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徐克真正要表達的江湖

2021-03-01 第十放映室


「江湖上的買賣,你只能佔一時的便宜,對方總有一天會拿回他失去的東西。」


前些時間,徐老怪與星爺聯手推出《西遊伏妖篇》

把「還星爺一張電影票」這種集體情懷追憶行動,再次推上頂峰。

但電影出來,毀譽參半。有人怒斥電影敘事混亂,有人盛讚特效水準大進,有人說星爺江郎才盡,有人忙不迭攜家帶口觀看。

這一切的一切,都與星爺當年在香港剛發跡時,驚人地相似。

但小十君卻發現一件事,從作者論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星爺的電影啊

導演那一欄,明明寫著徐克的大名。但在星爺的光環下,徐老怪卻似乎有些尷尬,成了被人遺忘的存在。

不過想來也對,說起徐克,總會把他和江湖聯繫在一起。

無論他本人作風秉性,及其代表作品,都多少混雜些許江湖氣。

這個憑一己之力拿下香港武俠半壁河山的徐克,最解不開的結,就是江湖。

放眼徐老怪曾經的輝煌:無論是《黃飛鴻》《蜀山》系列,還是《笑傲江湖》《新龍門客棧》(監製)……

這一部部堪稱武俠類型片典範的電影,帶給我們太多的回憶與悵然。

可以說,徐克的電影不僅深深影響了一代觀眾的審美傾向,更徹底改變了華語動作電影的發展軌跡。

但今天,小十君並不打算為徐克背書,也不想談他近年來的作品表現。

小十君想在武俠片日漸消沉的今天,聊聊徐克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它可以說是徐氏武俠電影裡,另類中的另類。

雖然曾被淡忘多年,卻也是徐克投入滿腔熱血,全部心力,將自我歇斯底裡宣洩而出的影片——《刀》。

先看看評分,很高是吧?

在徐克導演作品裡,這部《刀》的分數僅次於《青蛇》,甚至比《笑傲江湖》等還略勝一籌。

但當年的票房慘敗,讓這部電影徹底被打入冷宮。

從此消聲匿跡不說,很多觀眾都只能從當年的記憶裡,拼湊出電影的零星片段。

相比於當初媒體一邊倒的負面評價,如今人們卻逐漸發現了徐克這部沉寂多年作品的獨特魅力。

的確,這部《刀》,即使放在現今審美標準下來看,也的確有些毛病。

比如,表達過於刻意直接,有賣弄個人風格之嫌。

以及大段內心獨白,不僅割裂影片節奏,還讓電影背離了「用畫面講故事」這一初衷。

但這就能把《刀》排除在好電影之外麼?

還是那句老話,標準這種事情,是人定的,是人心向簡的局限,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

標準幫助觀眾,幫助影評人,幫助整個電影工業來區分所謂好壞,但有時卻也把我們鎖死在坐井觀天的方寸間。

就算放眼由觀眾投票而選出的IMDb250片單,其中很多名留青史的影片,都無法符合如今好萊塢體系下的故事標準。

沒有鉤子,沒有情節點,沒有生動複雜的人物,甚至連衝突都鮮見。

但它們通常都會有一些突出特點,而特點一旦不可替代,就成了優點。

那麼《刀》的優點又在哪?

氛圍,情緒,意境?

都是,又都不是。這三個玄而又玄的詞,看似能勾勒出這部電影的些許光彩,卻只是浮皮潦草懸在表面。

在小十君看來,徐克的這把《刀》好就好在:毫不顧忌觀眾對於傳統武俠世界的浪漫幻想。

在冷冽的刀鋒過後,一個血淋淋的江湖真相,盡現你我眼前。

這種真相,自是一種顛覆。徐克並不滿足浪漫武林大師的大眾印象。他要從裡到外,將過往放逐,實現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自我顛覆。

首先,在最直觀的敘事上,就顛覆了我們對徐克的認知。

即使提起徐克最成熟的幾部代表作,在故事層面上也難說精彩。很多習慣好萊塢經典敘事結構的觀眾,看完徐克電影的最大感受,就是「雲裡霧裡」。

即使一而再,再而三,幾次三番看下來,依然是似懂非懂的狀態。

但這部《刀》,卻一反常態,故事簡單,粗糙,直白到任何人都可以輕易理解:

