電影的故事不顯山不露水,但從角色名稱上,依稀可以從徐克對角色取名字的方式上,探究角色的個性與特點,簡單預測一下這些角色在電影中的定位。

 

諸葛青雲

大鵬飾演的諸葛青雲,實際上是徐克致敬了昔日武俠小說泰鬥張建新,他寫武俠小說的筆名就是「諸葛青雲」,與古龍、司馬翎、臥龍生並稱臺灣武俠四大家。

 

諸葛青雲的特點,他雖不寫飛劍俠客、神魔鬥法,卻另有奇妙,更具魔幻、奇異的色彩。寫景狀物、人物塑造、奇禽怪獸與玄功秘藝等等頗得還珠樓主的神韻,另一個風格就是「擅寫情事」,「情」到了諸葛青雲手中,更顯恣肆浪幔,更顯風流多元。而其小說筆下多數事件,都是由情而來,、猙獰恐怖也是因「情」而生,所謂荼毒生靈者也是「由情生孽」。

 

那麼《奇門遁甲》中這位諸葛青雲,我們可以大致推斷一番:霧隱門的諸葛青雲,在武俠江湖中攪動風雲,並不代表著武藝高強,其實更像說文解字者,更有可能是一個智囊類的角色,卻難過「情關」,電影故事或由情而起。

 

作為一個重要的角色,諸葛青雲這個名字,是否代表了該片的風格呢?結合《奇門遁甲》的片名,如武俠名家諸葛青雲那樣,追求玄功秘藝與連環神機,奇幻多彩,亦幻亦真,展現的是一幅奇思妙想的江湖畫卷。

 

鐵蜻蜓

倪妮飾演的鐵蜻蜓,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作為一名女性角色,鐵蜻蜓這個外號,可能代表了其賴以成名的暗器,就像「血滴子」、「鐵蒺藜」那樣。而「蜻蜓」作為女子的名稱,也有著「清水明鏡、亭亭玉立」之感。或者借用「蜻蜓點水」也代表了其輕功蓋世。

 

這個謎一般的角色,選擇了一個清新中帶有江湖氣息的名字,或許可以從唐代劉禹錫《春詞》中「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的詩句中,推測角色的特點。這首詩描寫一位宮女扮好新妝卻無人賞識,只能百無聊賴地獨自數花朵解悶,引得蜻蜓飛上頭來的別致情景。

 

輕盈的蜻蜓,之前卻有「鐵」字,不勝幽怨,就像《春詞》中的那位少女,難道這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嗎?

 

花想容

「花想容」的名字,出處非常明顯,來自於李白的《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這首詩是形容楊貴妃,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豔,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豔,見花之豔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好吧「花想容」這個名字,代表一個豔麗芬芳的女子,扮演者就是柳巖。不過以徐克的想像力也許並不止於美麗妖豔而已,至於還會發展成什麼路數,就要到時候才知道了。

 

霧隱門老大

為霧隱門頭領,由伍佰飾演,這也是徐克自《順流逆流》之後與伍佰的二度合作。這個角色很有意思,名字就叫做「霧隱門老大」。

 

不要以為這就是徐克對一個角色,乃至角色名稱的敷衍。縱觀《奇門遁甲》,徐克編寫的這個故事很有當年新武俠時期的感覺,而且角色定位也與臺灣「武俠四大家」的風格很像。飄逸奇妙,光怪陸離。

越是高深莫測的角色,其名字就越普通,比如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裡百曉生兵器譜排行第一的,叫做「孫老頭」。溫瑞安《群龍之首》中武功最高的,叫做「關七」。事實上,作為配角,越是這種看似很普通的名字,越能體現出該角色不出於世的功力。

 

作為《奇門遁甲》的什麼門派,霧隱門高手如雲,而他們的首領,簡單被稱為「霧隱門老大」,更顯神秘而莫測。

 

刀宜長與小圓

刀宜長與小圓,是兩位作為外來人士而進入霧隱門,他們的名字與霧隱門幾大高手有著明顯的區別。

 

