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蘭最近特別苦惱。
因為她發現在公司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了。
公司裡小蘭的方案寫得特別好,每次重要任務領導都會派給他。
可是最近,領導都喜歡把活派給能力一般的明明,這讓小蘭心裡很不是滋味。
原來,小蘭喜歡追求完美,總是拖到最後才把方案交上去,耽誤了項目的進度,甚至有一次因為方案交得太晚被客戶投訴。
領導為了顧全大局,把本該屬於小蘭的活,分了一部分給能力一般的明明。
漸漸地,小蘭接到的活越來越少,在領導面前的存在感也就越來越低,人也開始變得悶悶不樂。
很多人都像小蘭一樣,害怕自己的東西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不斷拖延時間,到了最後一刻才把東西交上去。
要麼就是錯過了交稿的最佳時間,拖累了整個項目進度,要麼就是遲遲拿不出成績,最終選擇了放棄。
與其擔心自己的東西得不到他人的認可,倒不如大膽的暴露自己的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那些成天在腦海裡東想西想,只會白白消耗自己的體力,終究只會錯過機會。
01
做好是意外
搞砸才是人生常態
很多人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
今天一個客戶都沒有拉到,我可能不適合做銷售;
這次開會領導要我匯報工作,好擔心自己講不好;
我嘴這麼笨,肯定不會討女孩子歡心……
事情還沒邁出一地步,就開始在心裏面進行消極的暗示,腦海裡不斷聯想失敗的情景,失敗的情景越清晰,行動的步伐越緩慢,最終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但其實忘了,哪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只不過有些苦你看不到罷了。
我非常喜歡一個演員叫黃渤,他是大家公認的高情商演員,但他的成功並非一帆風順。
未成名之前他在歌廳唱過7年的歌,期間做過舞蹈老師,開過工廠、玩具店,有著豐富的底層經驗。
有一次,黃渤剛唱一首歌,下面有些人就開始起鬨「下去,下去,快滾……」。
面對這種情況,一般人早就崩潰了,會覺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然後逃之夭夭。
黃渤也很尷尬,生活所迫,他不可能真的下去,下去可就沒錢拿了。
那怎麼辦的呢?
他先下了一個臺階,然後說:「好的,我真的下來了哦,接下來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喜歡我的人都好運》!」
一個高情商的回答,瞬間緩解了尷尬。
我們總說黃渤情商高,其實哪有什麼高情商,都是在有些人面前常年學出來罷了。
與其說黃渤的高情商獲得了今天的成就,倒不如說這些過往成就了黃渤的高情商。
如果黃渤在這些日子裡跌倒,停滯不前,如今,也不會有我們現在認識的黃渤。
失敗才是人生常態,如果成功是常態,那人生就成了病態。
02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為什麼我們不能等到事情做完美了再交卷?
因為你在等待的過程中,機會就錯過了。
等產品做到完美的時候在發布上線;
等我學會了寫作,我就開始出書;
等我有錢了,我就去追喜歡的女孩。
結果,產品還沒有上線,競爭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自家的產品還沒發布,對手就搶走了大客戶;
一個人埋頭苦幹練寫作,結果一兩年過去了一篇文章都沒公開發表過,更別說出書了;
等到畢業季才向喜歡的女孩表白才發現,女孩被一個比自己差很多的男孩子追到手了……
很多事情在你糾結幹與不幹的時候,其實就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
之前看到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王大爺是一個種地非常認真的人,但這次面對自己的玉米地卻犯起了愁。
因為同樣一時間種下的玉米,如今卻弄得參差不齊。
為什麼同時種的玉米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原來一天下午,王大爺正在給玉米施肥,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他不得不丟下十幾株未施肥的玉米匆匆離開。
原本計劃第二天就來施肥的王大爺沒料到,接下來幾天竟然下起了綿綿細雨。
等雨過天晴,王大爺來到地裡一看,頓時傻了眼。
剩下那十幾株沒施肥的玉米,明顯比其他施過肥的玉米矮了一大截。
然而,王大爺無論怎樣補肥,那十幾株玉米苗就是遲遲長不起來。
很多事情就跟王大爺未施肥的玉米苗一樣,最關鍵的那麼幾步耽誤了,今後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而十點讀書的創始人林少,恰好就趕上了「施肥」的關鍵幾步,從此人生走向了巔峰。
林少曾說,在2018年之前,他們幾乎是躺著賺錢。
為什麼呢?