定安,煉鋒號鑄刀廠未來的繼承人,在得知父親慘死於馬賊飛龍刀下後,一心想要復仇。

向靈,刀場裡唯一的女性,深愛定安的她,被馬賊擄走,還因此讓前來救援的定安折去右手。

而心灰意冷,自覺報仇無望的定安,在半頁刀譜的激勵下,終於自創獨臂刀法,且手刃殺父仇人飛龍。

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一場復仇」。沒有綿裡藏針的暗喻,也沒有細枝末節的外延。

人物也很簡單,有名有姓的不多,絕大多數都是做背景道具存在。

甚至就連幾位主角,也只能說是頭腦簡單,性格粗野直白。除了很少幾句臺詞外,大部分時間都用拳頭聊天。

唯一算得上情感豐富的,也就是這位有點瘋瘋癲癲的大小姐,獨白風格還一股王家衛的調調。

場景也是粗糙混亂,處處透著潮溼骯髒之感。揚塵,黃沙,酒店茶肆,刀場樓院,都像處在坍塌的邊緣。

但其實,這一切正是徐克刻意為之的結果,他以簡化再簡化的手段,把他心中真正的武林,真正的江湖,凸顯出來。

在一次香港影展上,徐克偶然談起《刀》,他坦言,這是他唯一一部,用紀錄片的手法呈現的電影,他一直很懷念,用那種手法所帶來的敏感度。

相比於電影《一代宗師》中那種你來我往,行端履正,教科書一般的江湖描寫。

徐克擺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不知廟堂高遠,只知江湖兇險,把求存求生放在一切之前的真實所在。

那麼,什麼是真實?或者說,徐克認為的真實江湖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在徐克以往電影裡,曾無數次被問到,但卻從來沒有統一答案。

有時,會訴諸情愛。

有時,又轉向時間。

有時,則歸為恩怨。

而這次,徐克指向的,是殘酷。

也許你會覺得,「殘酷」這個詞,只是徐克對傳統江湖的解構。

但從影片本身來說,這可能是徐克最接近真實江湖的一次解讀。

在《刀》裡,徐克徹底拋下了英雄主義的情節,他將江湖描繪為血腥味瀰漫的修羅場。

在這裡,英雄已死。剩下的只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直接。

影片開始,一群獵戶強求民女,惹得路過一僧人出手相助。

僧人武藝精湛,膀大腰圓,打得那群獵戶作鳥獸散。

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僧人很快就遭了獵戶暗算。

不僅自己身首異處,死無全屍。連想要替他報仇的主角等人,也被師父責罰喝止。

是的,那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終博得美名的結果,只是罕見的低概率事件。而真正的現實,則多半如徐克所呈現的這樣,殘忍而決絕。

你想要行俠仗義,那麼就得準備接受無情報復。江湖兇險,正義罕見,惡行惡人,總是源源不絕。

真正的江湖世界,並沒有法律來保障公理存在,只仰賴勢單力薄的俠客,實在力有不逮。而個體若連生存都不能保證,行俠仗義也就一句空談。

縱你英雄蓋世,風光無限。一旦落敗,也不過是任人揉捏的一塊死肉。在江湖中,尊嚴只屬於強者,而留給大多數人的,只有幻滅。

而這種幻滅感,不僅顛覆了傳統武俠之於江湖的概念,也摧毀了那些琴瑟和鳴的情情愛愛。

以往徐克的武俠電影裡,總有著一股浪漫夾雜妖豔的氛圍。男性風流瀟灑,女性美豔柔情。

但在《刀》中,這些兒女情長不復存在。轉而出現在銀幕上的,是一群歇斯底裡,袒胸露背的鄉野糙漢。

他們從外形,從情緒,從武藝刀法都是一股充滿破壞欲的存在。

的確,徐克的這部《刀》,翻拍自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但相比《獨臂刀》中的方剛,是為尊嚴復仇的俠士,性格剛烈但不失柔情。