李治廷飾演的刀宜長是一名年輕的捕快,這個名字言簡意賅。

 

捕快用刀,刀越長越能殺敵,「刀宜長」就像當年的猿飛日月、鬼腳七那樣,很有畫面感的角色,也代表了其血氣方剛的性格特徵。

 

周冬雨飾演的小圓,名字好似古龍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動感、活潑、甜美……

 

小圓這個名字一看就是可愛的鄰家女生,來自於江湖之外。聯繫起來周冬雨的形象,小圓這個名字一定是徐克笑著給其命名的,唯恐其不美不雅,更為隨意。讓人聯想起古龍筆下那些多彩的紅顏之色:蘇櫻、丁靈琳、紅袖、朱七七、鐵心蘭、林仙兒、田思思……

 

結語

說了這麼多,全都是憑空猜測,只是根據徐克在自己的作品中,為角色命名的特點,對角色定位的推測,究竟能有多少「命中目標」的猜測,還要等待電影公映之後,再來回頭審視。

 

但是作為一部奇幻武俠,《奇門遁甲》不僅僅限於這些頗有意境和指代作用的人名,徐克與袁和平的再度聯手,一個編劇並監製,一個導演並動作指導,二者上一回如此合作,還要追溯到《黃飛鴻之鐵馬騮》。當年袁和平在1982年憑藉老版《奇門遁甲》創立武俠電影中的「天師門」,以玄幻+武俠這類配置,配合腦洞大開的「神機術」,民俗玄學風味濃厚,再加上神話元素的引入,才是這部電影的最大看點。

 