因為那時他們僅靠抄一些美文,雞湯段子,將他們發在公眾號上就可以漲粉。
當時的公眾號處於一片藍海,相當於你在一個人擠人的商場開了一家店鋪,人流量能差到哪去?
趕上了時代的紅利,閉著眼睛都能賺錢。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
公眾號什麼時候上線的?
2012年8月23日。
十點讀書第一次推送文章時什麼時候?
2012年11月26日。
也就是微信公眾號上線僅3個月,十點讀書就開始運營了,如今已經積累了3000萬粉絲。
而誕生於2013年2月27日的公眾號「劉潤」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直到2017年6月,劉潤公眾號的訂閱數才只有5萬,而比他早2個月的「羅輯思維」公眾號訂閱已經有1000多萬!
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
因為他們錯過了微信公眾號發展的紅利期。
從2013年到2017年,劉潤一直把公眾號當做一個朋友圈,用它來整理一些資料,發布一些看法,沒有規律地發布者一些內容。
等他意識到公眾號需要經營的時候才發現,此時已經是一片紅海,怎麼努力都比不上別人。
到了2020年10月19日的時候,公眾號訂閱人數才突破100萬!
「劉潤」公眾號雖然註冊得早,但等到正式想做的時候,已經錯過了紅利期,相當於你在一個店擠店的商場開了家店鋪,流量紅利早已不在,想趕上來就得費一番功夫。
為什麼很多事情不能想清楚了再動手?
因為你一直不動手,就會錯過最佳時機。
沒有思考的行動不一定能成功,但落實不到行動的思考永遠都不會成功。
邊行動,邊思考,在行動的過程中不斷迭代調整自己的方向,反而更容易成功。
事情開始,你就成功了一半。
03
輸不丟人
怕才丟人
很多時候,阻礙一個人的前進往往不是輸贏,而是那一顆怕輸了丟人的心
我有一個親戚最近特別糾結。
她想離開體制內的工作,但又覺得需要顧慮的東西太多。
一方面是害怕,擔心出去後找不到新工作,或者未來會失業;
另一方面是不舍,雖然體制內薪水低,但是真的輕鬆,出來後怕找不到這麼輕鬆的工作。
但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之所以怕找不到新工作,或者未來可能會失業,歸根結底還是你自己的腰板不夠硬。
當然,如果沒有一技之長的人直接從體制內離職,還是有點不太現實。
但是如果因為害怕丟掉鐵飯碗而死守在體制內,我覺得永遠都不可能有任何進步。
而我的堂哥也非常不喜歡自己曾經的工作,根據自身優勢,毅然決然的丟掉了八年經驗的財務工作,選擇了合夥創業。
結果不巧,碰上了疫情,半年下來沒有任何收入,還要負擔各種房租水電及自身房貸。
但是他沒有選擇放棄,入不敷出的狀態下堅持了半年,直到市場漸漸回暖,公司才開始走向正軌。
不到一年,自己的收入翻了十倍。
其實堂哥在創業時也考慮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如果虧了就抵押自己的房產,繼續打工。
如果是因為怕輸,那麼他永遠也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很多事情不成功,不是因為這件事有多難,而是因為人們太在意自己的自尊,害怕失敗、害怕冒險、怕丟了臉面,所以遲遲不願做出任何改變。
與其墨守成規活在自己的井裡,倒不如跳出來看看大海的遼闊,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等著你。
04
希望我們都有把事情「搞砸」的能力
但其實,比起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別好,做爛才是常態。
大作家海明威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如果成功是常態,那人生就成了病態。
把事情搞砸並非是我們所希望的結果,但如果抱著「要麼完美要麼不做的態度」,那麼你可能永遠都無法把事情做好。
只要儘快開始,你就成功了一半,通過迭代讓自己快速成長。
搞砸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搞砸,遲遲不肯開始,最終錯失機會,讓人後悔莫及。
就像《隱之書》中那句話一樣:
我寧可讓自己因有所為而後悔,而不是後悔著自己一再猶豫卻步;我寧可讓自己因一場真實的人生體驗而後悔,也不要讓自己病態地揣想著事情的種種可能。
想做什麼,請現在開始,最壞的結果只不過是重來而已,沒什麼好怕的。