而《刀》中的男女情愛,更像是一場原始的宣洩。

在故事中段,男二號鐵頭救回了被馬賊擄走的妓女。

但下一個鏡頭,就是鐵頭在那女子身上狠狠發洩了一番。

其實這妓女,從開始就一直誘惑鐵頭,甚至不惜當眾與男人交歡。終於逼得鐵頭與群匪酣戰。

但鐵頭卻誤以為,這是妓女對自己有情。而其實,那只是這弱女子為了在江湖生存必備的本能。

鐵頭卻天真地認為,自己愛她,認為自己的俠義之舉,理應換來相應的「回報」。

但在阿玲的質問前,他茫然了,他只能以憤怒的嘶吼回應,卻不知自己以為的情愛,其實只是一場虛偽笑談。

鐵頭破壞了江湖規則,他那初露萌芽的正義感,換來的只是對方的不屑。

但徐克的野心不僅如此,除了俠義與情愛,他還想要顛覆俠客們賴以行走江湖的神兵秘籍。

男主角定安,在斷手前,其實只能算是個有些功底的普通人。

而殘疾之後,他更是心灰意冷,情緒不穩。

而同伴卻突遭馬賊凌辱,他誓言報仇雪恨,手中卻只有一把斷刀,一本破書。

要換其他電影,主角若無神兵利器,也至少有本傳世神功,而從此快意恩仇,克敵制勝。

但定安卻想依賴一把斷刀,配上半本刀譜,來習得武功,自然無功而返。

不過,陰差陽錯,定安卻在胡砍亂揮發洩怒火時,領悟了一套只有獨臂者才能使用的武功。

在這樣乖張,甚至有些諷刺的情節中,徐克將所謂傳世刀譜扔進了爐膛。《刀》中的江湖,既然無法容忍俠義存在,那麼也就不再需要所謂神兵秘籍。

從定安,到飛龍,這部電影裡的兩位頂級高手,之所以能立足於這鬥獸場一般的江湖,是因為他們有著極強的生存本能。

他們依靠本能戰鬥,依靠本能求生,依靠本能拼出個死活。

所以,即使是最終決戰,也不會有華麗炫目的打鬥。

有的只是拳拳到肉,刀刀見血的貼身肉搏。就像兩頭走投無路的困獸,依靠最後的意志拼死相搏。

的確,種種轉變,實在太過直接,也難怪當時大多觀眾難以接受,落得個票房慘敗。

但即使放眼現在,這部電影,依然是徐老怪一系列作品中,獨一無二的個性存在。

作為片名的那把《刀》,就像物化的江湖一般,承載了徐克被壓抑多年的靈魂。

它狂躁,它冷硬,它凜冽,它不像是文人筆下的浪漫圖景,而像是重錘敲打下的赤紅鐵塊,把他對於江湖的一切認知鍛鑄其間。

相比於《新龍門客棧》中的捨死忘生和《笑傲江湖》裡的灑脫豁然。

徐克的《刀》中,所展現的獸性與暴力,利落與明快,直接且毫不遮掩,將江湖那義膽俠肝的面具撕下——

讓我們清楚看到,其後血灌瞳仁的一面。

互動話題:你覺得什麼是江湖?