如今徐克與袁和平再度合作,一個個別致而又風格熟悉的角色名稱建立,定義不一樣的奇幻武俠片,果真玄妙。

相關焦點

  • 笑傲江湖——徐克的電影世界
    更重要的是,他導演或者監製的《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系列、《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等武俠片,幾乎成為當時武俠片熱潮的代名詞,引領出一代風騷。邵氏名導張徹在《回顧香港電影三十年》中就提到,八十年代中期時他認為香港電影將在幾年內走向沒落,但徐克的《笑傲江湖》、《黃飛鴻》等使得沒落推遲了幾年。
  • 這才是徐克真正要表達的江湖
    很多習慣好萊塢經典敘事結構的觀眾,看完徐克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雲裡霧裡」。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幾次三番看下來,依然是似懂非懂的狀態。在一次香港影展上,徐克偶然談起《刀》,他坦言,這是他唯一一部,用紀錄片的手法呈現的電影,他一直很懷念,用那種手法所帶來的敏感度。相比於電影《一代宗師》中那種你來我往,行端履正,教科書一般的江湖描寫。
  • 她是林青霞的閨蜜,沒有她,就沒有徐克的電影江湖
    導演拍了太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江湖電影,也塑造了很多刀光劍影的英雄,以及似水柔情的絕世美人。而這一部部的經典電影背後,不得不提到一個女人,她就是徐克的前妻,香港電影界的幕後大姐大,施南生。她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蓋世女俠,願了徐克的江湖夢。
  • 解析電影《笑傲江湖》中潛在的徐克式感官刺激
    徐克的電影,以往給人的感覺是主題上不乏嚴肅性,形式及觀感上卻並非嚴肅板滯。進入九十年代,徐克的第一部影片是《笑傲江湖》,這部由六人編劇、四人導演的大製作,開創了新的電影形式及武俠電影的新流派,當然這部影片也是最能代表徐克電式影感官刺激的作品。
  • 徐克武俠電影中奇異生物漫談
    徐克在他的武俠電影裡喜歡用一些虛構生物來吸引觀眾,這些生物雖然怪異,但是在現實中能找到原版模型,是徐克在此基礎上加想像力,然後營造視覺上的奇觀,結合劇情,讓故事更有趣味性和觀賞性。他的這種創造性和金庸一樣,都喜歡在自己的作品裡用一些「奇禽異獸」,比如《神鵰俠侶》裡的「雕兄」,《倚天屠龍記》中的「四腳蛇」等等。這些虛構的生物對讀者、觀影者在增加獵奇性,趣味上功不可沒。古龍好像不喜歡寫「珍禽異獸」,估計與他的現實江湖有關吧!而楊紫參演的《誅仙》裡關於珍禽異獸出現不少;黃渤的《尋龍訣》裡也有特殊生物出現。
  • 雙性同體是致命的:徐克電影中的性別越軌和易服裝狂歡節
    自古以來,各種跨性別的故事流傳已久。在幾乎每一代人中,西方的中國、《花木蘭》、《梁祝》和《奧蘭多》中都有一個一代人的跨性別經典圖像。在香港電影中,出現了無數種性別模稜兩可的經典作品:女主角《東方不敗》,男女《霸王別姬》,她們是最高代表。。徐克可能是這類材料中最受歡迎的,他獲得了最經典的屏幕圖像。
  • 這是徐克的電影,除了徐克誰也拍不出來
    由此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電影風格:俠義江湖+志怪腦洞+類型化的敘事方式+特效奇觀。這是他不變的電影風格,也是「徐克電影宇宙」的根本。徐克這些風格,在徐克親自執導的《青蛇》《梁祝》《刀馬旦》《笑傲江湖》以及《黃飛鴻》系列等電影中,都能讓人get到。但這些獨屬於他的風格,其實並不是徐克的最大優勢。
  • 徐克電影中那些風華絕代的女性角色
    徐克是少有的懂的欣賞女性美的男性導演,在徐克的電影中,女性形象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對女性角色的獨特設計也是徐克電影的特色之一。
  • 印第安人名翻譯策略探究——以《印第安律師》中的人名翻譯為例
    在《印第安律師》一書中,出現了大量帶有濃厚民族色彩的印第安人名,如何對其進行翻譯,首先要分析印第安人名的特點,了解這些名字所蘊含的印第安文化。本文將從印第安人名的特點、印第安人名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以及翻譯技巧三方面入手,探析印第安人名的翻譯策略,在翻譯的同時,較好地展現印第安人名的獨特之處,以及其所蘊含的印第安人文化。
  • 《笑傲江湖》30年未解之謎,涉及徐克張曼玉葉倩文
    小說《笑傲江湖》開頭,令狐衝還是用獨門武功騙乞丐猴兒酒喝的不羈少年,林平之也不過是錦衣華服暢快騎射的少鏢頭,後來書中的江湖風雲人事浮沉,誰也料不到。而由胡金銓、徐克等人執導、許冠傑主演的武俠電影《笑傲江湖》,1600多萬港幣躋身香港華語電影年度總票房榜第12位,相比費時費力費錢的拍攝,成果算不上優異。
  • 為什麼多年後《青蛇》依然這麼撩,因為徐克+李碧華+張叔平+黃霑