截止明天下午4點,本文下方留言區點ZAN數最多的北鼻,可獲得1個月愛奇藝視頻的會員激活碼哦。

恭喜上期獲獎用戶@不如從電影重頭來過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她是林青霞的閨蜜,沒有她,就沒有徐克的電影江湖
    而這一部部的經典電影背後,不得不提到一個女人,她就是徐克的前妻,香港電影界的幕後大姐大,施南生。她更像是現實生活中的蓋世女俠,願了徐克的江湖夢。所以說,家庭條件只是代表了可以能擁有更多的機會,但是努力和勤奮才能讓自己真正把握和抓住這些機會。施南生的個性也因為母親的言傳身教,她的媽媽常對她說: &34;這是施媽媽教導女兒的話,也是施南生銘刻一生的信念。
  • 笑傲江湖——徐克的電影世界
    確實,從七十年代末以來,徐克就像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不但是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先鋒與佼佼者,還以《笑傲江湖》、《東方不敗》等掀起了新一輪的武俠電影潮,即使是合拍片的大背景下,徐克也以《深海尋人》(高清在線觀看)探索水中攝影、以《龍門飛甲》試手3D化的武俠製作……  導演:故事新編的弄潮兒  原名徐文光的徐克,1977年時完成學業而回到香港加入無線電視臺當編導
  • 大俠徐克
    前三部電影票房失利也讓徐克內疚了很久實際上,從表達上來說,這三部更像一個系統,它們是自下而上發出怒火的表達,它們說人民之多艱,人民之無奈,甚至於,人民沒有希望。說起來,徐克「俠」的意識萌發要到90年代了,種種社會變遷,讓他開始逐漸從憤怒青年轉變為知識分子。
  • 正午彤彤嗆0417吳宇森徐克相忘於江湖
    當然我相信這個紀錄很快會被其他華人電影導演刷新,因為《碟》2上映時,內地電影的票房還十分低,只有2400萬人民幣,而這種題材的電影如果今天在內地上映,有個幾億的票房是輕鬆的事。我最近看到一個華人導演的票房價值排行,吳宇森已經排在了李安之後,成為第二位。 吳宇森生於1946年,已經是奔七的年齡,但他最近仍然新作不斷,而且票房也從來沒低過,這是相當難得的。
  • 《神鵰俠侶》:徐克再入金庸江湖能否有驚喜
    徐克回憶,在這次會面中,他提出了一些改編金庸作品的計劃,金庸等人建議他拍攝《飛狐外傳》,但徐克還是鄭重地表示,他最想拍的是《神鵰俠侶》。用徐克自己的話來說,「因為那時候技術跟市場的條件不是那麼好,這個項目就一直沒有啟動。」徐克真正將金庸的作品搬上銀幕,還要再等13年。
  • 在1992年徐克拍攝《笑傲江湖2》之後!金庸:朋友可以做到
    林青霞和李連杰兩個版本的《笑傲江湖》絕對是香港武俠劇的經典之作,也是徐克大導演的驕傲之作。但正是因為這項工作,徐克和金庸之間的合作完全是破裂。金庸曾公開表示,絕不會把小說賣給徐克,但朋友可能是繼續做。從某種意義上說,《笑傲江湖》是金庸筆下的一部小說,並徐克將其改編成這樣一部著名的影視作品。
  • 寫意武俠,浪漫江湖:老怪徐克電影排行榜
    徐克電影想像力超凡,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我想,這就是最好的電影。再多的言語都無法表達我對徐克電影的熱愛。這是我最喜歡的徐克電影,心中永遠的經典。導演程小東,監製是徐克,但這部電影毫無疑問是徐克電影。據說這部電影出來以後,金庸先生大為不滿,對徐克胡亂改編的原著的做法,在以後徐克還想再買金庸先生的作品的版權時說朋友照做,版權就算了吧。但我以為金庸先生的觀點是很扯的。這是最好金庸電影,在所有金庸影視劇中,就以這一部的最好的。
  • 《笑傲江湖》30年未解之謎,涉及徐克張曼玉葉倩文
    可是要討論拍成電影,他覺得選《笑傲江湖》是最好。1988年前後,徐克籌拍電影版《笑傲江湖》,這對電影工作室而言,是一次重大考驗。老金主金公主少不得投資,又拉來經營影院生意的新寶合資。打動對方的說法是:電影工作室一直賺錢,這次我們一起分一杯羹,投資最賺錢導演的作品,就是徐克的《笑傲江湖》。
  • 徐克版的《笑傲江湖》,才是我心目中的江湖
    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被拍過很多版本,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不乏優秀作品但我最喜歡的卻是徐克電影的版的《笑傲江湖》在徐克版的《笑傲江湖》裡,東方不敗愛上了令狐衝,東方不敗修煉《葵花寶典》揮刀自宮後,性情大變,樣子也變成了女人令狐衝在歸隱途中偶遇東方不敗
  • 難道,這才是傳說中徐克的「四大天王」?