    武俠是華人特有文化,金庸、古龍、梁羽生……他們用文字描繪了一個刀劍恩仇的俠義世界,而徐克,用影像描繪了一個江湖,這個江湖不必千軍萬馬、不必遊龍驚鳳,卻奇、怪、孤清詭豔、飄逸若仙。作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旗手之一,除了電影的拍攝技巧,更多的是他對中國武俠電影的理解和解讀。
  • 徐克武俠電影:人人皆有欲望,何處皆為江湖
    的武俠電影創作觀念中,在對人慾望的理解與叔本華的觀點不謀而合。在徐克的武俠電影作品中,其所塑造的人物角色都存在於江湖之中,不管是俠客義士或是邪惡勢力,他們心中都有著自己所渴望達成目的或訴求。有欲有求方可為人,欲望無善惡之分,關鍵在於如何控制。
  • 《三少爺的劍》今日公映 爾冬陞徐克編織奇美江湖夢
    電影公映當天,片方再曝《三少爺的江湖》系列專題片,以「薰陶的力量」為題,講述林更新在導演爾冬陞和監製徐克的指點下,終成大器的坎坷「成才史」,臺前幕後皆頗具亮點。不過亮點不止這些,今次特盤點影片八大看點,精彩先睹為快。看點一:古龍深藏內心的全新故事 一代武俠宗師酒後話劍神武俠名著《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晚期代表作中最成功的一部。
  • 寫意武俠,浪漫江湖:老怪徐克電影排行榜
    我是徐老怪電影的狂熱粉絲了。徐克電影想像力超凡,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我想,這就是最好的電影。這是我最喜歡的徐克電影,心中永遠的經典。導演程小東,監製是徐克,但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徐克電影。據說這部電影出來以後,金庸先生大為不滿,對徐克胡亂改編的原著的做法,在以後徐克還想再買金庸先生的作品的版權時說朋友照做,版權就算了吧。但我以為金庸先生的觀點是很扯的。這是最好金庸電影,在所有金庸影視劇中,就以這一部的最好的。
  • 正午彤彤嗆0417吳宇森徐克相忘於江湖
    經常頭破血流得回家,然後又挨母親一頓罵。最悲慘的一次,是被小混混潑了硝酸,家人趕緊把他摁到大水缸裡洗,因清潔及時,才沒有破相。 打打殺殺的少年時,最令吳宇森安慰的就是戲院和教堂,他經常躲到戲院裡看電影,也常在教堂中尋求心靈的安寧。在吳宇森的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兩個非常血腥的鏡頭中間,會穿插一個聖母雕塑的特寫以及和平鴿,也許正是他少年時某種心理經歷的投射。
  • 「狄仁傑3」是系列中最好看的一部,這個電影很徐克!
    談起徐克,大概萬變不離其宗兩個字「武俠」,無論是光怪陸離的《倩女幽魂》還是快意恩仇的《笑傲江湖》,亦或是致敬經典的《新龍門客棧》、《黃飛鴻系列》,只要提及他的名字不得不說,這這腦洞真的很「徐克」,也只有徐老怪他自己的電影敢這麼拍,正像徐克自己說的那樣:「我希望把狄仁傑系列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也要把狄仁傑拍得像007那樣長的系列」!
  • 《神鵰俠侶》:徐克再入金庸江湖能否有驚喜
    當然,作為電影導演,徐克悼念金庸最好的方式無疑是將他的武俠小說搬上大銀幕。說來也確實緣分不淺,徐克現在正在籌備電影《神鵰俠侶》三部曲,這將是1994年《東邪西毒》之後,金庸作品第一次被改編為電影。武俠小說和武俠電影是兩個世界,但又彼此勾連。金庸和徐克都是各自領域的泰山北鬥,他們自然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也有頗多的不理解、不贊同。
  • 品牌名號:行走江湖,名號比名字重要!
    在無數個一模一樣的人名當中,就算記住你的名字,也記不住你是是做什麼的,對不對。這就是我們常講的「名字不好,前途難料」。要讓別人快速知道你,並快速記住你,讓你脫穎而出,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給自己再取個名號!
  • 金庸小說中這四個江南名號,是江湖兒女逃不脫的人生「四境」
    金庸的在十五本小說中,有四個與江南相關的江湖名號,顯然尤為不凡。這四個名號,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有的甚至只是驚鴻一瞥。然而他們的故事,卻恰恰對應著江湖兒女的人生四境,江南的意象由此化歸於芸芸眾生的超承轉合。人生第一境,要從「江南七怪」開始在金庸的江湖裡,「江南七怪」幾乎是個笑話般的存在。
  • 漫談徐克電影中女性美的特別之處
    徐克的電影中,他將女性之美發掘的還有點不一樣。別的導演大部分一般就將女性的柔美,溫柔,賢惠等一些美好的特徵發揚光大,而在徐克的電影中除了這些,還有幾樣比較特別。我們來看看,好像他特別鍾愛這些元素。但到了徐克手裡,在《蜀山》中林青霞一人演示兩種表演,將一種冷酷的氣質拿捏地穩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