    發展到徐克的時代,他大部分的武打場面更偏重北派風格,特別是和程小東合作的《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和《新龍門客棧》等,更多是互撞的招式,沒有深入其中的攻防轉換,更像雙人起舞的步步配合,更傾向表現動作場面的意境和氛圍。
  • 刀:徐克武俠江湖的巔峰之作,被埋沒25年,如今再看卻是經典
    說到武俠片,就不得不提徐老怪徐克,他的武俠世界充斥著血雨腥風,有俠義,有柔情,亦帶著批判,都說有徐克的地方,就有江湖。安定聽完這一段往事後,仿佛變了個人,在詢問師父仇人是誰無果後,就背著那把斷刀離開刀廠,獨自混跡江湖。
  • 這是徐克的電影,除了徐克誰也拍不出來
    雖然有點久遠,但還是需要從這個緣起開始說——只要看過徐克1979年執導的導演處女作《蝶變》,就一定會加入我們「無條件就是想撐徐克神教」的。是的,我到現在都還記得N年前看完《蝶變》後,下巴差點被驚掉的那股奇妙心理。也是在那一刻,我知道了什麼樣的電影,才是能夠推動電影工業技術發展的關鍵。
  • 難道,這才是傳說中徐克電影的「四大天王」?
    發展到徐克的時代,他大部分的武打場面更偏重北派風格,特別是和程小東合作的《倩女幽魂》系列、《笑傲江湖》系列和《新龍門客棧》等,更多是互撞的招式,沒有深入其中的攻防轉換,更像雙人起舞的步步配合,更傾向表現動作場面的意境和氛圍。
  • 拍出《青蛇》的徐克,為何在《狄仁傑》裡只有奇幻沒有江湖夢?
    狄仁傑系列第二部《神都龍王》中,東島人用秘術變異人類、召喚海怪就已經是克蘇魯元素的簡單嘗試,這一部裡則把該元素用得淋漓盡致,無怪乎我們從第一個奇觀開始就大呼「這很克」了。狄仁傑一行人是克蘇魯故事中常見的調查員形象,首先要發現邪門的案件,接著踏上漫漫的調查之路,在真相越來越明晰的同時,自己也陷入邪神的重重陷阱。
  • 武俠電影大宗師徐克的四大三部曲,哪一個系列才是你心中最佳
    【笑傲江湖三部曲】《笑傲江湖》、《笑傲江湖II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笑傲江湖》被稱為新派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早在1988年就開拍了,導演是金庸先生最為推崇的武俠片大導演胡金銓。可惜徐克並不認可胡金銓拍出來的東西,胡金銓憤而退出劇組。最後全片由徐克和程小東加上許鞍華、李惠民的聯手,才最終完成拍攝。
  • 談徐克《笑傲江湖》系列的退隱和正義觀
    這句話又何嘗不是徐克對於霸權者的反諷呢?歷史最終會證明他們不過是最可笑的遺臭萬年者。 同時,影片還包含了另外一個意向:退隱江湖,如果不想面對與個汙濁的江湖,那麼就選擇出世。 在《笑傲江湖》中,善義戰勝了邪惡,主人公成功地笑傲了江湖,也決意從此退出江湖,故事到此就暫告一個段落。
  • 笑傲江湖、倩女幽魂明明是程小東導演,為何大家都以為導演是徐克
    說起程小東導演,大家都微微有點『陌生』,倒不是說他的知名度不高,只是他確實一直活在徐克的『影子』裡,像《倩女幽魂》《笑傲江湖》等,大家都以為這是徐克導演的作品,導演卻是程小東,那影片到底是誰拍出來的呢?
  • 《三少爺的劍》今日公映 爾冬陞徐克編織奇美江湖夢
    此次經典重拍,徐克、爾冬陞兩大名導坐鎮,「雙劍合璧」發八大絕招,完美重現古龍筆下的奇情浪漫江湖。兩大劍客林更新和何潤東在名導的調教下,打到出神入化,頗具大俠風範。江一燕和蔣夢婕則對劍神林更新愛到刻骨銘心。此外,影片創新的特效、真3D的拍攝,亦將視覺效果與動作奇觀推向極致。
  • 金庸和徐克導演,差點因為一個女人翻臉,此後再無合作!江湖落幕
    按道理講:兩人身上都具有「俠氣」精神的特質,應該能成為好朋友才對,而現實中也確實是好朋友,可又是如何因為一個女人翻臉的呢?金庸、徐克兩人因武俠而結緣,也因武俠而鬧掰。原來當徐克導演在拍攝《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的時候,由於「東方不敗」一角,曾與金庸產生較大的爭議,兩人經過漫長的電話溝通過程,最終誰也未能說服對方。而金庸呢?因為在這之前已經將版權賣給徐克,也沒有什麼合理、正當的理由來阻止對方拍攝。
  • 江湖中依然流傳著他們的名號:徐克電影中「人名」特點揭秘
    本文則甄選出幾位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從角色定位到人名,來回憶一下徐克電影中不滅的江湖情懷。 猿飛日月&服部千軍這二位可是真正的日本人,在徐克的《東方不敗》中出場,依舊是徐克原創,兩位來自扶桑的忍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